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刚顺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ppt
《臧刚顺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臧刚顺人格心理学08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格心理学,之人本理论,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提 纲,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1、心理学背景 人本主义把自身定位于反对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第三势力”(1)行为主义人是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2)精神分析意识自我是无意识自我所驱使的“奴仆”(3)二者共同点机械决定论、还原主义、贬低人性2.哲学背景(1)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2)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海德格尔用解释学的现象学方法探讨了本体的存在。他把人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存在,因此应该通过主客体关系的
2、分析来理解人的存在及其实质。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内在经验世界”带入到科学研究中,以解决有意义的人类实际问题马斯洛反对心理学中实证主义和还原论的观点,认为现象学方法更适于研究人类个体的现象,因为它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3.社会历史背景(1)物质生活的富足反衬出精神生活的空虚(2)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严重的精神危机(3)对战争的反思(4)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1.产生初期早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2.迅速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成立3.进一步深化自我实现与自我选择的辩论4.作为一种学术运动的消失,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1.个体的现象学2.人类本质的统一
3、与完善3.人能够自由选择4.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意识5.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1.贡献:(1)为理解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观点(2)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2.局限:(1)虽然重视意识的主观内容但并没有为其理论提出实证支持(2)许多关键概念模糊不清(3)研究方法过于主观不够科学,第二节 马斯洛的需要 与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生平,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
4、势力的领导人。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市。父母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他是家中七个孩子的老大,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冷漠残酷暴躁,马斯洛小时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马斯洛童年生活痛苦,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可见其母子关系之恶劣。他童年时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不仅如此,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后
5、来当他回忆同年时,他说道:“我十分孤独不幸。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才有所改变。马斯洛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区图书馆浏览书籍,当他在低年级学习美国历史时,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就成了他心中的英雄。几十年以后,当他开始发展自我实现理论时,这些人则成了他所研究的自我实现者的基本范例。青少年时期他曾因体弱貌丑(鼻子太大)而极度自卑,藉锻炼身体冀求得到补偿。进人大学后读到 A.阿德勒著作中自卑与超越的概念,得到启示,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马斯洛的早年经历不仅影响了儿时的马斯洛,而且使成年甚至成名后的马斯洛
6、仍然害怕当众发言。以至于每一次演说之前他都会经历极为强烈的焦虑。,马斯洛生平,他的父母未受过教育,但他们坚持让他学习法律。起初他满足他们的愿望于1926 年进入纽约市立学院专修法律。但仅仅两个星期,他就断定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法律上,感觉自己不适合当律师而广泛地另选择各种喜欢的学科。三个学期之后,他转往康奈尔大学。他的心理学导论课的教师是 W.冯特的学生-构造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E.铁钦纳,但他很快厌倦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钦纳的枯燥乏味。不久又返回纽约市立学院。1928 年,马斯洛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他的表妹,也是高中同学贝莎(Bertha Goodman)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马斯洛宣称,他
7、真正的生命是从结婚和转学威斯康星大学时开始的,那时马斯洛 20岁,贝莎19岁。婚后,马斯洛和贝莎迁往威斯康星州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他的学业,这也是他真正进入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马斯洛发现了行为主义并为之欣喜若狂,不久即师从当时行为主义代表之一 C.赫尔研究动物学习行为。然而,随着他日益增多地研读格式塔心理学和 S.弗洛伊德心理学,马斯洛对行为主义的热情渐渐减退。当年轻的马斯洛夫妇有了自己的家庭后,马斯洛又有了个重要的发现。他写道:“我们的第一个婴孩改变了我的心理学生涯,他使我从前为之如痴如醉的行为主义显得十分愚蠢,我对这种学说再也无法忍受。它不是能成立的。”,马斯
8、洛生平,马斯洛于193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 年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威斯康星大学,他选修了美国灵长目动物研究的主导研究者,以研究罗猴和依恋行为知名的 H.哈洛的研究实习课,并成了哈洛的研究助手,后来又成了他的第一个博士生。期间另一位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 M.魏特海默也曾任马斯洛的老师。至此,他渐渐对猿猴产生了兴趣,并自信找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对猿猴的支配权和性行为的研究中,马斯洛闯入了一个几乎完全未知的领域。1932 年 2 月至 1933 年 5 月,马斯洛每天花数小时,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 35 个灵长目动物悄悄进行观察,并做详
9、细的笔记。并完成了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论文,用来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 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在某种意义上,他正在构思一个建立在支配驱力之上的初步理论,用来解释高级动物中的许多社会行为。由于他的论文非常出色,他给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E.桑代克留下了深刻印象,桑代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给马斯洛提供了一份博士后奖学金,并邀请马斯洛在其所在的教育研究学院协助自己进行新的课题研究。1935 年,马斯洛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的助理。由
