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试题题库新版(技师)(可编辑).doc
《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试题题库新版(技师)(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试题题库新版(技师)(可编辑).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钻井地质工理论知识试题题库2011新版(技师) 技师理论知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1.对PDC钻头钻进条件下的录井特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岩屑烃类损失大,油气显示易失真 B岩屑细碎,岩性识别困难 C岩屑混杂,岩屑描述困难D钻时与岩性的对应关系明显2.与牙轮钻头相比,PDC钻头具有明显优点,下列关于PDC钻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机械钻速高 B成本低C井下工作时间短 D能保持井底清洁3.对PDC钻头钻进条件下的油气显示观察,更应强化对 B 的观察。A荧光显示、地化显示 B槽面显示、气测显示C地化显示、钻时显示 D槽面显
2、示、荧光显示4.关于PDC钻头钻进条件下的油气显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岩屑细碎,不易于发现油气显示B岩屑棍杂,不易于确定油气显示层C岩屑冲刷强烈,烃损耗大,岩屑含油气描述易失真D由于钻井液排量大,冲刷强烈,所以槽面显示不活跃5.混油岩屑荧光分析时,通常具有的特征为 A 。A混油岩屑荧光强度下降幅度大,而含油岩屑下降幅度小B混油岩屑由表及里颜色变浅C气测常采用扣除背景值法识别真假异常D混油岩屑通常表里不一6.混油后,可利用气测资料判断油气层,下列描述中属于油气层特征的为 C 。A气测值维持在某一值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色谱分析主要为Cl,重烃几乎全无,而全脱分析的重烃较高B全烃含量较低
3、,组分分析无C1,有时无C2C全烃值升高,色谱曲线出现重烃,全脱分析C1含量增高D混油后,无法识别真假油气层7.下列关于混油岩屑的描述正确的为 C 。A岩屑表里一致 B由表及里颜色变深C利用定量荧光录井可识别真假显示D利用常规荧光录井能快速判别真假显示 8.井眼不规则时,易造成井壁垮塌等现象,引起岩屑混杂不清,其中假岩屑的特征为B 。A岩屑棱角鲜明,色调较新鲜B岩屑多为浑圆状,块体较大C泥质岩多为片状,疏松砂岩多为粒状 D个体较小,色调较新鲜9.关于井眼不规则时的录井工作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系统收集易发生井眼不规则井区的各项资料,及时做好本井预告及各项准备工作B应记录发生井眼不规
4、则时的层位、井段及钻头位置C发生井眼不规则时,应停止资料录取D及时与邻井进行随钻对比,分析造成井眼不规则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10.关于造成井眼不规则的因素,下列属于直接原因的是 A 。 A岩性 B钻压 C钻具结构 D钻井液11.发生井漏时捞取岩屑,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C 。 A当有少量钻井液返出时,可在架空槽内加挡板定时定点取样 B发生严重井漏,钻井液有进无出时,可在钻头上方安装打捞杯取样 C发生严重井漏,钻井液有进无出时,应通知钻井方面停止施工 D遇到特殊情况,无法捞取岩屑时,应加以说明,可用井壁取心或钻井取心补充12.收集井漏资料的流程正确的是 B 。 A开始时间及井深钻井液性能停止时间
5、及井深液面变化漏量及漏速漏失规律堵漏、处理情况 B开始时间及井深钻井液性能液面变化停止时间及井深漏量及漏速漏失规律堵漏、处理情况 C开始时间及井深液面变化钻井液性能停止时间及井深漏量及漏速漏失规律堵漏、处理情况 D开始时间及井深液面变化停止时间及井深钻井液性能漏量及漏速堵漏、处理情况漏失规律13.发生地层渗漏时,要求计算漏失速度,漏失速度的单位是 B 。 AL/min Bm3/h CmL/s Dm3/d14.在煤岩四氯化碳试验中,含油最多的为 C 的岩样。 A浸泡后溶液仍为原色 B浸泡后溶液倒在滤纸上残留为淡黄色或棕色痕迹 C浸泡后溶液变为棕色、棕褐色或黄褐色 D将岩样浸泡l h后,溶液为淡绿
