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复习资料.doc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水利复习资料.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田水利自我知识整理绪论【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我国古代4大灌溉工程】 夏商时期,黄河流域就出现了“沟洫”,即兼作灌溉排水的渠道。 -现在的“水渠” 公元前六世纪,楚国人民兴建了芍陂,利用洼地建筑了长约100里的水库。 -楚国孙叔敖修建的大型陂塘蓄水工程 公元前四世纪,魏国西门豹治邺时,创建了引漳十二渠。 -河南安阳邺西12道拦河低溢流堰 公元前三世纪,李冰在四川兴建了我国古代最大的灌溉工程都江堰仍然发挥作用的是:都江堰、郑国渠(现在改为陕西泾惠渠是中国最古老的灌溉工程,由单一的渠道灌溉发展为渠井双灌、灌排结合、旱涝保收的大型灌区)【我国
2、农田水利目前存在的问题】1、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2、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3、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发展农田水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城市地下水超采与水资源污染严重 ;江河水资源高泥沙含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 干旱:我国每年因干旱缺水少产粮食1000亿公斤。(3) 灌溉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200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工业和城市发展将进一步的挤占农业用水;灌溉水源的污染性使农业灌溉形式更严峻;农业内部的用水矛盾加剧:农业、
3、造林、人工草场、水产都需要。(4) 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低,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0.4左右(总饮水量5000多亿m3 ),先进国家0.8-0.9,如提高0.1-0.2,每年可节约水量400-800亿m3农田水利利用效率低【目前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途径】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围观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简述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一般有:(1)灌溉措施:补充水分不足(2)排水措施:控水,排盐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需要研究的内容:(1)农田水盐运动规律(2)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3)灌排系统布置(4
4、)灌排系统管理 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有:(1)蓄水保水措施:水库等(2)调水排水措施:渠道等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需要研究的内容:(1)制定水土资源规划(2)水资源合理配置(3)洪涝规律 【为必备问题】 (为自主选择问题)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农田水分有地面水、土壤水(是一种稀薄的溶液,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土粒间孔隙中的水分,土壤的重要组成;土壤肥力主要因素;作物需水的基本来源;)和地下水三种形式,土壤水又可分为汽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其中对农作物有效的主要是毛管水;液态水根据其受力和运动特征可分三种形态,分子引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毛管
5、水是土壤对水分子的吸附力水分子之间的粘着力以及水的表面张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作物有效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与凋萎系数之差(一) 土壤水存在的形式(按形态分)(1) 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2) 吸着水:吸湿水(被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自由移动的吸着水)&薄膜水(吸附于吸湿水外部,只能沿土粒表面进行速度极小的移动的吸着水 )(3) 毛管水:悬着毛管水&上升毛管水)(4) 重力水:超出毛管含水率的部分(二)土壤水存在的形式(按有效性分)-【简述土壤的有效性】(1) 无效水:吸着水(2) 有效水:田间持水量(注意:不等于毛管水0.01-0.03MPa)凋萎系数(1.5M
6、Pa)(3) 过剩水:重力水 不同的土壤质地,吸力特性不同【土壤水吸力】为土壤颗粒对水分的吸附力,是基质势与溶质势之和的负数。表示土壤水分和土壤吸力(负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旱作地区农田水分运动的几个过程)(1)灌水、降雨入渗(2)水分再分布(向着水分低处)(3)灌溉水、降雨补给地下水(4)地下水向上补给土壤水,甚至腾发 根系是作物的吸收器官,毛管水是作物水分的最主要来源。各种形态的水分转化成土壤水才能被作物根系所吸收。 重力水和凋萎系数以上的水分无法利用。 地面积水和地下水位过高会引起渍、涝灾害。地下水位必须在根系吸水层以下才能保持良好的通气和热状况。 不允许地表积水;
7、土壤适宜含水率: 凋萎系数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0.6田;地下水水质较好,则地下水位可较高, 但地下水位不能达到根系层;有盐碱威胁地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以免发生盐碱化,土壤水溶液浓度不能超过允许最高值。(水稻的农田水分状况)(1)长期淹灌(2)灌溉水、降雨下渗(3)灌溉水、降雨补给地下水(4)对淹灌水层深度、地下水埋深有要求-灌溉方式以水层为主的理论根据 水稻是喜水作物,除适时晒田处,田面要经常维持一定的水层。但水层不能过深, 否则会使根系缺氧,使根部发生无氧呼吸,有毒物质增加, 影响根系生长发育, 甚至烂根。 目前多用浅水勤灌, 适时晒田。缺水地区应推广控制灌溉技术。除萌芽与腊熟期最适宜
