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宏观人口经济学.ppt
《第三章宏观人口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宏观人口经济学.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第二节 适度人口理论第三节 人口转变理论第四节 人口城市化问题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问题,第一节 人口与经济发展,一、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人口增长与劳动力资源及就业人口增长与劳动效率人口增长与储蓄、投资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及其分配人口增长与消费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二、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人口质量与劳动力资源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人口质量与人口再生产模式人口质量与消费三、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1、人口数量变化的经济效应:人口增长与劳动力资源及就业: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的关系,数量上是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关系,实质是消费者人口和生产者人口的比例关系。劳动力通过
2、劳动适龄人口与总人口连结,在一定范围内有弹性变化。劳动人口只有被足够的生产资料吸收,才能就业。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生产资料增长速度,就无法满足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要求,人口增长速度应适宜,以使劳动力人口总供给量和劳动力需求量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人口增长与劳动效率:人口增长过快,意味劳动人口过多,劳动人口与生产资料的数量不相适应,没有足够的生产资料供他们使用。这样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不仅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还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尔和胡佛模型:ISYP(参数的符号是正号)。储蓄依存于国民收入Y和人口P,并决定投资I。假定投资I由劳动资料Ic和福利支出I
3、w构成,而且只有前者才能带来产品增加。福利支出又是由Iwc和Iwi两个因素组成,而它们都与人口因素相关:IIcIwIc(IwcIwi)。在此式中,Iwc为现有人口所需要的福利支出,Iwi为增加人口所需要的福利支出。为了备齐学校及其他资本,Iwi必将大大超过Iwc。因此,人口增长率越高,福利支出的增加也越不平衡。结果将导致增产的资本比例变小,从而使经济增长受到阻碍。索维的人口增长模型:当人口不断增加,为使增加人口与现有人口保持同一生活水平而需要的投资称“人口投资”,为提高整个生活水平的投资称“经济投资”。利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可将这些概念量化为模型:SpVyV。在此式中,S为储蓄率,p表示人口增
4、长率,y为人均产品生产增长率,V代表边际资本产出比率。pV为人口投资率,yV为经济投资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资本形成也就越多,该模型说明了伴随人口增长所需要的资本量。,人口增长与储蓄、投资:当人口增加时,会导致储蓄减少。人口增长的数量和人口投资的数量成正比,人口投资和经济投资保持合理的比例,才能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投资不能长期排挤经济投资,否则最终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阻碍储蓄和投资,给劳动生产率乃至经济增长带来负效应。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及其分配:如果人口增长有利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二者比例更合理、将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5、经济效益,促进国民收入以较快速度增加。如果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国民收入则趋于增加。国民收入的分配,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二者此消彼长。用于消费的份额随着消费人口的变化而变化。人口增长过快,若不降低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就要消费更多的国民收入,用于积累的份额就会减少,社会扩大再生产能力将下降。,返回目录,人口增长与消费:社会总人口的消费需求同人口数量成正比例发展。在消费品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着消费水平高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成正比、与人口数量成反比变化。随人口增长,交换的规模必然相应扩大。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使有才者的绝对数增多,
6、通过提高全体劳动力素质起到收益递增作用而促进经济增长。对增加人口进行的投资不会再增设那些陈旧设备,与设备更新一样,人口投资有提高生产力的效果。生产率提高引起人口迅速增长使人口年龄年轻化,通过接受教育可提高其对现代技术的适应性。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促进了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开发;发展中国家却面临一般劳动力过剩和缺乏现代化优质劳动力的困境。,2、人口质量变化的经济效应:人口质量与劳动力资源:人口质量从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两方面影响劳动力资源。从身体素质看,人口质量为全部人口的平均身体强健程度;从智力水平看,它既与先天生理因素有关,又与后天教育训练有关。先天的因素对智力水平的作用也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才
