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604777最新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考试答案精品小抄(精品完整版).doc
《1014604777最新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考试答案精品小抄(精品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4604777最新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考试答案精品小抄(精品完整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填空题l、西周官学在设置上可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层次上可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西周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泮宫。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和墨家。3、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有教无类。4、“因材施教”的提法源于朱熹四书集注。5、中庸关于学习的五个步骤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6、汉代太学建立于公元前124年,教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子。7、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鸿都门学。8、魏晋南北朝颜之推时期写的颜氏家训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9、一般认为公元606年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10、韩愈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11、北宋的
2、三次兴学运动依次为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12、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它是由朱熹编定的。13、北宋时期六所最著名的书院是白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14、明清科举常科只有进士科,考试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15、明代国子监生通称监生,依其来源分为四类:荫监生、贡监生、举监生、例监生。l6、西方传教士在华兴办的第一所学校是1839年建立的马礼逊学堂。17、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8、中国人办的第一所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办的福建船政学堂。1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是蔡元培。20、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
3、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1、蔡元培强调教育不应受政党和教会影响。22、1920年,北京大学首先招收女生。23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推崇的“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义、爱、信、和、平。24、陶行知创作的教育小说名为古庙敲钟录。25、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26、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主张。27、苏区临时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机构称为教育人民委员部,行政首长称作部长。28、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它的前身是抗日红军大学。二、判别改错题l、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从层级设置上看,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
4、,一类是乡学。()2、“礼”和“射”是西周大学中最主要的课程。()改正:“射”改为“乐”3、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教育。()4、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述教育作用的思想家。()5、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后者为重心。()改正:把“后者”改为“前者”6、孔子认为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要以完善人格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7、孔子把“礼”教和“乐”教视为政治的重要手段,是政治和刑罚的基础()8、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9、孟子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10、大学所要求的教育目标是“明明德、“亲民”、“至
5、善”,其中“明明德”是最高要求。()改正:把“明明德”改为“至善”11、汉代太学建立于汉文帝时期。()改正:把“汉文帝”改为“汉武帝”12、“三纲”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改正:把“三纲”改为“三纲”、“五常”13、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是“性恶说”。()改正:把“性恶说”改为“人性学说”14、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中,最受重视的是明经科。()改正:把“明经科”改为“进士科”15、宋代实行“文武并重”的文教政策。()改正:把“文武并重”改为“尚文抑武”16、王安石提出造就人才的四点纲领为“教、养、取、任”。()17、宋代的国子监不是国家管理学校的主要机构,只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6、)改正:把“不是,只是”改为“既是,也是”18、朱熹直接秉承了荀子的学说,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改正:把“荀子”改为“孟子”19、明代的文教政策以尊孔崇儒,推崇理学为主要内容。()20、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是他关于“知行合一”的道德涵养原则。()改正:把“知行合一”改为“致良知”21、王夫之在人性问题上的独到见解是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22、颜元主张教育“以经世为宗”培养“实德实才之士”。()23、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是通过对中国留学生进行奴化教育来实施的。()改正:把“对中国留学生进行奴化教育”改为“基督教会的传教”24、被学术界认为
7、是近代学术思想开启者的人是魏源。()改正:把“魏源”改为“龚自珍”25、清末着手改革旧教育,首当其冲的是官学体制。()改正:把“官学体制”改为“改革书院”26、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论述“体育”、“智育”,“德育”三者并重的教育家。()改正:把“梁启超”改为“严复”27、中国近代学制基本形成的标志是1922年学制的产生。()28、陶行知的乡村教育,以普及识字教育和学校参与社会为重点。()2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苏维埃教育的重心是干部教育和学校教育。()改正:把“学校教育”改为“大众教育”30、“活教育”主张是黄炎培提出的。()改正:把“黄炎培”改为“陈鹤琴”3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8、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32、朱熹是北宋最著名的教育家。()改正:把“北宋”改为“南宋”33、朱熹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存天理,灭人欲”。()34、“法汉”、“尊孔崇儒”是辽、金、元教育的共同特征。()35、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艺专门学校是汉代的鸿都门学。()36、董仲舒在应对汉武帝的贤良策问时,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三、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掌握,学校教育也被奴隶主阶级独占,使得西周的教育具有极强的阶级性;教育机构
9、和行政机构合二为一,形成了政教合一、官师不分的教育行政体制。2、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对学校教育目的的概括。其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亦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这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高低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3、教学相长:学记的教学原则之一。“教学相长”认为教和学是教学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它深刻揭示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和教与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成的辩证关系。“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4、次相授受:是汉代解决经学教育师资不足的办法。采取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育其余弟子的方
10、式,可以二传、三传乃至更多。次相授受使一个教师可通过逐次相传的方式教授众多弟子,大大扩展了教育范围和功效。5、苏湖教法:是对北宋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方法的称谓。胡瑗在苏湖当地教学,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声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明体达用”,设立经义斋和治世斋,首创分斋教学制度。苏湖教法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文翁兴学:汉代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先从郡吏用选泒聪慧者10余人到长安,就学于博士。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予以重用,蜀郡从此学风大盛,
11、此为“文翁兴学”。7、三舍法:熙宁四年,王安石在太学实施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将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施强化了学校的职能,提高了学校的教育地位,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8、监生历事:是明代国子监教学活动之一。所谓监生历事,即监生到监外“历练政事”或称实习历事,这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的意义。9、万木草堂:1891年康有为会试落榜后回广州,在长兴里设立万木草堂,兼授中学和西学,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教学方法,造就了一批维新运动的骨干。10、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第
12、一所新式学校,创建于1862年。它最初是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隶属于清政府刚建立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目的是培养政府所需要的外事专业人才,以英文教学为主。1867年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学校。11、大职业教育主义:是黄炎培于1925年提出的教育主张,强调职业教育应该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提出,使职业教育向人民接近。12、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为适当日益高涨的农民运动的需要,讲习所采取短训班的形式,从1924年到1926
13、年共在广州举办了6届,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又在武昌办了第七届,称为“中心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师多是中共著名理论家。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培养了1600名毕业生,为中国农民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时期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其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立于1924年5月,1926年更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南部的黄埔岛上,所以习惯上称为“黄埔军校”。孙中山亲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1927年后蜕变为蒋介石培养嫡系军官的场所。14、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1934年1月第二次全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上,
14、毛泽东在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四、简答题1、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成了文明学术的下移;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重视古代文明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总结了教学实践经验,其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揭示了一定的教学规律。2、简述孟子的道德
15、教育原则与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3、简述荀子的择师标准。荀子认为,当老师有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违反师说;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4、简述老子的“绝学”观点。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自然无为的,“无为”的反面是“人为”,而教育是最大的“人为”,是破坏自然、违背人性的。因此他觉得应该让人们把一切知识忘记,提出“绝学无忧”,不学习知识,可免除忧患。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因为“智多”。老子把“为学”和“为道”割裂开来,否认学习知识的作用,实际上是对一般教育作用的否定。5、秦代在文教政策
16、方面有哪些举措?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禁止私学,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士制度。其内容是: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先选择郡、州中“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者任“中正”官,由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士人,将其分为九个品级,朝廷择“上品”任官。这种选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郡、州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或多或少地扫除了浮华朋党之风,加强了中心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后来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7、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主要见解?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要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教育简史 1014604777 最新 电大 专科 中国教育 简史 考试 答案 精品 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