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学期末复习题.doc
《生态旅游学期末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学期末复习题.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专题1:生态旅游导论1.1什么是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比较 理念之一:回归大自然旅游 理念之二:保护 理念之三:社区参与 理念之四:环境教育与学习 理念之一:生态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旅游(1)身体精神文化回归 (2)旅游对象是自然 (3)一种旅游活动旅游活动-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活动消费的是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的共性:走进大自然 认识大自然 体验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生态旅游的对象-大自然。生态旅游的对象西方-自然生态景观 东方-自然生态景观 人文生态景观1997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在中国泰山遇到难题:泰山应该评为哪类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
2、产?结果:修改章程增加一类遗产:“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地” (双遗产)。世界遗产有3类:世界自然遗产(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世界文化遗产(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地。事件回顾:1987年的时候,泰山是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而申报并批准的,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被泰山深深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他们再次考察了泰山,于1988年的时候,设立了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而泰山是世界上第一个列入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目录的遗产。某发达国家的某官员说的一句话:“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将来永远都不会有”。中国(东方)特色: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和谐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回归如何回
3、归?(1)身体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柔和的视觉,静心听觉环境,喝干净的水,吃绿色安全食物(2)精神回归益智、益情、益心(内心感动 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找回人类的生存智慧)益智: 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使人脑的效益提高15-35% 地杰人灵。益情:人在大自然中能感悟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益心:大自然能舒展心情,使人健康、乐观、快乐。(3) 文化回归寻找人类曾经拥有的幸福和快乐。谁距自然最近?谁距幸福快乐就最近。森林中的人-乡村中的人-城市中的人。城市人到哪里寻找文化回归的感觉?乡村。结论:乡村成了城市人文化回归的最佳选择。乡村旅游是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农家乐是最简洁的乡村旅游
4、开发模式。 理念之二:强调保护的旅游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是通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通道。 生态旅游-保护性旅游(1)资源环境-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生态环境(2) 社会文化-传统文化-社会道德(3) 经济利益-国家和社区-旅游者-投资者。如何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如何保护传统文化?问题讨论:观点1:发展旅游一定破坏传统文化 观点2:旅游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案例为证)进一步的争议:文化学家:传统文化应保持其原生性旅游界:旅游作为产业,旅游文化产品需要商品性争议焦点: 文化的原生性和文化旅游产品的商业性如何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问题讨论: 如何才能在保证地方经济发展、地区脱贫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旅游资
5、源,发展旅游业? 理念之三: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是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负 责 任-资源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保护-社区受益(生 存, 发 展)社区受益模式: 直接受益-直接参与到 旅 游 业 中间接受益-从旅游经济效益中分羹社区参与: 社区居民(参与服务,参与管理)社区领导(参与决策)社区专家(参与开发)问题讨论:除了家庭接待,旅游马帮、卖当地土特产外,社区居民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参与旅游业?理念之四:环境教育与学习什么是生态旅游 学习和环境教育比较:传统大众旅游者: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用感官)生态旅游者:1.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用心感悟)2.认识大自然(在旅游的愉娱中学习)3.保护大自然(在
6、旅游的愉娱中接受环保教育) 比较结果:主要差别在“学习”和“环境教育”如何对游客提供学习条件和进行环境教育?游客中心和标牌系统美国国家公园的经验专题2:生态旅游的兴起和发展2.1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一、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1.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倡导对生态环境和社区负责任的旅游。2.1980年加拿大学者劳德莫林在论文有当地居民和社团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中首次使用 Ecological tourism 生态性旅游。3.1983年,美国学者赫克,基于美国部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国旅游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引发思考,在“生态永续发展”理念的启发下提出了生态性旅行(Ecological travel)。
