《城市规划期末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期末考试重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一章1城市发展的过程: 固定居民点 -为了防御增加围墙-城市雏形2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工(标志) 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4最初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有着交换职能的居民点5城市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 农业社会 和工业社会 或者 前工业时期与工业化时代,也可称为古代的城市和现代的城市6 古代城市的四个影响因素 1)防御要求:人类最初的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 2)社会形态发展对城市的布局产生影响 如:曹魏邺城,埃及卡洪城 3)政治体制对城市产生影响 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
2、市的发展形态 中国古代:地主所有制 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 欧洲古代: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明代 闭关锁国 发展重点是内地演讲和的城市和地区性的中心城市7 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近代的工业革命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是城市产生巨大的变化。表现为:城市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聚焦、城市布局变化(出现城市仓储用地、商务贸易活动地区、道路系统发生改变、城市类型增加)、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人工环境、环境污染)、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以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8 当代城市产生的标志:后工业革命9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 也可以叫城镇化指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
3、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职业的转变: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 产业结构转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10城市化水平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 11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此消彼长,不断变化(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 城市化水平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程度的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城市化水平越高其国民生产总值也就越高,居民生
4、活水平也就越高12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 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2)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达到70%以上(3) 稳定时期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结束,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重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4) S型曲线30%70%13我国城市化整体到达水平及所处的位置 我国城市化进程比西方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很慢,发展也不平衡,东南沿海较快而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农业社会 改革开放以后,速度加快。21世纪,我国将会有
5、大规模的城市化 苏南模式: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地方推动型 温州模式: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 市场推动型 珠江三角洲 “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 外资促进性 第二章1 夏代 为以后中国城市建设规划思想的形成积累了物质基础2 商代 开始出现我国城市的雏形,是萌芽阶段3 周代 修复建设洛邑城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规划城市布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 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第一次产生城市规划思想体系4周礼考工记记载周代的营国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5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
6、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6战国管子和孙子兵法在思想上丰富了城市规划的创造。 管子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认为应当采取功能分区的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 7战国商君书更多的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它首次将城乡关系纳入城市规划,开创了我国古代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8秦:复道、甬道等多重城市交通系统,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9三国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1) 规划方式: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北半部为贵族专用,其西为铜
7、雀台,正中为举行典礼的宫殿,其东为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宫廷,再东为贵族专用居住区戚里,南半部为一般居住区2) 特点:A曹魏邺城反映阶级分化与对立,是社会形态发展的表现 B采用了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 C改变了汉长安城布局松散,宫城与坊里混混杂的状况 10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 1)先测量定位,后筑城墙,埋管道,修道路,划定坊里 2)设东西两市 3)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4)唐长安进一步发展了里坊制,宫108坊 11元大都 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全部按城市规划修建的城市,更突出强调中轴线对称 12 古希腊的希波丹姆模式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13古罗马的营寨城的规划思想深受军事控
8、制目的影响 14现代城市规划的各种理论的思想背景是:近代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种种矛盾,因此从全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城市规划理论 15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提出者:托马斯莫尔 1)50个城市,城市之间一天便可到达 2)控制城市规模,以免城乡脱离 3)每户一半人在乡村工作,两年轮换 4)废弃财产私有 16 新协和村 罗伯特欧文 1)人口5001500 2)自给自足 统一分配 17 生产者联合会(法郎吉) 傅立叶 1)人口15002000 2)有组织的大生产 18田园城市理论1) 提出背景:A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企业人口资本快速集聚。农 业文明形
9、成的城市恶性膨胀矛盾尖锐 B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经过调查,写了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又以明天的田园城市为名再版2) 理论内容:A提出了城乡结合,解决大城市拥挤卫生问题 B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更为具体得阐述其理论,即三磁力图解 a 城市人口为3万,占地400公顷左右,城外围有2000公顷左右的永久绿地 b 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公园,沿公园是公共建筑物,公园外圈是商辅设施,再外圈是住宅,在外面是令引导,最外圈是永久性绿地 c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人口时,就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由此形成一系列城市群C研究了城市
10、经济问题,提出了一整套城市经济财政改革方案3) 作用:A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了适应现代工业 的城市规划问题 B 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问题等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C今天的规划界都把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19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1) 卧城:除了住宅之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的需要要去母城解决2) 半独立的卫星城: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是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人去母城工作 提出人:沙里宁和荣格 卧城和半独立的卫星城都致力于疏散大城市
