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着重研究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的学科,它不同于纯自然学科,更为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社会交往,但也强调数量所反映的规律。它既关注与教育教学过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事情,但也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心理学既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探讨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有效教学的条件;也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探讨教学设计及教学考评等,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首要
2、任务就是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条件和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教育心理学也可以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一)高等教育及其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任务不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专业教育。2.教育对象不同:对象是大学生。3.社会职能不同:高等教育有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
3、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4.地位作用不同: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5.培养的方式不同:高等教育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和创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定义应当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心理现象2.高等教育理学研究的是高等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3.高等教育心理
4、学不仅应揭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特征和规律。而且还应该揭示有效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心理机制和规律高等教育心理学固然要研究高校教师教和高效学生学的心理学规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揭示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心理机制和规律,这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与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所在。(三)高等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2.教学心理研究3.德育心理研究4.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必须做到几点:根据研究目的,明确限定观察对象;准确规定所要观察
5、的主要特征;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理的观察方法;借助科学手段,做好客观记录。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可以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主要缺陷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做出概括化的结论。2.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的原则。3.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
6、问卷法)两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确定调查方案。其作用是确定研究的目的。进行调查准备。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收集并分析结果。4.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使发展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育人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4.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一)教师的角色:教师往往同时扮演者如下多重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
7、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具有学生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强调学生的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强调让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评议学习效果,自己则是一个不直接出面的领导者。具有教师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出面指导学生。3.教
8、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三)教师角色的形成与培育: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对角色的认同不仅是认识上了解了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而且在情感上有所体验。对教师角色的认同,是在一个人正式充当这一角色,有了教育实践后才真正开始的。(3)角色信念阶段:这
9、时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并视其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2.促使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学实践1.教学效能感的涵义: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的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及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
10、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4)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4.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提高1.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
11、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根据作用范围,教学的监控能力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2.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程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3.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1)能动性(2)普遍性(3)有效性4.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影响与作用:决定教师教学监控水平的直接因素有三方面:一是教师能否正确、全面地发现和觉察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状况和存
12、在的问题;二是教师是否具备了解决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足够的知识经验;三是知识已有的知识是否能和现存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知识重组。间接因素。及教师的心理状态。5.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6.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1)角色改变技术 角色改变技术的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角色的改变。其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听观摩课、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并要求教师围绕自己班的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最终由教师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2)教学反馈技术:教学
13、反馈技术的目的是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的认识,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形成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教师教学监控过程是从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开始的,是通过多种教学反馈技术实现的(3)现场指导技术帮助教师针对不同教学情景,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能使教师达到对自己课程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 心理差异是指天的心理得个别差异或个体的心理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
14、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人格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一、气质差异与教育:气质是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划分是当前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观点。1.胆汁质: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躁,不稳重,好挑衅;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他们心理的的明显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带有迅捷而突发的色彩。2.多血质:这种人的行动有很高的反应性,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他们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但他们的注意力
15、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这种人属于敏捷好动型。3.粘液质:属于粘液质的人缄默而沉静,由于神经过程平静而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这种人常常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注意稳定且难转移。给人的外表感觉为态度持重沉着稳健不爱作空泛的清谈。这种气质类型的不足之处是有些固执冷淡,不够灵活,因而显得因循守旧,不易合作。那些要求持久,有条理、冷静的工作,对于粘液质的人最为合适。4.抑郁质: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他们反应缓慢,动作迟钝,缺乏生气,不爱交际。他们的主动性差在困难面前常常优柔寡断,面对危险常常恐惧畏缩,这种人很少在外表上表现自己的情感,而内
16、心体验则相当强烈。具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往往附有想像,善于体察他人情绪,对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坚韧精神。实际上除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往往较多地具有某一气质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类型的一些特点,整体上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有三种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根据这三种神经过程的特性可以组合成四种中基本的神经系统类型:强而不平衡型:兴奋过程强而抑制过程较弱。这种类型易兴奋,易怒,激动起来难于控制,亦称“不可遏制型”。平衡而灵活的类型:爱动,行动迅速,一旦缺乏刺激很快地由兴奋转入抑制,又称“活泼型”。平衡而不灵活的类型:条件反射容易形成但难于改变,行动
17、缓慢而有惰性,又称“安静型”。同型,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都弱,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低。(二)大学生的气质教育1.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2.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气质与职业教导(一)性格的含义: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性格特征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2)对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3)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情绪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二)大学生性格的培养与教育:1.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材施
18、教2.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性格3.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4.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一、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能力由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三个要素构成。其中智力是个体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知识与技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实践是指个体运用自己的智力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是指完成某些活动应具有的基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智力)和实践能力。特殊能力是个人完成特殊活动所要求人具备的能力。一般来说,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1)自学能力:(2)表达
19、能力(3)操作能力(4)适应能力(5)创造能力二、智力的结构:斯皮尔曼(1863-1945)在20世纪30年代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能力的二因素理论。他认为能力是种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L.L.Thurstone,1887-1995)提出了群因素理论。他根据自己创建的多因素分析法,提出了基本能力(primary ability)学说。他认为能力是由七种原能力所构成,主要包括:(1)言语能力(2)词汇流畅能力(3)数字能力(4)推理能力(5)空间能力(6)知觉能力(7)记忆能力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结构理论
20、。智力至少可分为七类:(1)语言智力(2)音乐智力(3)逻辑-数学智力(4)空间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自知-自省智力(7)交往-交流智力后来他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 (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大学生的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能力的类型差异:根据能力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2. 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水平有高低的不同,大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方面。大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体现特殊智力方面,即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智力发展的整体
21、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智力的各要素方面却存在差异。大学生的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从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别差异。个体在认知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学能力,空间能力和言语能力三方面。数学能力方面,有研究发现,女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中、小学阶段具有优势,但在高中及大学阶段则不如男生;言语能力方面,一般认为,女性一般比男性有更好的表现;在空间能力方面,男性往往优于女性。(二)大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教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应该把传授
22、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在教学方法上应多用启发式,减少注入式;在考试教育中,可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对能力特别对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大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依靠的是他们自己的勤奋努力。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学习风格的界定:是学习者持续的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咯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学习倾向是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在我国,往往倾向于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学习风格进行划分。生理
23、要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某些要素的衡量,学习者在接受外界刺激的同时会采取不同的知觉反应方式,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感官,也就是形成了“偏爱”,如视觉偏爱,听觉偏爱,动觉偏爱等。同样,个体对环境因素的不同反应也会导致不同的生物节律。社会因素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形式上(如独自学习和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心里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认知要素具体表现在认知过程中归类的宽窄、信息的继时性加工与同时性加工、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与综合、沉思与冲动的等方面。情感要素具体表现在理性水平的高低、学习兴趣或好奇心的高低、成就动机水平的差异、内控与外控焦虑性质与水平的差异等方面。意动要素则表现为学习坚
24、持性的高低,言语表达力的差异、冒险与谨慎等等。下面着重探讨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具体说,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倾向和方式。表2-1 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特点含义特点或优势认知风格知觉风格场独立 型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以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较好,学习的内在动机高,学习自觉性高,喜欢个人独立学习,接受知识时善于分析,同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意志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心理学 章节 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