8、的水分状况为田间持水率的70%-80%外,其余各时期都要求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才能满足水稻生理上的水分需求。 地下水位不宜过高, 应保证一定的深层渗漏。适量的深层渗漏对水稻生长有利, 可增加根部氧分。深层渗漏也不宜过大, 会浪费水, 流失肥料。(农田水分状况调节)(1)旱:水分不足(2)涝:地面水过多(3)渍:地下水位过高 (1)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措施:原因: 降水量大; 洪水泛滥、河流、湖泊水浸入农田(山东、天津); 典型低洼、地下水位上升(珠江三角洲)、出流不畅(圩垸地区)等形成的灾害:【洪灾】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涝灾】降水过多,积水难排,造成灾害。旱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导致农业减产。
9、【渍害】土壤长期过湿,危害作物生长,造成灾害。 地下水位过高或土壤上层滞水,土壤潮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渍涝灾害是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措施:防洪整治排洪河道,兴算修水库,加固堤防等。防涝开挖排水河道,修建排涝闸、站等。防渍开挖田间排水沟,防止过量灌溉等。 (2)农田水分过少的原因及调节措施:原因:降雨少(西北),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大量流失(黄土高原);土壤滞水能力差、水分大量渗漏(山丘区)、蒸发量大(新疆地区)等。措施:灌溉主要措施;(地膜覆盖、秸秆还田、中耕、增加土壤有机质、采用保水剂)降疏松土层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地表覆盖用麦桔、地膜覆盖,阻止土壤蒸发; 化学抗旱减少叶面蒸腾。
10、 【干旱】干旱是我国北方农业上层,当植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来不及补给叶面蒸腾时,便会使植物体内水分不断减小,特别是叶片的水分迅速降低,而影响植物体水分平衡和协调,这种现象称为干旱(大气干旱、土壤干旱、作物生理干旱)【土壤水分运动的两种理论极其优缺点】【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 【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率降至吸湿系数的1.52.0倍时,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时的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田间持水率】: 田间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 (他们的用途没找到:)一般来说,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
11、壤水,属于有效水分, 土壤适宜含水率: 凋萎系数田间持水率, 有效水: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凋萎系数=0.6田【吸湿系数】 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b )A.膜状水 B.毛管水 C.重力水 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 d)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最大分子持水率 D.凋萎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 a)A.吸湿系数 B.田间持水率 C.毛管持水率 D.凋萎系数 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c )A.最大分子持水率 B.毛管持水量 C.田间持水率 D.饱和含水率5、由于降
12、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C )A.洪灾 B.涝灾 C.渍灾 D.洪涝灾害 (以下内容简单理解即可!)微小单元体质量变化:(后面的略太难了)(入渗):降雨或灌溉水通过土壤表面进入土壤的过程。 不同灌水方法时的土壤入渗问题:事实上整个蒸发过程的蒸发强度都是随外界蒸发力和土壤输水能力而变化。只是当土壤水分充足,输水能力能够满足外界蒸发力消耗的水分,这时蒸发强度的大小随外界蒸发力而变。当土壤含水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向上供水的能力减小,蒸发强度不仅受到外界蒸发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土壤向上供水能力的制约。 稳定蒸发阶段-土壤含水率减少到某一个临界值-地表形成一干土层后
13、【SPAC系统 】水分经由土壤被植物根系吸收,经根、茎移动到叶部,在叶部细胞间的空隙中蒸发,水汽穿过气孔腔进入与叶面相接触的空气层,再穿过这一空气层进入湍流边界层,最后再转移到大气层中去,形成一个连续的系统-土壤作物大气系统(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m)作物根系吸取土壤水 水分在作物体内依靠根压及叶水势的作用向叶面输送 叶面水分向大气蒸腾(水势)在土壤中、植物体内和大气中水分与其它物质一样,具有能量,能量有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水在土壤和作物体内运行的速度较慢,因此动能可忽略不计。水的势能简称为水势。 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土壤中的水分运动、
14、以及水分从土壤到作物,再从作物到大气的运行都是水势作用的结果。重力起的作用相对很小,产生水势主要原因是毛管力和分子力。【含水率相同的粘土和砂土靠在一起时,水会向哪一侧运动?为什么?】 见下题答案【为什么盐碱地上,或施肥过多,会使作物枯死】 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SPAC系统是一个物质和能量连续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分运动受势能支配,水流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运动,所以水会向粘土运动,由于盐碱地或施肥过多都将使势能降低,砂土吸水性差,势能比粘土势能高,水分
15、会向势能低的运动。【为什么盛夏午午间时分,作物叶片会出现暂性凋萎】 在SPAC中,从土壤到作物,再到大气,水势由高低,从而保证作物的水分吸收,以及叶面蒸腾会带走一部分水分.补充:固相土粒依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汽态水,附着在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称土壤吸湿水。被紧束于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的作用下自由移动。特点:受土粒的吸力大(最里层1万-2万atm,最外层31atm),排列紧密,不能自由移动,(当空气相对湿度9498%时,土壤吸湿水量达最大值,相应土壤含水量称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影响因素:土粒的比表面积和大气相对湿度、吸湿水量、粘粒、有机质等。吸湿水
