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doc
《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1)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人文科学(P3)人文科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特别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人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世界进行探究的学问。2 社会科学(P5)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3 人文社会科学(P3)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又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4 定性研究(P74)定性研究就是对
2、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质是特定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由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所决定的。5 定量研究(P74)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与研究。量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二、填空题 1人们把客观世界划分为互相联系又相互对立独立的两部分:以人为中心的 人类社会 和以自然为中心的 自然界 。由此,人们对世界认识也就相应分化为两种独立的科学,即 人文社会科学 和 自然科学 。 2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 人 为中心的科学,同是 人类 的自我认识。3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关于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3、,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和 自然科学 协同研究。4人文社会科学时代性主要表现在: 研究对象 的时代性, 研究主体 的时代性,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因素。 5人文社会科学在 阶级社会 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6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 物质 文明和 精神 文明。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起构成了 精神文明建设 的两项基本内容。 7有人指出,狭义的文化包括了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等;第二个层次是指表现第一层次内容的 物质载体 ;第三层次是指 各种制度风俗 。8现代咨询是以 周密的调查 和严格的 科学分析 为依据的。9由于人文
4、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当的 复杂性 与 模糊性 ,所以定性研究显得极为重要。定性研究的失当,往往会导致 定量研究 的失效。10理性的直觉有三个特征,一是 非逻辑性 ,二是 综合性 ,三是 自觉性 。三、选择题 1要科学地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C ) A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 B用人的感性欲望去解释C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 D用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去解释2.社会形态的划分主要依据( D )A 社会物质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方式 C社会关系状况D. 综合考虑社会物质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方式与社会关系状况,以及人的发展水平 3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 A )。 A人类认识能力的
5、局限 B事物的本质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4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C )。 A新闻传播学 B人类学 C历史学 D社会学5研究对象涉及整个客观世界的、在大科学体系中地位特殊的学科是( A ) A哲学 B心理学 C情报与文献学 D教育学 6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B )。 A管理学 B经济学 C法学 D政治学 7从学科结构的层次着眼,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均属( B )。 A二级学科,可以称为专业学科 B一级学科,可以称为门类学科 C三级学科,可以称为分支学科 D一级
6、学科,可以称为综合学科 8文艺心理学、历史语言学等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 D )。 A一级学科 B二级学科 C三级学科 D交叉学科 9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D )。 A政治学、历史学 B法学、新闻传播学 C伦理学、人类学 D语言学、考古学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的是( D )。 A人类社会实践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存在互动关系 B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辩证统一 C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D历史的治乱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衰完全同步 四、简答题1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什么共同点?(P13-14)答:(1)、人文社会科学也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
7、(2)、人文社会科学也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3)、人文社会科学也是以创新成果为结晶的社会性活动。(4)、人文社会科学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2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P15-21)答:(1)、人文社会科学部分学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3)、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时代性。3 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哪些特殊条件?(P47)答:(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自觉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 (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提高其
8、预见性。五、论述题1说说教材所阐述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学习指导P46-47)答:(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有而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方式。每一种“一般方法”,都由处于两极的认识方式综合而成。“理性批判”这种积极的理性的批判,是一种具有明确创造意识的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方式;“情感激发”这种科学工作感情的激发,既是创造性研究活动的重要动力,又有使研究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和理解外部信息的重要功能,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认识方式。“定性研究”,这是一种要求直接穿透人文社会现象整体把握对象本质的认识方式;“定量研究”则要求运用数学思维去测算、描述对
9、象的“量”,是一种高度理性的、追求“精确”的认识方式。“直觉领悟”又是一种强调感受、经验的认识方式,“技术分析”则又是一种强调理性的认识方式。三种“一般方法”具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两极中的一极同讲求实证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一致,另一极同讲求感受、体验、领悟的人文艺术认识方式相通。教材认为,把处于两极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和人文艺术方式相沟通、相融合,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共同特征。 (2)、三种“一般方法”的形成说到底都取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不但要像自然科学那样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而且通常还要对研究对象作出直接和间接的价值判断,回答“
10、合理不合理”、“应该怎么样”。这就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不但要运用理性判断、定量研究、技术分析这一类认识方式,而且要运用情感激发、定性研究、直觉领悟这一类认识方式,更要把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技术分析和直觉领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在研究成果中体现事实与价值、数量与质量、真理性与合理性的辩证统一。三种“一般方法”在这个根本点上是一脉相通的。 总之,三种“一般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为:它们都适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需要,把对应于两极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和人文艺术认识方式相沟通、相融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平时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1、时代主题: 是一个时代的政
