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初中).doc
《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初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初中).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教材-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6版)一、考试性质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是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的非师范教育类专业人员参加的水平考试。湖北省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合格标准,认定考生是否达到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要求。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是依据湖北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北省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并结合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而制定的。本科目考试的宗旨是:主要测试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教
2、育的基本技能的掌握;考查考生对中学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一般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树立与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相符合的科学教育理念。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教育学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考生是否具有从事中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进行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技能。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其具体要求如下:识记:记住考试大纲和指定参考教材中规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结论等。理解:能解释有关概念、原理、原则、结论的主要内涵,正确辨析相关的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懂得在不同情况下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正确的再现和表述。应用:能把学习过的教育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能举例说明、解释常见的教育现象,具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三、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绪 论【考试内容】(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重点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每个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考核要求】1.识记:每个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2.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3.应用: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考试内容】(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
4、的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中介系统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1.古代教育2.现代教育3.未来教育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重点内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地位与作用;古代教育的特点;学校的出现;现代教育的特点;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基本要素的含义及其地位和作用;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 2.理解: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3.应用:运用教育的基本要素分析教育活动问题。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考试内容】(一)人的发展概述:1.
5、人的发展的含义2.人的发展的特点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重点内容】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考核要求】1.识记:人的发展的概念;遗传的概念;环境的概念;各种偏激观点(如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及言论。 2.理
6、解: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文化知识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3.应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试内容】(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考试内容】(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生态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1.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
7、位和作用 2.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重点内容】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的含义及其表现;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及其意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的含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概念。 2.理解: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的表现;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意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
8、现。 3.应用:教育的社会变迁与流动功能的区别与联系;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兴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努力方向。第四章 教育目的【考试内容】(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人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3.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1)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2)普通中小学教
9、育的组成部分【重点内容】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含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概念、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及其组成部分。【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我国的教育目的;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与任务;体育和美育的概念。 2.理解: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概念、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第五章 教育制度【考试
10、内容】(一)教育制度概述 1.教育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2.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分支型学制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2)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演变 2.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形态 3.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3)继续调整中的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重点内容】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
11、的特点;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义务教育的概念。【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制度的概念;终身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的含义;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的概念。 2.理解:教育制度的特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第六章 课程【考试内容】(一)课程概述1.课程及其相关概念(1)课程方案的概念与意义(2)课程标准概念与意义(3)教科书概念与意义2.课程的基本问题(1
12、)课程理论的发展(2)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的设计2.课程内容的设计(三)课程改革1.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2.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2)新课程的基本理念3.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重点内容】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争论的几个问题;课程设计的含义及其基本方式;课程内容的含义、选择及其组织。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考核要求】1.识记: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观点及其著作;学
13、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概念;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内容的概念;课程内容直线式、螺旋式、纵向组织、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心理顺序的含义;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2.理解: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课程设计的基本方式;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新课程的基本理念。3.应用:课程设计的具体化过程。第七、八、九章 教学【考试内容】(一)教学概述1.教学的概念2.教学的意义3.教学的任务(二)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的性质(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
14、过程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5)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三)教学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发展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概述(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2)教学方法的选择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
15、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五)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1)个别教学制(2)班级上课制(3)道尔顿制(4)分组教学制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2)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课后教导工作(六)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概述(1)教学评价的概念(2)教学评价的意义(3)教学评价的种类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1)教学评价的原则(2)教学评价的方法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重点内容】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性质;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
16、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各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的方法;评教的要求;教学的几种水平。【考核要求】1.识记:教学的概念;基础知识的概念;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的概念;各个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含义;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概念;班级上课制的概念;道尔顿的概念;分组教学制的概念和
17、类型;课的类型和结构;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的概念;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含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的含义。 2.理解: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区别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班级上课的优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备课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的方法。 3.应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各个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教师上好课的要求;教学评价的意义。第十章 德育【考试内容】(一)德育
18、概述1.德育的概念2.德育的特点3.德育的功能4.德育的任务和内容(二)品德发展规律1.品德诸要素的发展2.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四)德育原则(理解和掌握每个原则的涵义和要求)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2.疏导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五)德育途径与方法1.德育途径2.德育方法【重点内容】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品德的基本要素;柯尔伯格研究的
19、儿童道德发展过程的特点;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小学德育原则的概念及其基本要求;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概念;中小学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基本要求;德育过程的特点;运用说法、榜样、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方法的要求;德育途径的概念;德育方法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的要求。【考核要求】1.识记:德育的概念;德育任务的三个层次;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德育原则的概念;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概念;德育过程的概念;中小学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途径;德育方法的概念;中小学德育方法的概念。 2.理解: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内容的层次结构;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道
20、德行为的发展;柯尔伯格研究的儿童道德发展过程的特点;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应用:遵循中小学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运用中小学德育方法的基本要求。第十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考试内容】(一)综合实践活动概述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背景2.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2)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2.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重点内容】
21、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的根本要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含义;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与内容。【考核要求】1.识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含义。 2.理解: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的根本要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与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与内容。 3.应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申请 教师资格 教育学 心理学 考试 大纲 初中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