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
《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思考题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第一部分一 名词解释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内部动机: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
2、指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个别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学习方式:简单讲,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具体的讲,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认知方式: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的方式。二 思考题1.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参考答案:即使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也无法告诉我们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但它确实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发现一般教学原理的最切实可行的起
3、点。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情境中的关键因素,其可靠的答案的大多来自学习理论研究。可以说,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并不是改进教学的充足条件,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必须建立在有关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当然,教学理论不是学习理论的简单的和直接的应用,我们不能把教学理论看作是学习理论的直接派生物。学习理论可以为有效的教学理论提供一般方向,教学理论的形成,还需要进行许多补充性研究,以说明学习理论不涉及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新的教学变量。正如1978年,奥苏贝尔所指出的那样,“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都是一种完善的教育科学所必经的,没有哪一个能代替另一个。教学理论必须建立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但必须更加
4、注重应用。”2.用自己的话陈述有效教师应该具备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略,参见讲座PPT)3.如何依据教育与身心发展的辨证关系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参考答案: 由于教育与身心发展的关系是通过个体的学习活动得以具体体现的,而学习与身心发展具有辩证关系,因此,教育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辩证的。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1)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 当儿童缺乏接受某种教育的身心条件而强迫对其进行教育时,有可能导致两种不良后果: 一是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过难、过严、过高的教学要求可能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逃避、拒绝学习。二是影
5、响教学的效果。教学效率低,学生不理解,只能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一旦这种学习方法成为习惯后,必将有害于以后的学习。所以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准备性。(2)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教育虽然不能逾越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但是适宜的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儿童身心发展的质量。当儿童已具备相应的身心发展水平时,如果剥夺他接受教育的机会或推迟他接受教育的时间,那么他的身心就难以得到正常的发展。依据教育与身心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通过教育来促进身心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不仅要依据儿童已经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且要预见到今后的心理
6、发展,即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头,而不是迁就原有水平。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加速发展。具体讲,就是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并落实于最近发展区。发展性教学是最限度地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可以任意决定个体的身心发展,而是说教学应以个体得以有的身心发展状态为前提,依据新的发展的可能来进行。4.试论述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参考答案: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便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有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尾花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
7、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个体解决发展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连续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人格发展的各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阶段都从他的前一个阶段中开始和发展起来,然后由并存于后几个阶段之中。后期阶段的成功依赖于早期阶段危机解决的程度,而后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个体的终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依次为:1、基本的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资助敢对羞耻感和怀疑;3、主动感对内疚感;4、勤奋感对自卑
8、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感对孤独感;7、繁殖感对停滞感;8、自我症和对绝望感。埃里克森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幼儿园及学前儿童面临着自主性与内疚感危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与尝试的机会已发展起自主的人格;对学龄初期儿童,则应鼓励其想象与创造,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回答其问题,以发展起主动的人格。教师应给进入学校的儿童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儿童理解失败也是学校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教育学生
9、学会如何理解与帮助他人。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勤奋感,教师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再起帮助下确立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要给学生显示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同时对那些丧失信心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是它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5.试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参考答案:美国的柯尔伯格在吸取皮亚杰对偶故事法的优
10、点的基础上,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结果发现,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学生原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处于哪一个阶段将制约新的态度和品德的学习。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虽然不能完全决定道德行为选择,但对道德行为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我国在品德教育中流行的一句名言是“晓之以理”。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对我们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要晓之以理和如何晓之以理都有重要启示意义。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我们对儿童和青少年讲“理”,即
11、传递社会认可的道德价值时,不能脱离儿童和青少年的接受能力。若被教育者的道德判断能力处于其发展的第三阶段,我们最多只能向他们讲述与第四阶段的理,以促进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若不顾他们的发展阶段,一味向他们灌输述与发展的第五阶段或第六阶段的大道理,儿童可以将这些大道理背得烂熟,但是不能被他们的认知结构同化,自然也不能作为一种内在的道德价值而付诸行为。6.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应,
12、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可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所谓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不能单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3)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的勤奋钻研。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作用,也是日后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
