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和视功能检查汇总.doc
《验光和视功能检查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验光和视功能检查汇总.doc(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验光和视功能检查目 录第一章 眼科学基础第二章 屈光不正第三章 预检项目第四章 综合验光仪第五章 综合验光仪的标准流程第六章 双眼视功能检查第七章 双眼视异常与处理原则第八章 视觉训练仪器的使用第一章 眼科学基础 第一节 眼球 第二节 眼球内容物 第三节 眼的附属器 第四节 视路 眼为视觉器官,由眼球、眼的附属器、视路组成,并共同完成人眼的视觉功能。 视觉器官大致分为: 1、眼球:包括眼球壁、眼球内容物。 眼球壁:眼球壁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 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角巩膜缘;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眼的附属
2、器(、睫毛、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3、视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大脑枕叶视中枢)。第一节 眼球 眼球基本形态,眼球大致呈圆球形(角膜和巩膜的曲率半径稍有差异),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其前后径、水平径和垂直径约为240mm,重量约为70g,容积约为6.5m1,密度约为1077gml。眼球的前方和后方的几何中心称为前极和后极,连接前极和后极的轴线称为眼轴,与前极和后极距离相等的眼球周线称为赤道部。 1、角膜 眼球前面的透明部分,像圆窗户一样的透明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透明镜头,光线经此射入眼内。角膜呈横椭圆形,向前呈半球状突出。角膜中央厚度为0.50.5
3、5mm,周边厚度约为1mm,水平横径约为11.512mm,垂直径约 为10.511mm,角膜具有屈光度,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8mm,后表面约为6.8mm,总屈光度为4348D。 分层角膜从组织学上可分为5层 a 上皮细胞层 由56层上皮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损伤后修复快,不留瘢痕。 b 前弹力层 是一层均匀一致的透明薄膜,有弹性、坚韧,损伤后不能再生。 c 基质层 约占角膜厚度的90%,损伤后不能再生,且容易形成不透明的瘢痕。 d 后弹力层 为透明的均质薄膜,有弹性、坚韧,损伤后能迅速再生。 e 内皮细胞层 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具有房水屏障的功能。损伤后能引起基质层水肿。损
4、伤后不能再生。 角膜的生理特点:透明,无血管,由丰富的感觉神经。其营养主要来源于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代谢需要的氧气80%来源于空气,15%来源于角膜缘网,5%来源于房水。角膜需要氧气来维持生理平衡,主要依赖外界的空气、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供应,在睡眠时因外界的空气不能直接供给角膜氧气,则由睑结膜的血管间接向角膜供氧。 2、巩膜 质地坚硬,不透明,呈乳白色 巩膜的生理特点:表面组织具有血管,但深层组织血管及神经较少,代谢较慢,所以患炎症时反应不够强烈且病情较长。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约为0.31.0mm,视神经周围最厚,各直肌附着处较薄。巩膜的主要功能为维持眼球的形状和保护眼球内容等。 3、角巩膜缘
5、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角膜缘前界位于连接角膜前弹力层止端与后弹力层止端的平面,后界定于经过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并垂直于眼表的平面,宽约1.52.0mm。 4、虹膜 位于晶状体前,周边与睫状体相连。虹膜中央有一个2、54mmm的圆孔,叫瞳孔。就像照相机的光圈,可随光线的强弱变大或缩小,控制光线,进入眼球内。虹膜有环形的瞳孔括约肌,及放射状的开大肌,来调节瞳孔的大小。 调节射入眼内的光线,使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楚。 5、睫状体 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睫状体前1/3肥厚,称睫状冠,在内侧表面有7080个纵向放射状突起,称睫状突。睫状突能分泌房水,维持眼压和正常的营养代谢。组织学上睫状体主要由睫
6、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睫状肌可以控制正常的晶状体变凸或变扁,完成眼的调节。睫状肌的环形纤维的舒缩对晶状体的凸度起着调节作用,晶状体藉睫状小带悬在睫状体上,当肌纤维收缩时,睫状小带放松,则晶状体凸度加大,使眼睛看清近目标,称为调节。超过40岁的人,因睫状肌的退化,导致调节能力下降,形成老视。近视眼因少用调节使睫状肌呈薄弱状态。 6、脉络膜 富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组织,可起到营养视网膜和晶状体及玻璃体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暗房的作用,以保证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 7、视网膜 类似照相机用的交卷,是一层透明的膜,视网膜后部有一中央无血管的凹陷区,称为黄斑,是由于该区富含叶黄素而得名。其中心有一凹陷,称为
