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范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范围.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阿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一、题型1、单选题 (30题) 1/题2、多选题 (5题)(基本概念、原理) 2/题3、辨析题 (2题) 8/题4、简答 (2题) 7/题5、论述题 (1题) 14/题6、材料题(1题) 16/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唯物论与唯心论认识路线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二重性劳动生产率利润价值规律经济全球化载体与时俱进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生产力发展水平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货币与资本关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劳动二重性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空想社会主义人物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
2、规律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辩证法特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观能动作用经验论和唯理论创新精神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矛盾的特殊性新事物规律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认识与实践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实践的观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群众观点辩证的否定观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真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朴素唯物主义资本辩析
3、题、简答、论述题、材料题: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特殊的具体劳动,一般的抽象劳动,就是劳动的二重性。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什么?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
4、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3哲学基本问题 27-2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4辨证的否定 46-47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2辩证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
5、批判又继承,是既克服又保留。 5检验真理的标准 77-78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因此,其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并可以将客观结果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在这种意义上,实践成为
6、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6社会存与社会意识 95-99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7新生事物 41-42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的不可
7、战胜性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与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能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时不可避免的。就新旧事物的关系而言 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保留并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它必然战胜旧事物。8矛盾 43-44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
8、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可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9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 44-45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
9、不同方向各有不同的性质。(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10剩余价值规律 156是指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增值的规律。11“三个代表”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和实质 202-4原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的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
10、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13认识与客观事实的关系14劳动力与商品和货币关系 154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货币可以购买劳动力,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资本。15论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规律的作用 147-8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11、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表现出来的。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价格波动也会影响供求。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二是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 57-8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
12、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17意识能动性表现 56-7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人的需要是分不开的,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的。人在行动以前,总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的,并且为实现它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
13、和步骤。这就是同一性的目的性相联系的活动的计划性。2. 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应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既是对当前的反应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3.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这是意识能动性最重要的表现。因为,反映客观世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意识活动虽然不是实践活动,但最重要的是它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 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实践与认识关系 64-65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
14、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们是相互作用的。)19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521、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2、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3、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4、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20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95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
15、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第一,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通过劳动取得的,但是如果只有劳动而没有劳动对象,没有地理环境,也不能创造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一般说来,在其它条件大体相同而地理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地理环境优越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就快一些,反之就慢一些。第三,地理环境能够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
16、方向。第四,地理环境的生态环境平衡系统维持如何,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1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26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22社会基本矛盾 11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17、筑的矛盾是社会基础矛盾。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P11323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经
18、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2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 98-99第一, 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第二,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当然,社会意识的这种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社会存在的需要。25
19、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其经济全球化的后果书P194动因:一是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二是跨国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一个微观基础;三是全球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四是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后果: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正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 全球化
20、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 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负面影响: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别是扩大了南
21、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制高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8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