13、。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为什么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后,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及时强化;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激起克服缺点和不足的信心与决心,并较快地得到改正和弥补。(5)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教师正确地评价、恰当的运用批评和表
14、扬,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种表扬和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自信心。(6)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设立各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可以把握成功的,只要自己比过去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而不是灰心丧气,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7)恰当的运用竞争与合作。
15、学习竞赛历来被当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争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在学习竞赛活动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更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过度的强调竞争的激励作用会使很多学生以失败而告终,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竞争的奖励系统所形成的同伴关系也会干扰学生的学业努力,它常常造成学生之间出现一种不友好的,缺乏沟通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同伴关系。研究表明,竞争主要对简单的、机械性的操作任务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活动尤其是智力活动,过度的竞争环境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使个体产生过高的焦虑和紧张,从而阻碍了最后的结
16、果。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恰当的引导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培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实施竞争与合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7.试述韦纳的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参考答案: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1)人们所有的归因要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即内外型)、稳定性和可控性。原因源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稳定性的维度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可控性维度指的是行为归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御。(2)韦纳通过研究发现,尽管人们会将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主要归因于以下四个方面:能力稳定
17、、内部而不可控的要素;努力不稳定、内部而可控的要素;任务难度稳定、外部而不可控的要素;运气不稳定、外部而不可控的要素。韦纳归因理论对教育的实践意义表现为:(1)根据学生的归因可预测未来的学习动机。通过韦纳的归因模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归因倾向,更可以预测到他以后的学习动机。比如:两名在考试中获得了同样好分数的学生,如果前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后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预测到前者将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因为他把成功归因于努力 一个内部而可控的因素。他认为学习是一件自己可以控制和把握的事情,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再度获胜。而后者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一个外部而不可控的因素
18、,个人对此无能为力,下一次的成功只有听天由命。(2)学生的自我归因未必正确。人们有时对自己的能力与周围环境并不十分了解,难免在成败归因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不正确的归因。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不屈服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3)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其成绩做出的反馈的影响。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反馈中给与的鼓励、支持、指导,应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4)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努力归因”,一个内部但可变的归因。最
19、重要的做法是在鼓励和表扬时,强调他们的成功来自于勤奋,而不是表扬他们天生聪明;在批评孩子时,强调它们的失败是因为用心不过,不够努力,而不指责他们脑子笨。这样,不但给孩子成功的自信,在成功时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而且在失败时也能反省自己,预期到下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8.如何理解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参考答案: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既期望价值理论模型,其基本含义是:个体某种行为趋向(T)乃是动机、主观上期望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P)以及完成任务的诱因价值(I)三者的乘积。阿特金森认为,动机是个体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潜在稳定的特质。个体的成就需要或动机都是有两种相反的内容所组成:一是追求或
20、希望成功的动机,以是回避失败的动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存在着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的两种行为趋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一个人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做出争取成功的行为,取决于其求成动机的高低,以及对成功的期望值和成功的诱因价值的大小。个体是否做出回避任务的行为取决于回避失败的动机、自认为失败的概率和失败时可能带来的不愉快程度的函数。如果回避失败的行为趋向小于争取成功的行为趋向,个体就会去完成任务;反之,个体就会拒绝或逃避完成任务。两者如果相等或相差无几,个体往往采取观望态度或处于犹豫不决状态。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到底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取决于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两种趋向的合成。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
21、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型简明表述出来,提示了影响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突破了传统动机理论的框架结构,对动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一理论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他把人们的行为趋向和成就动机看成仅仅由于内部因素激发而来,更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事实上,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成就动机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它的形成、发展、变化都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虽然阿特金森后来修正了自己的公
22、式,补充了TE(即寻求外部奖赏的行为趋向)这一变量,但从总体来说,他的理论对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方面,缺乏充分的阐述和探讨。9.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发展水平两方面,即质和量两个方面。能力质的差异表现在: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在一般能力方面,个体之间也有差异,有些表现在记忆方面,有些表现在言语和思维方面,等等。能力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如智商不同,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10. 请列出不同学习风格的种种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教学对策。(略,参见讲课PPT)第二部分
23、一 名词解释经典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铃声)替代无条件刺激(食物)引发的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如果一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之后伴随一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这种由有机体主动发出,受强化而习得的反应,称作操作条件反射。强化:通过某一刺激(强化物)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过程。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在他看来,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以及偶然获得成功,逐渐消除错误动作,而把成功的反应保持下来。顿误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 课程 复习题 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