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学第三章格式塔心理学.ppt
《艺术心理学第三章格式塔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心理学第三章格式塔心理学.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格式塔艺术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冯特的心理学和构造主义相对立。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译音,其含义是整体、形式和结构等等(其英文词是configuration)。格式塔心理学反对心理学中的元素主义,认为心理元素的分析并不能使我们了解整体的心理现象,所以它主张以整体的观点来描述意识与行为。,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先驱,第一,哲学方面的先驱当首推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康德把时间和空间、因果、整体等看成是先于一切经验的先天知识形式,这些先天知识形式组织和整理着经验,使杂乱无彰的经验变成有条理和有组织的知识。格式塔心理
2、学家受到这一观点的深刻影响。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为“先天的经验组织”,并认为这个组织是先天就有的,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格式塔心理学所提出的“知觉的原则”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的方法就是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用直观的方法对观察到的东西做如实的描述。现象学要求尽可能对直接经验作朴素的和完整的描述。格式塔心理学将现象学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并对现象学的方法进行了改造,主张采用现象描述的方法去研究直接经验。,第三,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直接影响的心理学学说是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厄棱费尔(1859-1932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意
3、动心理学家布伦塔诺的学生。所谓的形质指的是独立于感觉元素之外的一种形式。例如,一个正方形由四条直线组成,对四条直线的感觉是正方形知觉的基本成分,但是正方形的知觉并不依赖于这四个感觉成分的任何一个。只有这四条直线以一定的关系形式组织起来后,正方形的知觉才能出现。这个关系形式就是形质。,厄棱费尔的形质学说从历史渊源上讲可以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直接先驱。但是厄棱费尔没有把形质作为经验的整体性质,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元素,因此并没有逃脱元素论的范畴。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似动现象的实验,则彻底否认了元素主义的解释。,第四,19世纪末期,随着人们对“力场”(fields of force)概念的承认与接受
4、,物理学已经变得不那么原子主义了。力场指的是由诸如电流这样的力线(lines of force)贯穿于其间的区域或空间。经典的例子是“磁力”。例如,当铁屑随着一张纸下面的磁石移动的方向移动时,铁屑排成了一种独特的模式。铁屑并不接触磁石,但是它们显然是受到磁石周围的力场影响的。光和电的活动方式也被认为是同样的。这些力场被认为是新的结构实体,而不是个别元素或粒子效应的总和。,因此,这种在科学心理学建立时期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元素主义在物理学中已经受到了质疑。物理学家描述场和有机整体,给格式塔心理学家提供了启示。格式塔心理学反映了新物理学的观点,因此,我们再次看到心理学家努力模仿成熟的自然科学。,似动现
5、象是一种运动知觉。20世纪初期,心理学对运动知觉的研究进展极为缓慢。原因是当时的心理学家皆以感觉的组合解释知觉,而由于运动知觉涉及一系列感觉,很难把运动知觉分析为感觉成分。1910年,惠特海默在火车上的旅途中突然想到了一种研究视觉的运动知觉的方法。他请了考夫卡和苛勒作被试,开始了似动现象的实验研究。,二.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惠特海默是以速示器来做实验的。这种速示器可控制不同的时间间隔,把两条角度不同的光亮的直线投射到黑色的背景上。他发现,如果这两条直线投射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被试看到的是两条相继出现的直线,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如果时间间隔为小于3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两条
