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档案一、档案在称谓上、载体上的沿革1、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最早见于文字的称为“册”,“典”,周代统称为“中”,秦汉以后称为“文案、案牍、文牍、文书、簿书”。1638年,请太宗实录出现了“档案”一词。2、载体上沿革,较早的载体有甲骨、金石(青铜器、铁器、石头);秦汉以后为简牍、绢帛;东汉以后出现了纸质档案;现代出现了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二、档案的定义及含义1、定义: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2、含义: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三、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1、办毕或处
2、理完毕;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3、按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四、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1、档案的形成和性质与图书资料不同,作为档案保存起来的文件,它们的产生并非为了形成档案供人们去阅读,最初作为办事工具,为处理当时某件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2、现今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它们被保存下来,当初一般是无意识的,而档案是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考,档案是人们在处理事物过程中有意识的形成;3、与一般的历史遗物不同,它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单位或人物特定活动的记录物,具有很强的记录性;4、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它是特定的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
3、始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因而具有原始性特点。五、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文件处置办法1、关于改革和集中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制定,1918年6月1日列宁签署颁布。宣布国家档案全宗档案统属国家所有,由国家档案管理机构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加以管理,其所确定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档案事业的重要指导原则,也为社会主义档案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文件处置办法:1931年,瞿秋白起草,周恩来签批,是我党现存党中央第一个关于文件和档案的重要文献,其中提到文件最理想的是每种两份,一份批阅,一份
4、入库,蕴育着为新中国积累档案资源,及日后国家档案管理的某些构想。六、档案的凭证价值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它的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凭证价值。首先,从档案的内容看,它是从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事后为使用而编制的,因此它客观的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其次,从档案的形式特征看,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具有凭证价值。七、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及其指导意义1、档案价值的时效律和扩展律时效律:档案价值具有时限的特点,只在某一段时间内具有查考价值,甚至利用率非常高,随着时间推移,档案的价值逐渐减小,甚至消失;扩展律:档案的作用从单位向社会扩展,具有对其形成单位和社会
5、的双重性和过渡性。作为单位工作和生产的必要条件,在一定时间内首先是它的形成单位最需要查考利用,档案对其形成者的首要作用形成了它的第一价值;档案作为社会的财富,具有社会性的需要和利用,档案对其形成者以外的社会作用构成了它的第二价值。档案的作用向多元化扩展。意义:要全面的估计档案对现实工作和将来的作用,正确处理好档案管理上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根据档案室与档案馆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和利用服务方式。2、机密性的递减律和社会性的递增律机密性的强弱与保存时间的长短是成反比率的,随着机密性的减小,社会性则相应增强。意义:正确处理好利用和保密的关系,既使保密的档案得以控制,又逐渐扩大档案开放的
6、范围,广泛的实现档案的价值。3、档案的行政作用的弱化律和科学作用的强化律作用的主要方向是行政作用逐渐向科学作用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用者更多的是从科学文化和历史研究的角度利用档案,从而使档案的科学作用居首位。意义:针对不同时期,作用的不同侧面,使档案作用得以充分发挥。4、实现档案价值的条件律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以及方针政策,对档案的需要和可能提供利用的程度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人们对档案的认识和档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档案发挥作用的程度,档案作用的发挥,随着档案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扩大八、国家档案全宗及其实质1、国家档案全宗:也称为国家全部档案,是指归国家所有,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财富的总和,
7、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中通用的专业术语,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原则和制度。2、实质:档案的所有权以及管理原则和体制问题,即建立国家档案制度和实行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九、我国国家档案全宗的构成1、按历史时间划分为两大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档案;2、建国前的档案按照其政权所属性质划分为: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又称革命政权档案,时间为1919年五四运动到建国;旧政权档案包括建国前的历代王朝和国民党、日伪政权的所有档案。3、在全宗构成中历史时间和政权性质两级层次的划分方法经常被省略和并排使用,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档案、革
8、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三个部分第三章档案工作一、档案工作及其内容1、档案工作:是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工作,广义的档案工作泛指档案的事业,狭义的档案工作指档案业务工作。通常指的是狭义的档案工作。2、内容:(1)档案的实体管理:对档案原件实施集中、有序、安全管理,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由四个环节构成:档案的收集接收和征集的总称,包括档案室对业务部门归档案卷的接收,档案馆对具有长远保存价值档案的接收;档案的整理将零散文件分门别类,组成档案有机体的过程。包括分类、立卷、卷内文件排列、案卷封面编目、案卷目录编制、案卷排列;档案的鉴定鉴别档案价值的大小,确定保管期
