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解剖医学PPT课件.ppt
《纵隔解剖医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隔解剖医学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纵隔结构及特点,1,一、基本简介,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间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 纵膈淋巴组织等。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是纵膈胸膜,向上达胸廓上口,向下抵横膈。成人纵隔的位置略偏左侧,下部较上部宽大。通常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的假想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后纵隔3部分。前纵隔为胸骨和心包之间的狭窄区域;后纵隔位于心包与脊柱之间;中纵隔即心包所在的位置。,2,二、相关介绍,上纵隔内主要有胸腺、出入心的大血管、迷走神经、膈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等。前纵隔仅含有少量结缔组织和淋巴结,
2、中纵膈主要含有心包、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后纵隔内含有胸主动脉、奇静脉及其属支、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淋巴结等。,3,三、分区 1.二分法 前纵隔 后纵隔,4,上纵隔 前纵隔 2.三分法 下纵隔 后纵隔,5,上纵隔 3.四分法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6,3.九分法 用于临床放射科侧位胸片的定位诊断和描述。在侧位X线片上,以心包和升主动脉阴影的前缘以及食管阴影的前缘分别作两条纵线,将纵隔分为 前、中、后三个纵区;再分 别沿胸骨角和肺门下缘作两 条水平线,把纵隔分为上、中、下3个横区。,7,四、整体观(一)纵隔器官位置关系的规律性 纵隔诸器官中,血管干和神经干的位
3、置重要。因为:行经纵隔的血管、神经多为主干部分,如误伤后,影响广泛,后果严重。纵隔的血管、神经干,与心、心包、气管、肺根、食管等重要器官的位置排列比较恒定。上纵隔的主要结构,由前向后成层排列(见上纵隔部分)。下纵隔主要结构的位置以肺根为中心描述(见纵隔侧面观)纵隔内有三条纵行的血管干(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二条横行的血管干(左头臂静脉和右肺动脉)及三对纵行的神经干(左、右侧膈神经、迷走神经和胸交感干)。,8,(二)纵隔侧面观 1.左侧面观-动脉侧 以肺根为中心 前: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后:左迷走神经、胸主动 脉、交感干、内脏大神经 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下:心包隆凸,9,食管上三角
4、:由左锁骨下动脉、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内有胸导管和食管的上份。食管下三角:由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围成,内有食管下份。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构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心浅丛。,10,2.右侧面观-静脉侧 以右肺根为中心 前:膈神经、心包膈 血管 后:迷走神经、食管、奇静脉、交感干、内 脏大神经 上:右头臂静脉、上腔 静脉、奇静脉弓、气管、食管 下:心包隆凸、下腔静脉,11,五、上纵隔 由前到后分三层 浅层:静脉层: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中层:动脉层:主动脉 弓及其分支、膈神经 和迷走神经 深层:管道层: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等,12,由浅到深分5层 第一层
5、:胸腺层,有胸腺或胸腺剩件及脂肪。第二层:静脉层,有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第三层:动脉层,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第四层:气管层,有气管及气管旁淋巴结。第五层:食管层,有食管和胸导管。在1、2层之间有膈神经;2、3层之间有迷走神经;4、5层之间有左喉返神经。,13,六、后纵隔 内有气管杈及左、右 主支气管、食管、迷 走神经、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 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交感干胸段和淋巴结 等。,14,*食管胸部的解剖 1.分部与狭窄 1)按解剖部位 颈、胸、腹三段 2)按临床定位 上、中、下三段 3)食管胸部分段 上胸段 两分法 以气管杈为界 下胸段,15,上段颈静脉切迹至主动脉弓上缘
6、 三分法 中段主动脉弓至肺下静脉/左肺根下缘 下段肺下静脉/左肺根下缘至膈 狭窄 食管全长有三个狭窄 第一狭窄 位于食管上口,即咽与食管移行处,距门齿1517cm,平均管径14mm,常阻碍内窥镜的插入。安静状态下处于闭合状态,阻止吸气时空气进入食管。第二狭窄 位于气管杈跨过处,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由于主动脉弓从其左侧壁和左主支气管从其前面跨过所致,又称支气管主动脉狭窄。其管径平均1517mm,距门齿2527.5cm。,16,第三狭窄 位于食管穿膈处,在贲门上方24cm,相当于第10胸椎平面。其管径1619mm,距门齿3742cm。该狭窄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第一、三狭窄为生理性狭窄,而第二狭
7、窄为主动脉弓和左主气管压迫所致,无生理功能意义,在正常情况下,不影响食物通过。食管的狭窄部位,易致异物嵌顿。同时又是肿瘤的好发部位。,17,2.位置与毗邻 位置:位于上纵隔和后纵隔内 毗邻:1)按解剖方位观察 前方有气管、气管 杈、左主 支气管、左喉返神经、食管 前丛、心 包、膈脚等;后方 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 管下段、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后动脉;左 侧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 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 导管上份。右侧有右纵隔胸膜,18,上份、奇静脉弓和右纵隔胸膜下份。2)按部位观察 上1/3段(气管杈以上)前面及侧面有气管、左主支气管、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
8、经、左迷走神经、胸导管及纵隔胸膜等结构紧密相贴。气管与食管之间有大量的结缔组织束相连,其间的蜂窝组织很少,故此段食管炎症或肿瘤时,左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的结构可与之粘连,给手术中寻找和分离这结构造成一定的困难。中1/3段 毗邻关系复杂,前方有主动脉弓、气管杈、气管杈淋巴结;后邻胸导管、脊柱及其前方的蜂窝组织;左后方与奇静脉相邻。此段食管不与纵隔胸膜相接触,食管四周的结缔组织发达程度不一,19,并含有供应食管和其他纵隔结构的动、静脉,手术中易发生大量的出血。由于此段与重要神经和大血管相邻,手术分离困难。下1/3段 前邻心包、左心房及迷走神经形成的前下丛,手术中剥离此段食管易伤及心包。右侧面有右迷走神
9、经,稍后方有奇静脉,右迷走神经向下转至食管后方,移行为迷走神经后干,右纵隔胸膜覆盖其全长,并延伸至其后方,左侧面有左纵隔胸膜及左迷走神经相贴,左迷走神经下行转至其前方,移行为迷走神经前干。,20,3.食管与胸膜的关系 左侧 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胸膜相贴;右侧 除奇静脉弓处外全部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纵隔胸膜常在肺根以下突入食管的后方,形成食管后隐窝(食管系膜)。故经左侧胸腔做食管下段手术可破入右侧胸膜腔而导致气胸;食管中、下段穿孔可引起右侧胸膜腔积液或气胸。,21,4.食管与胸导管的关系 胸导管经主动脉裂孔进入 胸腔后纵隔内,在脊柱右前 方、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食管后方上行,并与右纵隔 胸膜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纵隔 解剖 医学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