11、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热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2、全球问题: 指的是与整个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3、人学: 是对人自身的反思,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综合性学科。 4、语言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二、填空题:1、 20世纪世界格局首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 战争与革命 ,世界格局第二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对抗和对话,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 20世纪自然科学的综合化有三种表现:一是自然科学各学科、技术各领域内部的
12、综合,二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间的综合,三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综合。3、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之间、社会革命与学术建设之间的复杂的联结和冲突,以及这三个序列之间的复杂的关联与撞击,使现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在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世界版图上有着某种特别的位置和色调。4、 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两大思潮一是科学主义,或者叫作实证主义思潮;二是人本主义,或者叫作非理性主义思潮。5、 历史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规律的反映和阐释,始终追求实现三大基本概念。这三大基本概念是:全面,真实,必然。6、 在文艺学领域中,文艺理论探讨文艺的性质、原理和批评标准等,文艺史探索文
13、艺的演变发展,文艺批评则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7、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他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的物质性(声音)叫作“能指”,语言的表意性(思想)叫作“所指”,它们的关系如一张纸的反面和正面。8、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语言的拓展开始于他对“语言行为”和 “语言能力”的区分;前者研究语言是什么样子,后者回答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9、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马氏文通,它的作者是马建忠。三、选择题:1、20世纪中国2030年代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论战是( C )A 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论战 B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C中国社会性质论战D 中国共产党内马克思主义
14、与各种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论争2、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3、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C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 B.古巴比伦、中国和希腊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4、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A胡塞尔,伽达默尔 B.海德格尔,萨特C弗洛伊德 D.罗素,维特根斯坦5、以“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跨学科、长时段综合研究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学流派是( D )A英国剑桥学派 B.德国兰
15、克学派C美国新史学派 D.法国年鉴学派6、“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观点的首倡者是( B )A科林伍德 B.克罗齐 C.鲁滨逊 D.布罗代尔7、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 C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8、语言学已历经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是( C ) A普通语言学 B.描写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9、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 B )A 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B 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C 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
16、究D 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10、把语言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结构变化联系起来,以两者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是( A )A社会语言学 B.文化语言学 C.心理语言学 D.数理语言学四、简答题:1、20世纪推动和制约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有哪些?(1)、世界格局三次重大变化推动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影响。(2)、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当代全球问题日益尖锐,加快了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化的步伐。2、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了哪些变革?主要有:“欧洲中心论”和“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传统的“政治史”模
17、式被打破;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历史学研究法和技术手段得到更新。3、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有: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理;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注重研究文艺的接受问题;进一步探索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4、索绪尔是如何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的?语言是语言符号的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则是个人的、从属的。虽然语言存在于言语中,但是语言研究只有排除杂乱的、偶然的言语现象,才能确立语言学的科学性。五、论述题1、 试以管理学的发展为例,说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相当典型地
18、反映这个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第一, 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典型地反映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的鲜明特点。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管理和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苏联,列宁把管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困难、最能收效的中心任务。应运而生并对社会实践发挥了能动作用的管理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第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之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个对象对人、事、物等组成的物质
19、社会文化系统进行自觉控制的行为和过程,以至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并发展成为跨科学部类、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学科群具有多科性、综合性的管理科学。可以说,管理学的发展,是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通过不断分化、综合,形成了多科性、综合性庞大体系这一总体发展特点的缩影。第三, 管理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对人的认识的深化。管理学研究的焦点,从自然人、机器人,到“经济人”,到“社会人”,到“复杂人”,到“信息人”、“文化人”等,标志着管理学几度飞跃。这一发展轨迹,充分反映了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总体特点: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2、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
20、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你所在的学校是否也在进行这样的改革?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第一, 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
21、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文沟通,理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第二, 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电大 专科 人文 社会科学 基础 形成 考核 作业 答案 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10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