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变检测方案.doc
《高应变检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应变检测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桩高应变检测方案南京东南建筑结构技术研究所 年 月 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方案编制依据1三、试验目的、数量1四、地质概况2五、检测工作面要求2六、高应变动测法试验方法2七、检测仪器与设备4八、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判断5九、试验进度及成果提交6十、试验配合要求6十一、安全措施6*基桩高应变动测试验技术方案一、 工程概况二、 方案编制依据本次实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三、 试验目的、数量1、试验目的本工程高应变检测目的是检测工程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结构完整性,并对基桩的质量进行评价。 2、试验数量根据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经业主、监理现场确认后
2、,确定本次高应变检测数量为 根,具体桩位见下表:序号桩号浇筑日期备注12345四、 地质概况根据 提供的地质报告,该场地地层土分布如下:1层: 2层: 层: 层: 层: 层: 五、 检测的工作面要求1)为确保试验时锤击力的正常传递和提高工作效率,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对灌注桩、桩头严重破损的混凝土预制桩和桩头已出现屈服变形的钢桩,试验前应对桩头进行修复或加固处理;2) 桩头顶面应水平、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中轴线应重合,桩头截面积应与原桩身截面积相同,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3) 距桩顶上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35mm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
3、桩径范围内设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4)桩头应高出桩周土23倍桩径,桩周1.2m以内应平整夯实;5)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休止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一般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7d;粉土不应少于10d;非饱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d;饱和粘性土,不应少于25d,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可通过复打试验确定。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六、 高应变动测法试验方法确认桩位后,接桩至桩顶高度满足安装传感器的要求。1、检测前的桩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桩顶面应平整,桩头高度应满足安
4、装锤击装置和传感器的要求,锤重心应与桩顶对中。加固处理桩头时应满足下列要求:新接桩头顶面应平整且垂直于被检桩轴线,侧面应平直,截面积应与原桩顶钢护筒相同,所用混凝土强度应高于不低于C30。被检桩主筋应全部接至新接桩头内,并设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箍筋及上下间距不应大于120mm的23层钢筋网片。(3)检测时在桩顶面应铺设锤垫。锤垫宜由1030mm厚的模板或胶合板等匀质材料制作,垫面略大于桩顶面积。(4)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桩顶下两侧面应对称安装加速度与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各1只,其与桩顶的距离不应小于1.5倍的桩径或边长。传感器安装平面应平整,所在截面的材质和尺寸与被检桩相同。应变传感
5、器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中心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同侧两种传感器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0mm。传感器的中轴线应与桩的轴线保持平行。在安装应变式传感器时,应对初始应变进行监测,其值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值。激振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自由落锤为激振设备时,宜重锤低击,锤的最大落距不宜大于2.0m。实测桩的单击贯入度应确认与所采集的振动信号相对应。用于推算桩的极限承载力时,桩的单击贯入度不得低于2mm且不宜大于6mm。检测桩的极限承载力时,锤击次数宜为23击。(6)检测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时,应及时分析实测信号质量、桩顶最大锤击力和动位移。贯入度一级桩身最大拉(压)应力、桩身缺陷程度及其发展情况等,并由此综合判定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变 检测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6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