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2、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识策略D、复述策略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A、2
2、岁B、45岁C、4岁D、6岁 6、“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 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 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 10、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A、学龄期B、学前期C、成人D、以上都是 11、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
3、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1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象表征D、表象1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5、运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16、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
4、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7、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18、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19、“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A、强化原理B、认知失调说C、从众说D、观察学习说 2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二、填空题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内化三个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教育 心理学 预测 试题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