7、能表现出来。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主要手段。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通过教育提高人口质量,可为国家培养在科学上有发现、发明,在生产技术上有创新、变革的科学研究和设计队伍;能够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方法的技术队伍;善于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管理队伍,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改进经济管理方式,使社会生产效率和效益更高,并能提高人均国民收入,最终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质量与人口再生产模式:人口质量不断提高促使父母通过少生育子女使自己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父母对子女的培育更注重质量,故培育费用也日益增长。这些都会会促进人口控制,有利于人口增长趋于稳定。人口质量与消费:人口质量提高会提升消
8、费水平,使社会消费需求量变大,并改变消费结构,使生存资料的比重下降,而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比重增加,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消费水平也会通过身体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和劳动技术水平等影响人口质量。,返回目录,3、人口波动与经济增长:长波理论:康德拉季耶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平均长约50年的长期波动,1930年库兹涅茨提出大体以20年为周期的长波理论。伊斯特林认为,人口和劳动力也存在增长长波,经济条件变动引起人口变动,人口增长长波、劳动力增长长波与经济增长长波相联系。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波动有以下特点:第一,长期波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无论波动周期多长,在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演变的过程中,充满着
9、各种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复杂过程。第二,长期波动是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演变的时间序列趋势。人口长波和经济增长长波本身表现为各自独立演变的时间序列,人口长波是自我形成的,经济增长长波也有本身形成原因。既要分析人口变量与经济变量相互影响的特点,又要分析它们各自演变趋势的特点。,第三,人口变量变动受经济条件制约。这里的经济条件是指收入和就业机会,也就是劳动力市场条件,如劳动力参与率、工资率、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等。这些经济条件的变化影响了人口变动,如对人口规模、劳动力规模产生制约作用。反过来,人口变动引起经济变量的波动,其作用可减缓经济变量波动的波峰。第四,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相联系的中心是劳动力
10、。人口规模对劳动力规模大小有直接影响,人口数量多则劳动力数量就多,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返回目录,第二节 适度人口理论,一、适度人口的经济思想 思想演变历程不变因素假设二、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经济适度人口静态经济适度人口,三、动态经济适度人口技术进步的影响适度人口增长率,1、适度人口的经济思想:思想演变历程:按索维的观点,所有承认可能出现人口过剩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接受适度人口的概念,只是表述形式有所差异。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在1910年论适度人口的演讲中首次先提出“适度人口”概念,同时探讨一个国家的适度人口规模、工农业生产供养人口的能力和达到适度人口规模的途径,还主张通过节制生育控制人口
11、增长,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并最终走向静态人口目标。英国经济学家坎南则是系统建立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的代表人物。他以收益递减法则为基本理论依据,从人口与土地关系入手,认为在人口和土地之间不是人口越多越好,也不是土地越多越好,而是在两者的比例关系上有一点,使得有利与不利刚好达到平衡。在整个产业也有这样的最大收益点,该点的人口即为适度人口。他还指出,随着知识进步和其他条件的变化,最大收益点的位置是经常变动的。,法国人口学家索维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适度人口理论。他认为适度人口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这个定义提出两个条件,一个是讲适度人口是在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口,强调在不同目标模
12、式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适度人口;另一个是讲达到目标的“方式”或者说达到目标的途径应该是为社会所接受的。在索维看来,这两点就成为当代适度人口理论探讨的课题:究竟给适度人口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经济目标,还是其他目标;通过什么途径或什么方式达到适度人口,是通过控制人口增长,还是鼓励人口增长,或者是通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去达到适度人口,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根据情况具体研究的问题。索维又认为,“适度人口”作为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只不过是为使用方便而已。人口学家可把它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工具使用,就像数学家使用虚数一样。,不变因素假设:在对适度人口作静态分析时,往往确定一个目标,讨论人口变动和这个目标之间的关
13、系,除人口变动和这个目标之外的其他因素都要假定为不变条件。索维假定下列因素不变:物质资源,包括过去掌握的物质资源和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它对福利水平有很大影响。产品的分配,为简便而假定是平均分配或者假定分配比例不变。国内经济稳定,工时不变,充分就业,没有国际贸易或移民。年龄构成,每个人的生产率都一样,需求量也都相同,即人与人之间在产量和消费量上的没有差别或差额不变。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将这些因素暂时不予考虑,然后讨论人口变动对某一目标的影响。事实上,人口和许多因素几乎是同时在变动,且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然而,在作理论分析时,一般都要假定某些因素暂时不变的。,返回目录,2、静态经济适度人口:
