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研究、探索.doc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研究、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研究、探索.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研究、探索 摘要: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中薄弱而不可缺少的环节,特殊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殊教师的素养。只有提高中小学特殊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作为一名特殊教师在工作的精神面貌上,特别是工作态度上更要注意以身作则、率先表率,从而让学生时刻在你的身上感受到一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从业素养。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我国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形势的要求。本文着重讲解新的形势下特殊教师应培养师德品质、业务能力、教育创新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加强了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特殊教育这一行业。 关键词:特殊教育
2、 特殊教师素养 基础教育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1-0100-03 引言 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可见,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素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就成为教师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特殊教育教师是教师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大陆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研究中,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数量较多,也有学者专门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大陆地区有关特教教师素质的众多研究,总结
3、分析我国大陆地区特教教师素质研究的局限与不足,以及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素养提出一些建议。 一、特殊教育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1.特殊教育的形成 特殊教育学校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一些进步的教师和医生曾提出各种理论为特 殊教育奠基。逐渐形成了聋教育学、盲教育学、弱智教育学等。19世纪,有的医生和教师提出了治疗教育学理论。19世纪末心理学发展使特殊儿童心理学产生,形成了 特殊教育学。20世纪中期特殊教育概念有所扩大,研究对象从学龄残疾儿童大规模 地扩展到学龄前残疾儿童的早期诊断与教育训练,同时特殊教育在较大的范围内延伸到 残疾青年的中等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多种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语言学
4、、哲学、电子学、听力学等)在研究残疾儿童教育、心理和康复方面密切结合和交叉,使特殊教育学发展成为研究有特殊教育需要人的发展规律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的、新兴的学科。 中国特殊教育有着厚重的文化渊源,从礼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到孔子的 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从孟子的恻隐之心到中庸的勤能补拙无一不是中国发展特殊 教育的理论基础。可是由于受刑罚制造残疾和佛教报应说的影响,中国文化传统观念中对残疾错误的认识又严重制约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迄今为止的文献资料表明,漫长的封建统治年代没有发展特殊教育,一直到1874年苏格兰长老会人士穆威廉在北京建立瞽叟通文馆,即现在北京盲人学校的前身,盲文点子才开始引入我国。
5、1887年美国基督教 长老会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省登州(今蓬莱)建立启喑学馆 ,这个学馆后迁址烟台,即现在的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手指语才引入我国;我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912年在南通筹办了盲哑师范传习所;1916年成立了南通盲哑学校,这是中国人最早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之一;1927年,南京市公立盲哑学校成立;陈鹤琴在40年代创办过特殊儿童辅导院,并对特殊教育问题有精到论述。由于特定矛盾的文化氛围、低经济水平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使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较慢,在旧中国我国仅有42所盲聋学校,2380在校生。建国后,随着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签署,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行,特别是1990年
6、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我国才开始大力推广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 2.特殊教育的现状 1987年4月1日,我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残疾人口5164万,其中0-18岁的残疾儿童数量为1074万,0-14岁的残疾儿童有817.5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625万。当时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亿,如果1998年按有人口十二亿来计算的话,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5.1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96.6万,智力残疾儿童513.6万,肢体残疾儿童57.8万,
7、精神残疾儿童1.4万,综合残疾儿童65.9万。 二、特殊教师素质研究概况 随着全纳教育在世界各国的推广以及我国大陆随班就读工作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这就对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学者针对全纳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论述。为满足全纳教育实施的需要,教师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即:形成全纳的态度、价值和期望(真诚接纳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形成合理的教育期望、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民主的教育观(树立民主的教育机会观即教育机会均等,树立民主的教育过程观即合作学习、共同生活,树立民主的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具备教育特殊儿童的知识(如特殊需要儿童
8、的概念及分类、全纳教育发展及趋势、关于特殊教育的文件法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特殊需要儿童生理心理特征、从事全纳教育的专业信念)、技能(音乐、舞蹈、手语、盲文等)和情感(关爱和帮助)。 以上几种关于特教教师素质结构的观点都是基于实际经验和理论分析而提出的。另有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对即将成为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所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思想素质(一般公民具备的思想素质和特殊教育理念)、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必备素质(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儿童心理与教育的基础理论)、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必备的专业素质
9、(系统的特教理论,特殊儿童病理理论,特殊交流技能和鉴别、教育、训练、管理特殊儿童的方法与技能)、良好的身心素质(心理健康)。 综观现有我国大陆地区各种关于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结构的论述后不难发现,知识与技能(一般科学文化知识与能力、普通教育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科研能力)和观念与态度(专业信念、职业道德)是特殊教育教师素质的两大主要构成因素。 三、特殊教师素养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大陆已有的关于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研究的成果有助于人们对特教教师素质的认识和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改革提供了依据。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与
10、不足。 1.研究内容上的局限 对特殊教育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教教师质量的有效保障。我国大陆特教事业的发展正缺乏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统一的教师标准。对特教教师素质定义及构成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大陆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的制定及教师培养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系统的理论依据,但遗憾的是,虽然有一些研究者探讨了特殊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构,但深入分析教师素质构成要素之间内在关系及教师素质发展过程的研究却还没有得到开展。 现有研究的主题偏重于教师特征,如知识与技能、观念与态度、心理健康等,而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探讨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描述和分析教师在每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殊教育 教师 职业 素养 研究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