6、同时出现的直线,也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但是,如果两条光线的时间间隔为6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一条光线向另一条光线移动,亦即出现了光线的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但是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却存在着争论。一种解释认为似动现象是眼球运动造成的,但惠特海默发现眼球运动所需的时间约需120豪秒,因此在60豪秒的时间内不可能产生眼球运动。,第二种解释认为似动现象是视觉后象即后象重叠造成的。但是惠特海默指出,在实验期间被试的眼球根本没有运动,因此这一解释也不能创立。第三种解释是认为似动现象是由于推理的作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被试先看到一条线,又看到一条线,于是产生了无意识的想象,导致了动的错觉。但是惠特
7、海默认为,为什么仅在60豪秒的间隔时间条件下,被试才有这种想象呢?,视觉后像,1.后像:视觉刺激消失后感觉留存的现象后像有正负两类意犹未尽的甜感吃完奶糖再吃水果,后像,正后像:后像的色彩、亮度与原刺激相似。如:节日看焰火。负后像:后像的色彩与原刺激互补,亮度与原刺激相反。,凝视左边的十字约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你看到了什么变化?,盯着灯泡看30秒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了什么变化?,上述解释的错误在于:以感觉元素的组合来解释似动这个整体的心理现象;以物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惠特海默的回答与他的实验一样巧妙:似动现象不需要解释,它就象你知觉到它那样存在
8、着,不能被还原为任何更简单的东西。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不是以孤立的二线可以解释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格式塔。格式塔所具有的性质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于整体中。,“从元素开始,意味着从错误开始;因为这些元素是反省和抽象的产物,是从直接经验辗转推衍出来的。它们还需要加以解释。格式塔心理学尝试返回朴素的经验,返回到直接经验它坚持认为,它发现的不是元素的集合,而是统一的整体;不是感觉的群集,而是树木、天空、云彩。对于这种主张,任何人只要张开眼睛,以日常生活的方式看看这个世界就可以得到验证。”,格式塔心理学家指出:,从似动现象出发,惠特海默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整体的性质。整体不是元素的总和,不可
9、以分析为元素。整体的性质并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说便以此外出发点。有关似动现象的研究报告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发表于1912年,它是格式塔心理学建立的标志。,以上三个蓝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如图),我们不能说这不是三个蓝点,但我们同样也不能说着只不过是三个蓝点。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三角形是我们所看到的最基本的方面。三角形取决于这些蓝点的组合方式,而不是蓝点本身。这个完整的图形的内涵,超过三个蓝点。这就引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警言:整体不仅仅是部分之总和。,视觉暂留就是人类的视觉能力,会对刚刚消失的影像产生依然存在的错觉。运用此一原理,电影才能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影,将这些图像拍摄
10、在胶卷上,再迅速投射到银幕上,让观众的视觉效果,在上一个图像尚未消失前,立刻衔接下一个图像,因而产生连续活动的效果。,視覺暫留原理,圖2-54,因为视觉暂留原理,我们可以看见用手电筒的光在空中画出的 符号。,正如视觉艺术所介绍的,光影这位艺术魔术师,不断的透过日夜、阴晴、季节,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感受到她的魔法与魅力。但是你可能没有想到:最晚出现,也是最大众化的电影,才是光影魔术师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你有观赏皮影戏的经验吗?你有没有发现皮影戏既有会活动的皮偶,又能把这些皮偶的图像投射到白色布幕上,感觉上是不是很像电影呢?,電影的起源,圖2-51、2-52,皮影戏在中国与爪哇出现甚早,因为同时
11、利用了光线投射影像的两个条件,乍看之下有点像电影的样子。,圖2-51中國的皮影戲,圖2-52 爪哇的皮影戲,目前全世界公认的首次电影放映,是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由卢米埃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ere)所播映的工厂下班、火车进站等一批纪录性质的影片,然而在电影正式问世之前,已有无数的科学家经历各式各样的试验,贡献出不同的智慧与成果,才造就了电影的诞生。,圖2-53電影歷史的開端,盧米埃兄弟在巴黎正式公映工廠下班。,图片正面的鸟与反面的笼,因为迅速拉扯翻转,而产生鸟在笼中的视觉效果。,你可曾试过在书页边缘画个卡通人物,每页的人物动作均有微小变化,只要
12、翻动书页便形成动画的效果。你能分辨出这跟真正的电影有什么差别吗?,由于每秒钟内电影胶片格数太少,会造成画面与画面之间有跳跃的感觉,因而观看影像就不是非常的顺畅、舒适,这种现象就称为跳格。,跳格,包括发明大王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内,都想尽办法要把摄影机所记录下来的光影,利用放映机去克服迅速活动的画面与画面间的孔隙。经过多次仔细计算以及不断实验,终于知道电影胶片每秒二十四格的放映速度,能够掩盖视觉暂留所引起的跳格的弱点。,后续的电影发展,与卢米埃同一时期的法国人梅礼叶(Georges Melies),更进一步安排、设计光影的表现技巧,改变了时间、空间的写实性,让电影跳脱