7、4.1983年,世界自然联盟专家墨西哥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瑞 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1988年,给出了定义: “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旅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的风光。”二、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一)社会背景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传统大众旅游的生态化)1.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空气不洁-水质不清-食品不绿-噪声污染-垃圾围城2.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绿色消费潮罗马俱乐部:1972年3月,丹尼斯米都斯主持研究的报告增长的极限
8、基本观点:由于世界人口数量、粮食需求、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迅速增长,将会令全球经济增长在世纪某个时段达到极限1972年6月人类与环境会议:意义:人类对环境认识向前推进一步观点:环境问题措施:防止环境问题成果: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口号:“只有一个地球”要求:采取大规模行动保护地球绿色行动:保护自然-认 识-行 动-世 界性的社会运动绿色运动世界各地的绿色组织和政党绿色浪潮3.15倡导绿色消费:环境意识在公众中觉醒-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存忧戚相关消费转向自然、绿色的商品吃喝穿玩各种倡导环保的组织兴起: 结论:生态旅游是绿色消费潮在旅游中的反映。因此,生态旅游是人类生态意识
9、觉醒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二)外部原因市场需求的拉动1.工业化、城市化远离自然产生了回归自然的需求。2.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环境意识增强,旅游市场逐渐“变绿”。(三)内在动力行业内部寻求持续发展1.旅游业是资源依托型产业2.传统大众旅游的弊端,必然导致旅游业的“短命”。弊病: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忽视了对社区的责任喜马拉雅南坡 垃圾成灾泰国帕堤亚海滨水质污染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间歇泉将变成死泉黄山的生态环境问题安全结论:只有生态旅游才能挽救旅游业的生命。3.对于那些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良好的偏僻地区,封闭式保护和管理不能解决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4.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资源利用方式,
10、发展生态旅游是当地的最佳选择,可以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2生态旅游发展历程人类的旅游活动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价值观,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显露和明确起来的。一、原始生态旅游阶段(人类文明之初到18世纪末) 1.社会生产力低下,崇拜、依附、顺应自然的阶段“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孔子孔子曰:“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把不因时而“伐一木、杀一兽”定为不孝子孙,认为不重视保护环境是大逆不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解释一:法是约束,限制。上面的话加上个于就好理解了。人法于地,
11、地法于天,天法于道,道法于自然。人活在世上,受大地地球的约束,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地心引力,大地又受我们抬头看见的天(日月系)的约束,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大海的海潮,四时节气等;天这个环境又受道的约束。什么是道呢,可以理解为一个宇宙的、普遍的、总的运行法则。如电子围着质子转是一个原子,地球围着太阳转,是太阳系,太阳随着银河转,是银河系,能量守恒,生灭坏转,因果律等。道法自然,宇宙所有的一切遵循的最高法则就是自然,自者,本来的意思,然者,就是这样。自然是圆满,没有缝隙的。如同图形处理中,把一个图象放大很大倍,看到像素,颜色的变化,光线的明暗,有人想修改一下,始终是有痕迹,无法圆满。解释二:人要按照地的法
12、则做人行事、地要按照天的法则为地、天要按照道的法则为天、而道遵循的是自然而然的运作法则、道法自然是为了令人平和冷静、令人尊重万物自化的法则。2.旅游行为发生频率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小。二、现代生态旅游起步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1.1842年, 现代旅游的发端。2.1872.3.1,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三、生态旅游快速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1.发达国家均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公园系统2.欠发达国家(肯尼亚、哥斯达黎加)肯尼亚:“请用相机来拍摄肯尼亚”,1988年,旅游业成为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哥斯达黎加:保护森林资源,20世纪80年代中期,旅游业成为最大的外汇收入来
13、源。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开发和管理模式、利益协调方式及其实际效果都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2.3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一、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一)发达国家的传统文化保护措施瑞典:萨米人居住区的保护政策,将驯鹿业与旅游业结合,限制其它产业发展。(英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 【视频】(二)亚太国家的旅游环境保护战略1.鼓励政府、企业、公民参与旅游业发展2.利用法律、经济、教育手段控制环境恶化法律手段:控制游客数量;限制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禁止使用非环保材料;经济手段:经济补贴和税收政策教育手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环保教育;(三)传统海滨旅游区的生态旅游战略(加勒比海地区)1.调整旅游的内
14、容和方式,使其符合生态原则规定建筑物高度和距海岸线的距离;减少采矿;垃圾处理;消除有害旅游活动的教育计划2.发展多样性生态旅游3.扩大旅游区域,发展区域性生态旅游,减轻海滨压力4.对生态旅游进行系统规划(四)非洲自然生态旅游区的社区参与政策1.发展生态旅游前,传统的旅游开发方式割裂了旅游经济 和社区发展的关系。建立国家公园,但社区居民没有国家公园的管理决策权,使得当地社区不仅不能从旅游业中获得好处,还被剥夺了资源使用权。结果导致社区和政府在资源利用上的冲突,社区对环境保护持对抗态度。2、发展生态旅游后,充分考虑社区利益,将社区经济利益与 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提供就业;部分旅游收入用于发展社区
