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ppt
《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ppt(4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授课内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基本特性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疏水效应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类型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等,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性质表面活性剂在各种界面上的吸附和在溶液中形成有序组合体的特性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基本性质 一般不溶物单分子膜、表面活性剂不溶 膜、固体表面上的超薄膜 表面活性剂应用基础性质 润湿、起泡、乳化、加溶、分散、洗涤等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一些规律 表面活性剂新疆界,第一章 绪 论,1.1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tenside)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活跃于表面和界面上,
2、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能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应用功能。,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通常将有气相组成的气固、气液等界面称为表面。相(phase)是指体系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均匀的部分,表面活性剂最初应该是伴随着地球生物的起源、进化而产生的一类生理活性物质,人类对表面活性剂的认识始于肥皂。在表面活性剂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人类从发现、利用到人工合成,经历了一个从“仿生”到“超生”的过程。目前,表面活性剂已经成为具有降低表面张力、增溶、润湿、乳化、泡沫、分散、洗涤等多种表面活性作用和平滑、柔软、抗静电、抗菌、匀染等多种非表面活性作用的高效的精细化
3、学品,成为包括纺织、食品、石油等许多生产领域必不可少的“工业味精”。人类认识表面活性剂是从洗涤剂开始。,常用洗涤剂,发展历程:山羊油制成的皂(甘油三羧酸酯水解产物)皂角(皂苷)和猪胰(富含消化酶)肥皂(洋胰子):不耐硬水、不耐酸土耳其红油:蓖麻油与硫酸的反应产物短链烷基萘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Nekal,拉开粉):煤焦油衍生物烷基硫酸盐及长链烷基芳基(苯基)磺酸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大量使用 目前洗涤剂要求:洗涤效率高,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小,对织物和头发具有柔软功能,对环境友好,易于生物降解等。,洗衣粉成分及作用,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具有很好的去污作用,使用方便,主要成分主要
4、包括表面活性剂、助洗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白剂、香精和酶等。LAS(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0,AS(烷基磺酸盐):10,硫酸钠:30,碳酸钠:7,硅酸钠:5,STPP(三聚磷酸钠):25,复合酶:2,CMC(羧甲基纤维素):1,增白剂:0.1,色素、香精:0.1,合成洗衣粉是粉状(或颗粒状)洗涤剂,是生活中合成洗涤剂最常见的一种。这种洗涤剂是用表面活性与助剂配成粘稠的料浆,然后用喷雾干燥方法和附聚成型方法制造的一种混合物。洗衣粉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等。各种化学物质相互促进,相互
5、弥补,使洗涤去污效果更为理想。这些表面活性剂也可直接用来作为洗涤剂使用,但是洗涤去污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成本较高。因此,配制洗衣粉时还要加入一些助洗剂和辅助剂,使洗衣粉性能更完善,贮存、使用都比较方便。洗衣粉通用的助剂可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盐助剂 磷酸盐:有正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及三聚酸钠,洗衣粉中应用较普遍的是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中多价的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能将不溶解的多价金属阳离子络合,变成可溶性的复合离子,如可将水中的钙、镁离子螯合,使它们不致沉积到织物上去,大提高了洗涤剂活性物的洗涤效能。三聚磷酸钠还对微细的无机粒子或脂肪微滴具有分散、乳化、胶溶作用,
6、可以提高污垢的悬浮能力,防止污垢再沉积到织物上,从而提高了洗涤剂的洗净作用。由于三聚磷酸钠含6个结晶水,不易吸收水分,可使洗衣粉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与颗粒度,使成品干爽,便于包装,不致产生粉尘、吸潮、粘结等不良现象。,硅酸钠:与其他助剂使用时能起到互相协调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助洗效果。它对金属的表面上生成一层很薄的保护层,抑制洗衣粉中磷酸盐对洗衣机金属表面的腐蚀。硅酸钠的水溶液在洗涤过程中对溶液中的污垢和固体微粒具有悬浮、分散和乳化的能力,能防止污垢再沉积到织物上。硅酸钠水溶液经水解,能产生氢氧基,使溶液保持一定的pH值,这种缓冲作用可节约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纯碱:能将脂肪污垢皂化而将污垢除
