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宜居示范居住区评价办法.doc
《苏州市宜居示范居住区评价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宜居示范居住区评价办法.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市宜居示范居住区评价办法一、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规范苏州市宜居示范居住区评价工作,统一苏州市宜示范居住区建设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苏州地区宜居居住区建设工作,根据苏建房管2018175号文件等规定,制定苏州市宜居示范居住区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2适用范围苏州市不同建成时期的住宅居住区均适用于本标准体系。其中:(1)建成时间在2000年前,适用于苏州市老旧居住区宜居评分表;(2)建成时间在2000年至2015年间,适用于苏州市既有居住区宜居评分表;(3)建成时间在2015年后,适用于苏州市新建居住区宜居评价导则。1.3评价对象本办法的评价对象是住宅居住区和住宅居住区所
2、在社区/街道。1.4申报条件参与宜居住区评价的项目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居住区近一年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2)居住区近一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3)居住区近一年内无重大负面影响事件。1.5评价内容1.5.1通则老旧居住区、既有居住区宜居评价内容包括适特设计、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安全保障、环境管理、人文关怀、物业服务等七个方面。新建居住区由于建设法规齐全,规划理念先进,因此只对新建住区的建设发展方向提出要求,没有设立评分体系。1.5.2适特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做出相应设计,包括无障碍设计等,提供适宜特殊人群的活动场所,以
3、满足特殊人群的生活及出行需求。1.5.3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居住区内部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统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对居住区场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1.5.4规划设计居住区应通过不同规划设计手段,围绕居住区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联系、配建停车指标、非机动车停车场所的配置、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人车通行需求等,提供良好居住空间。1.5.5安全保障居住区应建立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对消防安全隐患、治安隐患、房屋安全隐患等展开重点排查,将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居住区长效管理的重中之重。1.5.6环境管理居住区环境管理成效主要从绿化布置、公
4、共场所卫生环境和环境保护三方面体现,包括绿化配置、居住区容貌、垃圾收集清运情况、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防治、排水通畅、建筑外立面整洁、宠物养殖管理等多个要素。良好的居住区环境是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感的开始。1.5.7人文关怀居住区及所在社区/街道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全年龄共享型宜居建设理念,合理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居住区文化建设,充分彰显城市个性和展示地方人文底蕴,探索提高民生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帮贫扶困机制,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和休闲娱乐要求,提高居民归属感和凝聚力。1.5.8物业服务物业服务水平是衡量住区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应从物业服务水平质量、居民自治管理程度、民主议事制度
5、的实行效果等多方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满意度。1.6指标分类1.6.1老旧居住区宜居评价指标分类老旧居住区宜居评价指标分为以下三类:(1)特色项:老旧居住区宜居建设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指标。(2)基础项:老旧居住区宜居建设中具有普适性、推广性的指标。(3)加分项:老旧居住区宜居建设中具有鼓励性、引导性的指标。1.6.2既有居住区宜居评价指标分类既有居住区宜居评价指标分为以下两类:(1)基础项:既有居住区宜居建设中具有普适性、推广性的指标。(2)加分项:既有居住区宜居建设中具有鼓励性、引导性的指标。1.6.3新建居住区宜居评价指标分类新建居住区宜居评价指标分为以下两类:(1)基础条件:新建居住
6、区宜居建设中具有普适性、推广性的指标。(2)优选条件:新建居住区宜居建设中具有鼓励性、引导性的指标。1.7评价方式宜居居住区评价方式分为三类:现场核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1.8评价程序由各居住区所在县(市)、区住建部门向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申报,由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对报送的居住区项目进行评价。2、定量评价2.1定量评价内容老旧居住区宜居居住区评价采取分项目逐项评分的方式。老旧居住区宜居评价按附件一、二、五苏州市老旧居住区宜居评价表(特色项)、苏州市老旧居住区宜居评价表(基础项+加分项)、苏州市宜居示范居住区人居环境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既有居住区宜居居住区评价采取分项目逐项评分的方式。