11、的人口(但是成效不太明显)3) 独立的新城: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城镇具有多种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对母城的依赖减少。4) 从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到基本上完全独立的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到大 20 三大宪章: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北京宪章 21 雅典宪章1)产生背景:A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企业人口资本快速集聚。农 业文明形成的城市恶性膨胀矛盾尖锐 B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2) 主要内容A宪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 常进行 B建议居
12、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哦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C建议有计划的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 D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就去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E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按调查统计:的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3) 作用:A大纲中提出的种种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论点和建议,很有价值,对于局部地解决城市中一些矛盾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B雅典宪章开创了理性考虑城市发展规划的思路 C冲击了传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22马丘比丘宪章是对雅典宪章的补充,它补充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1) 促
13、进人与人的交往2) 与自然协调3) 保证生活的基本质量 23 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解决的是道路交通的问题 邻里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邻里单位思想还提出在同一邻里单位内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设定一定的公共建筑 在邻里单位思想上,发展出小区规划理论第三章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不知的具体安排和实时管理2城市规划的任务: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3城
14、市规划的实质:是一项政府职能,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管理手段,是一项社会实践 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空间艺术4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系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5城市规划的内容:发展目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建设部数6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 城市规划是法执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 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 城市规划是长
15、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 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7城市现状调查方法:现场踏勘、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访谈和专题讲座、文献资料的运用8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层面:1)城市发展战略层面: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建设控制引导层面: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9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城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1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示意性图纸11城市总体规划内容:1)体系规划:编制城镇体系规划2) 规划布局:确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范围,提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3) 基础设施支撑: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
16、局及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道路的走向,断面,确定广场和停车场的位置4) 综合协调并确定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5) 治理与保护: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6) 安全保障:确定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7) 建设安排: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综合协调市区和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安排,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8)
17、有关建议: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2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稳健及主要图纸。图纸包括规划文本和福建 13 区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P51 14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发展情况,按照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做局部性变更 由城市人民政府作出,报同级人代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 15总体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发现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做出重大变更 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经同级人代会或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16城市规划的审
18、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严格的分级审批制度1)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2) 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3) 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4) 单独编制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总体规划的城市,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审批5) 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6) 现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19、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7) 其他建制镇的总阀体规划,报显(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四章1城市系统构成:社会系统,产业系统,空间系统,基础设施系统2城市的系统构成就是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3城市的社会系统构成一般可以从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文化系统构成、和人口系统构成三个方面分析4城市产业可以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副、采掘业 一个城市对其郊区的农副产品的依赖程度与其经济发达程度称反比 一个城市的第一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与城市的郊区范围有关 城市郊区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按密切相关,相互依赖的尚未完全城市化
20、的周边地区 第二产业: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工业发展为标志,城市的第二产业主要指制造业和工业,第二产业市场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产业是在现代城市中为主导产业服务而发展起来的4城市空间系统是指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机关系的总和 城市空间系统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 城市空间系统可以从各要素的空间位置(选址)、集聚程度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几个方面来考察分析5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技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和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6 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不可移动性,耐久性和
21、不可再生性 2)社会属性:土地有明确的隶属,依附于一定的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力 3)经济属性:土地在利用过程中能直接或者间接的转化为经济效益。城市用地可因为人为的土地利用方式,得以开发土地的经济潜力 4)法律属性:土地是一项资产,地权的权益转让经有法定程序得以立法的支持 7城市用地的价值1) 使用价值:城市用地的形状、地质、趣味、高程以及徒弟所付有的建筑设施等状况,将影响土地使用价值的高低2) 经济价值:当土地作为商品或其某方面权利的有偿转移而进入市场,就显示出它的经济价值。以地价、租金、费用为表现形式 8城市用地区划:1) 行政区划:按照国家行政建制等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系列 城市的行政
