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税税务师考试税法一 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辅导整理.doc
《注税税务师考试税法一 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辅导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税税务师考试税法一 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辅导整理.doc(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税法基本原理一、近年考情介绍考试题型: 单选题、多选题考试分值:近5年平均考分为20分重要性等级:年度题型20082009201020112012单选题7题7分7题7分7题7分6题6分6题6分多选题8题16分7题14分7题14分6题12分6题12分合计23分21分21分18分18分二、教材内容及变化:共六节有少量变化 由于教材内容稳定,因此考点分布广,知识点要求细致,考试应全面复习三、重点内容 税法的原则、税法的解释、税收实体法的要素;税收程序法的制定,确定程序制度、征收程序制度、稽查程序制度;税收执法的主要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特点和主体;税收管辖权概念及分类、国际重复征税及其避免,国际税
2、收抵免制度。第一节税法概述共五个问题: 1税法的概念与特点2税法原则3税法的效力与解释4税法作用5税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重点是1、2、3个问题一、税法的概念与特点(一)税法概念理解 、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理解定义:税法的制定主体-具有多样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获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的多样性,导致税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形式上看,广义的税法包括税收法律、法规等,因此税法具有层次性。第1层次:全国人大-税收法律(狭义的税法)第2层次:国务院-行政税收法规;地方人大-地方性税收法规
3、从内容上看,税法由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诉法等构成的法律体系,因此税法具有综合性。 结论:税法具有层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税法与税收的关系-(理解) (1)区别: 所属学科不同: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是法学概念调整的内容不同:税收侧重解决分配关系;税法侧重解决权利义务关系。 (2)联系: 税收是税法确定的具体内容,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二)税法的特点理解 1、从立法过程看-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属于习惯法 即税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不是由习惯作法或司法判例而认可的。 2、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而不属于授权法规
4、所谓义务法,是指法律的核心是直接规定人们的某种义务。但任何一部法律都有权利和义务两方面,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税法是义务性法规?(1)税法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核心;(2)从权利和义务的多寡看;税法规定的权力和义务不对等,纳税人的义务权利;(3)从权利和义务的主从关系看:纳税人的权利建立在纳税义务之上,即权利具有从属性,或者说纳税人的权利是为履行纳税义务服务的;(4)从权利的性质看:纳税人的权利主要是程序性方面的权利。即如何履行纳税义务的权利。相反,实体性权利很少。 【2012考题】下列有关税法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税法属于制定法而非习惯法B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授权性法规C税法是由国家制定而
5、不是认可的D税法具有综合性 【答案】B 【解析】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而不属于授权法规 【例题】关于纳税人权利和义务,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法的核心是规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B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是建立在纳税人义务基础之上的,具有从属性C从税法的角度看,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不仅表现在实体利益上的不对等,而且表现在法律程序上的不对等。D从总体上看,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两方面。 【答案】BC 【解析】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法的核心是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从总体上看,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主要是程序性权利。 3、从内容看-税法属于综合法,
6、而不属于单一法 (1)从内容看:即税法是由实体法、程序法、争讼法等构成的综合法律体系。(2)从结构看:世界各国的税法结构类型主要有如下三种:宪法+税法法典宪法+基本法+税收单行法宪法+单行法 【2012考题】下列不属于税法结构类型的有()。A宪法+税收法典B宪法+税收基本法+税收单行法律法规C宪法+税收单行法律法规D税收法典E税收法典+税收法规 【答案】DE二、税法原则-掌握(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 什么叫税法原则:2014新内容 税法原则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抽象和概括,是贯穿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等全过程的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两类原则具体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1、税收
