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幸福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幸福观.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幸福观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幸福观摘要:人们千百年以来的思想和经验都会永恒的存在于数不胜数的语言现象当中,它是生活经验的集大成者。谚语使语言更加准确、丰富、形象,是人民大众在接触了大量现象,掌握了透过现象认知本质的能力之后,经过用心的思索后总结出的反映着各个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语言现象。它们遍及各个领域,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无不渗透着人们的聪明才智,这是先辈们给后人留下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而从古到今,“幸福”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把握幸福,幸福在生
2、活当中又是如何体现的?这都是人们探讨的话题。人类的幸福是多样而脆弱的,于是“幸福”也就成了人类生活当中最捉摸不定的问题。然而在文化与进步的领域内,幸福仍是人类智慧首先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所谓幸福观,是指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去获得幸福等。幸福观塑造着人的精神健康与精神生活,它既能促进个体人的精神健康,又可以对整个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本文通过对俄汉谚语、俗语的对比、分析来探究两国人民对于幸福观的看法与认识的异同。关键词:谚语;俗语;幸福观1、谚语、俗语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人们千百年以来的思想和经验都会永恒地
3、存在于数不胜数的语言现象当中。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产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一切文化活动、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都离不开语言。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都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然而在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没有一种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能像谚语这样具有如此的力量:从多方面体现出民族的智慧,以简练通俗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寓意,反映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对世界、自然、社会、家庭、日常生活、历史以及人际关系的观察,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被称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成千上万的谚语使语言更加准确、丰富、形象,它们乘坐在羽翼上,飞过了万水千山,跨过了斗转星移,飞向了遥不可知的远方(.,
4、1988:1)。从物质匮乏的远古时代到资源丰富的今天,生活中的苦与乐、福与祸、吉与凶、欢笑与泪水、爱与恨、信念与背叛、真理与谎言、诚实与欺骗、勤劳与懒惰、真善美与假恶丑等现象、情感,都凝结于谚语当中。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谚语。百家观点与思想争鸣的结果都在格言和警句当中烙下了深深地印记。对于不同民族的谚语加以比较,便能看到,尽管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很多谚语中包含的经验和寓意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使社会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文化背景迥异的民族之间,这种相似性也是存在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同其他书面或口头文学形式比较起来,谚语似乎更适合于作这种比较研究。通过对汉俄谚语的搜集、观察、分析和研究,我
5、们发现,尽管汉俄两种语言文化习俗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汉俄谚语包含的两种民族智慧不仅有着不少共性的东西,而且存在着难以置信的相似之处(刘光准, 黄苏华,1999.81,87)。而俗语是从浅白的语言中汲取人生智慧;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它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俗语的产生,有它的社会生活的根源,并且都打上了时代背景的烙印。它的内容和含义,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
6、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2、幸福观在俄语谚语、俗语当中的体现在俄语字典当中,关于“幸福”一词是这样定义的:健康、平安、顺利、一家人相亲相爱、对于生活感到心满意足;没有痛苦、不和以及烦恼的事;所有的愿望都已实现,让人满足的生活状态。同时,幸福是可贵的,但也是不那么可靠稳固的,可以说是一种命运的契机。福与祸是相伴相依的,福祸可以互相转化,可以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下面我们通过几组例子来寻求幸福观在俄语谚语、俗语中的体现:2.1体现福祸相依观念的俄语谚语、俗语 e , e . 因祸得福。 e e . 幸
