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简答题.doc
《美学简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简答题.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1、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答: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2)美学与人有密切的联系。研究审美现象的美学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即使在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美的事物时,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加以研究的。3)美学离不开人,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联,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联系。4)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这样,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2、美学与哲学的密切关系答:美学与哲学有联系:1)在历史上,美学一直被看做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独立前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2)美学史上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哲学家。3)哲
2、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4)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的斗争也会在美学中清晰地得到表现。美学与哲学有区别: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规律,美学则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因此哲学与美学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答:1)美学要研究各种审美现象,艺术则是最重要的审美现象。因此艺术既是艺术学的对象,同时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2)在历史上,许多美学著作往往同时也是艺术理论著作。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刘勰的文心雕龙。3)美学和艺术学所研究的有关艺术的一些理论问题也往往一致,如艺术典型等。5、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3、怎样?答:1)美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诸如直觉、知觉、意象、领悟等等,因此,研究美学也就必然与心理学有关,否则,美感研究也就不会深透。2)美学史上的许多美学家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美和审美的本质问题,如西方近代美学中颇有影响的“快乐说”、“距离说”、“移情说”、“精神分析说”等等。6、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怎样?答:1)善与恶等价值判断是伦理学要研究的问题,美与丑等价值判断则是美学要研究的问题,两者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显的;2)但是,善恶美丑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比如,美的东西应该是善的,恶的东西往往也是丑的。3)历史上不少美学家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我国的孔子等往往在
4、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等问题时,把它们与善、恶等问题联系起来考察,都强调了美与善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如苏格拉底提出了“美与善相统一”的论断,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观点。这样就使得美学与伦理学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联系。7、达尔文的“动物美感说”错在哪里?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许多高等动物也像人类一样,能够进行审美活动。他说:“几乎不容臵疑的是,许多动物能够欣赏美的色彩,甚至美的形式,例如,某一性别的动物个体会努力在异性面前展示它们的美,这就是一个明证。”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1)审美不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活动,而是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2)美感反应也不是一种生理上的满足,而是一种
5、情感上的愉悦。这些却都是动物所不具备的。3)不少动物虽然会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美,或者会对异性所展示的某种色彩、声音引起特定的反应,但这是一种生理性反应,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性选择,而不是对美的展示或欣赏。达尔文却把本能性的反应说成是美感,这是不正确的。8、自然美是人创造的吗?答:是。我们说世界上一切的美都是人的创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美当然也包括在内。可是有人却认为社会美和艺术美是人的创造,自然美是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属性,与人的创造无关。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应该搞清楚下边两个问题:1)自然与自然美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不是
6、人的创造。自然美是自然领域中显示出来的美,它当然离不开自然,但更离不开人、离不开社会。它是人的创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自然美与实践的两种形式关系。A直接的形式,自然美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直接整治过的自然所产生的美,这些美都直接地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B间接的形式。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了与人生对立关系的自然所产生的美。以飞雪的美为例,飞雪的美之所以成为人的一种欣赏对象,与人的实践有关。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力很低,无法抵挡飞雪的威胁,这时的飞雪是不美的。随着人们认识自然、驾驭自然水平的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了,飞雪对人的威胁也就基本解除,这样,它与人们的关系也由对立转向亲近。再加上飞雪
7、具有一种非常宜人的自然素质,从而具有无比动人的审美属性。此时,飞雪的自然属性仍然没有变,可是,由于人的社会实践,它却成了人的欣赏对象。因此飞雪固然不是人所创造,飞雪的美却是人创造的,一切自然美都是人创造的。9、简述自然美的发展与人的实践。答:1)自然美是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同样,自然美的发展也是随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任何情况下,自然美都是人生价值的具体显示。2)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由于没有人和人的实践,自然界是无 1所谓美与不美的。3)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人的实践活动还不能很好展开,人的自身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肯定的情况下,大自然要成为人类的
8、审美对象是困难的。4)只有通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人类的各种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这时,大自然也就从过去令人可怖的对象成为人类可亲近的对象,于是也就成了人们的审美对象。5)历史上,自然界中最早与人建立审美关系的对象是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是因为他们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动物,最能显示他们本质力量的对象也是被他们猎取的动物。只有当他们的生产生活由狩猎发展到农业,他们才与植物打交道,他们的装饰品也随之由动物装饰发展到植物装饰。总之,自然美有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拓展的过程,但这种发展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类各种主体能力不断发展的结果。10、“环肥燕瘦之美”说明了什么?答:1)“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十