7、法律主义2、税收公平主义3、税收合作信赖主义4、实质课征原则税法的适用原则1、法律优位原则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考试的一种形式:将10个原则混在一起,让考生从大类上进行选择。考试的另一形式:考原则内涵 【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法基本原则的是()。A法律优位原则B税收法定主义原则C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答案】B(一)基本原则-掌握各原则的含义及特点 什么叫税法基本原则:2014新内容税法基本原则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在税收法制中的体现,是国家税收法治的理论基础。1、税收法律主义(也称法定性原则
8、) (1)含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超越法律规定的课税是违法和无效的。税收法律主义的要求是双向的:一方面,要求纳税人依法纳税;另一方面:要求征收机关依法课征。(2)具体原则: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依法稽征(考过多选题)(3)功能:保持税法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2、税收公平主义 (1)含义: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即量能负担。衡量纳税人负担能力的考核指标有:收入指标、财产指标和消费水平指标(2)两类税收公平的关系法律上的税收公平与经济上的税收公平第一,经济上的税收公平往往是作为一种经济理论提出来的,可以作为
9、制定税法的参考,但是对政府与纳税人尚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力,只有当其被国家以立法形式所采纳时,才会上升为税法基本原则,在税收法律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贯彻。经济上的税收公平主要是从税收负担带来的经济后果上考虑-即实体公平;第二,法律上的税收公平不仅要考虑税收负担的合理分配,而且要从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各个方面考虑-即实体公平和程序公平兼顾。第三,法律上的税收公平是有具体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具有强制性-即可保障性强。两种税收公平的区别公平的内涵公平的可实现性具体表现经济上的税收公平重经济后果的公平,即重实体公平对政府与纳税人尚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力,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经济理论法律上的税收公平兼顾实体公平和程序
10、公平有具体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即可实现是一种法律制度3、税收合作信赖主义(1)含义:从主流上看,征纳双方的关系是相互信赖,相互合作的,而不是对抗的。(2)基本内容第一,纳税人应依照税务机关的决定及时缴纳税款;第二,税务机关有责任向纳税人提供完整税收信息资料;第三,税务机关用行政处罚手段强制征税是居于双方合作关系;第四,没有足够的证据,征纳双方都应相互信赖(3)原则的缺陷这一原则与税收法律主义存在一定冲突,许多国家税法在应用这一原则时都作了一定限制。关注下列不能引用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原则的情形:第一:税务机关的合作信赖表示应是正式的,纳税人不能根据税务人员个人私下作出的表示,而认为是税务机关的决定,
11、要求引用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少缴税;即:某个人税务干部私下作出让纳税人少缴税的决定,纳税人以合作信赖为由就要求少缴税是被限制的。第二,对纳税人的信赖必须是值得保护的。如果税务机关的错误表示是基于纳税人方面隐瞒事实或虚假报告作出的,则对纳税人的信赖不值得保护。即:如果纳税人提供虚假资料,导致税务机关作出纳税人少缴税款的错误决定,此时纳税人以合作信赖为由就要求少缴税是被限制的。第三,纳税人必须信赖税务机关的错误表示并据此已作出某种纳税行为。即:假如只有税务机关的错误决定,但没有纳税人依照错误决定作出纳税行为的结果,不能引用合作信赖。4、实质课税原则(1)含义:要求依据纳税人真实负担能力决定其税负,不能
12、仅考核其表面是否符合课税要件。(2)意义: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增强税法适用的公正性(注意选择)。【例题】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这样处理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A税收法律主义原则B税收公平主义原则C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原则D实质课税原则【答案】D(二)税法的适用原则-掌握含义并加以应用 何谓税法适用原则? 简单地讲:税法的适用原则指是税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适用税法时应遵循的准则。1、法律优位原则即: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一般规定: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只能沿用旧法(
13、主要是实体法)。特别例外-“有利溯及”原则(对纳税人有利时可溯及)例如,2001年1月1日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开始实施。对2000年12月31日以前在中国境内购置各类汽车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不征收车辆购置税。这样的处理,符合税法的“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而1991年,我国停征建筑税而代之以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但对1991年之前在建项目按新税法中的“政策性减免”予以减税,也符合“有利溯及原则”。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1)含义:新、旧税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效力优于旧法。(2)这一原则适用的前提:新法已经实施(3)两种情形例外:第一,新法是普通法,旧法属于特殊法时,援用旧法。第二,新、旧法
14、均属于实体法时,旧法可能优于新法。如:2008年我国实行了新的企业所得税,但税务机关在2008以后对纳税人2007年以前的企业所得税进行稽查,计算应纳税额时,只能用旧的企业所得税法。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是法律优位原则的例外,即低层次的特别法效力可以高于高层次的普通法。这种原则仅限于特别法中的具体规定而言,并不意味着普通法的整体无效和废止。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所谓实体从旧: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所谓程序从新:是指程序性税法一般不具备溯及力,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具备一定溯及力。如:2009年税务机关对纳税人2007的企业所得税进行稽查,在确定纳税人2007年纳税人偷漏所得税金额时,只能用旧的实
