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小抄一、判断题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2.分析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和各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3.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4.“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5.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6.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7.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9.“地区幼儿学
2、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10.“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11.“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12.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有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逐步加以调整。13.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14.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15.语言是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16.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
3、重要的交际工具。17.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18.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19.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20.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21.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22.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23.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24.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25.
4、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26.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27.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2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29.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30.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31.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32.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33.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34.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5、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3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36.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37.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38.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39.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40.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41.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42.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43.出生21天5个月的婴儿,有大量“玩弄”声音的现象,此
6、阶段为非自控音阶段。44.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45.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46.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47.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48.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49.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50.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51.语法的获得,是指儿童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
7、结构的语句。52.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53.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54.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55.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56.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57.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58.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59.词汇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儿童智力水平
8、较高,词汇量就越丰富。.60.词汇量是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而词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词汇的质量。.61.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62.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提出异议,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幼儿有了一定的语法意识。.63.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64.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65.早期阅读主要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和前期书写准备。.66.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
9、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6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68.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69.在确定幼儿语言教育内容时,要把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言教育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育过程中给予突出与强调。7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71.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72.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7
10、3.识字也是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74.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75.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76.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77.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78.示范模仿法,是孩子重复或搬套教师示范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一
11、般不需要孩子创新。.79.视听讲做结合法中,“视”、“听”要为“讲”、“做”服务,在“讲”、“做”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80.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81.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阅读文学作品,让有兴趣的幼儿认读汉字或练习运笔。.82.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83.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84.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85.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
12、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86.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87.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88.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89.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90.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91.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92.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
13、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93.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94.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95.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96.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97.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98.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99.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100.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
14、境两个方面。101.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102.教育评价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状况。10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104.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目标中包含着认知、情感与态度、技能和习惯这三个方面。.105.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106.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107.他人评价法客观性强、可信度较高,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
15、分享与推广,所以应频繁进行。108.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109.“言语”就是“语言”,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110.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的语言能力。二、填空题: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 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 ),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或独词句 )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 )
16、阶段,再进入(多词句 )及至最后进入( 成人句 )阶段。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8.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
17、);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 )单位。11.( 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12.( 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13.( 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 )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8、)。15.(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16.(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和(社会因素 )。19.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20.( 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21.语言是一种
19、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22.( .03 )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23.(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24.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2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 )阶段。26.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27
20、.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28.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30.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3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数量)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类范围)的增加、(对词义理解 )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32.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21、“(泛化)”、“(窄化)”、“(特化)”的现象。33.(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34.( 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3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36.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37.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3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
22、发音动作 )。39.(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范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40.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他们已出(语法意识)。41.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亲子共读 )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42.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 )制订。43.(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44.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 )三个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大 学前 儿童 语言 教育 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 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