6、色15.在煤岩的荧光试验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为 C 。 A煤层中的物质在紫外光下发光能力不同,其排列顺序为:从轻烃逐步过渡为重烃 B利用点滴法可粗略地确定煤层中重烃的含量及性质 C利用直照法无法及时发现煤层中的显示及其含量 D利用系列对比法确定含油级别时,煤层与碎屑岩的操作方法相同16.利用丙酮试验法可判断煤层的含油气性,下列描述中正确的为 A 。 A若溶液变为浑浊的乳白色,则岩样可能含油 B若溶液不变色,则岩样可能含油 C若溶液变为棕褐色,则岩样可能含油 D若溶液变为淡绿色,则岩样可能含油17.关于煤层的描述不正确的为 C 。 A胶结疏松,易破碎 B可钻性高,钻时明显低于非煤层段 C越靠近煤
7、层,气测异常越不明显 D煤层段通常钻井液密度降低,黏度升高18.煤层气段气测异常明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为 B 。 A全烃显示活跃,含气饱和度低,曲线变化幅度小 D全烃异常值越高,峰值面越宽,煤层气含量就越大 C烃组分曲线上甲烷的体积分数在98%100%,其他组分齐全 D后效异常明显,异常值均高于随钻气测录井原始异常值19.煤层在测井曲线上常具有“四高四低”特征,下列不属于“四高”特征的为 D 。 A电阻率为中高值,且变化范围大,深浅侧向有明显正差异 B声波时差值大 C补偿中子值大 D自然伽马值高20.通过肉眼可鉴定煤的种类,下列属于暗煤特征的为 C 。 A光泽最强,接近玻璃光泽,组分单一,多为
8、黑色 B内生裂隙发育,光泽较强,常以较厚或凸镜体产出 C颜色黯黑,光泽暗淡,致密、坚硬;层理不明显 D丝绢光泽,外形似木炭 21.肉眼观察时,按同一变质程度,可将煤的光泽依次分为 A 。 A亮煤、半亮煤、半暗煤、暗煤 B半暗煤、半亮煤、亮煤、暗煤 C镜煤、亮煤、暗煤、丝煤 D镜煤、亮煤、半亮煤、暗煤22.根据煤的颜色可判断不同的变质程度,一般褐煤的条痕为 B 。 A褐黑色 B褐色 C深灰色 D黄色23.列构造中 B 是煤层形成后受构造运动产生的,其特点为穿层、多与层理相交。 A内生裂隙 B外生裂隙 C水平层理 D透镜状结构24.下列不属于煤层结构的为 C 。 A条带状结构 B线理状结构 C块状
9、构造 D均一结构25.下列情况中 A 是一套连续沉积的含有煤或煤层的沉积岩层或地层。 A含煤岩系 B煤的结构 C煤的构造 D煤层26.煤层气总含气量由 C 构成。 A实测气量和残余气量2部分B逸散气量和实测气量2部分 C实测气量、残余气量和逸散气量3部分 D残余气量和逸散气量2部分27.煤层气主要以 B 形式储存于煤岩中。 A游离气 B吸附气C溶解气 D混合气28.下列不属于煤层可开发性关键控制因素的为 D 。 A沉积体系及煤层空间展布 B煤级和含气量 C渗透率及构造背景 D煤层的光泽、密度和硬度29.由于钻探多种类型油气藏的需要,定向井技术不断发展。从钻固定方位角的大 位移井,发展到变方位的
10、大位移井,称之为 D 。 A目标大位移井 B上翘井 C目标二维大位移井 D目标三维大位移井30.大位移井就是目的层段井斜角大于 C 的井。 A45 B50 C60 D6531.大位移井是指井的位移与井的垂深之比也有的指测深与垂深之比等于或大于 B 的定向井。 A1 B2 C3 D432.在特定的井斜角和钻井液流变参数下,存在一个形成岩屑床的临界环空返速。大量实验证实:当井斜角处于3070时,此临界返速为 C 。 A0.390.79 m/s B0.39l 01 m/s C0.791.10 m/s D0.991.30 m/s33.环空流态对于不同的井斜段具有不同的携屑效果,在045井段,层流比紊流
11、携屑效果 ;在5590井段,层流比紊流携屑效果 D 。 A差;好 B差;差 C好;好 D好;差34. 对于具有触变性能的钻井液;提高转速,可以防止钻井液在井壁周围形成不流动层,从而 B 。 A降低岩屑上返能力 B提高岩屑上返能力 C阻止岩屑上返 D利于岩屑床的形成35.下列措施中能阻止或减小岩屑床形成的是 D 。 A增大钻杆的偏心度 B降低钻井液的动塑比 C降低钻井液的泵排量 D调整钻井液的流变性能,使钻井液在环空处于平板型层流3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岩屑床形成的是 B 。 A提高环空返速,并采用严格的钻井液循环程序 B改变下部钻具组合,减小钻杆直径,增大环空体积 C适当增加钻井液密度,提高岩屑