15、基础建设;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一)起步晚,但发展快,处于供求两旺的发展态势(二)目前存在的问题1.态效益差,伪生态旅游(Greenwashing)盛行2.缺乏现代科技的依托3.生态解译系统不健全,教育功能不强4.粗放式开发和经营,缺乏精品5.社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6.管理体制混乱,多头管理7.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专题3: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3.1生态旅游的概念框架一、生态旅游的定义表述1.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旅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的风光。(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llos Lascurain,1988)2
16、.生态旅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Elizabeth Boo,1990)3.生态旅游是环境敏感的旅游和设施。它所提供的宣传以及环境教育使旅游者能够参观、理解、珍视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同时不对生态系统或当地社会产生无法接受的影响和损害。(东亚第一届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会议,1993)4.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联系当地人民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Ecotourism Society,1993)5.生态旅游是对环境负责的、对一定地区自然或人文景观进行有利于促进保护和
17、地区经济发展的旅游观光。(探险与旅游学会,1994)6.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卢云亭,1996)7.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影响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王兴斌,1996)上述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各不相同,反映出理论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尚存在较多分歧,生态旅游概念尚在形成之中。二、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一大保护两大要点-三大标准四大功能1、一大保护性 和传统大众旅游相比:最大特
18、征保护生态性旅游的核心-对环境和文化影响最小-强调保护2、两大要点(1)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物a.定位在自然旅游范畴b.中国(自然生态旅游,人文生态旅游)(2)旅游对象不应该受到损害(保护)3、三大标准(1)旅游的对象是原生 和谐的生态系统(自然人文生态系统)(2)生态旅游的对象应该受到保护保护的内涵:一层次(保护对象)二层次(谁来保护)三层次(保护动力)(3)对社区负责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从中真正得到经济效益社区参与旅游的优点:经济扶贫旅游增加地方特色、氛围,增强吸引力社区促进社区发展保护保护动力4.四大功能(1)旅游功能-一种旅游活动-吸引物-旅游者-限制(2)保护功能(3)脱贫功能(
19、4)环境教育功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问题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生态旅游?你认为生态旅游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二)生态旅游的客体外延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三)生态旅游的内涵1、旅游规划与开发生态化2、旅游管理与服务生态化3、旅游消费生态化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于旅游业各个层面的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和旅游价值观。三、生态旅游的三大效应旅游效应(影响),是指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正效应、负效应。(一)社会效应1、就业机会,社区扶贫 2、环境教育,环境保护3、构建和谐社会(二)经济效应1、高创
20、汇能力2、高融资能力3、高回报4、平衡地区经济发展5、平衡产业结构(三)环境效应1、保护目的地环境(自然、人文)2、培育环保意识3、普及生态知识四、生态旅游的界定原则(一)可持续发展1、保持自然界生态的多样性2、实现地区发展平衡3、实现代际公平(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1、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2、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三)社区参与1、旅游扶贫2、渲染土著文化,增加旅游吸引力3、促进社区社会发展4、为环境保护提供动力3.2生态旅游的理论框架核心理论、支撑理论、相关理论1、核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2、支撑理论景观生态学、旅游经济学。3、相关理论市场学、心理学、美学、人类学、旅游资源学、地理学、 生
21、态经济学、开发规划理论、企业管理学、发展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概念(基本认识)可持续发展观(观点)可持续发展战略(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意义)可持续发展概念1.字面上的内涵 可持续a 词源:生态学、渔业、林业再生资源的管理 b 扩展: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发展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永续利用当代人利用不影响后代人利用发展概念的演化,内涵不断拓宽发展的不同概念狭义:发展=经济增长拓宽: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拓宽: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增长=量的变化 发展=质的变化发展意味着社会整体资财和福利的综合进步!2.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 “既满足当代人
22、的需要,又不构成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可持续发展观1.可持续性观点横向平衡性 当代人共同的家 园是地球 谋求共同的发展 发达国家要帮助欠发达国家纵向永续性 人类有未来的后代 当代人的发展不影响危及后代人 的发展应修正的观点:资源和环境是无限的资源和环境是免费供应的2.共同性观点:共同的家园 地球共同的利益 生存 发展共同的命运 生存危机共同的使命 管理共同资源3. 公平性观点:代内公平 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战略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旅游 学期末 复习题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