7、黄斑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距黄斑区鼻侧34mm处为视盘,视盘中心部有视网膜中心血管穿出,分支于视网膜各部。视网膜上光感受细胞中的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接受明视觉和色觉。杆状细胞分布在黄斑意外的周围视网膜,主要接受暗视觉。夜盲症就是由于杆状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而形成的。第二节 眼球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透明组织,连同角膜共同构成眼的屈光系统。 1、房水 为透明的液体,充满眼房内,眼房是指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腔隙,被虹膜分为前方和后房。其作用是维持眼压和供给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营养。房水调节着眼内压力,房水的产生过多和排泄不足是形成高眼压性青光眼的原因。 房水的生理功能 (1
8、)维持眼内压 (2)维护角膜透明 (3)重要的屈光介质 (4)携带氧、营养物质 眼内压:正常眼内压为1021mmHg 2、晶状体 晶状体是一个扁圆形的凸透镜,类似于照相机的变焦镜头,它在睫状体的作用下,能调节眼睛清楚的看远、看近。位于虹膜的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直径约10mm,厚约4mm。晶状体宛如洋葱,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可以通过睫状肌控制它变凸或变扁,以满足眼看近和看远德要求。晶状体的弹性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变弱,使弹性下降,随之眼的调节功能也下降,呈现老视状态。因年老易发生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3、玻璃体 是一种透明凝胶,位于眼球的玻璃体腔内,前面与晶体后面相吻合,后面与整个视网膜紧密接触
9、。凝胶由胶原纤维网所组成,含有粘多糖、透明质酸和约 99的水分。 玻璃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导光和固定视网膜与巩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附着关系。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发生液化和混浊。玻璃体混浊的情况下,采用光学眼镜矫正视力受到一定影响。玻璃体液化还可能招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引起的视力下降,光学眼镜则无法矫正。第三节 眼的附属器 眼的构造非常精致、脆弱,需要周密的保护装置以防受伤。眼附属器包括:睫毛、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 1、眼眶 眼眶是由上颌骨、腭骨、额骨、蝶骨、颧骨、筛骨和泪骨等七块骨围成的漏斗状的四边锥形体。眼眶内有眶骨膜、眶隔膜、球筋膜、肌鞘膜和眶筋膜等组织。 眼眶为眼球提供了骨性保
10、护和软组织的缓冲作用,眶筋膜对眼球起到支持和定位的作用。 2、眼睑 眼睑位于眼眶出口,分为上睑和下睑,中间称为睑裂,边缘称为睑缘,上下睑缘交界处称为内眦和外眦。内眦部组织包围着一个肉状隆起,称为泪阜。上下睑缘近内眦部各有一小孔称为上、下泪小点,是泪液排泄的出口。 眼睑通过瞬目使泪液展开,均匀地湿润角膜,使角膜面形成良好的光学界面。配戴隐形眼镜时,瞬目可保持镜片的湿润清洁,使之与角膜良好附着。当眼睑闭合不全时可诱发角膜干燥溃疡,不宜佩戴隐形眼镜。 由于上下眼睑对角膜持续性的压迫,可致角膜产生垂直向屈光力较强的散光,称为生理性散光。眼睑下垂可能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无法用光学方法进行视力矫正。 3、
11、睫毛 位于上下眼睑的边缘,上睑睫毛多于下睑睫毛, 35根分为一丛,根部有丰富的感觉神经丛,平均寿命约35个月,对触觉十分敏感将异物挡在眼外。 生理由于睫毛对触觉异常敏感,故在配戴隐形眼镜时,若镜片碰到睫毛可引起瞬目反应,从而造成配戴困难。 4、结膜 结膜为透明的粘膜,覆盖眼睑的后面与眼球前面的一部分,结膜分为三个部分。 1)附着在睑板后面的为睑结膜,与眼睑皮肤相移行。 2)覆盖于眼球前部的称为球结膜,与角膜上皮相移行。 3)介于二者之间的部分称为穹隆结膜,结膜围成的囊状腔隙,称为结膜囊。 睑结膜:内有多种分泌腺组织,主要功能在于湿润角膜,维持其透明性。 球结膜:具有疏松、可延伸性,利于眼球的转
12、动。球结膜下有丰富的血管,发生炎性反应时,球结膜就会发生充血,俗称红眼,是隐形眼镜并发症的重要体征之一。 穹隆结膜:是连接结膜的部分,较厚松弛富有血管,结膜发炎时此处充血水肿明显。 5、泪器 泪器分为分泌部分和排泄部分。 分泌部分包括泪腺和副泪腺。 排泄部分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1)泪腺位于眼颞上侧眶骨的泪腺窝内,由1540个小叶组成,排泪管开口于颞侧穹隆结膜。 2)副泪腺(Krause氏腺和Wolfring氏腺)由约812个腺泡组成。 3)泪小点位于上下睑缘近鼻侧端,泪小点周围的括约肌纤维有收缩泪小点的作用。 4)泪小管起自泪小点与脸缘垂直伸入睑内组织,上下泪小管汇合注入泪囊。
13、 5)泪囊位于眶骨的泪囊窝内,下端与鼻泪管相接,长约1015mm,上宽下窄。 6)鼻泪管位于骨部鼻泪道内,下端开口于下鼻道,其内壁附有瓣膜。 泪液:由外层脂质层、中层水分、电解质层和内层粘液层三层组成。 作用:1)脂质层防止泪液水分大量蒸发,保温防寒。 2)粘液层维持角膜的亲水性,使水、电解质层能够均匀地覆盖于角膜表面。 3)水质层水质层占泪液厚度 90以上,主要功能如下: 冲洗湿润角膜和结膜。 均匀地铺展于角膜表面,形成良好的屈光界面。 泪液中含有溶菌酶等抗菌成分,可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 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只有借助泪液才能被角膜所接收利用。 泪液中的营养成分,如葡萄糖等可维持角膜的代谢。 6
14、、眼外肌 眼外肌共有6条,分别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 眼外肌的生理功能主要为司理眼球运动。当眼外肌的肌止点位置异常、某条肌肉发育不良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发生麻痹时,则导致斜视。第四节 视路 视路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大脑枕叶视中枢。其中任何一个有病变或受邻近部位的影响都会导致视野的范围受影响。第二章屈光不正 眼睛的屈光状态不同,外界物体在眼内的成像位置会发生变化。根据调节静止状态下,无穷远处的物体是否能够在视网膜上成像,将人的眼睛分为: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的定义: 正视眼: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能在
