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小抄.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1)一、填空: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 和 读者。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魏文帝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宇宙大系统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狄尔泰和黑格尔。他们的代表著作是精神科学序论和精神现
2、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
3、识,它出自于(B )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 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
4、,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 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
5、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2、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 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4、 文学的社会过程: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反过来,社会要受到文学的创造性的影响被塑造。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五、论述题 1、 简述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答: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它的作家、阅读它的读者以及作家和读者生活于其中并成为文学作品所反映所表现的大千世界。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世界是文学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活
6、动的产物。2、 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系统中的地位答: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的一门学科。是文艺学的一个门类。文学理论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基础理论研究是推进其科学发展的基石,是当前文学理论热点焦点现象的根源,影响着我国文艺学建构和文学理论发展的格局和样貌。因此,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于其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文学理论曾仿佛像一个母学科一样,与其他学科有生成作用。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
7、文学理论也吸取文学史的研究成果,从而又对文学史研究发生影响。文学理论本身,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关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见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也均如此。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2)一、填空 1、 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 。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 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共同本质。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
8、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感知上的传达。 4、 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和谐、整一”,即美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6、 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等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 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化、审美和娱乐。8、 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9、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二、选择题1、 “掌
9、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 A )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 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 2、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 )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 3、 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 ) 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4、 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 D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 5、 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 D )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
10、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 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 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 2、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 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2、文学的形象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11、的审美表现领域.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意识与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当它把作家的心灵世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形象、情感和意境,以审美方式来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 4、文学审美教育功能: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在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都非常重视文学的广泛的社会作用,总结这些理论遗产,
12、根据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我们把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称之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5、文学审美愉悦功能:在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能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这就是文学的美悦作用。五、问答题 1、 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
13、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3、 简述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4、 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
14、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文
15、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一经作家创作出来,其美学价值便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是不依赖于文化环境的变迁的。文学的价值、功能与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的这种时间差,又显示了文学价值与文学社会作用的不一致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作品在某一时间内的影响大小和畅销与否来判断它的价值和功能。确定作品的价值,估价它的功能,都要从审美关系中,联系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来考察,这是正确认识文学社会作用必不可少的一种历史眼光。 5、 怎样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 文学的价值就是文学的积极作用和可珍视的种种好处,它是文学活动及其文学成果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关系。它建
16、立在人的需要、利益和主体性与历史合理性之间深刻联系的基础上,既对个体也对人类群体具有积极作用,既有外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既有现实价值也有潜在价值,既有直接价值,也有间接价值,既有原发价值也有派生价值,既有功利价值,也有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文学的价值由具体作品本身的性质、特点和自身包含的信息量,感染力决定,也由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决定,这是主客体统一所产生的效应。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3)一、 填空1、 教育经历与文化品位对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王蒙曾提出作一个:“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的口号。 2、 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欣赏、创造、评估。3
17、、 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兴趣,是其审美意识的。作家特定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影响其的形成。4、 刘勰把文学风格分为文体风格和文章风格。法国文学家布封把风格概括为:风格就是人。5、 创作个性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作才能、写作习惯的创作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和。6、 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把创作风格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7、 文学风格的宏观表现主要包括:简约、刚健、疏放、平淡。 8、 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类:社会历史条件、文学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 选择题 1、 “风
18、格”一词始见于 (C)A:葛洪抱朴子行品篇 B:曹丕典论论文 C: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D:陆机诗品 2、 “风格即人”是谁对风格内涵的概括(B)A:鲁迅先生 B:法国文学家布封 C:德国文学家歌德 D: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 所谓风格就是作家的创作与众不同 (错误)风格是一种语言形式,是指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也是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统一。2、 作家的文化品位是影响其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正确)3、文学作品反映的都是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所以无所谓文学的世界性。(错误)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
19、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四、名词解释 1、 感受和体验能力 :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对于事物的感觉和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的能力。2、 想象和构思能力 :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和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的能力。3、 审美情趣:所谓审美情趣,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的倾向性.4、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概论 电大 文学 概论 考试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