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7月16日定稿.doc
《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7月16日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7月16日定稿.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楚雄彝族自治州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楚雄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目 录第一章 总则3第二章 建设用地4第三章 建筑容量与绿地控制指标6第四章 建筑间距10第五章 建筑退让13第六章 城市景观17第七章 公共服务设施19第八章 道路交通与停车泊位21第九章 市政设施及其他公用设施26第十章 城乡特色32第十一章 地下空间利用34第十二章 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村庄建设与安置规划35第十三章 建设项目规划核实37第十四章 附则39第十五章 附件40附件一:用词说明40附件二:名词解释41附件三:计算规则44附件四: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48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依法实施城乡规划和管理,维
2、护公共利益,改善人居城乡环境,实现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结合楚雄州的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在楚雄州域各县市城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城乡规划管理与建设等相关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各县市也可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本规定另行制定或细化本规定的相关条款,但各项控制指标不得小于本规定控制的最小值或大于本规定控制的最大值。州域内各镇乡规划管理技术工作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三条 根据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功能、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有特别要求的,各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特定区域,报县
3、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在特定区域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特定区域内的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要求。第四条 各县市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各项建设和规划管理应当以批准的保护规划为依据。第五条 编制各项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使用的地形图应当采用经各县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的城建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第二章 建设用地第六条 建设用地应当遵循“整体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约利用,完善功能,改善环境”的原则合理布局。城乡用地及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建设标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执行。第七条 为提高城市品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服务设施配套化建设
4、,建设项目地块规模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原则上应当按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围合的街坊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对无法成街坊整体开发的用地,应当在同一街坊内整合周边可开发用地,统一开发建设。(二)不能成街坊整体开发的地块其最小地块规模应当符合下表2-1规定:表2-1 最小地块用地规模面积表建设项目类型居住建筑用地非居住建筑用地建成区新区建成区新区建设用地面积(亩)5.010.020503.05.0(三)不能被整合且地块面积小于最小地块用地规模控制面积或地块宽度(进深)小于20米的畸零建设用地,原则上只能用于公共绿地、广场和公益性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项目的建设。但有以下情况之一,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应当先
5、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后,按依法审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可实施。(1)相邻土地已完成建设,无法调整、合并的;(2)因道路、市政公用设施等限制,无法调整、合并的。(3)因相邻土地为已实施建设或为已通过规划审批的河道、道路、绿化等工程,无法与周边土地进行整合的建设项目。(4)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或社区配套用房、超市型农贸市场、垃圾收集和中转用房、变配电房、泵房、公厕等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第八条 为加强规划管理,保证相邻用地之间的空间尺度,如果土地登记的地类用途、取得方式相同,经土地使用权人同意,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合方式开发。(一)若相邻地块之间不设围墙,共用消防通道,相邻建筑之
6、间允许只控制建筑间距;(二)若相邻地块采用建筑拼建,拼建部分可不退用地界线,但必须符合消防等相关规定,拼接建筑必须整体设计并同步实施;第九条 工业及仓储用地布局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工业用地宜向工业园区聚集,尽量利用荒山荒坡地集中布局建设,其供水、供电、排污处理、仓储、物流运输、住房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商业配套服务等公用设施应尽量集中建设有条件实施共享。(二)不同类型和性质的仓库宜分开布置,并与城市和区域对外交通系统有快捷的联系。同类仓库宜集中布置,大型仓储用地宜布置在城市外环路以外。(三)危险品仓库用地选址应远离市区并符合环境保护和防火、防灾要求;不同类型的危险品仓库应互相分隔,不得混合存
7、储,其相隔距离应符合消防及相关规范规定。第十条 商业及商务办公项目的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在商业及商务办公项目中,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设置类似住宅户型的办公空间,在单个办公空间中设置独立卫生间的房间数量不得超过本层房间数量总和的10%;在商务办公建筑标准层中,必须按规范设置公共卫生间。 (二)对临城市道路的商业及商务办公项目,应设置对外开放公厕,每座公厕建筑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且须设置前室和男、女间各不少于6个坑位,并须设置残疾人坑位,男、女间各不少于1个坑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与城市管理部门签订无偿移交协议的,其公厕建筑面积可不计入项目建筑容积率计算。第三章 建筑容量及绿地控制
8、指标第十一条 城市一般区域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及绿地控制指标,应当符合表3-1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有规定的按规划执行,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中有不能诠释情况的按本规定执行,但最大或最小值不得超过表31的规定。特定区域按批准的有关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或保护规划等执行。(一)居住、公共管理、商业及商务设施用地,其建筑容量及绿地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31的规定。表3-1 居住、公共管理、商业及商务设施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控制指标表类 型建成区新区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居住用地低 层40.01.532.038.01.235.0多层及中高层(9层及9层
9、以下)35.02.525.030.02.230.0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25.03.535.022.03.240.0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28.03.230.025.03.035.0商业及商务设施用地24.0米以下45.04.020.040.03.525.024.0米以上40.05.025.035.04.530.0行政办公用地24.0米以下40.04.025.035.03.530.024.0米以上35.05.030.030.04.535.0文化设施用地24.0米以下40.03.020.035.02.525.024.0米以上35.03.525.030.03.030.0注:1、本表中建筑密度
10、及容积率均为控制上限,绿地率控制下限。2、仓储、市政、工业等其他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依据工艺流程或按国家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执行。(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建筑容量及绿地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32的规定。表3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控制指标表类 型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高度中学建成区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符合相关规范要求35.0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新区25.0%小学建成区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30.0新区30.0%幼儿园建成区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新区35.0%综合医院建成区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30.0新区35.0%35.0专科医院建成区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35.0新区25.0%40.0养老院30.