9、分典型地揭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这是我国古代形容美女不同体态的一句成语。环肥是指唐代美女杨玉环,她体态丰腴,却有令人销魂之美。燕瘦是指汉代一位名叫赵飞燕的艺妓,她虽身材苗条,但也很美。2)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体的美与其他的美一样,与一定的时代风尚有关,唐代以胖为美,汉代却以瘦为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这在服饰打扮上尤为明显。这既使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使美的问题显得更加复杂。3)人体的美在胖与瘦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个可塑的空间,但这个空间又不是无边无际的,它存在一定的度,一是不能违背生理发展的规律性,二是不能违背人生活动的目的性。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片面
10、地追求胖或瘦,超过了一定的度,只能走向美的反面。11、欧米哀尔何以会美?答:1)欧米哀尔(又名老妓)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罗丹所创作的一尊塑像。生活中的欧米哀尔是一名妓女,年轻时十分漂亮,可是,罗丹表现的却是她老年的丑相。当年这尊塑像在卢森堡美术馆展出时,有内行的欣赏者发出“丑得如此精美”的赞叹,这种赞叹是正确的。2)艺术的美不在于对象是否美,而在于艺术家创造得是否成功。生活中的欧米哀尔,其形体无疑是丑的,但艺术作品如果创造得好,作为艺术形象来说仍然是美的,雕像欧米哀尔应当是属于这样的作品。3)曾几何时,雕塑艺术只有表现美的对象,而不能表现丑。罗丹的欧米哀尔显然是对这种传统观念的反叛。他
11、认为雕塑可以表现丑,关键是艺术家必须掌握化丑为美的“点金术”,这就是典型化。在欧米哀尔中,这位老妓的外形虽然还是丑的,但是由于艺术家的创造,使得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她的丑成了她坎坷人生经历的苦难印记。面临这部“打开的书”,欣赏者在获得审美愉悦之余必然也会进行深深的思索。无疑这是一部很美的作品,是雕塑领域的经典之作。12、为什么美学研究对象具有复杂性?答: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人类的审美现象涉及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然而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无比广阔和复杂的,从而使得人们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把握变得困难起来。2)审美现象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常常会产生矛盾,更
12、增加确定美学研究对象的困难。3)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和阶级状况的制约,从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这样一些重要特征,也是造成在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意见分歧的重要原因。4)在审美活动中还存在着美丑转化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属于丑的事物经过特殊的处理就可以转化成美的事物。正是由于上述种种情况,使得美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从而造成了确定美学研究对象的困难。13、简述我国当代美学界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答: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对美学中的许多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争论的问题之一。归纳起来,有四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其理由是a能更好地划
13、清美学与各门艺术理论的界限。B有很大的涵盖面,可把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全部包括进来。C从方法论上看,深入研究生活美,就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美。2)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其理由是:a从美学史上看,绝大部分美学家都是联系艺术来谈美学问题的。B艺术在质、量和社会作用方面都要远远超过实际生活中的美。C从方法论上看,理解了高级的艺术美,就会更有助于理解低级的生活美。3)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感体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这样,既有中心又抓信了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强调从审美实践出发,把审美活动看作是审美主体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的自由创造,随着实践
14、的发展,审美活动也不断丰富和扩大。14、什么是“自下而上的美学”?答:1)“自上而下的美学”是一种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美学相对立的美学研究方法。它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实验心理学美学的创始人费希纳于1876年出版的美学导论一书中提出来的。2)费希纳把柏拉图以来,特别是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美学”,认为这种美学所采用的是一种思辨演绎的方法,容易产生忽视个别,甚至以一般代替个别的毛病。因此,他觉得美学研究必须另辟蹊径,于是就提出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法,创建了实验美学,并身体力行,积极实践。a他坚持从感性的经验出发,通过大量的具体材料来总结、归纳具有普遍性的美学原
15、理。b他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主要是对一定人群进行心理测试,以此来测定各种令人愉快的 2审美形式。C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十三条审美心理学原则。费希纳尽管在具体做法上有些简单,缺乏足够的科学性,理论上的创见也不突出,但是,他所倡导的“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极大地拓展了美学研究的思路,导致了现代西方美学研究重心从美的本质(审美客体)向审美经验(审美主体)的转移,也促使各种形形色色的审美心理学派别、思潮的不断涌现。费然纳被人誉为“现代西方美学之父”,把他的美学称为“美学上第二新纪元”。15、简述唯物辩证法与美学研究的关系。答: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
16、哲学的重要内容,与美学的联系也十分密切。二者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人类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这与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因此,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就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凭借唯物辩证法,可以科学地揭开美和艺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审美活动的一般规律。2)强调客观,尊重现实。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强调对于客观存在、客观规律的尊重。运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美学,就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客观存在的人类审美现象出发,来研究审美活动的规律。这也就可以使美学研究避免许多理论上的错误。3)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人类