10、此可见马斯洛虽反对行为主义,但受的却是行为主义教育。直到 1937 年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时,他在思想上才放弃行为主义,改而走向人本主义。,马斯洛生平,1951 年马斯洛应马萨诸塞州新成立的布兰代斯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授,1954 年他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惟以当时行为主义思想正盛,而未受重视,连他的文章都无法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直到 1961 年结合志同道合者创办人本主义心理学期刊,第二年正式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后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第 32 分会。至此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才获得一席之地,也因此使他在 1967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9 年退休
11、后赴加州,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Laughlin)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70 年 8 月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并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首届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议。1971 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设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两件事标志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获得美国及国际心理学界的正式承认。遗憾的是,马斯洛本人未能亲眼看到他多年为此事尽瘁所获致的成果。,马斯洛的人性观,对人性本质的看法,马斯洛的心理学思想显示了以下四个论点: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心身合一的一元论观点,此观点显示在其需求层次论,从生理需求到心理需求的发展是采连续观。天性与教养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人性本善的观点,
12、他认为人类的天赋善根是其一生发展的内在潜力。对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综合观点,他认为理性主义所讲的先天理性、经验主义所讲的后天经验及现象论所指直觉,全都是知识的来源,而直觉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的解释,马斯洛持非决定论的看法,不但反对物质决定论,而且也反对精神决定论。因此他强调个人的行为决定于他自己,决定于他自己的需求和自由意志,此点正显示马斯洛思想的“人本”特征。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的身上有无限的潜在能力。如果适当地运用它们,人的生活就会变得象幻想中的天堂一样美好。,提 纲,一、需要层次论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一、需要层次论,人类的两种需要:1
13、.随生物进化而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2.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五种层次的需要就分布于这两种需要之间。,一、需要层次论(一)动机理论的基本假设1.人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受动机驱动的2.人类的需要是一种类本能的需要3.人类动机的终极目标是基本需要“基本需要”与“动机”区别:基本需要是先天的,是一种潜能;动机是在先天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一、需要层次论(二)五种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五种需要中最强烈、最具有优势的一种,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2.安全需要:人们对秩序、稳定、工作和生活保障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人们渴望自己能
14、属于某个团体或组织,渴望彼此之间相互信赖的、亲热的关系。4.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需要:对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充分发展自身内在本性的需要。,一、需要层次论(三)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基本需要的一般顺序图9-1 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三)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些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宁愿死也不放弃他们。七层需求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求(basic needs),较高的后三层称
15、为成长需求(growth needs)。基本需求有一共同性质,为均系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产生,故而又称匮乏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需求的层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较低,这种需求容易消失,同时相伴的酬赏延迟也较没关系;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较好,胃口较佳;高层次的需求强度较弱;高层次需求得来的满足是较为主观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稳,内在生活非常富裕等;当个人的环境(经济、教育等环境)较好时,个人较易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之后,个人愈可能接近自
16、我实现的目标。,一、需要层次论(四)满足基本需要的条件与后果1.基本需要满足的条件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完善人格走向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基本需要的性质虽然是人类本能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它与单纯的先天本能不同,容易被后天的环境所压制、改变。基本需要的满足必须以人际关系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为基础。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只能在人际关系之中得到实现,无论是安全感、归属关系、爱、价值感以及自尊等,都主要来源于人际关系。,一、需要层次论(四)满足基本需要的条件与后果 2.基本需要满足的后果 价值评价的变化 认识能力的变化 有助于人的发展 一些特殊的后果,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一)自我实现
17、的概念 在马斯洛的理论体系中,自我实现包括两层含义:1.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是实现潜能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2.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它往往被视为一种终极状态。,二、自我实现的理论1.两种类型的自我实现者务实型自我实现者超越型自我实现者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据马斯洛估计,人群中能够自我实现者不过十分之一,原因是个人条件 之外,难免受环境因素的限制。他