7、福与不幸同乘一辆雪橇。 e, , e . 悲伤与幸福相随,幸福与悲伤作伴。相当数量的哲理类谚语闪烁着朴素的辩证思想的光彩。以上三条谚语都形象而生动的反映了矛盾的对立面相互包含、相互转化:没有永恒的幸福,也不存在永久的不幸,它们二者总是形影不离,互相转化。2.2反映谨慎处世观点的俄语谚语、俗语 e , . 幸福不会永久,悲伤总有尽头。 , e. 不知道坎坷,就不懂得幸福。 , . 现在苦,将来甜。 , . 饱时莫忘饥,富时莫忘穷。这些谚语总结了富有效益的生活真谛,告诫人们在灾祸从天而降、忧愁聚结心头时,不必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而身处欢乐幸福之中时,也不要盲目乐观,忘乎所以,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2
8、.3反映幸福是要靠争取的俄语谚语、俗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幸福,无论出身豪门,还是贫贱低微,在幸福面前人人平等。钱买不到幸福,而通过勤奋的双手,我们可以得到它。当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会发现幸福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例如: . 幸福在每一个磨起的水泡上。 , . 幸福在追寻它的人奔跑的双腿上。 , . 幸福不是世袭的。 , . 幸福不在钱袋里。幸福掌握在双手里。 , . 幸福不是凭空寻找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2.4反映幸福不可强求的俄语谚语、俗语 . 幸福不能被双手紧握。 , . 刻意的寻找幸福,只会离它越来越远。 . 就幸福而言没有公式。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上没有“幸福公式”能让我们按图索骥,它是没有规律
9、的。没有获得幸福的标准路线,有时,幸福是一种命运的契机,强求不得。综上所述,俄罗斯人认为幸福是一种不可强求的契机,刻意寻找是得不到的,但只要勤勤恳恳的劳作、谨慎处世,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就能得到幸福。3、幸福观在汉语谚语俗语当中的体现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意识。对中国人而言,经过几千年的浸润,“福”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和谐的集合,同时又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是社会生活必须面对的东西。说文解字解“福”字:“福,佑也。”中华民族一大优良传统就是祈福。“祸是自己作的,福是自求得的”,祈福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工具。就我们个人而言,新的一年是不确定的,世道是不规矩
10、的,那么心理的压力通过祈福就交付出去了,心里就踏实了,生活有奔头了,走起路来也格外轻松,只要有神灵保佑,就能逢凶化吉。 “福至心灵”, 所以祈福看重的是心意,祈福的对象、形式倒在其次。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五福”说法,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3.1表达人们希望长寿、富贵、身体健康的汉语谚语、俗语 今年笋子来年竹,少壮体强老来福。 身安就是无量福。人间五福,唯寿为先。福寿康宁。可以说,中国传统幸福观以“寿”字最为发达。无论封建帝王还是芸芸众生,长寿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的一切幸福享受都必须建筑在生命的基础上。3.2表现人们期望心灵安宁、有美德、不遭横
11、祸而善终的汉语谚语、俗语 平心静气(心境平和,态度冷静)。 安贫乐道(安于清贫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尊崇的道德准则)。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没有受害)。 粗茶淡饭就是福。3.3表现人们对金钱与幸福关系看法的汉语谚语、俗语“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有影响的成功与幸福观念。中国人是从来不避讳求财逐富的。即使是儒家圣人孔夫子也曾说过,财富如果能凭自己的努力获得,那么即使为人赶马车他也愿意干。然而,“福、禄、寿、财、喜”,在中国的吉祥文化里,财的位置比较靠后,这也代表了在中国人心目中,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至于后来演化为“福、禄、寿、喜、财”,则更符合世俗的要求,心灵安宁、有美德属于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要
12、求,例如:不惜钱,也惜福在幸福学(Hedonomics)研究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恺元看来,幸福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将幸福长期最大化的学问,他发现,人们往往高估钱的重要性,许多人以为钱多会使他更幸福,事实上并非如此。但是这个道理,中国人早就懂了,那就是福应该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结合。尚书洪范所描述的五福,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富贵、长寿,一方面则是精神层面的心灵安宁、有美德,而二者的和谐集合才是福。中国人讲和合文化,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和睦、和谐,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人只有精、气、神三者合一,才是完整的生命形态,例如:愚蠢的人幸福是官和钱,聪明的人幸福是劳动和贡献。3.4关于其他能体现中国
