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整理 (中学)教育学小抄.doc
《已整理 (中学)教育学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整理 (中学)教育学小抄.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二章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幸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教育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处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
2、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事业有哪些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2)生。着教育目标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3)生。着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何作用?(1)教育为发展生产力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2)教。力整理、传播和发展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对教育有何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领导权与受教育权。(2)政济制约教育的目的。(3)政济制约着教育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对政治经济
3、有何作用?(1)教育为维护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有一定社会意识的人。(2)教。度传播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和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教育与文化: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
4、文化现象。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界说。2、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三、学生文化1、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2、学生文化的特征:(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具有非正式性。(3)。具有多样性。(4)。具有互补性。第三章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皀个体的身心特点
5、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以个体发展的影响。二、成熟以个体发展的影响。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遗传素质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普通中等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段。他们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少年期的年龄
6、特征决定了实践教育地个体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教师必须与对人生似懂非懂、渴求自主、力求摆脱成人束缚的少年打交道。总的说来,实践教育的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狡辩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解自我。在身体发展方面,实践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识方面实践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增减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实践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7、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使学生学会对今后人生道路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条件。为此,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学校教育要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定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人个抱负的现实道路。第四章教育目的:广义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德育:
8、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
9、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道,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惟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要求是: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2、培
10、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要求是: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和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道,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道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一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善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11、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你能测量目标,但不能测量目的。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基本权利: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
12、、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2、受教育权。 基本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的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惟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的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一、师生在
13、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狡辩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严格要求的异议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第六章课程的基本概念:广义上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课程
14、的分类: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研究型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程设计的概念: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总的说来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1、教学计划,(1)概念: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2)三个特性: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础性;(3)构成: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
15、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2、教学大纲。(1)概念: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2)构成:说明部分、本文部分。3、教科书设计(1)教材与教科书(2)教科书的编排(3)教科书的作用。4、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课程实施的概念: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能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否为学习者接受,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都顺通过实施才能得到答案。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
16、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课程评价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评价原理:(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课程原理:(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课程评价的过程:1、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2、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第七章教学的概念:是
17、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咱主要手段。2、老少灾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
18、的交往性(3)教育性。(4)有领导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牌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导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已整理 中学教育学小抄 整理 中学 教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