7、去,但在洗衣粉中不宜中入过量,以免洗涤时损伤织物。硫酸钠:在洗衣粉中是重要的填充剂,可以降低产品价格,也可降低洗涤剂活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能在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发挥洗涤作用。,过氧酸盐:主要是利用它放出来的活性氧使污斑氧化,作为去污斑剂,可除去铁锈等斑迹。洗衣粉中常用的是过硼酸钠,它含10.38%的活性氧。,有机物助剂 羧甲基纤维素:它是用棉短绒先与碱液反应,生成碱性纤维素,然后与一氯醋酸钠的乙醇溶液经醚化反应,生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在洗涤剂中的作用是它能吸附在污垢质点周围及织物的表面上,由于它带有多量负电荷,在静电排斥力作用下,使污垢质点很好的悬浮,分散在溶液中、不
8、会再沉积到织物上。,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微黄色带有荧光性的染料,它溶解在水中被吸附在衣服的纤维上,而不会立即被水冲掉。这种染料吸附后能增加被洗织物的光泽,保持印花衣服的白度、亮度及鲜艳的色彩度。此外,在洗衣粉中还常有料浆调节剂,即甲苯磺酸钠,以及香料、色素等。,加酶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酶制剂:酶制剂是一种生物制剂,加入洗衣粉中可对相应的污垢进行生化反应,如脂肪酶可使油脂类污垢分解;淀粉酶可分解淀粉类污垢。使用酶制剂进行洗涤可以缩短洗涤时间,延长织物寿命,有效地提高去污力。在通常的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加入的是碱性蛋白酶,这对洗涤人体所分泌的污垢有特殊的效能,漂白型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进
9、了一定数量的漂白剂,例如过硼酸钠、过碳酸钠等过氧化物。国内漂白型洗衣粉主要加过碳酸钠。此因洗衣粉在60以上的热水洗涤时可放出活性氧,对织物及衣服上的污迹产生漂白作用。使白色衣服洗的更加洁白。但最好不要在高温下洗涤带色的衣服,这样会对带色部位产生漂白作用而使衣服变旧。如在冷水中洗涤时漂白剂不发挥作用。,牙膏组分及作用,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有洁净、发泡能力,使牙膏在口腔迅速扩散,并使香气易于透发。配方中用量一般为23%,普遍使用的是月桂醇硫酸钠。,摩擦剂,牙膏中常用的摩擦剂有:碳酸钙、磷酸氢钙(摩擦力较强,因此在特制除烟迹的牙膏中,可在二水盐中混入5%-10%无水盐)、焦磷酸钙(由于它不和含氟化
10、合物发生反应,可用作含氟牙膏的基料。),保湿剂,湿润剂可防止牙膏在软管中固化变硬,并使膏体具有光泽等效能。用于牙膏中的湿润剂有甘油、山梨醇、聚乙二醇等。山梨醇还能赋予牙膏适度的甜味。,增稠剂,增稠剂常见为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目的是将牙膏中多种原料成分有机地粘合在一起制成膏状,不过新国标已经取消了对稠度的要求。,香料,牙膏用香料主要是薄荷,它能给刷牙带来凉爽感。此外,还可使用水果类香料和绿茶味等,但作为牙膏香料来说是有严格限制的,也不要求一定含有。,防腐剂,牙膏生产过程中时常会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在牙膏配方体系中添加一定的防腐剂。牙膏中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至于媒
11、体所说的会致癌的三氯生,在2009年的新国标中,已被列入到允许添加的防腐剂中,但明确不得超过0.3%。,潘婷护发素 解构 表面活性剂作用,主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硬脂酰胺丙基二甲基胺:弱的阳离子乳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弱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在护发素中起到乳化作用及主要的调理作用。辅助乳化剂(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60(span-60):因为硬脂酰胺丙基二甲基胺的弱阳离子性,故加入亲水性较好的非离子乳化剂来加强乳化效果。甘油硬脂酸酯:增加稠度并增加油水界面的稳定性。,季铵盐-18:调理剂,由于有两个长链疏水基,乳化性能并不太强,更多体现在易沉积在头发表面并帮助配方中其他油脂沉积,起到柔软头发的作
12、用。上述几种表面活性剂与油脂当中的烷基醇更好地形成了液晶结构,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及使用时的涂抹感和冲洗后的残留。,油脂:环戊硅氧烷:挥发性硅油,用量较多,可以在使用时体现硅油良好的铺展性和柔滑性,并且在头发完全干燥后减少油腻感。聚二甲基硅氧烷:应该是高分子量的二甲基硅油,可能是和环戊硅氧烷作为混合物一起加入,主要是增加在头发上的成膜性,干燥后提供持久的滋润感和光泽。鲸蜡醇:增加发质的柔软感,并且作为油水界面的稳定剂。硬脂醇:与鲸蜡醇同 鲸蜡硬脂醇:与上两种功能相同,也可能三种成份是混合在一起的。,营养剂:泛醇:维他命原B5,是VB5的前体,与辅酶A有关,影响着人体的糖类及脂类代谢。泛醇基乙基醚
13、乙酸酯:与泛醇相同,脂溶性,更易渗透入头皮。赖氨酸盐酸盐:水溶性的氨基酸盐。组氨酸:和赖氨酸同属于碱性氨基酸,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更易吸附地头发上。酪氨酸甲酯盐酸盐:虽然与上面两种氨基酸的等电点不同,但由于侧链的极性基团也易吸附在头发上,同时酪氨酸还是合成黑色素的氨基酸,也可以使头发更黑亮。以上的维生素和氨基酸也就是宝洁对消费者的复合营养成份。,油醇:由于它的双键使它在常温下保持液态,并且易于吸收,所以更容易铺展并提供好的滋润感,和十六、十八醇一样,对头皮颇有益处。增稠剂:聚乙二醇-2M:适中分子量的聚氧乙烯,提供好的成膜性及冲洗时的滑感,并且帮助配方中的营养成份更大量地保留,还有额外的作用
