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考证热”现象.doc
《浅谈大学“考证热”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大学“考证热”现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大学“考证热”现象(杜珩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09147133)摘要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股“考证热”。仔细分析这一现象,终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职业准入制度的初步确立,以及市场机制的需求,国家政策的导向,客观上催生了大学生考证。关键词 考证 经济分析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中国已在90个职业采取了职业准入制度。有人断言:“21世纪将是职业证书的时代”。也许从某方面来说,大学校园里的“考证热”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笔者认为,在如此迷茫与辛苦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正确对待考证,而要实现大学生科学的正视考证还得通过多方的共同
2、努力。首先,大学生自身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证课程。 其次,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观。我国目前衡量毕业生素质高低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企业要想招到人才,就应该以科学的、长远的眼光审视。 然后,培训机构应该提供对大学生最有用的培训课程。培训机构一定要紧密地结合企业的需求,经过调查、分析、论证,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实际需要的操作能力有哪些,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职业素质的员工,然后组织这样的培训。 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考证的引导工作。学校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必须从多方面去重视、引导、服务,使在校大学生理性对待考证,此举具有积极的意
3、义。一、背景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90年代中后期,考证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成功加入WTO持续升温,大学生考证种类和范围不断增加,考证难度不断提高。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大学生更是把考证当成护身符之势。笔者认为考证涉及到的是现当代的整个人才劳动力市场结构,包括到的有市场,企业和应聘者及社会各方面。二、对考证热的思考1.企业 整个劳动力人才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完全的要素市场。站在公司招募方的角度看,企业在招募新职员时,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即要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正确的人。因此,招募方需要初步快速了解应征人员的职业道德、从业经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信息。招募过程中,信息媒介
4、主要是个人履历、笔试记录和面试记录等,而其中证明力相对较高的就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了。此时,能力证书就有效地实施了筛选,克服了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缺陷。接受教育和培养较多的人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也是一条容易接受的一般的平均规律。高校与社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社会上各种能力证书的考核大多是应用导向型的,即人们在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后,能迅速的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操作,这可能是证书受到一些企业认可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就愿意选择那些有证书的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就催生了“考证热”的产生。2.应聘者另一角度来说,对于大学生而言,考证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主要的应该是要付出许多成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大学 考证 现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