11、0%3.040.0体育馆35.0%2.520.0体育场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20.0专业市场45.0%3.015.0小于24米农贸市场50.0%2.010.0其它公共服务设施35.0%2.530.0注:1、本表中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均为控制上限,绿地率控制下限。2、中小学运动场及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可计入绿地面积(三)保障性住房应选址在适宜建筑场地建设安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的区域,以方便出行、就业和生活;其建筑容量及绿地控制指标原则上按省州保障性住房有关文件要求执行。第十二条 多、高层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得超过3.6米,单套户型内室内中空部分面积不得超过30平方米,且不得超过单套建筑面积的
12、30%。一般商业建筑或商务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得超过4.5米。大型商业用房的建筑标准层层高可根据功能要求确定。超过上述标准层高的按两层计算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第十三条 为公众提供无偿使用的开放空间其建筑面积指标计算可按下列规定执行。(一)在建筑物内部(包括首层、其它楼层及地下层)或外部提供对外开放的全天候步行空间或通道,将周边建筑物与城市街道、广场、游园、购物中心等公共空间体系联系在一起且其有效宽度不小于4米的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计算。(二)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计算。(1)通道内
13、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2)一般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5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5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4.0米。(三)建筑底层设置通廊或檐廊并与外部空间形成连续公共开放空间,符合下列规定的,其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计算。(1)建筑底层设置通廊(可落柱),其通廊距地面净高大于2.5米,并与外部空间形成连续公共开放空间,其通廊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计算。(2)沿建筑底层出挑檐廊,其檐廊距地面净高大于4.0米,檐廊凸出部分外缘至规划用地界线的距离不得大于规定建筑后退距离的0.5倍,且出挑部分不得大于4.0米,其檐廊投影建筑面积可不计入
14、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计算。(四)沿街建筑主体二层及二层以上(高度15.0米以内且为商业功能时)外挑的平台、廊道,当有独立对外的垂直交通及出入口且保证对外开放,以形成室内外之间的过度空间,并保证只能作为交通空间的功能,且凸出部分外缘至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大于规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0.5倍。第十四条 商品住宅小区不应将建筑底层宅前宅后绿地作为私家花园,划入私家花园范围内的绿地面积可按20%计入绿地率指标。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的建设工程项目其绿化面积可按规定计入绿地率指标:(一)对采用树阵植树方式的场地(如广场、硬地),如均为乔木、树距不大于5.0米(株距5米)、且树阵用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的
15、,可按树阵投影面积计算绿地面积。(二)建设项目配套绿地中的园林设施 ( 包括亭、台、楼、阁、廊、喷泉、雕塑、假山石、园林路、具有景观性休闲活动场等 ) 占地面积小于或等于本地块绿地面积30%的可计算为绿地面积,大于30%的部分不计入绿地面积。(三)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大于1.5米且按要求实施绿化建设的,其面积可计入绿地率。如平台高度不大于地面基准标高1米,且从地面有道路可进入,覆土厚度大于1.5米,其绿地面积可以全部参与绿地率计算;如平台高度大于地面基准标高1米,与自然地面高差在4.5米以内,覆土厚度大于1.2米,向公众开敞,可通过坡道、台阶等进入的,按其面积的50%参与绿地率计算(仅限于计算绿
16、地率指标),否则绿地面积不得计入绿地率。(四)建筑物底层架空的内部绿地,底层高不小于2.8米,且至少有两个敞开面,土层厚大于等于1.2米的,可按其实际绿地面积的50%计入绿地指标。(五)以树塘形式种植的零星乔木绿化, 其树塘尺寸大于1.01.0(米)以上的,可按树塘面积计入绿地面积。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的建设工程项目其绿化面积不得计入绿地率指标:(一)阳台绿化、室内绿化、盆栽花草树木,墙、栏杆上的悬挂花台、垂直绿化、可移动的盆栽和不向公众开敞的屋顶绿化。(二)不向公众开敞独立的园林设施、各种硬地运动场地,小区及组团道路、宅旁道路及绿地中宽度1.2米以上的非园林道路等。(三)用地范围内的游泳池、
17、消防水池等水体。第十七条 室外停车场地在满足下列规定要求的,可按以下要求计入绿地率指标:(一)停车场(位)用地全部为植草砖铺地的,可按25计入绿地面积。(二)停车场(位)用地全部为植草砖铺设,且每个车位不少于一棵树(乔木)的,可按50计入绿地面积。第四章 建筑间距第十八条 建筑间距和建筑退让应满足日照要求,并应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视线干扰等要求。第十九条 居住建筑(含住宅、宿舍、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等)、医院、疗养院、中小学、幼儿园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间距必须满足下列规定:(一)住宅建筑之间的间距,应保证受遮挡的建筑达到国家规范规定数量的居室在冬至日有效时段内获得满窗日照