12、上返能力 D泵人硬果壳段塞,提高岩屑上返能力37.在钻井过程中,井斜角较大的井段,为了提高钻井液的携屑效果,应尽可能提高其 B 。 A动切力和动塑比 B初切力和黏度 C终切力和密度 D含砂和失水38.在大位移井的大斜度井段至水平井段,岩屑的搬运方式主要为 C 。 A悬运 B推运 C跃迁 D拖运39. 关于大位移井录井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钻具应集中安排,分开管理,即斜面坡、常规钻具、偏心钻具等应分开管理 B采用“体积跟踪法”,对井口返出岩屑的体积进行跟踪分析 C采用“气测、OFA定量荧光”技术,加强对比分析,识别真假油气显示 D减少使用钻杆扶正器,增大钻杆偏心鏖对携屑的影响40.利
13、用“井眼轨迹地质模拟技术”进行地质导向的核心是 C 。 A加强对井口岩屑进行跟踪分析,判断岩屑床的形成 B提高钻井液密度,提高岩屑上返能力 C利用模拟软件实时跟踪分析井眼在空间的状态,加强对比,预测地层变化,提高井身质量 D增大钻杆直径,减少环空体积,提高环空返速41.目前综合录井仪最常用的脱气器是 B 。 A浮子式脱气器 B电动脱气器 C热空蒸馏脱气器 D定量脱气器42.在综合录井仪中,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的中间枢纽为 B 。 A记录系统 B信号处理系统 C气体分析系统 D通过系统43.综合录井仪的测量项目按信息来源可分为直接测量项目和间接测量项目,下列属于间接测量项目的为 D 。 A井深
14、B套管压力 C全烃 D地层孔隙度44.一般不在综合录井实时采集数据之列的参数是 D 。 A迟到井深 B硫化氢含量 C钻时 D氯离子含量45.与压力参数dc指数计算完全相关的实时录井参数有 C 。 A钻压、井深、泵冲数、钻时 B钻压、钻时、井深、钻井液的体积 C钻压、井深、钻井液的密度、转盘的转速、钻时 D钻压、井深、转盘的扭矩、转盘的转速46.综合录井测量项目中,以下属于基本计算参数的是 B 。 A立管压力、全烃、二氧化碳 B井深、钻时、dc,指数 C页岩密度、地层压力梯度、出口钻井液的密度 D烃类气体组分、套管压力、钻井液的电导率47.下列不属于综合录井仪钻井监控特点的为 D 。 A钻井监控
15、的实时性 B异常预报的及时性 C异常预报前后的连续性 D测量地层压力48. 综合录井仪显示:钻进时扭矩增大或大幅波动,上提钻具大钩负荷增大,下放钻具大钩负荷减小,开泵时立管压力增高,则可能发生的事:故为 B 。 A井塌 B卡钻 C放空 D井漏49.在钻进过程中,当发生溢流时,最先有反应的钻井工程参数是 A 。 A钻井液的出口流量 B转盘的扭矩 C钻井液的体积 D立管压力,50.综合录井仪可进行地层压力录井,主要参数包括dc。指数、地层压力、破裂地层压力及 D 。 A钻压 B套管压力 C立管压力 D地层孔隙度51综合录井资料显示:在异常高压处,dc。指数呈 A趋势,而偏离正常趋势线。 A减小 B
16、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52.根据综合录井资料解释异常高压时,下列关于异常高压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为 C 。 A出口电阻率有明显变化 B地温梯度不正常,出口钻井液温度明显增高 C泥岩密度呈趋势性逐渐增大 D气测有异常显示53. 气体全量或全烃高于背景值 C 以上应予以提示预报。 A0.5倍 B1倍 C2倍 D5倍54.地层岩性判断:以岩屑描述和分析测定为主要依据,参考 C ;如取有岩心,则以岩心资料为主要依据。 A钻压记录 B钻井液的密度 C钻时记录 D槽面显示记录55.以全脱烃组分数据计算地层含气指数和地面含气指数,可判断 B 。 A储层孔隙度 B储层流体性质 C储层渗透率 D储层
17、含油性56.利用综合录井资料解释油气层时,首先根据气测异常和岩屑或岩心显示等资料来划分显示层段,然后根据 C 等资料来综合判断油气显示层。 A钻时变化、钻压大小、钻井液性能变化 B钻压大小、钻井液性能变化、转速快慢 C地层压力变化、钻井液性能变化、地层含气量 D钻压大小、转速快慢、地层含气量57. 利用综合录井资料评价油气层时,通常分为 A 3步。 A储层划分、显示层划分、流体性质的确定 B储层划分、显示层划分、储层物性的确定 C储层划分、显示层划分、储层产能的确定 D储层划分、显示层划分、流体压力的确定58.在钻井工程录井参数中,当立管压力逐渐降低0.51MPa,或突然升高降低 B 以上时,
