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
《汕头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它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批准申请的单位是A.当地学校、村委会或者居委会B.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C.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当地县镇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A.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B.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C.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D.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处罚的1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
2、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16.“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华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7.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A.时教必有正业 B.君子之教,喻也C.藏息相辅 D.不凌节而施18.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A.促进者 B.研究者 C.建设者 D.开发者19.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A.布鲁纳 B.赞可夫 C.杜威 D.加德纳20.下列选项属于班级管理常用的模式有A.随机管理
3、 B.权威管理 C.定性管理 D.目标管理21.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2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23.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24.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是A.说服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25.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26.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A.因材施教
4、B.循序渐进 C.抓关键期 D.扬长避短2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28.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A.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29.“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化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30.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31.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后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
5、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A.集中复习 B.分散复习 C.及时复习 D.适度复习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的主观性试题答题区作答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错填、不填均不得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5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57.简述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58-60题每小题5分,第61-62题每小题10分,共35分)5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丰子恺回忆说,他在求学时,一次李叔同先生上课时发现有一个学生老看闲书,另一
6、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早已发觉,却为当场批评,而是下课时轻声说:“XX和XX等一下再走,”在其他学生离开教室后,李先生缓缓地说:“下次你们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说完,他微鞠一躬。此后,全班同学都为李先生的雍容和“爱人以德”的风范所折服,也改掉了上课时的一些不良习惯。 你从上述材料中领悟到哪些师德规范?(5分)5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杰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打闹,小杰被撞在水泥栏杆上,造成粉碎性骨折。 材料2:某中学举行大型集会后,学生经过狭窄楼道时突然哄挤,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残。 针对上述材料,请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如何加
7、强校园安全提出相关建议。(5分)五、材料分析题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的片断,回答问题。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我爱学生,热爱和学生们在一起时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识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我读师范时,除了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我也很喜欢音乐,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
8、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著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结合李吉林老师的经历,谈谈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题分20201030201040150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9、,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教育不应该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A.完全制度化教育 B非正式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3.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教育漫画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论 4.“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5.由某些具体的道德情境引起的初级的态度体验叫( ) A.道德情绪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情操 D
10、. 道德意志 6.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 )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7.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8.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知识主义价值观C精英主义价值观 D主体教育观9.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心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A.序列性 B.认知性 C.复杂性 D.目的性10.强调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决定因素的心理
11、学家是( )A.罗杰斯 B.马斯洛 C.桑代克 D.苛勒11.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 )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A.五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12.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3“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14.只
12、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掌握学习 15.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过程提出者是(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16苏格拉第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1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8.概念掌握的行为指标是( )A.学会概念的定义 B.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C.运用概念 D.以上都不是19.区分一个测验的质量标准及可靠程度的是( )A.效
13、度 B.信度 C.可靠度 D.区分度20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学是研究 、揭示 的一门社会科学 2.在中国教育史上, 蔡元培 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3.根据教学任务,可以把课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单一课和 綜合課 。4.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现为: 、调控功能、评价功能。5.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是实行 。6.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到 抽象邏輯 思维转换的阶段。7.1939年, 凯洛夫 主编的,教育学,是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8.1993年, 规定教师是一
14、种专职人员。9. 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的“第三力量”。10.“望梅止渴”属于_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_ 的条件反射。 11.感觉阈限可分为_ 与_ 两种 1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 ,智力的高级表现是_ 。13.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_ ,动作进行的_ ,动作结构的_ 。 1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突发事件迅速而准确作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的能力。体现为教师的 。得分评卷人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小学创办于1878年。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
15、1985年7月1日正式公布。 ( )3.治疗性是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属性。 ( )4.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思想是错误的,我们应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 ) 5. 在我国小学中,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 )6.测量的可靠性用效度表示。 ( )7.美国教育家泰勒被称为“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 )8. 所谓教育美育是指要使教育活动成为美育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 )9.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 )10.能力倾向测验用于测量学生的智力高低。 ( )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实践,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
16、力的关系。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4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5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得分评卷人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际阐述学校教育应如何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相互配合。2.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得分评卷人六、案例分析(10分)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
17、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得分评卷人六、写作(40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针对新课程改革,每位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沉下心来做理性的思考,从课程追求的价值取向到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式,从课程管理到教育评价,从微观到宏观做深度反思。基于以上内容,要求即将成为
18、教师的你写一篇文章。要求:1. 题目自拟,文章要解决一个问题,要求剖析得有深度,而不是罗列现象或面面俱到。2. 可对课程改革做整体的综合反思,也可分学科进行反思。3. 字数800字 . 2011年汕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03(满分100分 时间 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核分人题分3016202014100得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形象记忆 D.动作记忆2.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19、( )A.学校教育制度 B.社区教育制度 C.终身教育制度D职业教育制度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的体现。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4.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5.下列说法中,体现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的是( )A.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 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C.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 D.人的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6.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7.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汕头市 教师 招聘 考试 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