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心理学小抄.doc
《高校教师资格心理学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心理学小抄.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节 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名词解释:认识过程:为了搞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或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的态度体验。包括情绪、情感。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标,并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包括采取行动阶段、执行行动阶段;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统称,三者是互相依存的。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需求和必要性,是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动机是推动人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为内驱力,外部的
2、动力因素为诱因。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识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人格气质与性格的统称。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两大部分构成。心理过程是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统称。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既不属于心理过程又不属于个性心理,它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特征,
3、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特性。二、心理的实质-2旧唯物主义者把心理活动等同于物质活动,认为脑分泌思想如同肝脏分泌胆汁,胃分泌胃液一样,也有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同机器的功能一样,如狄德罗把人比做有感觉的钢琴,外界弹它,我们也弹它。二、心理的实质-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反映是这样一种反映,从其内容上来说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其中外部影响要通过反映者内部特点的折射。因此,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归根到底,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着人的心理。 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离不开环境刺激;心理与行为密切相联系。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
4、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心理与行为密切相联系 ,行为是个体的可观察测量的反应或活动。行为能表现心理,但不同于心理;这种表现可能觉知到的,也可能是没有觉知到的心理学研究的间接性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头脑内部,对于这种头脑内部的活动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或度量。但是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并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我们是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三、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1、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是由刺激引起的。 2、行为与心理不同,又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3、心理对人的行为具有支配作用,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有时
5、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因此,我们就不仅可以根据所给予的刺激来预测心理现象,也可以根据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来推测心理活动。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人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作为社会实体的人,人必然会生活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师生关系、亲属关系、友伴关系、工作关系等。由于社会群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研究生活在团体中的个体心理和由不同个体形成的团体心理,对于全面了解人的心理具有重要意义。五、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意识的第一个特征是能动性,意识
6、的第二个特征是目的性,意识的第三个特征是人具有自我意识 第二节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主要研究人的意识经验“感觉、意像和激情”)(二)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1842-1910)代表人物:杜威和 安吉尔(1869-1949)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与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造不同。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进程。(三)行为主义 华生(1
7、879-1958)美国心理学博士。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代表人物 斯金纳 、班杜拉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三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是第一代,特征是: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环境决定论。新行为主义是第二代特征: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以操作主义的观点解释中介变量。第三代是新的新行为主义,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作是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把心理学的对象由自我封闭的主体意识转变为可观察、证明的客
8、观行为,将思辨的心理学改造为以直接经验材料为基础的实证科学,彻底摒弃了玄学性,是心理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四)精神分析学派 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 弗洛伊德()理论来源治疗精神病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了解潜意识的内容的途径 :梦过失行为自由联想催眠 阿德勒(1870-1937)创立个体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自我心理学之父。 弗洛姆(1900-1980)创建社会潜意识学说,强调潜意识的个体所有性和群体共有性,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对潜意识和人格的重大影响。促进了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跨文化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评价 贡献:开辟潜意识心理学研究新纪元,突破了传统的
9、意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创了人格动力学与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促进了自我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局限性: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倾向。(五)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1880-1949)、“苛勒(1887-1967) 考夫卡(1886-1941)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重视心理学实验。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是完形,不能被人为地分为元素。整体不是部分的总和沃尔夫冈柯勒 1887.01.211967.06.11,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
10、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从学习的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2、从学习的过程来看,有机体学习的过程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顿悟的过程。(六)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是诞生。(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的,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由意志。 马斯洛(A.Maslow,1908-1970)社会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主张用整体分析方法、现象学方法和个体特征研究法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