18、即为录井参数异常,均应解释预报。 A1 MPa B2 MPa C3 MPa D4 MPa59.综合录井参数与油气显示有关的参数中钻井液信息包括:流量、体积、密度、 C 和出口槽面的油花气泡等。 A温度、切力、失水量B电阻率、含砂量、黏度C温度、电阻率或电导率、黏度 D电导率、电阻率、立管压力60.综合录井参数与油气显示有关的参数中地质信息包括:岩屑岩性、荧光级别、 D 等。 A油味、孔隙率、渗透率 B油味、地层压力、岩石密度 C全烃含量、地层压力、含油性 D滴水试验产状、油味、污手情况61.下列与油气显示有关的参数中,不属于地质参数的是C 。 A岩屑岩性 B荧光级别C全烃含量D油味62.当气体
19、显示大于背景值的 B 或超出背景值5%时均为异常气体显示。 Al倍 B2倍 C3倍 D4倍63.综合录井资料解释利用烃组分三角形解释图版解释油层的标准是 B。 A小正、小倒三角形 B中?大倒三角形 C中正三角形 D大正三角形64.综合录井资料解释利用烃组分三角形解释图版解释气层的标准是 D 。 A小正、小倒三角形 B中?大倒三角形 C中正三角形 D大正三角形65.在井筒内压力系统平衡的条件下,当钻进大段泥页岩导段,由于已被钻穿的地层内流体主要指油气向井筒内侵入,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使全烃含量不为零,此全烃含量值即为 D 值。 A总烃气 B接单根气 C后效气 D钻井背景气66.在起下钻过程中
20、,由于停止钻井液循环,已钻穿的油气层内的流体会侵入钻井液当中,当循环钻井液时,全烃和色谱组分就会出现一个峰值,此峰值则为 A 显示。 A起下钻气 B接单根气 C钻进气 D后效气67.当起钻后因要实施其他作业而使井筒内钻井液长时间地处于静止状态一般8 h以上,从而导致已钻穿储层的流体在扩散和渗透作用下侵人井筒钻井液内,当再度开始循环钻井液时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较高的气体显示,此显示的气体即为 D 。 A起下钻气 B接单根气 C钻进气 D后效气68.钻井液槽面表现气泡较大并多为连片集中,无味,颜色发暗,气泡用手捞取不易破裂,取样不能点燃,则该气泡中是 A 。 A空气 B加工油 C原油 D天然气6
21、9.钻井液槽面表现多呈条带状,搅拌易散、不集中,则认为是 B 混入钻井液中。 A空气 B加工油 C原油 D天然气70. 钻井液槽面表现多呈褐黑色斑状油花,易集中,具油香味,且可使钻井液的密度下降、黏度升高,则认为是 C混入或侵入到钻井液中。 A空气 B加工油 C原油 D天然气71.当钻遇盐水层时,下列钻井液参数变化中 A 是不正确的。 A钻井液的密度升高 B钻井液的电阻率降低 C钻井液的体积升高 D钻井液的电导率升高72.当钻遇气层时,下列钻井液参数变化中 A 是正确的。 A钻井液的密度降低、黏度升高B钻井液的失水升高、切力略降 C钻井液的电阻率降低、温度升高 D钻井液的密度升高、电导率升高7
22、3.当钻遇淡水层时,下列钻井液参数变化中 C 是不正确的。 A钻井液的密度降低B钻井液的电阻率变化小 C钻井液的电导率升高 D钻井液的体积升高74.下列资料中 A 能更为直观地反映地层的变化,但由于采集和不易鉴别等因素,在不能准确确定储集层厚度时,综合分析是最明智的方法。 A岩屑 B钻时 C气测 D钻井液性能75.对于综合录井而言,确定 A 是油气解释评价必须进行的第一项工作。 A油气显示异常层段B储集层的厚度 C色谱各组分的含量D全脱资料76.以钻时、 C 及分析化验资料为主要依据划分储集层。 A钻井液的密度、黏度 B钻压、扭矩 Cdc指数、岩性D全烃异常77.在Word中,可以将编辑的文本
23、以多种格式保存下来,下列选项中,Word支持的保存格式是 A 。 Adoc文件、txt文件、rtl文件B文本文件、wps文件、位图文件 Cpic文件、txt文件、书写器文件 Dwri文件、bmp文件、doc文件78.Word文档文件的扩展名是 B 。 Atxt Bdoc Cwps Dbmp79.中文Word编辑软件的运行环境是 C 。 ADOC BWPS CWindows D高级语言80.启动中文Word后,空白文档的名字为 B 。 A新文档.doc B文档1.doc C文档.doc D我的文档.doc81.当双击一个Word文档的文件时 C 。 A无法打开该文档 B若Word还没运行,则启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钻井 地质 理论知识 试题 题库 新版 技师 编辑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