14、经济适度人口:早期的适度人口理论主要从经济上寻求目标,范围很狭窄。索维把目标范围扩大,从政治、社会乃至军事上确立达到适度人口的目标,但使用最多的还是经济适度人口。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在分析人口经济效应时,把经济目标作为确定人口数量的标准,以此讨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适宜关系,这就是经济适度人口论。西方人口经济学家在讨论经济适度人口时所用的标准较多,但多数认为把人均产量作为福利指标和最大化目标较为适合。为了克服“产量”计算单位不同而不便于计算这一困难,有人主张用人均收入作为计量标准来讨论经济适度人口,因为人均收入是用货币单位计量。但在用人均收入指标时,既要结合产量指标,如人均产量指标,还要注意考察通货
15、膨胀,剔除其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萨缪尔森认为,经济适度人口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收入达到最大值时的人口规模。在人口不多不少正合适的那一点,会使实际工资或实际收入保持最高水平,处于该点的人口称为“最优人口”。由于总产量并不是平均分配,任何最优人口分析必须考虑收入的分配。静态经济适度人口: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某一时点的特殊条件下,达到假定经济目标时最适宜的人口规模。该定义强调经济适度人口是处于某一定时点的人口,并强调技术水平等其他因素不变。该状态是静止状态,对于这种静态经济适度人口,又可分为纯粹静态和比较静态两类。纯粹静态是指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考察人口的一种人口学变动的经济效应。比较静态是指技术、
16、资本、人口年龄构成等其他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趋势来比较人口某一变动的效应。,返回目录,3、动态经济适度人口:技术进步的影响:动态经济适度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于特定的经济目标,人口数量或人口密度的变动是最适宜的或最有利的。该定义强调的不是某一时点,而是一定时间段,强调的不是静态人口数量,而是人口变动,即人口增长或缩减。索维主要从技术进步和生产率两因素讨论动态经济适度人口。由于技术进步使人们可生产更多产品,加上必要的社会安排,就能养活更多人口。因此,技术进步有助于生活水平和最高人口都趋于提高。但是,技术进步的作用并非绝对,要区分技术进步的四种类型:一是不增不减的技术
17、进步;二是直接增人的技术进步,即通过扩大就业提高适度人口;三是间接增人的技术进步,该技术存在间接增加人口的可能性;四是纯粹减人的“粗放型”技术进步,如就耕种一块土地而言,工具或生产组织改进将减少所需的劳动力(适度人口)。,在图1-4和图1-5中,和表示初始期和技术进步条件下,人均产量随人口而变化的情况,横轴表示人口数量,纵轴表示人均产量或生活水平。由于技术进步,最高人口量由OP变为OP,适度人口量由ON0提高到ON1。,适度人口增长率:索维通过分析人口变动带来的效益和花费的费用,求出人口增长率的适度水平。索维认为人口增长带来负担。人口增长的负担,包括青少年人口负担和老年人口负担。青少年人口负担
18、是指为确保新增人口与原有人口一样的生活水平,社会和家庭应在各方面进行投资的负担。老年人口负担是指当人口年老退出劳动之后,由社会和家庭支付老龄人口的抚养费用。索维认为人口增长的经济效益主要变现为:新增人口可以更充分利用物质资本。更新老设备的投资会增加物质资本存量,相当一部分物质设备寿命高于人的寿命,新增人口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这些物质资本存量。新增人口可使部分产业发挥规模效益。新增人口会使书报印刷、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等多部门产生规模效益,尤其有利于教育和公共卫生这两个部门。,在图1-3中,纵轴表示人均收益和人均负担,横轴表示人口增长率,J线表示在不同人口增长率下的最低人均负担或最低生活水平,曲线A表
19、示人口增长的经济收益,C表示人口增长的负担。该图说明了适度人口增长率决定于人口增长所引起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当人口增长率为零时,人口增长的经济收益为零;随着人口增长率的提高,经济收益上升,但达到一定点后转而下降。而从人口增长的负担曲线C可看出,人口增长率为零时,负担为1/D;随着人口增长率的提高而负担增大。当人口增长率为OM时,收益曲线上升到K点,负担曲线上升到L点,人口增长所引起的收益与负担差额最大,即KL值最大,所以OM的人口增长率是适度人口增长率。,新增人口有利于更精细的劳动分工和新产业出现。索维沿袭亚当斯密关于一定人口是劳动分工的前提的思想,认为人口少不利于劳动分工,而汽车制造、飞机
20、制造、电子计算机等新产业的出现都同人口增长有关。新增人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一种正在变化中的经济(职业上、地理上等)会发生由于失误和没有预计到的技术创新造成的无数失调。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通过新增人口比通过人口转移更容易纠正结构上的失调。,返回目录,第三节 人口转变理论,一、人口转变理论二、人口转变阶段三个阶段四个阶段五个阶段,三、该理论的解释 微观原因宏观原因,1、人口转变理论:大幅度变动的高死亡率与比较稳定的高出生率相结合,形成较低的自然增长率,这是前近代社会人口增长模式的显著特点。从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欧洲各国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冲破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传统高位均衡,人口开始持续增长
21、。到20世纪初叶之后,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出现普遍而明显的下降,直至进入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低位均衡,一些国家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从高位均衡到低位均衡的一系列过程,作为发达国家伴随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人口现象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并将这一过程总结为人口革命或人口转变。人口转变现象所描述的就是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的过程,该理论最初由汤姆逊(1929)提出,经众多学者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人口转变理论”。,返回目录,2、人口转变阶段:三个阶段:汤姆逊等将人口转变过程分为高增长阶段(HHL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阶段)、过渡阶段(HLH阶段,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阶段)和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宏观 人口 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