14、就是提高产品的抗冻性及高低温稳定性。羟乙基纤维素:高效增稠剂,提高产品的稠度并且提供施用在头发上时好的手感。由于体系中的阳离子存在,所以采用了两种非离子增稠剂来帮助提高稠度及抗冻性。,其它:香精:赋香 柠檬酸:调节PH,使体系呈现酸性,更大地发挥阳离子调理作用。EDTA:由于是洗去性配方,考虑到国内水质问题,采用了硬水软化剂。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被称为卡松的防腐剂,防霉效果非常优异,在PH较低情况下效果有好的发挥,因为用在冲洗型产品中,可以不必过多考虑它的刺激性和毒性。苯甲醇:防腐剂。,评价:较好的配方1.硬脂酰胺丙基二甲基胺代替1631和1831等常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降低了对
15、头皮的刺激性;2.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鲸蜡醇、硬脂醇、羟乙基纤维素,提供稠度;3.油醇的应用值得学习,因双键存在,和鲸蜡硬脂醇等饱和高级醇联用,估计是希望液化由饱和高级醇形成的吸附膜,从而改善手感。个人理解,油醇作为膜“增塑剂”使用;4.硬脂酰胺丙基二甲基胺含有酰胺键,结合聚乙二醇-2M,有一定持水能力;5.环戊硅氧烷为挥发性硅油,提供立刻改善效果,同时,由于其挥发性,没有累积,而且没有使用太多的液体油酯,并且不挥发性硅油的用量也不大,很好地改善了用后头皮发痒和头发油腻的问题;6.氨基酸的应用,期望是好的,是否真能修复头发,不得而知。,多芬沐浴露 解构,主要清洁成份(表面活性剂):月桂醇
16、聚醚硫酸酯钠盐: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耐硬水、不易水解。辅助表面活性剂: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温和),椰油酰胺单乙醇酰胺(提高粘度并可促进油脂的乳化)。调理剂:瓜儿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可以提高粘度、降低刺激性、使冲洗时肤感柔滑并能帮助冲水后保留下面的油脂。,油脂润肤剂:向日葵籽油:不饱和油脂、极佳的润肤效果;矿脂:好的封闭性、防止皮肤内水份流失;羊毛脂醇:和矿脂一样,但由于本身的极性更好,所以更贴肤;月桂酸:与以上的油脂同时调整极性,并且可以改善泡沫的排液速度,从而使泡沫更持久丰富。,其它:甘油:提高产品的温差稳定、同时提高配方稳定性;香精:赋香;柠檬酸:调节PH;二氧化钛:遮光,形成乳状感
17、,使用时易涂布;DMDMH:防腐剂;EDTA-四钠盐:螯合剂,提高耐硬水性;依替膦酸:防腐剂及螯合剂,防止高油脂含量下的氧化;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防腐剂,防霉效果好;聚山梨酯-20:增加油脂的溶解,同时可降低刺激性。,1.配方采用了多种油脂复配,发泡剂并没有用K12等,而仅用了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AES),如按普通工艺生产,“一锅熟”,配方的泡沫等性能不佳,个人看法,工艺对于此配方来说,是极其关键的,非常讲究。2.配方看不到氯化钠、氯化铵等无机盐,很明显,配方不用无机盐调节粘度,个人推断,此配方利用表面活性剂层状相解决油脂悬浮等问题。3.油脂的应用非常有技巧,油脂的应用是以凡士林(矿脂)为核
18、心展开的,真正要在皮肤上沉积的就是凡士林,其他油脂只是为了促进表面活性剂层状结构形成而应用的。层状结构的形成,解决了矿脂劣化泡沫的致命弱点。月桂酸等脂肪酸很少量的添加,能修正肤感。,4.配方看不到普遍使用的CAB,而用月桂酰两性基乙酸钠代替,此做法在提供温和性的同时,可使其他方面的指标满意;5.椰油酰胺单乙醇酰胺主要是稳泡,特别是有油脂存在的情况下的泡沫稳定性;6.添加依替膦酸,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封闭钙离子。分析评价:这个配方虽采用了大量的油脂,但是由于兼顾了油脂的极性和油脂的凝固点,所以在不采用更多的表面活性剂以及悬浮体系下,形成了自有的液晶结构,使体系更稳定,并在用水稀释后能使大量的油脂更快
19、地附着在肌肤上。是个不错的配方。,1.2 表面活性剂科学 表面活性剂合成化学 研究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和生产技术。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 研究表面活性剂性能、作用的规律和原理。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溶液结构和性能。,众所周知,微粒子购成原子,是核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原子构成分子,是化学的研究领域;物质最高的存在形式是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是生物学的研究领域;而分子是如何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的,却是迄今为止了解最少的。也已成为当今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成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三大基础科学共同关注的领域。表面活性剂胶团、液晶、囊泡、单分子膜、双分子膜等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模型
