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doc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包括如下基本旨意:1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应具有的。2、揭示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二、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
2、:作为道德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一)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所共有的特征1相对独立性:道德在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道德在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过程中,与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与社会的发展不总是同步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在道德发展中,某些道德并不是苍桑变幻和世代更替而发生变化。道德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是总是保持着同步性。主要表现为:或滞后于社会发展,或超前于社会发展。2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公共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总是反映和体现着阶级的意志,并按照阶级的意志来建筑自身道德体系。社会公共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阶级性主要表
3、现为:a.不同阶级都是从自己实际所处的经济地位中形成本阶级特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以此作为为评价人们的行为善恶的标准。b.不同阶级的道德总是各自反映着本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c.不同阶级都是以自己的道德作为的工具,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3、历史继承性:任何新道德都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适应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需要,适应一定阶级的需要,并对以往的道德规范、观点等进行加工改造,保留那些符合新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的东西,抛弃那些不相符合的东西而形成发展而来的。4、道德现象的共含性作为道德现象,社会公共道德和教师职业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道德规范现象。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知道和衡量人们
4、行为善恶的标准,是社会或行业团体对人所提出的外在要求,2道德意识现象。它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在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的认识及在这基础上产生的思想观念、信念、信仰等。3道德活动现象。它是指人或团体在社会生活中,在一定善恶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支配下所进行的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于客观的东西。(二)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反映着道德对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影响和作用,道德作为社会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中,道德总是作为各种
5、师德规范的确立提出合理性论证,提供有力的依据,教师职业道德价值思想根植于道德基础之中,总是与道德相一致。总之,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两者的产生的时间和发展不同。道德先于教师职业产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萌芽和产生的,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人类社会脑体分工之后才开始产生的,就它们的发展而言,道德是随着社会集体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在整个社会的广阔空间里形成发展的,而教师职业道德,虽然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但更主要的、更具体的还是在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与教师这一职
6、业 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第二节 教师劳动与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及其对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一)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是针对教师劳动与需要它的社会之间的关系而言,指教师劳动针对需要它的社会所具有的功能属性。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劳动能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2.教师劳动能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3.教师劳动能推动社会制度文明的发展。4.教师劳动能推动人的素质的发展。(二)教师劳动社会价值对其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社会的要求上:教师职业的产生发展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既是社会赋予的也是其本身所具有的
7、,体现着教师 劳动对社会所具有的独特属和多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职业的自我要求上:从教师这一行业自身来说,它在努力追求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会在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过程中发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二、教师劳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教师是以教书来培育人的专门劳动者。这种职业的特殊性除了内在地规定了应有的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外,还内在地规定了评价教师行为的善恶标准和教师应有的从教为善的品质。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二、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道德相区别的另一个特点
8、,就是教书育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从古至今,始终贯穿着教书育人的要求,教书不仅仅只限于传授知识,还要教育学生为人处事的方法。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1在教师劳动价值上,它向人们揭示了教师从事的是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2在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上,它显示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性,把教师视为联系历史与未来的一个活的环节。在教师职责上,它强调教书育人是根本,主张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反对只教书不育人。在教师职业态度和情感上,它提倡爱岗敬业,以育人为乐。在教师职业形象上,它要求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在教师职业行为品质上,它要求尊重信任学生,关系爱护学生。四、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发展是社
9、会和教师职业的需要,其功能具有多样性。它不仅对教师职业作出了总要论证,而且有助于增强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旨意,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难点是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劳动社会价值对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教师劳动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复习思考题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2、 教师职业道德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吗?3、 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4、 简述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对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教师劳动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定性。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及其强化的意义基本内容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所含有的价值因素一、道义价值道义,即道德和正义
10、。是一定社会精神文明的主体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在满足社会道义需要方面具有特殊意义。教师职业道德所含有的道义价值除体现在教师职业功能上之外,还体现在教师职业的社会性上。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道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行为中必须遵循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体现一定社会的道德风貌。反映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合乎时代的要求。其次,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声望,可使教师职业道德的道义价值含量更高。二、教育价值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教师职业道德,其教育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三、文化价值道德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
11、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表现。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从一个侧面满足着人民大众在社会文化的需要,具有文化价值。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一、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着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行为中,具有一种启动性的力量,激发、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自我修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觉地做好教育工作。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的三种实现形式:1社会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通过树立理想的榜样和评价等方式,塑造理想的教师职业人格,造成社会舆论,从而使教师在职业行为中向往、追
12、求,并力图实现高尚的职业品质。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旦被教师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它便可以成为教师自我限制、自我约束的动力系统,促进教师的工作。3当教师职业道德被教师在工作中不断遵循、认识、体验,最后内化为教师人格的一部分时,它便成为一种精神力量,使教师在职业行为中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自觉行为。二、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能力教师职业道德以“应当怎样”和“不应当怎样”的外在尺度和内部的命令来规范教师的言行,保证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保证教育行为的正常进行。因此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调节作用。三、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对