13、人幸福观的汉语谚语、俗语 吃亏是福:亏是福,人人不;利是害,人人爱。 好居所是福地:安居乐业。 好相貌是福相:吉人天相。 连发胖也是发福:心宽体胖。 好相貌是福相:吉人天相。 自身要惜福,对他人则要不吝祝福 。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行善获福,行恶得殃。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甘蔗没有两头甜。由此可见,中国人“反求诸己”、“知性自足”的思维习惯及观念,力图从内心深处来缩短甚至消除人与人、人与社会间距离的心理和行为,是一个民族文明成熟、心理强大、襟怀宽广的精神标志。它既有稠密人际关系、减弱和协调社会矛盾和身心矛盾,使之在隐形状态下便获得自行调适和解决的生活价值。对于中国人来说幸福是身体、物质、心
14、灵的统一,只有三者都得到了满足才是最终的幸福,或许在三者只能择其一的情况下,心灵的平和、宁静会成为首选。常怀悲悯、惜福之心则能安然处世。幸福不只是物质需要的满足,在劳动活动中,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被社会所利用,才是真正的幸福。4、在俄汉谚语俗语中所体现的幸福观的异同4.1相同观点的俄汉谚语、俗语在众多的汉俄谚语、俗语当中,包含相同寓意的不在少数,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中俄两国有着延绵的国界线,这无疑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其次,中俄两国的历史也有相同之处:诸侯(公国)的内讧,外敌的入侵,这种动荡不安的战乱必然给民众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也许由于这个缘故,中俄
15、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方面有某种相通之处。4.1.1 两国人民的意识当中都认为幸福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 . 幸福不在钱袋里,而在双手上。 . 钱买不来幸福。 不惜钱,也惜福 不愿金玉富,但愿子孙贤4.1.2 幸福是要靠辛勤劳动得来的 , . 爱情不是强扭的,幸福不是天赐的。 , . 豹 子的肉是打来的,好日子是挣来的。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是要靠双手去辛苦争取。 桃花要靠东风开,幸福要靠劳动来。 汗水流在地头,幸福来到家里。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4.1.3 幸福不能随意挥霍,要懂得珍惜 . 会节俭的吃美食,会珍惜的穿好衣。 严酷的日子要坚毅不屈,幸福的日子要谨慎小心。 一
16、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 创业百年,败家一天。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4.2 俄汉谚语、俗语中关于幸福观的相异观点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幸福是宿命,是注定的,人为地因素并不能改变太多: 人生祸福总由天。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福薄灾生(福分浅薄,灾祸就容易发生)。而俄罗斯人则总在与命运作斗争,努力拼搏: , . 今天是小人物,明天将是大人物。5、结论幸福观塑造着人的精神健康与精神生活,它既能促进个体人的精神健康,又可以对整个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幸福是人们一生奋斗的目标,它是身体、物质、心灵达到统一、和谐状态时的感受。幸福不是坐享其成,幸福
17、要靠双手劳动获取;它得来不易,确容易轻易失去,只有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令其终身相伴,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追求。本文通过对俄汉谚语、俗语所表现出的两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观、金钱观等方面比较了幸福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并将其一一例举。尽管不同的民族操用不同的语言,但由于他们的思维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他们一般是可以彼此认识并了解对方的生活现实的;然而每种语言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又同创造该语言的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两种语言文化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观点的异彩纷呈。这些观点在俄汉谚语、俗语中精炼而形象的表现了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诲;其所包含的跨越时代、跨越国界的真知灼见,是不同思想所撞击出的智慧的火花,至今还闪烁着迷人的光彩,是人类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参考文献1. . M.M.19882. . M.: , 19843. 贺家红. 幸福观研究概述J.哲学动态, 1998 .(2).154. 沈杰. 关于幸福指数的理解与误读J.中国青年报(北京), 2007.09.30.5. 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 谭林. 俄语语言国情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7. 王仰正,赵爱国,周民权. 俄罗斯概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