9、限,决定档案保存和销毁的工作环节;档案的保管保护档案安全,延长档案的寿命的工作,包括档案的保护技术和库房管理制度。(2)档案信息开发:对档案信息进行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是实现档案的价值,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关键性工作。档案的编目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出各种目录的过程;档案的编研编辑档案文献汇编,编写综合参考资料;档案的提供利用通过信息传递媒介,将档案信息传递给利用者的过程。(3)档案的信息反馈档案统计以表格、数字形式全面反映档案工作状况的业务。二、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档案管理水平与社会对档案需求的矛盾1、我国社会主义档案的初
10、建阶段:1949年到1956年;矛盾表现:档案的分散状况与档案的社会利用及其要求的矛盾。2、社会主义档案工作的发展阶段:1957年到1966年;矛盾表现:集中统一、科学管理程度不高和社会利用广泛性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档案工作破坏阶段:1966年到1976年;矛盾表现:破坏档案的集中管理和反破坏之间的矛盾。4、社会主义档案工作重新恢复和发展阶段:1976年至今;矛盾表现:档案的科学管理与广泛的社会利用之间的矛盾。三、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1、档案工作的分化和整合规律:文档管理一体化,图书、档案、情报管理一体化;2、智能化发展规律;3、档案工作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性规律;4、档案工作的社会化发
11、展规律;四、档案工作的性质1、管理性:是一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是管理的组成部分;2、科学性:采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管理档案;3、服务性:通过提供档案材料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4、政治性: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集中表现;5、机要性:机要性是政治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正确处理好利用与保密的的关系。五、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及其基本思想1、基本原则: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2、基本思想:确立了我国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提供了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规定了档案工作效果的标准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
12、用。六、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内容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工作国家全部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其中各单位档案由各单位档案室集中管理,各单位形成的需长远保存的档案由各级各类档案馆集中管理;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关统一、分级、分专业进行管理;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2、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1)维护档案的完整:数量上完整、齐全,不残缺短少;质量上完整,要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零乱堆砌。(2)维护档案的安全:物质(实体)安全,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政治安全:保护档案免遭有意破坏,机密不被盗窃,不泄
13、密。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第四章档案事业一、中央档案馆和国家档案局的职能1、对国家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宏观管理;2、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机密、维护档案完整,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3、负责接收、征集、整理、保管党和国家中央机关的重要档案资料,推进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做好档案编研出版工作,为社会提供利用;4、制定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规划,组织档案专业教育和档案专业干部培训工作,负责指导档案专业干部评聘工作;5、统一组织领导全国性档案工作外事活动和国际交流;6、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有关事宜。二、我国档案事业体系的特点我国档案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党政档案的统一管
14、理以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为依据;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协调中心;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为基础;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主体;以档案专业教育为保证;以档案的宣传出版工作为喉舌;以档案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为先导;以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活动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工作体系并在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充实、完善和发展。三、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1、定义:是档案事业管理机构的体系和组织制度,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形式。2、(1)集中式:一个国家在首都设有统一管理政府档案的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是专门的档案业务管理机构档案局,
15、也可以是监管业务指导工作的机构国家档案馆。地方各级档案馆接受其管,是其隶属机构。集中制的形式有:中国式、法国式、瑞典式。(1)分散式:一些国家的地方档案机构不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大多为联邦制国家;分散式的形式主要有:英国式、美国式、瑞士式。3、两种管理体制的比较:无论是采用集中是还是分散式都是由该国是否实行中央集权所决定的;不能把集中制的管理形式与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混为一谈。一般地说,集中制比分散制更有利于发展档案工作、事业,它在全国范围内组成统一的档案机构体系,便于开展档案学研究和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不过,应当从各国的不同国情出发,不能绝对说集中制优于分散制。四、