7、既有居住区宜居评价按附件三、五苏州市既有居住区宜居评价表(基础项+加分项)、苏州市宜居示范居住区人居环境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新建居住区宜居居住区评价采取分项目逐项评价的方式。新建居住区宜居评价按附件四苏州市新建居住区宜居评价导则进行。2.2定量评价得分2.2.1老旧居住区定量评价得分老旧居住区宜居评价分值由特色项、基础项和加分项三部分构成,其中特色项包括适特设计和海绵城市两项分类,基础项、加分项包括规划设计、环境管理、安全保障、物业服务和人文关怀五项分类,分值结构见表3-1,评价分值按公式(3-1)计算。表 3-1 老旧居住区宜居评价分值结构评价类别分值合计特色项50200基础项100加分项50
8、TO=S+F+E(3-1)式中:TO老旧社区评分分值;S特色项得分;F基础项得分;E加分项得分。老旧居住区满足宜居评价要求,需同时满足S30,且F60,且TO100。2.2.2既有居住区定量评价得分既有居住区宜居评价分值由基础项和加分项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项、加分项包括规划设计、环境管理、安全保障、物业服务和人文关怀五项分类,分值结构见表3-2,评价分值按公式(3-2)计算。表 3-2 既有居住区宜居评价分值结构评价类别分值合计基础项150200加分项50TE=F+E(3-2)式中:TE既有居住区评分分值;F基础项得分;E加分项得分。既有居住区满足宜居住区评价要求,需同时满足F90,且TE10
9、0。2.2.3新建居住区评价申报的新建居住区须满足基础条件要求,同时还需满足至少两项优选条件。3、评价结论评价结论由定量评价得分和专家评价意见组成。老旧居住区特色项得分不小于30分、基础项得分不小于60分、总分不小于100分。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评论结论为符合苏州市宜居居住区建设标准。若不满足上述任一条件,评论结论为不符合苏州市宜居居住区建设标准。专家评价意见应当说明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有居住区基础项得分不小于90分、总分不小于100分。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评论结论为符合苏州市宜居居住区建设标准。若不满足上述任一条件,评论结论为不符合苏州市宜居居住区建设标准。专家评价意见应当说明存在的主要问
10、题。新建居住区基础条件全部满足,优选条件至少满足两项,评论结论为符合苏州市宜居居住区建设标准。专家评价意见应当说明存在的主要问题。4、附则各市、区老旧小区改造可参照老旧居住区宜居建设标准执行。本标准由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与修订。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一:苏州市老旧居住区宜居评价评分表(特色项)评价内容条文分数条文细则得分适特设计(28分)社区开展助老服务,满足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要求2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应满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 GB/T 33169中相应规定2社区合理配备卫生服务机构,如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院、医疗保健用房等,可提供社区
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2社区开设助餐服务提供,如开设社区老年食堂、提供社区助餐服务点或社会餐饮企业送餐上门服务等居住区配备文体活动场所和健身运动设施2社区配备室内文化活动中心,如图书馆、棋牌室、乒乓球室、党员活动中心等,并满足无障碍设计2居住区设置健身运动设施:休憩设施,如休憩亭、固定座椅等;健身设施,如扭腰机、太空漫步机、单双杠、推举训练器等居住区内公共区域开展无障碍设计2居住区内各级道路按无障碍要求设置,并具有一定连贯性和统一性2公共绿地入口、道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地面平整、防滑,地面有高差时,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2居住区主要出入口按照无障碍要求设计2如居住区内有公共厕所,至少设
12、一套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的厕位和洗手盆2场地内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数量不少于机动车总停车位数的0.5%居住区楼道及户内开展无障碍设计1楼道内出入口应考虑遮阳防雨、防绊倒要求,楼道出入口铺装材料应选择防滑、防积水的材料,方便轮椅通行1户内卫生间增加无障碍设计,浴盆、便器、洗面台旁按照要求安装扶手,若户内有淋浴间应至少在一侧墙面安装扶手1户内居住用房内及公共驻留区域应设置双向语音通话功能的紧急救助按钮1楼道内出入口台阶两侧设置连续扶手,扶手安装牢固,扶手材质应平整舒适,且防滑1在楼道安装可折叠设置的座椅,方便老年人等行动不便人士在上楼时休息居住区定期开展健康服务1居住区开展有正规医疗机构提供的公
13、益性健康检查、养身讲座1居住区开设心理辅导服务1居住区居民对健康服务的满意度不低于75%海绵城市(22分)居住区内设置生物滞留设施3居住区内合理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如雨水花园、植草沟、生态树池、下凹式绿地、植被浅沟、高位花坛、生物滞留带等居住区内合理收集并回用场地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居住区收集并回用场地雨水,雨水系统运行良好2定期开展水质监测,保证回用水质安全居住区内有效利用现有景观水体建立雨水调蓄系统2居住区内充分利用现有景观水体(如水景、干塘、湿塘、河道等),合理设置雨水调蓄系统对进入居住区现有景观水体的雨水采用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2居住区现有景观水体(如水景、干塘、湿塘、河道等)采用面
14、源污染控制措施,如设置生态驳岸、前置塘、缓冲带等居住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场地雨水径流量2居住区合理采用促进雨水下渗措施,如透水铺装、合理引导雨水径流进入地面生态设施等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手段,对居住区内易积水点开展专项整治1居住区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开展积水点改造,效果良好1居民对居住区积水点改造效果的满意度不低于75%居住区实现雨污分流2居住区内实现市政管网雨污分流2居住区实现建筑雨污分流居住区建立海绵城市知识宣传机制,开展宣传活动1居住区宣传海绵城市知识,举办海绵城市推广讲座1居住区海绵城市设施处设置标志标牌1居住区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拥有一定了解合计附件二苏州市老旧居住区宜居评价评分表(基础项