15、视网膜上会聚成像的眼睛 。 非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不能够在视网膜上会聚成像的眼睛。 非正视眼又分为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屈光参差等几种类型。其中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统称为屈光不正。 第一节 近视眼 1、近视眼的定义: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前 2、近视眼的病因:关于近视眼的病因至今仍有争论,目前尚属认识阶段。但一般认为,对于近视眼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作用的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 种族因素: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的近视发生率差别很大。如日本及我国近视发病率较高,黑种人发病率较低。而且不因所
16、居住的地区不同而改变,说明种族差异是遗传作用。家族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变性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且均受环境因素影响。 (2)环境因素: 对近视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视近负荷的增加。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长久紧张的视近作业与近视眼发生密切相关。当然照明条件不足、营养成分失调、微量元素缺乏、有机磷农药污染等等也均有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报道。 3、近视眼的分类:造成近视眼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眼球的前后轴过长,二是眼屈光力量过强。通常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近视眼分为按照近视眼的程度分类、屈光成分分类、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是否有动态屈光参差分类等类型。
17、(1)按照近视眼的程度分类:1) 轻度近视:-3.00D及以内者(F3.00D的近视眼)2) 中度近视:-3.00至-6.00D之间者(3.00DF6.00D的近视眼) 3) 高度近视:-6.00D以上者(F6.00的近视眼)(2)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1)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使平行光线进入眼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会聚成像造成的近视眼。通常眼轴每增加1mm,屈光不正度增加-3.00D。特别是在高度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通常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2)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半径减小,光焦度增大形成的近视眼。3)屈光性近视:由于屈光介质的屈光指数增高,光焦度增大所形成的近视。(
18、3)按照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1)单纯性近视:是指由于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大多数屈光不正度在一600D(俗称600度)以内,一般无明显眼底变化,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到正常。2)变性近视:本病以遗传因素为主,环境因素次之,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为先天性,一般于儿童时起病,不断加重,平均每年增加0.50D或1OD以上,矫正视力往往低于正常,查其眼轴加长,常伴有眼底病变,并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并发症。3)继发性近视:指由其他眼病及全身疾病引起者,如圆锥角膜、糖尿病等所致近视。 (4)按照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分类: 1)假性近视:是指在常态调节情况下,是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屈
19、光不正度消失,成为正视或轻度远视。为调节紧张所致,通常发生在小孩及年轻人。2)真性近视:即通常的近视眼,是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屈光不正度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小于0.50D。3)混合性近视:是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但并未恢复为正视。说明这类近视既有调节因素,也有器质性因素。 4、近视眼的临床症状:(1)远近视力的变化1)远视力下降:视远处时,原来一些清晰的物体变得模糊。眯眼现象:一些人在视远处物体时眯起眼睛,这就是近视眼发生早期时,远视力下降带来的典型的眯眼现象。物体移近现象:一些近视眼患者,在视远处物体时凑上前去观看,或是将远处的物体移近看。2)近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较高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验光 功能 检查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