16、档案事业管理机构的职责1、基本职责:在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下,分层负责的掌管全国档案事务,对全国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2、具体任务:(1)制度建设:拟定档案工作的规章、办法,建立国家档案制度;(2)指导和监督各单位档案工作,在业务上指导档案馆工作;(3)研究和审查有关档案保存价值、保管期限的原则和标准;(4)组织和指导档案工作业务经验的交流、档案干部的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等。五、档案室的职责或任务,综合档案室1、基本任务: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全部档案,为本单位各项工作和生产服务并定期将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2、具体任务:督促、协助本单位的业务部门,在工作活动中产生和形成文件
17、的归档工作;接收和保管本单位业务部门移交的档案材料,进行必要的整理、鉴定、统计、编目等,并积极开展利用工作,同时收藏管理一些内部有关的资料,配合档案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3、综合档案室:是企事业单位建立的综合性档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本单位各个门类的档案,也是企事业单位档案室设置的趋势,便于综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六、档案馆及其职责或任务1、档案馆是专门保管档案的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综合利用档案资料的中心。2、基本任务: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远保存的档案和有关资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国家各项事业和历史长远需要服务。3、具体任务:接受与
18、征集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及有关资料,科学的管理;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的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参与编史修志。七、我国现代档案事业发展的体现1、开放的档案,档案馆社会化;2、档案法颁布,开创以法治档的新时期;3、档案学学科发展;4、科技档案工作全面发展,成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与经济相结合的重要环节;5、我国档案教育长足发展,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6、积极推广对外交流和合作,参与国际档案事务和进行区域合作;7、档案部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第五章我国的档案学研究一、我国档案学产生与形成时的历史背景1、萌芽时期,档案学的经验积累为档案学的产
19、生奠定了历史基础;章学诚的档案学思想;清朝雍正文书档案改革中的有关档案学思想;辛亥革命对档案的改革。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以机关档案工作为主体的档案工作的发展为档案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3、以文书档案工作为中心的行政效率运动开展的客观需要是直接原因;4、史学界和学术界掀起了整理明清档案的高潮,更近一步促进了我国近代档案学思想的产生。二、萌芽时期档案学的特点1、由于当时档案工作发展迟缓,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简单、零散;2、这时档案学思想处于萌芽之中,对档案学的概念没有科学的概括和总结;3、这一时期档案学思想只是某一机关档案工作的总结;4、档案学没有形成体系,只是各种观点的萌芽。三、何
20、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及其主要观点1、档案管理与整理:是一部从全国着眼,在集中统一指导思想下编写的著作,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书共分为十章:概论、行政、文书档案连锁法之理论与实施,点收与登记、分类、编目、归卷与调卷、庋藏、旧卷之整理、行政参考资料。构成了旧档案学的体系。2、主要观点:引用了中外材料,论述了档案的基本概念;研究了中外档案管理的两种制度:集中制和分散制;总结了文书档案连锁法的经验;对档案分类问题作了理论上的探讨;概括了当时机关编目工作,强调了编目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了归卷问题;把档案入库后的排列、存放档案的器具、保存年限和销毁方法、案卷装订、档案防护等工作概括为档案的庋藏问题;专门论述了
21、行政参考资料的问题,以补档案室档案之不足。四、我国档案学产生与形成时期史学界、学术界的代表观点1、更多的强调档案是史料;2、提出档案要集中和鉴定的思想;3、总结了整理明清档案工作中的一般经验和教训;4、在档案系统化和分类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未曾有人提出的思想原则5、出现了研究档案文献编辑和公布工作的萌芽五、我国档案学产生与形成时期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代表观点1、突破了当时档案学局限于研究现行机关档案的小圈子,从全国出发,提出了国家档案馆网的建设意见;2、明确提出档案分类中必须采用法国档案学的尊重档案群原则;3、西洋档案学实际上是欧洲档案工作简史,是我国研究外国档案工作的开始,开创了外国档案史的研究
22、。六、我国档案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1、档案的定义、性质、种类、作用;2、档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档案行政问题;4、档案人才问题。七、我国档案学产生与形成时期的特点1、从总结现行档案机关工作改革和实际经验而产生和形成的,以机关档案室工作为主要内容;2、档案学研究从萌芽时期总结某一具体机关经验为范围提高到某一类型,更提高到从全国着眼来总结整个档案改革运动的经验;3、档案学萌芽对文书与文书工作的研究,在产生与形成时期已逐渐从文书工作研究中分离出来,加以独立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基本体系;4、受欧美档案学影响较大,特别是档案分类,受欧美图书分类法影响更为深刻;5、史学界、行政界和档案界一起积极
23、参与档案学研究,成为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档案学研究力量。八、我国现代档案学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1、档案定义与属性问题;2、档案价值与鉴定问题;3、档案全宗与全宗理论问题;4、档案工作与市场经济问题;5、档案商品性与有偿服务问题;6、两个一体化问题;7、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中心的问题;8、新兴学科与档案教育趋向问题;9、企业档案工作改革问题;10、新技术的应用问题。九、我国现代档案学建设和发展时期的特点1、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档案工作实践经验加以全面总结和科学的抽象概括,对档案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以国家规模档案事业,特别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研究对象和范围;3、我国档案学的分类整理和系统化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档案学 概论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1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