15、体法,而偷漏的税款如何缴入国库,可以用2007年以后新的程序法。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其含义是:在发生税收争讼时,不管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决定(非其他税务处理决定)是否准确,纳税人均应该先纳税再复议或诉讼,以保障国家课税权的实现。【2012考题】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纳税人通过行政复议寻求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事先履行税务行政执法机关认定的纳税义务,否则不予受理。这一做法适用的原则是()。A程序优于实体B实体从旧,程序从新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D法律不溯及既往【答案】A【2010考题】关于税法适用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的适用,以新法公布为标志B提请税务行政复议必须缴
16、清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体现了程序优于实体原则C法律优位原则主要体现新法与旧法的效力关系D程序性税法一律不得具备溯及力,体现了程序从新原则【答案】B【解析】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的适用,以新法生效实施为标志;法律优位原则主要体现不同层次税法之间的效力关系;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可具备一定溯及力。三、税法的效力与解释(一)税法效力了解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1、空间效力:全国有效、部分地区有效2、时间效力 (1)税法生效的三种方式一是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二是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最通常的生效方式三是税法公布后授权地方政府自行确定实施日期。(2)税法失效的三种方式一是以新税法代替旧税法最通常的
17、时效方式二是直接宣布废止;三是新税法本身规定了废止的日期-我国少用(3)税法溯及力问题-2014新内容对新法实施前的纳税人行为是否适用新法?基本原则:从旧、从新、从旧兼从轻、从新兼从轻具体而言:税收实体法多采取从旧原则,禁止其具有溯及力;税收程序法多采取从新原则(好处是:方便征管、不损害纳税人的实体权利)在税收实践中,还坚持有利溯及原则(即在对纳税人有利的情况下,坚持“从轻”原则)3、对人的效力 有三个原则:属人原则、属地原则、属地兼属人原则。我国采用的是属地兼属人原则。(二)税法的解释-2009年、2011已考1、税法解释的特点(6性)法定性、专属性、权威性(同效性)、针对性、普遍性、一般性
18、-2009年、2011已考 【2009考题】下列有关税法解释的表述正确的有()。A税法解释是法定解释,具有专属性B税法解释与被解释的税法具有同等效力C税法解释具有针对性,但其效力具有普遍性D税法解释的效力具有特殊性E税法解释与被解释的税法处于不同等级税法层面【答案】ABC【解析】税法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2011考题】法定解释应严格按照法定解释权限进行,任何部门都不能超越权限进行解释,因此法定解释具有()。A全面性 B专属性 C判例性D目的性【答案】B2、税法解释的分类(1)按解释权限划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种类解释主体法律效力其他立法解释解释主体=立法主体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
19、务院、地方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与法律有同等效力可作判案依据包括事前解释和事后解释,通常指事后解释。司法解释两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单独解释和联合解释主要针对税务刑事案件或税务行政诉讼案件进行解释。有法的效力可作判案依据在我国,司法解释仅限于税收犯罪领域,占税法解释的比重小。行政解释(执法解释)国家税务机关(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在执法中有普遍约束力,但不能作为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据是我国税法解释的重要部分(不再称基本部分)2014新内容:国务院解释权: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暂行条例【2012考题】最高司法机关对如何具体办理税务
20、刑事案件和税务行政诉讼案件所作的具体解释为()A税收立法解释B税收司法解释C税收行政解释D税收限制解释【答案】B(2)按解释尺度划分: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大解释(考过多选)字面解释-税法解释的基本方法,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关注:字面解释(字面含义)遇到困难时,其他解释方法的选择问题。扩大解释字面含义限制解释【2009考题】有关税法的法定解释,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国务院制定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属于税法行政解释B税法司法解释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作出C字面解释是税法解释的基本方法D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可作为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据【答案】C【解析】国务院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21、,司法解释可以有“两高”单独作出;规范性文件可以用于执法活动,但不能用于司法判案。四、税法作用-了解(考过定义)1、规范作用:5方面2、经济作用:5方面五、税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了解第二节税收法律关系本节共3个问题:1概念与特点2税收法律关系主体3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一、概念与特点-了解(一)概念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税收关系+法律保护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有两种不同的学说:权力关系说、债务关系说两种学说的主张及特点:权力关系说:将税收法律关系理解为纳税人对国家课税权的服从关系。缺陷:没有体现税法的经济属性。债务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税税务师考试 税法一 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辅导整理 税务 考试 税法 学习 笔记 精编 根据 国家税务总局 辅导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