20、体系,同时也为应用仿生方法发展高技术提供了最佳模拟体系。,1.3 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 单 位长度、与液面相切地收缩表面的力(单位:mN/m)。,表面张力是指一种使表面分子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并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积的力。,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恒温恒压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能的量(单位:mJ/)。,W=fS=2LSA W为所做的功,或称增加的表面自由能 为表面张力;A为增加的表面积。,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分别是用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研究液体表面现象时采用的物理量,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却又
21、具有相同的量纲。25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2 mN/m。,各类有机化合物中,具有极性的碳氢化合物液体的表面张力大于相应大小的非极性碳氢化合物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双环或共轭双键的化合物比饱和碳氢液体的表面张力高;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者表面张力较高;若碳氢化合物中的氢被氟取代形成碳氟烃,其表面张力将远远低于原来的碳氢液体;一般,液体表面张力随温度上升而下降。,1.4 弯曲液面两侧压力差1.4.1 液面的曲率 由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常常成为弯曲状,由此,对液体的性质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细压力,也就是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Laplace压).,1.4.2 Laplace公式
22、 若液滴为球形:若液面不成球形:说明由于存在表面张力,弯曲液面对内相施与附加压力,其值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液面的曲率。,一个玻璃杯灌满水后,将硬币顺着杯子的边缘放入杯中,你会发现杯中已装入数枚硬币后,尽管水面高出杯口,堆起来很高,呈现向上凸起的形状,但仍不溢出来。这是因为液体表面层存在表面张力,好像在水的表面上覆盖了一层弹性膜。当把小物体放入水中后,虽然水已超出杯口,“堆”的很高,但仍没有破坏“弹性膜”,因此水也不会溢出来。,表面张力的产生,从简单分子引力观点来看,是由于液体内部分子与液体表面层分子(厚度约107cm)的处境不同。液体内部分子所受到的周围相邻分子的作用力是对称的,互相抵消,而
23、液体表面层分子所受到的周围相邻分子的作用力是不对称的,其受到垂直于表面向内的吸引力更大,这个力即为表面张力。,1.5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 1.5.1 溶液的表面张力,1.5.2 表面活性 溶质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做表面活性(surface activity),可以用-(d/dc)c0 值来描述。此值大于0的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图1中B、C型曲线,其中C型为表面活性剂曲线),反之为非表面活性物质(A型曲线)。C型曲线转折点的表面张力值和浓度值通常用符号cmc和cmc来代表。,1.5.3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具有不对称的分子结构,整个分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亲
24、水的极性基团,叫做亲水基(hydrophilic group);另一部分是亲油的非极性基团,又叫做疏水基(hydrophobic group)。因此,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性质,被称为两亲分子(amphiphile)。,图2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征示意图,1.6 表面活性剂溶液特性1.6.1 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图3 表面活性剂溶液特性示意图,1.6.2 溶度特性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在温度升到一定值时会陡然上升,此温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溶解度往往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在升至一定温度时出现浑浊,此温度被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cloud point)。,
25、浊点: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6.3 溶油性 烃类一般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浓度很稀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cmc后则浓度剧增。这就是表面活性剂对不溶物的加溶作用。这种溶解现象既不同于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也不同于乳化作用。,McBain的胶团假说可以解释表面活性剂的各种特性。多种溶液性质在同一浓度附近发生突变的现象是因为这些性质都是依数性的或质点大小依赖性的。溶质在此浓度区域开始大量生成胶团,导致质点大小和数量的改变。于是,这些性质都随之发生突变,形成共同的突变浓度区域。,1.7 疏水效应 在表面活性剂水体系中,实现疏水基逃离水环境的途径有二:一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从溶液内部移至表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面活性剂 物理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