16、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称为薄膜水(膜状水)。薄膜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率称最大分子持水率。(最外层水分约6.25atm)。土壤含水率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水分可以自由移动,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特点:()可以自由移动;()溶解养分能力;()植物容易吸收。影响因素:质地,有机质,结构等毛管悬着水: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受地下水影响,靠毛管力将降雨或流水保持在土壤土层田间持水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0.1-0.3atm)。从薄膜水到田间持水率的土壤含水率是作物容易利用的有效水。是农田土壤保持的最大水率,是旱地土壤灌溉的上
17、限(质地,腐殖质)。毛管上升水: 地下水借毛管力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影响因素:地下水位,质地粘砂壤,地下水位过深,毛管支持水达不到根系,地下水位过浅,发生渍害,盐多,盐害。毛管持水率: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上升水。土壤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率,过量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率或饱和含水率土壤水有效性指土壤水分是否可被作物利用及其被利用的难易程度。土壤水是否被作物吸收利用,取决于作物根系与土壤对水分吸力的对比根据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水分可分为无效水、
18、有效水和过剩水(重力水)当土壤水分受到的吸引力超过1.5Mpa(15atm),作物便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率称凋萎系数。受土壤吸力小于15atm的那部分土壤水分,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受土壤吸力大于和等于15atm的那部分土壤水分,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无效水。凋萎系数是无效水与有效水分界限;田间持水率是毛管水与重力水分界限;也是有效水和过剩水的分界线毛管断裂含水量:土壤中的毛管悬着水减少到其连续状态受到破坏而断裂时的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Saturation):土壤中所有土壤孔隙都充满水时含水量。 土壤含水率: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称为土壤含水量又
19、称土壤含水率,是衡量一定量的土壤中所含水分的多少。土壤含水量是研究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指标和依据,广泛应用于灌溉排水工程或作物需水量以及灌溉制度的研究之中。直接法:通过测量从土中移去的水分来确定含水量。其特点是需要采取土样并移去其中的水量,例如烘干法;间接法:通过对土壤的某些物理与化学性质的测定来确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为了将土壤所含实际水量与降雨量、蒸发量进行比较,常需要将一定深度土层中的含水量换算成水层深度(mm),换算公式如下: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体积比) =土层厚度(mm)土壤含水量(重量比)土壤干容重由于灌水量常用由于灌水量常用1m3/亩 (m3/667m2)或
20、m3/ha来表示,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常用水的体积来表示土层内的储水量1m3/亩 = 1.5 mm ;水层厚度(mm) = 1.5储水量(m3/亩)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时,降雨入渗对土壤水的补给及降雨停止后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土壤水是农田水分存在的主要形式,土壤水分运动是农田水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饱和水达西定律(1856)-毛管假设(1877)-水分形态分类(1877)-毛管势概念(1907)-达西定律推广(1931土水势:衡量土壤水能量的指标,是在土壤和水电平衡系统中,单位数量的纯自由水体在恒温条件下,移动到参照状况所能做的功。任一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由动能和势能组成,由于水分在土壤孔隙中的运动速度
21、很慢,其动能一般可忽略不计。因此,土壤水分所具有的能量即只考虑势能-用土水势来表示,决定了土壤水分的能态和运动。土壤中任一点的土水势的大小是该点的土壤水分状况与标准参照状况的势能差重力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温度势等构成,水分运动达到稳定,所以各点得总势均为0土壤水分的变化过程有关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存在滞后现象 (Hysteresis)原因:土壤孔隙的不规则性; 吸水过中,空气常被封闭与土壤孔隙中第二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农田水分消耗途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漏 叶面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的现象 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22、深层渗漏:由于降雨或灌溉水量太多,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叶面蒸滕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 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 气象条件 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 土壤条件 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 作物条件 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 农业技术措施 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1) 作物因素:不同种类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的差异,如就小麦、玉 米、水稻而言,水稻小麦玉米; 不同品种的作物需水量有很大差异,如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田水利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