13、纯粹的纪录性质,具备说故事的能力,开创了剧情片的形式,也就是我们目前看到最大多数电影的型态。,后续的电影发展,1878年英国人E慕布里奇把12架摄影机紧挨着放成一排,然后按动快门,成功地拍摄了运动中的马的一系列照片。,上述系列照片形成的短片动物的运动,1894年由w狄克孙在爱迪生的摄影室里拍摄的显示一个男人打喷嚏的一组特写镜头。,一次喷嚏的记录,走马灯,如何区分“似动现象、视觉后像、视觉暂留”?,心理形象、视网膜、视神经,三、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学的兴起比行为主义在美国的兴起还早了一年。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惠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三个人从没有任何公开的争论,出现了其他学派少有的
14、团结一致。,1.惠特海默 是出生于布拉格并在布拉格长大的犹太人。他思想灵活,是位极富煽动力和有口才的人。惠特海默最大的贡献是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他的著作不多,但在格式塔心理学上的影响最大,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MWertheimer,18801943),惠特海默是首批从纳粹德国逃亡美国的难民学者。1933年到达纽约,加入了社会研究新院。此后,他一直在那里从事研究工作,直到10年后逝世。尽管在美国期间他是多产的,但是惠特海默感觉难以适应新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惠特海默给年轻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留下了深刻印象。马斯洛对惠特海默如此敬畏,以至于开始研究他的个人特征。从对惠特海默和
15、其他人的观察中,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概念。后来,马斯洛建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学派。,2.考夫卡,考夫卡出生于柏林。他是格式塔心理学建立者中最善于写作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敏锐地觉察到美国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德国心理学的发展,考夫卡给美国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公报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知觉:格式塔理论引论(1922)。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结论和意义。,Kurt.Kaffka,18861941,尽管这篇文章对于美国心理学家全面理解格式塔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许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了危害。因为文章题目中的“知觉”一词给人造成了持久的误解,认为格式塔心理学仅仅研究知觉问
16、题,与心理学的其它领域无关。实际上,格式塔心理学关心的是更为广阔的认知过程的问题,包括思维、学习和意识经验的其它方面。,1921年,考夫卡出版了心之成长。这是一本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著作,在德国和美国都获得了成功。1927年,考夫卡为逃避德国纳粹而来到美国,担任美国史密斯学院心理学教授,主要从事知觉的实验研究。此后他一直在那里工作,直到941年去世。1935年,他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这本书深奥难懂,因而没有象他愿望的那样,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界定性论述。,3.苛勒(W.Kohler,18871967),苛勒1909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以后他到了法兰克福大学工作,与惠特海
17、默、考夫卡共同从事研究工作,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1913年,苛勒到非洲西北海岸的特纳利夫岛进行黑猩猩研究。到达那里6个月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苛勒报告说,他无法离开那个地方,而此时其他德国公民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年都设法返回了德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独特研究,认为苛勒或许是一个德国间谍,他的研究工作仅仅是从事间谍活动的外衣。有人指控说,在苛勒居住房屋的顶层隐藏了一个大功率的半导体发报机。苛勒使用它传送同盟国船只的信息。然而,支持这一主张的证据都不够充分,苛勒的追随者和一些历史学家也对此提出了质疑。,无论是间谍还是被战争所困的科学家,苛勒花费了随后7年的时间在岛上研究黑猩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心理学 第三 格式 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