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后答案.doc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后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毫 魏清泉 刘科伟 编著) 课后答案U1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
2、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 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
3、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
4、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3、简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的方法。答:(1)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各种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目前与之相关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
5、实验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 4、说明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答:(1)补偿对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2)补偿主体: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和社会补偿。(3)补偿标准:既切合实际又合理的生态建设的成本补偿,因时、地而异,因程度而异。(4)补偿方式: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非经济补偿(实物补偿、技术(智力)补偿、政策补偿)。5、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 答:(1)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
6、响。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2)解决措施:外部效果内部化。政府的直接管制、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价格控制、数量控制、责任制度)、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6、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1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7、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自然资
7、源评价的原则:1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3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1质的评价;2量的评价;3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4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5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8、说明如何合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 答:(1)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2)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自然
8、资源的代际分配;自然资源的代内分配:自然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的公平性;同一国家内部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先分析,再分配,调整产业结构U3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1、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区域经济特色是由区域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 2、区域市场化水平时如何印象区域经济发展的?答:1市场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区域优势发挥,增强区域生产专业化协作,促成区域具有个性特色的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2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3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5市场意识是形成经
9、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3、通过实例说明社会文化背景对区域发展的决定作用.答: 1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3区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4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例: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与外资引进相结合,造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4、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区域人口结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民族构成;(2)人口增长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分析(迁入迁出)。
10、5、选择某一地区,试分析其人口自然增长类型。(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答:(1)人口增长类型: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6、教育成本与收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包括教育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2)教育收益:是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与技巧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种种有益效果,也称教育的经济收益。包括个人收益(直接:收入增加;间接:较大的职业适应性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由于较强的能力而实现的消费支出的节省、较健康的身体、世代影响)和社会收益(直接社会收益:劳动生产率提高和间接社会收益:政治、道德)。7、
11、试比较说明适度人口、人口承载力、人口容量、土地承载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1)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2)人口容量: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时期内,利用该地区的能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3)人口承载力:一定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4)土地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以及土地生产价值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5)四者的区别与联系: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因地而异、因人口的消费标准而异
12、、因经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异、因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异。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就是指人口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是各项指标的最基本条件 8、试论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如何进行区域政策效应评价? 答:(1)关系: 1区域政策是区域战略的支撑,因而,在确定区域政策前,一般需要明确区域政策战略;2区域政策是为解决区域问题和促进区域发展而生的工具;3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区域政策,好的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快速发展,不好的政策则会抑制发展。(2)评价就是对具体的区域政策和发展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分段的定性描述和对某项具体的区域政策进行系统、定量的分析。(定性、定量)9、结合实例论述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
13、1)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深刻的动因。所谓制度创新是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分为诱致性制度创新(招商引资)和强制性制度创新(省级政府 强 家庭联产承包制)。比如某市实施的十五“农业创新计划”,包括六大工程:农业良种、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化、生态效益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示范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区等。U4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1、简述技术进步的概念和类型,说明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答:(1)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技术激进步包含两层含
14、义: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2)技术进步的类型:1狭义的主要包括: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降低各种生产消耗;提高劳动者技能。2广义的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提高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3)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2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3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2、索洛余值法预算技术进步的经济贡献的依据是什么?答:利用增长率方
15、程可以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劳动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索洛余值法把总产出看作是资本、劳动、技术三个投入要素的函数,从总产出增长中扣除资本、劳动带来的总产出的增长,余值作为技术进步的作用,有一定的科学性。余值法计算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概念,包括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改革工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等,从而能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有用的依据。3、如何评价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条件?试对你熟悉的区域的技术条件做一评价。答:技术扩散:指的是技术的创新通过市场传播的过程。从地理角度看,技术扩散是技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转移,它是由新技术的供方、受方、传递渠道组成。技术
16、引进与技术选择:技术引进: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它是从国家的角度看技术转让。技术转移: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技术选择的原则:(1)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2)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新技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同时考虑市场容量问题;(4)应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 发展中国家技术短缺,加快区域发展,节约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培养人才。我国:技术引进,与设备相结合,与投资相结合4、谈谈技术扩散和技术引进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技术引进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为世界经济发
17、展史所证实。我国1979年以前的技术引进方式是以成套设备进口为主,单纯技术引进为辅助,这种引进方式可以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批骨干企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技术引进后会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但只有通过扩散,才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主要通过企业间的技术扩散,社会科研部门与企业间的技术知识扩散,通过人员流动进行技术扩散。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将国外先进技术成果融入自己的产业体系之中并在发展本来的新一代工业体系方面在世界前列。 U5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如何计算?用它来评价区域发展有何优缺点?答:(1)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18、2)计算方法:1生产法: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平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增加值=总产出 中间投入 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驻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 进口(3)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国家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是用来描述经济结构,是描述接个总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 缺点:不能全面反应
19、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什么是绿色GDP?我国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何要用它来评价区域发展水平? 答:(1)绿色GDP:在传统GDP基础上,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又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GDP。狭义理解为扣除自然资产随时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总量指标(2)在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注入更多的环保成分,以科学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质性进步。(3)现多国为粗放型增长模式。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真实GDP”,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反映了质量,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和进步。3、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它是如何计算的
20、? 答:(1)人类发展指数是测算人类发展水平的概要指标,它衡量了一个国家在三个人类发展的基础方面的发展水平,这三个方面包括:1健康状况 2受教育程度 3生活标准(2)GDP指数为实际数值取对数后计算,计算公式是:GDP指数=(log实际数值log最小值)/(log最大值log最小值)4、利用实际资料,对近期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在世界的的排名进行分析。答:略。5、什么是竞争力?竞争力分析应包含那几个层次? 答:(1)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2)四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即国家竞争力;二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不竞争,即区域竞争力;三是产业与产业的竞争,
21、即产业竞争力;四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即企业竞争力。6、什么是国家竞争力?评价国家竞争力主要有哪些评价指标体系? 答:国家竞争力是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国家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1、IMD世界国际竞争评价:着眼于国家或地区宏观环境与企业财富创造过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竞争力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广泛采集多项指标,分层归类,做出可比口径的计算值。 2、WEF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WEF依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国家竞争力评比,注重从体制与政策评价的角度对国家创新能力进行研究。 7、什么是区域竞争力?结合实例谈谈要提高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 区域规划 课后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20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