18、选出美国名人中杰佛逊、林肯、爱因斯坦等人,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二、自我实现者的共同的人格特质 有良好的现实知觉;能正视自己、别人和自然;他们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能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看法;有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能认识人类;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谊;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审美观;具有民主的价值观;有一种哲理性、无敌意的幽默感;具有创造力;有较多的高峰体验;有高度的社会兴趣,但不墨守成规。,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三)自我实现的条件与障碍1.外部条件与障碍(1)言论自由: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保卫自由、正义、公平及秩序。(2)社会经济状
19、况:为人们的自我实现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先决条件。(3)社会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强加于个人的规范,阻滞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三)自我实现的条件与障碍2.内部条件与障碍(1)自我概念的缩减(2)固着于现有的自我概念(3)不愿离开安全的环境个人(4).成功恐惧“约拿情节”,二、自我实现的理论(四)自我实现的途径1.两条主要途径通过个人成长达到自我实现通过改变社会环境促进自我实现两者的统一关系2.八条具体途径忘掉伪装和角色做出成长的抉择有高度的自发性做出真正的自我决定从小事做起不断完善与发展自己创造更多的高峰体验识别并放弃防御心理,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五)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1.高峰体验
20、是一种身心融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在这种时刻,人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或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情绪。高峰体验是一种成长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高峰体验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马斯洛将其比喻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2.马斯洛还发现了“高峰体验”与“非高峰体验”的区别。务实型自我实现者通常是非高峰体验者,他们脚踏实地,对生活有明确的目标;超越型自我实现者通常是高峰体验者,他们大多从事写作、音乐、哲学和宗教等。这两类自我实现者都可以从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只是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二、自我实现的理论(五)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3.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
21、现者的特征也是通向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虽然所有人都可能产生高峰体验,但只有自我实现者才能经历频率更高、强度更大、更充分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之所以是通向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因为自我实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迈向自我实现的每一步都有高峰体验出现。它似乎是一种奖赏,引导人达到更为完善的自我实现。,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1.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看成是先天的、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类似本能的需要,过于强调生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使其理论带有一定的生物决定论色彩。另外,马斯洛一方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另一方面他又说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潜能的愿望,每个人都可能天生是画家、
22、诗人或木匠,关键是哪一个自我被控制着等待发展。这种先验论似乎和他一直所强调的自由意志相抵触,这也是整个人本主义所面临的矛盾。,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2.马斯洛过于强调个人价值和选择的自我实现。他本人也认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容易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因此他转而寻求一种超越自我实现的新理论超个人心理学,它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他超越人性、自我、和自我实现等观念。认为这种自我仅仅是一种十分渺小、狭隘、孤立的个人“小我”,这种“小我”实际上一种超个人的“大我”的一部分,个人只有超越“小我”,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才能无私和完满。超个人心理学所说的“大我”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不同
23、的名称,西方称之为上帝,我国则称之为道、天等。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超个人的神秘经验,其神秘化倾向容易引起大众的误解;而最严肃的问题是它缺乏实证的基础,它的资料大多来源于个人的体验,而个人体验在科学领域是没有位置的。,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3.马斯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美国人,其研究是在典型的美国文化下进行的,而美国又是个体主义最强的国家,因而其理论不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性。中国文化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的是使每一个“个人”都变成一个深信“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源泉”,心甘情愿尽社会义务和责任的“自己”;而西方社会的教化则是把“个人”培养成一个自主独立,肯为自己幸福而奋斗的“个己
24、”。因此,马斯洛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马斯洛的主要著作Cases in Personality and Abnormal Psychology.1938 变态心理学原理:Principle of abnormal psychology:The Dynamics of Psychic Illness.与米特曼(Bela Mittelmann)合著,1941 The Social Personality Inventory:A Test for Self-esteem in Women.1942 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1943 自
25、我实现者的研究:1950 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1954,1970 New knowledge in human values.1956 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Religions,Values,and Peak Experiences.1964 健全心理管理:1965 科学心理学:Psychology of science:A reconnaissance.1966 存在心理学探索: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1968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The Fu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197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臧刚顺 人格 心理学 08 人本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