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通关考试小抄【精编完整打印版】.doc
《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通关考试小抄【精编完整打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育心理学期末通关考试小抄【精编完整打印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大教育心理学考试小抄一、单选题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 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霍尔)的代表性观点。 二、填空题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三、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 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 2依恋 答: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四、简答题 1托尔曼的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 答:(1)学习与表现是两回事;(2)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现。 2简述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1)边界
2、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五、论述题 问: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答:最初,为适应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学校教育从起码的知识技能方面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与国家的独立,学校教育又从以价值观为代表的意识形态上缩小本国本民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这在中国的小学里就体现为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再之后,以我国今天为例,学校教育又从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属于全人
3、类共同财富的精神文明方面缩小我国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显然,上述学校教育的3方面是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的,于是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起着缩小个体差异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如果完全由家庭来承担下一代教育的话,虽全社会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学校通过义务教育来帮助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从而缩小了个体差异。例如我国政府动员全民力量兴办“希望工程”就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缩小儿童少年教育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教育心理专题三、论述题1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
4、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少年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答:学校教育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三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现在,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个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异。 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有很大差异。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
5、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 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
6、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 2.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答: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 一是皮亚杰独立于学校的教学来考察儿童认知的一般发展。因此,如果他的理论是正确的,那就为学校教学奠定了基础,坚定了我们关于教学的程度要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信念,从而不会去拔苗助长。 二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启发教师去思考,通过怎样的具体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或顺应一个新样例。这样的思考是与在我国目前颇为流行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接得上口的。 3论述维
7、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答: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维果茨基的最近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根据这个概念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具体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的教师自己去探索。4.论述“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及其教
8、学含义。答:工作记忆系统是我们有意识地加工信息的工作场所。这个系统容量有限,当信息多的时候,就得分批加工,同批的信息容易形成联结,而不同批的信息因为是储存在不同的地方,就不容易形成联结。“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里”是说:如果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你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在这里,鉴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思想,因此所谓“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小学生缺乏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因此不善于看出知识之间的共同成分,或者即使知道了,也不会把它们“同时激活”于自己的工作记忆系统里,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当教师估计前
9、后两次教学的内容在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结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5.谈谈促进精制与组织的四种基本做法。答:促进命题网络的激活扩散,从而使陈述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有效,有两项基本的手段,即精制与组织。它们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意象指导。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促进回忆。由于意拟题不是从文章里直接抄来的,因此答题时没有现成的语词做线索,需要依靠对意思的理解,这就表明意象能帮助学生形成更有意义的内部表征。当然,意象指导未必适合于所有的学习材料和所有的学生,但是由于这种做法简便易行,因此不妨从它试起来。 类比指导。意象指导比较适用于相当熟悉或具
10、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材料,类比是管用的。 精制指导。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西来作类比,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 促进组织。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本。在这里,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6.试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的优点。 答: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抽象性,抽象到了我们有可能对个体差异做数学运算的地步; 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又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具体性,具体到我们可以联系任何一种实际事务来确立任何一条分界线,从而判定任何一种“质的差异”。
11、 7.论述J-分布的教育教学含义。 答:社会遵从是一种大伙儿都朝一个方向行为的趋势,它造成个体差异呈J型分布。联系学校教育,学生的品德操行表现的分布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J型的,这符合我们的教育理想,具体而简捷地说,那就是“绝大部分是好的,少数人是有点问题的,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的”。这是德育与智育的一个基本的不同,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8.试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
12、就。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教师不应该人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而且中是少数。 9.试述C类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的关系。 在陈述C 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虽然任何一项行为指示子都不能100%地对应于使用“理解”之类抽象词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一个学习者表现出越多的指示子行为,那么人达成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13、于是我们就有一个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策略,那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去收集多项在不同程度上指示“理解”的可观察行为,由此形成我们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格式。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示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2、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庭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的豆”。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6、平衡: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适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
14、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8、通话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的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做顺应。9、依恋:在心理学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10、儿童的社会化: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行为方式,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11、学习: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12、自发恢复:指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做“自发恢复”的现象。每后一天的第
15、一次(甚至第二次)消退试验的 唾液分泌量总比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 唾液分泌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应现象就是自发恢复。13、分化:对目标条件刺激加强保持,而对非目标条件刺激进行消退,亦即不重复非目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结。14、条件刺激的泛化:在特定的条件反映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这就是条件刺激的泛化。15、效果律: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或跟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着或跟随着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消弱。16、强化:这样的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
16、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的可能性。17、惩罚:是指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对行为失当的学生投以不满的一眼,责令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赶快补交作业,批评犯了错误的学生,哪怕语气或措辞是严厉的,还包括按其行为失当的严重程度而取消这名学生在一项重要活动中担任某个重要角色的资格、撤消先前拟订的给予某学生一项荣誉的决定等等。18、对象对象期望19、替代学习:模仿学习、观察学习可以称为替代学习,意思是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败、遭罚;如果没有他人就得我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出代价,可有些代价是我付不起的。20、行为结局期望21、命题网络的形成: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命题网络的形成
17、,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22、视觉意象: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成。23、陈述性知识: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24、精制:精制也称“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25、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的说,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26、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彼此区别,有相互支持。2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
18、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一个模式的诸元素及其组织方式可以十分明晰,也可模糊朦胧,不过一经比较回觉得差别很显著,一个模式即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空缺的但不妨碍识别,此时这些不空缺的成分及其组织关系都是一些关键特征。28、概念:在以词语为中介的学习中,一个概念可以看作一个模式,其实概念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万物进行分类和归组。一个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或其中的一个成员。29、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30、合成:作为学习序列行动知识的
19、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就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最后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3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数学表达为:红皮书47页6个体差异XiX。32、测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33、标准分数:已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34、标准差:很多个体差异是 呈正态分布的,“正态分布”又称“正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它左右对称,中间隆起成单峰;两边从数学上说,可以无限延伸并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交。被确立的一个固定的比较点,就是平均值;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35、教学目标的
20、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36、行为指示子: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3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充分把握这些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比如不认识起码数量的字,则阅读从何谈起?若不会乘法,则除法怎么学?38、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39、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40、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的社会化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二、简答题1、请按显示
21、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答: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答: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的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3、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答:前苏联著名心里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
22、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的归结为是不断的“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4、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发展。答:(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5、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答: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的都是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与共同的团体目标。6、简述儿童发展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答案见红
23、皮书24页147、简述人的意识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中的作用。巴甫洛夫的局限性在于把经典条件反应的形成、保持和消退完全看成是环境影响的过程,忽视了意识的作用。而实际上,人的意识在人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中是有重要作用的。8、系统脱敏与暴露法的应用区别在哪里?当不容易真实在现焦虑或恐惧情景时,以采用系统脱敏法为宜,否则以采用“暴露法”为上。9、强化四式的特点是什么?(红皮书32页)一、固定比率强化;二、可变比率强化;三、固定时距强化;四、可变时距强化。10、简述尝试错误的含义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
24、终的成功;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的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的解决问题的行为。11、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试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1、学习与表现是两回事;2、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现。12、简述攻击性影片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1、真人的攻击行为和影片角色的攻击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是一样的,2、如果我们不拘泥与特定的攻击动作,单讲攻击性行为,那么比之真人的行为,影片角色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比真人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更大,而动画片又比真人扮演角色的影片对儿童有更大的影响。13、替代学习的长处有那些?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模仿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完整打印版 电大 教育 心理学 期末 通关 考试 精编 完整 打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