22、区划的性质和界限是城市用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2) 用途规划:按照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的功能和性质,对兔子作出的划分,每块土地具有一定的用途3) 房地产权属规划:由房地产所有权的权属的土地区划,如国有,集体。这类土地区划因涉及业主的所有权益,是城市用地规划需要参照和慎重对待的依据4) 地价区划:城市现状及规划的用地功能区划与城市用结构,是制定土地低价区划的基本依据 9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1)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的选址:商业城市躲在水路交通枢上,军事要塞多选在易于攻守的地形,工业城市多靠近矿产资源地2) 自然条件制约城市的规模与形态:水对北方地区或土地资源对山区城市的制约,地形地貌对城
23、市形态的制约3) 自然条件的改变影响城市的衰落:如丝绸之路的兴衰影响敦煌,矿产资源的发现与枯竭影响工业城市 10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在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1) 地质条件主要着重在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A建筑地基: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同地基的承载力 沼泽地区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积水的措施 溶洞考虑作为城市人防或地下活动和储存的场所B滑坡与崩塌:滑坡是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人为原因特别是重力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土、石向下滑动 崩塌是岩层或土层的层面对山坡稳定造成的影响。当列席比较发育,且节理面顺向崩塌方向,则易于崩落。尤其是因争取用地,过分的人开挖,导致坡体失去
24、稳定而崩塌C冲沟: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帅形成的沟槽。冲沟切割用地,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使用造成不利D地震:7度以下,工程建设不需特殊设防,9度以上地区不适宜选作城市用地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可以作为水源,用作水运交通,改善气候,西施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但是可能会造成洪水,淤积、污染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地下水的存在方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以及动态。 地面下沉的解决方法:防止过度开采,采用回灌技术3) 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与降水A 太阳辐射影响建筑物日照标准,间距,朝向,遮阳设施,热工设施B 风象:风向与风速 风向:一般工业区应安扎当地生风向位于居住
25、区下风向 如果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90度,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下风向 如果全年拥有两个生性风向,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两生性风向的上风向,工业及居住区一般可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C温度:纬度由赤道向北每增加一度,气温平均降低1.5摄氏度 热岛效应4) 地形条件 11城市用地评定分为三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 施或工程项目的分
26、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南医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 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 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12城市用地评定的成果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它是城市规划文件之一 13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1) 建筑现状2) 基础设施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 生态环境5) 文化遗存6) 摄护问题 14 城市用地分类表P84 15城市活动归结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 16居住用地分类: 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 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
27、、中、高层住宅为主 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17居住用地指标的拟定受下列因素影响:城市规模、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城市用地标准18用地指标: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028.0,并规定重大城市不得少于16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居住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避免易受洪水、地震灾害和滑坡,沼泽等不良条件的地区。(2) 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区中心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
28、系,减少出行距离与时间。(3) 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4) 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俾以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5) 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6) 要结合房地产市场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7) 要注意留有余地。 (1) 良好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质、用地规模与形状(2) 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如周边就业区与商业区,周边工业污染情况(3) 依托现有的城区:如现有城区的公共设施,就业设施(4) 可持续发展:如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趋势,建设的可
29、行性与效益,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1、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1)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与组织等方面,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2)居住用地的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3)居住用地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是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4)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下,确保建筑的容量、用地规模,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
30、证环境质量。(5)城市居住地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用地的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分布有:集中布置:当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而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时,常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优点:节约城市市政建设投资,密切城市各部分在空间上的联系,便利交通,减少能耗、时耗。缺点: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用地过于大片密集布置,可能会造成上下班出行距离增加,疏远居住于自然的联系,影响居住生态质量。分散布置:当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时,
31、居住用地可采用分散布置。优点:方便居民上下班出行,使组团内的居住于就业基本平衡。轴向布置:当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居住用地或将产业用地与相配伍的居住地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布置时,居住用地依托交通干线,在适宜的出行距离范围内,赋以一定的组合形态,并逐步延展。优点:能有序疏散城市中心的居住人口,带动市郊房地产业的发展,密切居住于自然的联系,提高居住生态质量。缺点:必须依靠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初期的市政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市郊的治安管理力度必须加大。工业用地一、 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1、 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1) 用地的形状和规模(2)地形要求(3)水源要求(4)能源要求(5)工
32、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6)工业的特殊要求(7)其他要求2、 交通运输的要求(1) 铁路运输(2)水路运输(3)公路运输(4)连续运输3、 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1) 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2)防止废水污染4、 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二、 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P113三、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布置形式:一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二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三是混合布置方式。四、 旧城工业布局调整1、 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1) 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2) 缺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3) 居住区与工厂混杂。(4) 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