17、历史的发展,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都渗透着历史辩证法,人类的审美活动也不例外。美学研究不能割断历史,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点就能科学地揭示美学发展的轨迹。16、简述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答:美学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美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点:1)多样性。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或者说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与哲学、文艺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美学的研究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这可以有哲学方法、文艺学方法、伦理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各种研究方法都可以抓住一个侧面,来研究美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2)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有关。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只有与人生价值相联系,把具体的审美现象
18、与人们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联系起来研究,才有可能科学地解释历史的和现实的审美现象。3)多层次性。美学研究可有多种方法,而多种方法间又可有不同层次。A有最基本的方法与具体方法之别。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它对各种具体方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各种具体方法之间也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各种具体方法在应用中也不能等量齐观,它又可有层次上的区别。17、美学研究方法在具体运用中的基本原则。答:美学研究中可采用各种具体的方法,但在具体运用中,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这就要求美学研究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审美活动的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研究各种复杂的审美现象,从运动变化
19、中,从审美现象的对立统一中,来把握问题的关键和实质。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类的审美观念同样也在历史地运动着变化着。因此,美学研究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揭示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本质。但是,审美活动又是一种现实的、具体的存在,因此,美学研究又要珍视现实贯穿逻辑的方法,也就是要抓住具体的审美现象,深入探究它的奥秘,把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统一起来。3)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美学研究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又要从人类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的实际出发,详细占有大量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切莫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使美学成为空中楼阁。1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
20、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本体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实践论)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这三个部分是统一在一起的,是不能机械分割的整体。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3)美学中的许多问题,诸如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等等,这些理论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有紧密的联系。即使某些问题只侧重哲学中的某一部分,但也不能与其他部分分割。4)从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关审美欣赏理论中,不难看到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了其不可动摇的基石。在
21、其他一系列美学问题的论述中,我们都可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基石的作用。19、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的关系怎样?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作过详尽的论述。他们论述了异化劳动对审美活动的影响。马克思说:“(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这说明异化劳动具有两重性,既创造了美,又制造了丑。此外,马克思又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也无动于衷。”他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审美能力。恩格斯也说:“这种强制劳动剥夺了工人除吃饭和睡觉所必须的时间以外的一切时间,使他没有一点空闲去呼吸新鲜空气或欣赏一下大
22、自然的美,更不用说精神活动了,这种工作怎么能不使人沦为牲口呢?”这就是说,劳动虽然创造了美,但这美却与劳动者无缘,因为过度的操劳和贫困的生活,使他们丧失了自由,从而也丧失了欣赏美的兴趣和能力。3第二章美论1、简述美和美的东西的区别。答:1)美的东西千差万别,各有特点,但任何美的东西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美是从各样美的东西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某一件东西当它与人处在这一特定关系时,它是美的;当它处在另一种关系时,可能变成另一种美或甚至不美了。美却是永恒的,不变的。3)美的东西不仅漫无边际,而且还会自相矛盾。同一件东
23、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美却是固定的、绝对的。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不能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5)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2、简评“美是形式”说。答:提出“美是形式”或“美在于形式”的美学家,主要有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及阿奎那、达?芬奇、荷加斯、费希纳等人。我们认为,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是一条历久不衰的求解路径,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但是这一求解路径还有许多片面性。1)脱离了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来论述美的本
24、质。要知道美固然离不开物,但更离不开人,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生价值的显示。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孤立的自然形式不论是曲直方圆都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2)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固然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但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并不一定是美的,因为形式总是与内容连在一起,与人生价值有关。3)认为美在事物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一定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总之,事物的客观物质属性是美的构成因素,但是,如果看不到美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只是从客观物质属性中来探求美,或是直接把美看作是事物的感性形式,那是片面的。3、简述美是“理念说”在西方的发展。答: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答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