13、学生具有教育作用。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现象具有教育功能。教育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教师职业行为的师范性特点上。四、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为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而对教师工作提出的道德要求。这些道德要求既是规范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准则,也是社会、学校和教师自己对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准则之一。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具有评价功能。五、对社会文明的师范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过程汇总,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六、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教师职业道德对 教师自身修养来说正是起着指明方向、矫正行为、保证修养目标实
14、现的作用。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强化的意义一、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1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2教师 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如何,也是其他教师素质因素能否发挥作用和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二、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自觉地为教师人体品质后,它便成为了一种内在力量,促使教师自觉地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用辛勤劳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与此同时,他们还会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调节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师个体需要与社会要求、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克服一切
15、困难和阻碍,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因此,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克服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2、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教师的廉洁从教。3、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四、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要不断新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时代精神、适应时代的人才。而所有这些正式教师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可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是推动素质教育所必须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
16、师职业道德的道义价值和教育价值;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动力功能。难点: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复习思考题1、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道义价值和教育价值。2、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有哪些?3、 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有哪些?4、 为什么教师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具有教育功能?5、 强化教师的意义有哪些?6、 为什么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7、 简述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对净化教育行业风气的意义。第三章 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基本内容第一节 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构的继承性我国新时期教师职
17、业道德的建构不能离开中外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历史,因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遗产,它是我国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源泉。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教师职业道德,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给予批判地继承。1、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过程中作用的思想和观点2、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方面。3、所创导的优秀的道德品质,二、教师职业道德建构的时代性在建构社会注意教师职业道德时,要体现时代的精神,适应时代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1、教师职业道德建构必须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注意道德精神。2、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建构要有利于解决教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临的问题。3、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建构要体现当
18、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4、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体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特点。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全面性1、要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2、要有利于对各种关系的全面调节。3、要有利于全面育人。第二节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一、教书育人原则教书育人就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习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教书育人的基本问题上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2、正确理解育人之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3、多方面努力,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二、乐教勤业原则乐教勤
19、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乐教勤业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热爱教育,路于从事教育事业。2、勤于功业,勤奋工作。三、人格示范原则原则所谓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人格示范原则要求教师做到:1、教育者先受教育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3、要有良好的仪态。第三节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教师职业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约定俗成及明确规定的标准,是依据道德原则调
20、整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其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各自含义(一)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和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是最根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没有爱岗敬业,就谈不上热爱学生,严谨治学、联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也不可能实现。(三)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所
21、面临的主要人际关系。作为教育活动的双方参与者,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和效果。(四)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业务之间相互的道德规范。严谨治学是教育工作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必须的道德规范。(五)团结协助团结协助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等教育主题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教育实质上是整体劳动,是教师、学校领导和职工群体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六)尊重家长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这是教师必备的主要道德规范。(七)廉洁从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情操方面的要求迷失调整教师与物欲之间的道德规范。它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八)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
22、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必备的主要的道德规范。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联系在各道德规范的联系中,爱岗敬业是基础,其他规范都是爱岗敬业的体现。教师爱岗敬业必然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因为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传授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教师爱岗敬业,必然期望自己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而人的培养教育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取得成效必然会与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主要特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及廉洁从教都是为人师表应有的重要方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
23、原则,确立的依据;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难点: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现时代性和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如何把握。教书育人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什么。复习思考题1、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继承性、时代性、全面性?2、 教师的职业道德原则有哪些?确立的依据是什么?3、 为什么说教书育人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什么?4、 简述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5、 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第四章 依法执教基本内容:第一节 依法执教的道义性存在本节主要从道义的角度来阐述依法执教何以成为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职业 道德 及其 基本 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