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doc
《论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摘 要:从内容知识和实践知识分析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两个维度的两端分别是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学的知识和科研的知识。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以多元综合知识为中心,向外部扩展的复合结构。这一结构随着教师学术工作生涯的延伸,而有着在教学知识、一般文化知识端不断加强的动态特征。 关键词:大学教师,知识,结构,内容知识,实践知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教师行为背后的知识与信念引来教育研究者们日益增加的讨论,教师知识的结构成为其中的热点议题之一。大学教师被称为“学术人”,其工作以知识为对象,其职业因知识的传承、传播和创造的需要而存在。知识
2、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有着具有关键意义的价值,但是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很少受到关注的话题。当前,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确保高等教育机构质量的一种策略性的手段1。大学教师知识有哪些,结构如何,也成为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教师知识的构成要素 结构指“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结关系的总和”2。知识结构强调的是知识各要素及其组合、联系方式。因而,分析大学教师知识结构的第一步,就是厘清构成大学教师知识的要素。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首先根据已有关于教师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的文献,结合针对大学教师的访谈及专家评定,形成包括20个行为描述语句的“大学教师知识调查量表”初稿。然后将问卷发放给30名大
3、学教师进行预测,通过SPSS13.0软件对预问卷数据的信度分析,删除0.7的项目,包括17个行为描述语句的正式问卷最终确立。量表采用利克特式5点记分。采用随机抽样,通过电子邮件邀请长沙、武汉本科院校的672名大学教师参与调查,收回问卷304份,回收率45.24%。录入数据后获得有效问卷299份,回收有效率98.36%,问卷结果使用SPSS13.0软件统计包进行分析。该量表总体值为0.9020,各值介于0.8972至0.9052之间,都通过了信度检验,并且都超过了0.8,因此间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运用上述量表对大学教师的知识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以因素分析法分析大学教师学习的知识可归为哪几种因
4、素。用SPSS13.0所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球性检验显著(p0.001),KMO值为0.858,表明适合作因素分析。用方差极大的正交旋转法,根据可解释性、负荷及共同度的大小,最终确定为三个因素。各因素负荷如表1:根据负载于各因素的题项,大学教师的知识内容归为三个因素,可命名为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无关知识。“专业知识”因素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方法、跨学科知识、实践经验、专业发展和外国语;“专业相关知识”有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心理学、学科教学方法、专业知识管理、合作沟通技能;“专业无关知识”有音乐、美术、体育、哲学、信息。以上各项目为构成大学教师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归为三个类别即三个
5、因素。 二、大学教师知识的联接方式:内容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分析 大学教师的知识各要素是如何组合、构架起来的?研究教师知识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探索教师所应具有的知识基础,这一路径指向教师知识的内容(content knowledge),另一种侧重于教师个体源自工作所形成的经验,为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这一路径指向教师的实践活动。以下分别以这两种路径作为分析维度,讨论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1.内容知识维度的分析 内容知识聚焦于保障教师专业属性的知识基础,这一研究路径是沿着舒尔曼(Shulman,L.,1986)提出的教师知识框架而进行的。教学研究自“教
6、师行为”而转向“教师知识”,就来自舒尔曼对行为主义研究范式的批判,他认为教师专业化需要关注与教师所教学科有关的内容知识,并提出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3。学科专业知识是对所在专业领域的深入理解,学科教学知识指的是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的内容知识,教师具备了这种知识,才能懂得如何使用各种方法将学科知识表达,以利于学生学习。继而,格罗斯曼(Grossman,1989)根据这一理念将教师知识归为: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内容知识4。叶澜(2001)所提出的多层次复合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是基于教师的内容知识,主要有三层:最基础层面的当代科学和人文基本知识,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教育学科类知
7、识5。这些研究从内容知识的角度为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借用叶澜的观点,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也可以包含一般的基本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因为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一样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但大学教师的知识具有高深的性质,而且不仅运用于“传授”,还要运用于对社会文化的学理思考、价值判断甚至批判。在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把握和使用这样的知识需要博采众长,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并在学科专业的交叉、综合中寻找突破口,在对未知的探索中实现知识的创新。为回应传承、发展和创新知识的需要,大学教师的知识一方面以“广博”为特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精深”。基于内容知识的大学教师知识结构,
8、就以这两个特征的知识为两端而架构:广博的是一般文化知识,精深的是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则有的以广博为特征(如心理学、教育理论等),有的因与所研究的专业知识有关,更近乎精深。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知识与舒尔曼所提出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也是基本对应的。 以此观照前述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大学教师的“专业无关知识”就是一般文化知识,这些专业之外的知识逐渐融入教师的观念和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在学术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态度和价值取向,促成教师素质全面发展,是一种与学科交叉、知识创新有关联的基础性知识,以“广博”为特征。“专业知识”则处在另一端,代表着大学教师从事专门领域的学术活动所需要的知识
9、,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其突出特征是“精深”。由此,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从内容知识维度看,是一个从一般文化知识逐渐过渡到专业知识的面(如图1所示)。2.实践知识维度的分析 教师实践知识最早可追溯到Elbaz(1983)的个案研究。后来的研究者们大多从今人实践的角度出发讨论教师的实践知识,如舍恩认为实践者在行动中反思,获得“默会的”、“行动中的知识”6。康纳利与柯兰迪宁(Connelly & Clandinin,1996)提出了关于个人实践知识的一系列术语:形象、惯例、实践原则、个人哲学、比喻、周期、节律、叙事连贯性,认为个人实践知识是反映在教师生活的各个方面的7。根据中外学者们的既有研究,我国学者
10、张立忠、熊梅认为教师实践知识分为信奉的实践性知识和使用的实践性知识,据此构建起教师实践知识的结构8。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实践知识被界定为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支配教学行为的个人观点、准则和信念等,这种知识只是与教学有关。而由于大学教师的工作不止于教学,至少还有另一个与教学几乎平分秋色的活动:科研。科学研究的使命是解答人们对真理、真相的追问,需要不断质疑、证伪,并开拓新的领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仅是对已有知识系统的把握,更是对发展这一领域的探索。这与教学工作中有效地传授知识,培育学生的观念与思维等实践活动是有区别的。依据关于“信奉的”与“使用的”知识划分,大学教师的实践知识就有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信念,和在
11、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中所运用的知识。 然而这两种有别的活动,又时时关联着。大学教师往往是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大学的教学不仅是教师将学科知识进行转化并进行表达,更是引导学生一起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学科知识并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具有研究的性质。厄内斯特博耶(Ernest L. Boyer,1990)将教授的工作分为四个不同而又相互重叠的功能(发现的学术水平、综合的学术水平、运用的学术水平、教学的学术水平)9,反映了学术活动的多维特征。发现的学术水平就是学术研究的水平,综合的学术水平表达的是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对各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运用,运用的学术水平将来自个人专业活动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际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教师 知识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