18、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0小时; (二)宿舍建筑之间的间距,应保证半数以上的居室在冬至日有效时段内获得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0小时;(三)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建筑之间的间距,应保证卧室、起居室在冬至日有效时段内能获得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2.0小时;(四)医院、疗养院建筑之间的间距,应保证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在冬至日有效时段内能获得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2.0小时;(五)中小学建筑之间的间距,应保证半数以上的教室,在冬至日有效时段内能获得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2.0小时;(六)幼儿园建筑之间的间距,应保证其主要生活用房,在冬至日有效时段内能获得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
19、少于连续3.0小时的日照。拟建项目包含以上类型建筑或对周边的以上类型建筑的日照有影响的,均须根据以上规定的日照标准对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建筑日照计算分析。建筑日照计算分析软件应当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估认证;建筑日照分析报告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技术依据,建设单位与规划设计机构须对提供的建筑日照分析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负相关法律负责。受遮挡建筑为违法建筑、临时建筑的,其日照要求不予以考虑;已批准并经相关权益人达成拆除意向的建筑物,其日照要求可不予考虑。第二十条 居住建筑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平行布置的低层、多层及中高层居住建筑的间
20、距要求:(1)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为主的,在新建、扩建、改造中,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2)朝向为东西向的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以内(不含45度)为主的,其间距不小于东侧较高建筑高度的0.80倍。(二)垂直布置的低层、多层及中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1)南北朝向布置,山墙在南侧的,其间距不小于9.0米,山墙在北侧的,其间距不小于6.0米。(2)东西朝向布置,无论山墙在东或西侧,其间距不小于6.0米。(3)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应不大于14m;山墙宽度大于14m时,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点式住宅不宜进行拼接,特殊情况确需拼
21、接的,拼接不得超过二幢。(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低层、多层及中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1)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2)当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等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南侧(或较高)建筑高度的0.8倍。 (3)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60度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四)低层、多层及中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下表4-1的规定,并满足要求。对按表4-1规定计算的建筑间距不能满足日照、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的,应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控制。表4-1 低层、多层及中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最小间距离控制表建筑大面对大面建筑山墙对大面
22、建筑山墙对山墙点式建筑对建筑大面南北朝向L1.0SH山墙在南侧9m多层对多层6m点式住宅在南侧L1.0SH山墙在北侧6m东西和其他朝向L0.8HH山墙在东侧或西侧6m低层对低层4m点式住宅在东侧或西侧L0.8HH注:1.为建筑间距;为建筑高度;为南侧建筑高度;为较高建筑高度。2.山墙宽度不得大于14m;3.点式建筑长边不超过35m。(五)平行或垂直布置的高层与高层、中高层及多层、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须进行日照分析计算,并按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应满足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景观及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且最小间距不少于13米。(六)住宅底层为商业或其他非居住用房时,其间距的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楚雄 彝族 自治州 城乡规划 管理 技术 规定 试行 16 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