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doc
《教育学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班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书会要求,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地位关系: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作为教育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是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2、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双轨制学制、单轨治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我国颁布了“葵卯学制”市委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
3、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5、古代学校教育部分填空:A、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与中国、埃及、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B、西周则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典型特征是“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明代以后,是八股文。C、“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
4、一大特征。D、佛教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E、世俗教育主要是通过骑士教育和宫廷学校进行的。6、古代学校教育共同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便和死记硬背。7、现代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1)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与文艺复兴时期。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内容:国家建立公里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普遍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分水岭。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5、。8、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学习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主要两大特征: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9、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10、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11、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国: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它的言论记载伦与之中。诗、书、礼、乐、易、春秋。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西方: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罢课全书似的哲
6、学家。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伦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1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7世纪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1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大教学论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它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2、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3、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些教学原则;4、提出了学年之思想,并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2卢梭教育代表作爱
7、弥儿,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者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3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绅士教育,主要反映在它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之中。4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付诸行动,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的四段教学法被他的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传统教育的代表。5杜威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现代教育代言人。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根本命题。61939年苏联凯洛夫编写了教育学14、教育新发展特点: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8、;教育理论异彩纷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和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史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因而也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主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在当代的体现: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
9、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未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2教育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5、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他只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和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身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人力资本是相对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重要作用。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是经济活动中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因素,在现代经济中常常是更具有关键性的因素。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
10、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加金钱和精神收益。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住杜决定着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4政治经制度决定相关内容的选择。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3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4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8、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地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9、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
11、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10、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这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这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儿有强大的影响作用。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另一方面他的实践者即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11、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
12、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期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12、学校文化的组成: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规范文化是学校发挥育人职能的制度保证。物质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13、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14、学校文化的功能。1)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2)学校文化的凝聚功能。3)学校文化的规范功能。15、学校文化
13、的形成。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1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有益似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育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1)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诊治经济制度的不平衡性1
1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1、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生理遗传,也取决于社会遗传。从现实角度看,人是在社会中,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的进行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要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重视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人的受动形势之热的生存和发展既要受到自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
15、。3、人事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个性是单个人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总和,他表示的是某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个性与共形势相联系而存在的。人的个性包含着共性,共性又通过个性表现传来。人的共性和个性统一的观点要求在教育上,一方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2、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包含哪些方面,关系。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是指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的特定方向的发展,业绩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关系: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
16、展不仅寓于身体发展之中,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同样,人事、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也总是制约身体的正常发展。因此,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必须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揭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儿童发展经历乳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儿童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驾驭教学的要求 、教育教
17、学内容和方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个年龄阶段有时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
18、的补偿性发展,都回答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息和自觉性。4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的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4、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1遗传决定论。英国高尔登、美国霍尔观点:人的发展史诱人的本能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遗传决定论的典型言论是: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2环境决定论。美国华生,观点:根的发展石油后天的环境决定的。3二因素论: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观点:人的发展石油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5、影响人的身心
19、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6、遗传素质,遗传素质的作用: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叫做遗传素质。其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有差异,但就一般人而言并不是相差很大。 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7、环境、环境的作用: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
20、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规范性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9、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3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10、试述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年龄特征。 答:(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危险期”和“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
21、倾向。身体状态发生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这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2)青年期的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作出重要的选择。青年期成为人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的时期,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
22、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11、试述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答: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个艰巨性。总的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是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其正确的自我意识个理想自我。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教育要进行保健个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识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初中阶段教育用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
23、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阶段。12、 试述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的责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使学生学会对今后人生道路作出正确、自主选择的重要条件。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从认识方面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价值观上,青年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白想奉献;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24、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学校教育要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工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实道路。第四章教育的目的1.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二者的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则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