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 共 14 分 1.从结构上看,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A.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A.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 B.学前儿童的终身发展C.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D. 学前儿童的综合发展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D.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语吉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A.社会教育的责任是倡导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与态度行为,这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健康B.语言教育是社会教青的重要基础C.一个感受到美与善的人去为恶的可能性很小, 这正是艺术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发 展的重要意义所
2、在D.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语吉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3. 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是(B. 柯尔伯格)。A. 埃里克森B. 柯尔伯格C. 皮亚杰D. 班杜拉4.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 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 绪和情感反应。这是(C. 共情)。A.移情B. 依恋C. 共情D. 同情5. 多数研究认为 , (A. 36 岁)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A. 36 岁B. 3 岁前C. 6 岁以后D. 13 岁6.与 以下峪关于主题教学目标的阐述,错误的是 (C. 主题教学目标是对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的描述,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A. 主
3、题目标是由一系列课时教学目标来达成的,它是对课时教学目标的综合说明 B.主题目标的系统性表现在主题的各教学单元内部,各个教学活动之间应具备连续、系统的特点C. 主题教学目标是对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的描述,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D. 主题目标的综合性体现在主题教学活动是以一个核心话题涵盖儿童多方面发展的 教学系列活动,因而它会涉及儿童多方面的发展目标7.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促进儿童学习的关键是(D.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国) A. 教师的教尝技巧如 B. 教师的专业知识C. 课程计划 D.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国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c.家庭中随
4、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A. 宗教教育 B. 社会生活常识教育 c.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 D.道德教育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 (B.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A.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为当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B.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c.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D.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 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水平 3. 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
5、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 (A. 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A. 弗洛伊德 B. 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班杜拉4. 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恐惧、焦虑,而陌生人离去后又 会平静下来。这属于(A. 陌生人焦虑)。A. 陌生人焦虑 B. 分离焦虑 c. 母婴依恋 D. 陌生人恐惧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 (D. 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A. 社会发展需要 B. 我国的教育目的 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D. 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6. 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的是(D. 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A 基
6、本活动的渗透式组织 B. 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 c.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D. 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7.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一个周末, 毛毛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玩。 到了爷爷奶奶家,毛毛的爸爸很自然地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则帮奶奶剪指甲。这一切毛毛都看在了眼 里。下午,奶奶从外面买东西回来,刚进门,毛毛就主动地帮奶奶拿拖鞋。奶奶开心得不住地 夸毛毛是个好孩子。这一案例表明学前儿童社会学习具有(B. 随机性和无意性)的特点。A. 实践性 B. 随机性和无意性 c.长期性和反复性D.情感驱动性8.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A.
7、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B. 儿童依恋的发展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D.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9. 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A.共情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定的抑制作用B.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D.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相互影响、协同发展10.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幼儿园)。A. 幼儿园 B. 家庭 c.社区 D. 社会11. 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8、方法是(B. 讨论法)。A. 行为训练法 B. 讨论法 c.行为评价法 D. 谈话法12. 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B.认知体验实践积累迁移)。A. 体验一实践一认知一积累一迁移 B.认知体验实践积累迁移c.认知一体验一迁移一积累一实践 D.认知积累迁移体验实践13. (D. 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A. 认知B. 探索c.游戏D. 交往14. 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c.发展性)原则。A. 实践性 B. 整
9、合性 c.发展性 D. 活动性15.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C. 合作行为)最为常见。A. 助人行为B.分享行为C. 合作行为D. 安慰与保护16. 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B.生活教育)原则的要求。A. 情感支持B.生活教育C. 正面教育D. 实践性17. 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这种方法是(c.共情训练法)。A. 陶冶法B.角色扮演法c.共情训练法D.行为训练法4. 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
10、是(A. 自主性)。A. 自主性 B.计划性 c.娱乐性 D.目的性5. 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方法是(D. 社会测量法)。A. 问卷法B. 指标体系法C. 观察法D. 社会测量法18. 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的阐述,错误的是(c.对学前儿童社会教青活动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将其作为评判教育者工作绩效的一种依据)。A.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B.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评价重点在于它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的评价c.对学前儿童社会教青活动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将其作为评判教育者工作绩效的一种依据D.从学的方面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
11、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 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19.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B. 自然后果法)。A. 正强化法B. 自然后果法c.负强化法D. 代币疗法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飞每小题 1分,共15分)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种渗透性教育。 ()2.观察学习是个体对剌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3.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 ()4.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不安全型儿童的表
12、现。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 ()6.儿童亲社会行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 ()7.生成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 ()8.游戏是学前儿童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 ()9.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维度主要有三种 z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 ()1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捞及家庭、幼儿固和社会3 个空间范围的生活。 ()11.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对象看,它的功能主要有内在功能与外在功能. ()12.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且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地批评。()2
13、0.运用共情训练法时,教师应与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 ()13.幼儿不愿与同伴接触,不会自己穿衣、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电 ()14.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 培养幼儿自我保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 方式是符合要求的。()15.在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中, 艺术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16.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是第l 阶段的 特征。()17.社会性微笑是婴儿的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18. 儿童的共情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19.互助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 ()20.电视对儿童社会性
14、的发展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 ()21.表现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即教育目标不是预先设计的,相反它是教育经验的自然结果。()22.教育目标的使用者不能对教育目标进行适当的补充及扩展。 ()2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24.教育内容的安排要尽量从孩子们有丰富感性经验的内容开始,逐步加入新的经验内容。这主要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由近到远的原则。()25.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是指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 ()26.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地、
15、习惯性地理解和分享。这种教育方法是陶冶法。()27.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合作绘画有效提高儿童相互协作的能力,通过歌曲让儿童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这种活动安排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原则。()28.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 ()29.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跑边挤水, 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一大片,老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拿干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30.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31.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32.教师直接告诉儿
16、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 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33.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34. 幼儿园应当把对本班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35.观察法适用于活动对象较多、活动相对分散、需要收集的材料比较宽泛的活动。()36.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过度的表现。()37.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38.在学前儿童中,品德性的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39.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40.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
17、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41. 小强与-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相关后果法。()42. 强化法关注的是行为的原因而不是行为的表现。()43.使用代币疗法时,当幼儿的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继续使用代币。()44. 当指导目的是使幼儿增加某种行为时,一般可采用正强化法。()45.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是替代性强化。()46.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 )47.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大 专科 学前 儿童 社会教育 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4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