15、+加分项)评价内容指标分类条文分数条文得分类别得分规划设计基础项(8分)居住区与公共交通站点联系便捷2居住区场地出入口到达公交汽车站点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居住区场地出入口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居住区配建停车符合要求2居住区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满足1:0.52居住区非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满足1:1居住区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所1居住区非机动车停车场所位置合理、方便出入1居住区非机动车停车场具有遮阳防雨措施1居住区非机动车停车场所设置电动车充电设施1居住区非机动车停车场所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加分项(14分)居住区配套便民服务设施完善2居住区内或居住区场地出入口10分钟步行距离内有便民
16、配套设施。便民配套设施如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等居住区满足人行、车行的通行安全要求1居住区实现人车分流1居住区内合理划分道路,如设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行人专用道等1居住区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如斑马线、减速带、红绿灯等居住区开展节能改造工作1外墙增设保温隔热材料1屋顶平改坡、屋顶采用防水隔热涂料1门窗节能改造1加装太阳能热水器1居住区居民对节能改造效果的满意度不低于75%居住区多层住宅增设电梯4按照苏州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增设电梯,居住区内至少有一栋住宅加装电梯安全保障基础项(27分)居住区无私自改变建筑使用功能情况2居住区无危房,如存
17、在危房,应按照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相关规定处理2居住区车库不得私自改为仓库、商业经营等其它用途;如遇特殊情况,应确保不在车库内使用明火,并在物业处登记2居住区定期开展危房巡检、车库自查行动,做好排查工作居住区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长效机制1居住区消防通道畅通,无阻碍消防通道现象1居住区内疏散标志和示意图设置合理、醒目1居住区按标准建设市政消防设施,定期开展消防设施检修、维护工作1居住区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行动,整改并排除隐患1居住区居民对居住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满意度不低于75%居住区楼道内无堆积杂物2居住区住宅楼道内无堆积杂物现象2居住区居民对楼道卫生情况的满意度不低于75%居住区公用管线齐全2居住区
18、水、电、天然气、通讯等市政公用管线齐全,基本无断水、断气、断电、断网等情况2居住区楼道内外无电线私接乱拉现象2居住区公用管线应集中规范布置,如统一入地、梳理、捆扎、贴墙处理,无公用管线散乱零星现象居住区内室外照明设施完好1居住区内室外照明设施满足夜间照明需求,主要人行、车行区域无照明盲区1居住区内室外照明设施完好,基本无破损居住区内电子监控设施完好1居住区内各重点区域安装有电子监控设施且运行良好1居住区内设有安全监控室,并设有专人值守管理居住区内无屋面严重渗漏情况1居住区定期开展房屋屋面渗漏检查,并针对渗漏点展开修缮维补1居住区居民对房屋屋面渗漏情况的满意度不低于75%加分项(8分)居住区完善
19、治安管理工作1居住区建立治安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职责1居住区内无存在安全隐患的出租房1居住区针对突发事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居住区内公用管线入地3居住区内公用管线入地,无架空管线杂乱无章现象居住区楼道照明采用节能控制措施2居住区楼道内照明采用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如声控、光控或人体感应控制方式等环境管理基础项(20分)居住区内合理配置绿化1植物配置合理,选取绿化植物无毒无害1无侵占绿地、无损毁树木花草、无土地裸露等现象居住区内道路平整2居住区内道路无严重破损、无高低不平现象居住区内容貌整洁1居住区共用场地无暴露垃圾1居住区内无卫生死角1居住区内共用场地/部位无违章搭建现象1居住区内
20、无乱贴广告现象居住区无环境污染危害1居住区共用场地无异味,少蚊虫1居住区无不明烟气排放,无餐饮油烟污染1居住区无污水乱排偷排现象居住区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2居住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符合居民生活垃圾收集需要,并每日由垃圾车及时清运,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居住区排水系统通畅1居住区内无排水管老化堵塞现象1居住区内无排水管接头渗漏现象居住区建筑外立面整洁1居住区空调外机、防盗网、晾晒架等安装牢固,无安全隐患1居住区外墙面无严重水锈、铁锈影;1居住区外墙面无严重裂缝、墙漆剥落现象居住区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1居住区内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1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如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发放生活垃圾分
21、类回收宣传单等加分项(3分)居住区有效保护和管理古树、名木1居住区内古树、名木长势良好1居住区制定并落实古树、名木专项养护计划居住区加强公共区域宠物粪便管理1公共场所设置宠物粪便收集设备人文关怀基础项(17分)居住区合理设置公共活动场所1居住区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和建筑空间,设置体育健身场所,如健身步道、健身室等1居住区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和建筑空间,开设文化活动场所,如休憩亭、广场、休闲棋牌室、游泳馆、图书阅览室等1居住区内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艺术小品1居住区居民对公共活动场所实施效果的满意度不低于75%居住区定期开展住区文化建设1居住区在醒目处设置宣传栏1居住区宣传栏发布文化艺术、体育健身、节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市 示范 居住区 评价 办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5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