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章节指导.doc
《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章节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章节指导.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章节指导第1章 绪论一. 名词解释 1.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 2.柏林大学(洪堡时期)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和”独立与自由统一”的新教育原则,发展了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 2.威斯康星思想(p135)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莫里尔法案与“赠地学院”。“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
2、为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学相对教育科学属于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高等教育学相对高等教育学科群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 2.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矛盾的推动;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三.论述题 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
3、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第2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 2.社会本位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强调公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3.个人本位价值观个人本位价值观是从个人需要、个体理智发展确定高等教育价值
4、的观点.强调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人理智获得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强调自由教育、人文教育、普通教育(通适教育) 二.简答题 1.如何看待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两种价值观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两种价值观都具有自己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要采取整合思路,不要单向抉择, 针对时弊动态调整, 结合国选择。三.论述题 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高等教育的外部规律).(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潜在的制约因素。(2)
5、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教育(个体政治化)、培养政治法律人才、推进民主政治发展;教育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专门人才结构)、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的传承、选择与创造。 2.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高等教育的内部规律).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第3章 高等教育目的一、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一般包括三方面
6、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与任务(为谁培养人);(2)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所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的三层次: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发展目标. 教育目的的作用:(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
7、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3.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与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反映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概念差别: 教育方针属政治性概念,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属学术性概念;层次差别: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时间差异:教育目的稳定性好,教育方针次之,培养目标稳定性差。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是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贯彻和实现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二、简答题 1.对4种高等教育目的观的评价(对高等教育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的理解) (1)自由教育目的观;(2)职业教育目的观;(3)
8、普通教育目的观;(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观。(1)自由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以自由发展人的理性为目的的教育。强调智育的培养和理性的发展。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英)纽曼。课程内容:“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音乐理论、文法、修辞学);评价:自由教育对人性的发展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和无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没有或较少顾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大学与社会成为两个不相干的部分。(2)职业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以培养专业人才、养成学生的职业属性为教育目的。代表人物:中世纪大学 课程内容:重视专业课程评价:发展人的职业适应性,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但是容易使人处于“
9、工具人”的地位,容易忽略人的情感、理性的发展和需要。(3)普通教育目的观(综合教育目的观、全面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 以培养人的独特品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完满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态度、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与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相关的内容。评价:普通教育吸取了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精华,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在大学教育初期。但是普通教育很难保证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观。基本观点:把普通教育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即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课程内容: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目的观。评价:知
10、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培养人的内在规定性使然。值得提倡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2.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模式(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指导思想)通才教育:与职业准备不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专才教育:与职业准备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两种模式的结合模式。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学分制与选课制结合模式;不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三、论述题1.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怎样做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2.大学校长应如何树立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第4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层次、科类、形式、能级、地域、管理体制结构;高等教育微观结构:学科专业
11、、课程、队伍、知识结构等。 层次结构-高等教育中各层次之间的组合比例关系. (水平结构,反映社会分工的纵断面)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学士、硕士、博士;美国第一级高等教育,第二级高等教育,第三级高等教育;主要决定因素: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 科类结构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文科、理科、工科 反映社会分工的横断面; 制约因素: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办学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私立主导型、公立主导型、双轨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制度 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研
12、究型大学; 一般大学,重点大学;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影响因素:经济、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教育因素 2.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造;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所具有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功能的实质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3高等学校的职能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1)培养人才;(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高等学校职能是指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针对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言所起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二.简答题 1.当
13、代高等学校有哪些新的职能? (1)引导社会的职能; (2)创造新职业的职能; (3)国际合作的职能。 2.国外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美国:两年制初级学院与社区学院,四年制专门学院,一般性的综合大学,能授博士学位的研究性大学。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p119-120)三.论述题 1.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特点(p121-128) 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策略。(1)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14、的发展。第5章 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名词解释 1. “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卢梭、杜威。 “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没有用辨证的观点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采取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根本上否认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统一的、交互的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 2. “双主体论”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性活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两面。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体是指有意识、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人只有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
15、时才能成为主体。 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以课程为背景的平等、民主的交往过程时,教师与学生就是交互主体地参与教学过程,二者的关系是“主体-主体”,也就是“双主体”的关系或者“一主两面”关系。 3.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 教育质量包括:教育工作质量、学生发展质量; 教育工作质量以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为核心; 学生发展质量指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实际状态所达到特定的教育或规格的程度; 学生发展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具体体现其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 学生发展质量的内核和实质是学生主体性的提高程度。二.简答题 1.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文化素质要求; 心理素质要求; 道德素质要
16、求; 能力素质要求。2.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教书育人的导师;学习与发展的楷模;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3.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高校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自由、平等、宽容、激励等前提下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在由这种师生关系所创设的民主与平等、自由与宽容的心理氛围中,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问题,教学相长,以提高教育质量、发展人的主体性为最终目标。三.论述题 1. “双主体论”的意义? 2.如何营造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第6章 高等学校教学一.名词解释 1.学科 学科 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是专业的基础。 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
17、低的标志。2.专业广义:知识的专门化领域。 狭义:专业是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的基本单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3.课程 狭义的理解:课程教学科目; 中义的理解:课程教学内容; 广义的理解: 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课程 一种培养人的教学方案。 它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时数、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等要素组成。 教学内容与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 高等 教育学 章节 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