33、5) 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6) 一些厂房不合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和安全。2、 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1) 留:原有的工厂,厂房设备好,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的地段,而且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可以保留,允许就地扩建。(2) 改:包括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艺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原有工厂,厂房设备好,且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有发展余地的地段,但对周围环境有影响,应采取改变生产性质、限制生产发展、改革工艺等措施,一以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有的还可以改作他用。(3) 并:规模小、车间分散的工厂可适当合并,以改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率。(4) 迁:
34、凡在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有严重污染,又不易治理,或有易燃、易爆的工厂,应尽可能迁往远郊;厂区用地狭小、设备差、生产无发展余地,或厂房位置妨碍城市重要工程建设的工厂应迁建;运输量大,在城区内无法修建必要的运输设施的工厂,亦可根据情况迁建。五、 仓储用地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存储物资的用地,主要包括仓储企业道德库房、堆场、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并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或商业服务内部的专用仓库。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分为一般性综合仓库和特种仓库;从城市使用的角度,按仓库的职能分为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就是对城市经济、
35、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远期性的安排。国土规划: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国土规划反映的是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这个战略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土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各类用地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区别1、同属一个规划体系,但两者研究范围不同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区域规划研究区域,两者任务和内容各有特点但相互联系。2、区域规划为城市规划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工业:可根据区域的工业规划来相应确定城市发展数量、位置和用地。(2)根据规划的主导工业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6、3)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4)根据区域基础设施布局大致确定城市的工程规划二、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资源综合开发和区域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三、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四、城镇体系道德规划目标决定了规划的重要内容,就是“一化二系三结构”即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
37、统,即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确定其时序关系和动态空间结构。五、小知识点:编制主体国土规划: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资源部主持,自上而下逐级开展;区域规划:计委系统组织;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部门。Page171 规划指标六、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研究确立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结合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根据当地自然、历史、现状情况,确立城市化地域发展的战略部署。七、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
38、要职能。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它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八、城市类型1、工业城市。如多种工业的城市:株洲市、常州市。单一工业的城市:攀枝花。2、交通港口城市。海港城市:大连市、塘沽、湛江市、秦皇岛市、连云港市等。 内河港埠:裕
39、溪口、宜昌、九江市、张家港市等。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心城市6、县城7、特殊职能城市(1)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遵义、井冈山市等。(2)风景旅游、休疗养为主的城市:桂林市、北戴河、黄山市、三亚市等。(3)边贸城市:二连浩特、满洲里、景洪市、伊宁市等。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大城市:人口50万以上中等城市:人口20万以上不足50万小城市:人口不足20万城市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设市标准P177九、产业与职业构成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第二产业:工业;地质普查和勘探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第三产业:商业、公共饮食业、
40、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城市流动人口: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商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的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机械增长:指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人口的净差值。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十、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P1831、劳动平衡法
41、2、职工带眷系数法。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3、递推法:规划总人数=现状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规划年限十一、门槛理论基本思想: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投资之间不是一个线性的函数关系,而是跳跃式的。当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建设投资也逐步增加,但到一定的界线,城市原有的规模及基础设施容量达到了极限(门槛),若要继续扩大,就意味着需要一次性巨大的投入,开发新区,另建新的一套基础设施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求能力的发展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
42、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多元化的条件。二、1933年现代国际建筑协会的主题是“功能城市”,发表了雅典宪章,指出城市的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息和交通。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结合199的表)(1)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2)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3)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
43、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4)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协调关系是城市成败、兴衰的标志,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5)城市功能和结构之间应保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功能的变化往往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城市常因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又要求有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四、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相统一,具体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一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是城市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受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城市规划的实践证明,城市必须与其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这样,城市与乡镇、工业、农业、市区与郊区才能统一考虑、全面安排,这是合理制订城市总体布局的前提,也是协调城市各项用地功能组织的必要依据。3、增强区域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0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