11、和创造力,自我实现,有人性本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等理论,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罗杰斯代表作:受辅者中心治疗论人的成长主张性本善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 提倡用多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整体及其独特的问题。 贡献:第一次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对象的首位;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促进了组织管理与教育改革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局限性: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忽略了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对自我实现的决定性意义;缺乏实证性检验。 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完整的教学
12、过程第一, 明确教学目标。第二,分析任务。 第三,确定学生原有水平。第四,设计课程。 第五,教学。 第六,评定。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教育心理学既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2、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即是古老的学科,又是年轻的学科。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高等教育情境与基础教育情境相比较有其独特之处,因此,高等教育情境中既有与基础教育情境中共同的学与教规律,又有其独特的学与教的心理规
13、律。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二)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 三)高等学校教学心理研究 (四)高等学校德育心理研究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第四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1、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观察被试的行为和行为特征,并予以记录,以便提供可用作分析的素材的一种方法。优点:现实性、隐秘性 缺点:效度、被动、耗时一般观
14、察法和参与观察法 一般观察法又称为非参与观察法。不介入研究,不参与互动,以避免被观察行为的行动者产生反应。当行为发生在公共场合如街头、饭店、法庭等地点,观察者就可以直接到这些地方去进行一般性的自然观察而不用与他人互动。2、调查法 :是根据某一特定要求,向被研究者或有关人员了解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件,从而了解这种心理活动。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对象:被试本人或熟悉被试的人。调查方式:问卷法、谈话法、测量法(量表调查)。能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效率高,但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3、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15、的研究方法。资料:个人的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特点的资料。搜集资料方式:测验(人格、智力)、作品分析、谈话、问卷,加深对特定对象的了解,有助于教育者因材施教,但资料缺乏可靠性。如记忆误差、情感好恶。(二)实验性研究实验室实验法 :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自然实验法 :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教育心理学中目前大量进行自然实验。 实验法 定义:指在控制了不相干变量的前提下,由实验者任意建立自变量并对它们加以操纵和控制,激起被试的某种心理或行为,通过观察因变量,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16、因果关系。优缺点:科学性及信效度自然实验法 :所研究的变量完全是由环境来操纵和控制,故行为的发生完全按照自然顺序。与现场实验法相比较,自然实验法的外部效度无疑更高,但同时无关因素的影响也更大,耗费的时间也更久。习题:一概念: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2.群体心理(团体心理)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3.无意识:指在正常状态下意识不到的,同时也是不能自觉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如“梦”,“口误”“笔误”等现象。4.心理现
17、象由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两大部分构成。心理过程是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统称。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理解意识的意义及特征:意识使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产生了本质的区别,人的意识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第一特征是能动性。第二特征是目的性;第三特征是具有自我意识。三理解个体心理的构成,并且能够区分心理动力系统和个性差异所包含的因素:个体心理的构成: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世界观)和个性差异(能力、气质、性格)。四掌握心理机制: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离不开环境刺激,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18、心理与行为密切相联系。六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七 掌握心理学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六个方面,心理学可以为整体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供依据。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行为目标) 第二,分析任务。(运用心理学知识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中的心里成分一一加以分解并显示出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三,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量工具
19、,评定学生受教育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的水平,是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出发点。第四,设计课程。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的研究,能帮助教师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 第五,教学。心理学为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第六,评定。 心理学可以提供各种测量工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定。 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以了解、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的。八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第二章学习动机极其培养 一、学习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指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动力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力,外
20、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 内驱力就是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量,主要由学习需要构成。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另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 二奥苏伯尔的分类(成就动机)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二)学习动
21、机的自律性。(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四强化动机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刺激反应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则,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行为主义学派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1、强化的依随性:某一行为反应出
22、现后呈现外部强化,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强,即行为依随于外部强化而变化。反应之后出现强化这一依随关系被称之为强化的依随性。2、强化物的分类与作用:正强化与负强化、外部强化与内部强化、连续强化与间断强化、定比率强化与变比率强化3、强化训练的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五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H.A.Murry)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4050年代,麦克利兰(D.C.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
23、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是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六 成败归因理论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 后来,罗特(J.B.Rotter 1966)根据控制点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这就是心理学家探索归因问题的客观依据。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接受了海德和罗特的观点,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教师 资格 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