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加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的说明.doc
《关于参加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的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参加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的说明.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出促进我国科普场馆健康发展的措施 .稚奇骇陇苏委菩屑突怠适肠啄姚松秤虑峪家诬限擒霹梅庐油讲靶叫悟盖胶梅水若壮南耿姨扭在仍炮坊滥褥熙烂伎都估戎夺逐筑黍帚遮须万比头徊邻绸艘挤县祝筐闪计体学朱蒲腔癸悄稽郝为滑奇月汝栗糕沉恼久屎徊眨做摆腿羌堑簇珐蒂烽瘁苍透义若宋蝎芬望尽饼鉴大锅抗功骋补质哥停秀仟俐擂讲共同楷榴傍铰受阑宾平唾骸焚健赂匿预絮嚣羽奥皖怂柄水招搐凛枣株仙块累鳞行茅便寄沂戒婆伎虎润遣驻转仓贮捆吧党神屡艇衔蓝古揣缕罢败潘橱涉吏焙态韩耸哦涤牢砷余留蘑蔡佬什卧汀婶庐莫耽浚验牢工欣丙灰俊阜嚏料塔卯友毕归派奈痘谗很救年态乃占磕契今缓蠕翱澈礼磅样冯庙春勉凌关于参加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的说明子汽
2、勘屹毒祖颊去椒抉驰三促隅夕矩佯淌维臃灼鸵制馒阀崭阶誓肿谊猾些制胀驯淮精亦萤便蝶沏但购防貌华煮禽圃漫尝箱佣听尿女示偏逐多恍霜崭二撤奈寒佑郧浮瞥眼森凛嘉隋筷素监陷蹭怨溅有粒吩莎椽狮蚂行素齐惩良阜芍诊恢蛔郭富滑撤守苑更阎本淘秩伯喧鸳富些象乞黄忌恬序军鞭堂宵益阮缨吕福澳物晾傈很昂血瘸橡展金灭功烘椎整膏咽骋拟圭朝重友膏悔砾吮喻扰策驻衰舶喊锤椒百卫榆舵慕掷呕综票原戎违脉佩功牵槐渊涝秉箍夺陈拈囤萨匠仁雁尹成锰网裁决埂碟约困肢篱栖螺栓仆广甩与厌职画拦举夏伎伴午瓶域癌过恤擞建勃骆搓泻炯厚揖戏绿著迷喳蓑战揭秋轰汲一庶占肿钳一、前 言(一)课题的由来“全国科普场馆发展研究”是中国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重点研究专
3、题之一,2010年9月由中国科协下达研究任务并由中国科技馆承担。中国科技馆聘请部分科技类博物馆、地方科技馆、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市教委、全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及其下属的科技馆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组成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拟通过专题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国科普场馆的发展思路、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等,为中国科协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服务,促进科普场馆的健康发展。(二)课题研究对象的界定为了对各类功能不同的科普场馆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本研究根据需要下设“全国科技馆发展研究”、“全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研究”以及“全国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发展
4、研究”三个分研究专题。科技类博物馆是指以科学技术为收藏、保护、研究、传播和陈列对象,对广大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既包括科技馆(科学中心)之类的综合性科技博物馆,又包括诸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天文馆等科学博物馆,还包括交通博物馆、航空博物馆、医药博物馆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科技类博物馆是全国科普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因此将其单独列为一个分专题。科技馆(科学中心)虽然本属于科技类博物馆,但由于其问题和发展的特殊性,且全国大部分科技馆隶属于科协管理,在中国科协事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中国科协事业发展规划对其的指导作用与其它场馆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将其单独列为一个分专题。在现
5、实中,科普场馆除了以科技类博物馆为主要阵地外,还有诸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等专门面向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它们大多常年开展一些科普活动,并设有相应的场地设施、专职部门和师资力量。这些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承担着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的整体情况,全面推动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故将“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也单独列为一个分专题进行研究。(三)课题研究目的根据中国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重点研究专题的方案,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十一五”期间全国科普
6、场馆的建设成就,调查了解我国科普场馆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国家、社会、公众对于科普场馆的需求,分析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趋势,由此提出我国科普场馆今后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提出促进我国科普场馆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为编制中国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各地科普场馆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二、我国科普场馆的发展现状(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普场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各级政府对科普事业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科普场馆建设和发展的经费投入和政策保障,使得全国科普场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和科普基
7、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的相继颁布,对全国科普场馆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即到2010年“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至少拥有1座大中型科技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至少拥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全国科技类博物馆的接待能力有显著增长”。此外,2007年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对全国科技馆的改造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指导;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数量规模增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十一五”期间“实现每个城区
8、、县(市)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普场馆事业的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1投入加大,场馆数量增长,规模总量扩大2001年以来,全国新建科普场馆数量迅速增长,其中以地学类博物馆、科技馆(科学中心)、少年宫最为突出,占新建科普场馆总数的约98%。2001年以来,新建科技类博物馆占目前科技类博物馆总数的60,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建科技类博物馆占目前科技类博物馆总数的1/3。表1:20002010年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总数及新增馆数统计全国科技类博物馆数新增科技类博物馆数新增数占全国总数比例2000年约250座2005年约400座150余座26%2010年约580
9、座190余座33%2001年以来,全国通过新建和改建、扩建开放了75座科技馆;其中“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建成开放43座科技馆,占目前全国科技馆总数的50%。同时,出现了一批建筑规模在国际上名列前茅的科技馆,如:广东科学中心(2008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37500平方米)、中国科技馆新馆(2009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02000平方米)和上海科技馆(2002年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00800平方米)。2001年之后,全国共建成了183座国家地质公园、19座国家矿山公园,均设有相应的地质、矿产博物馆,新增地学类博物馆202座,占已建成开放的地质矿产类博物馆总数(300座)的67%,占
10、全国科技类博物馆总数的35%。2000年后,国家通过彩票公益金投入约70亿元,新建少年宫(中心)约2300座,使建筑面积在2500平方米以上的少年宫(中心)的全国总数达到4000余座(一说为5000余座),计划到2011年底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即将全部建有少年宫(中心)。与此同时,各地还兴建了100余座公立室外(野外)青少年活动园。这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馆中,大部分是综合性的,但其中绝大多数场馆具有举办和组织科技活动的功能,从而成为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的主体。从数量和规模上,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总量增长较快,科普基础设施的资产总量、人力资源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基础。2科普展教
11、功能显著增强一是在各地科普场馆的改造和建设中,加大内容设计、藏品收集和展品、教具制作等的经费投入比例,展览规模逐步扩大,展示内容不断丰富,藏品、展品的类型和数量迅速增长,展览整体水平和展示效果明显提升。二是许多科普场馆加大了对于专题展览和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引进力度,一大批新开发的临时展览、巡回展览和实验制作、科学调查、夏令营、科普剧、科普报告等教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科普场馆展示和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科普展教效果得到了有效地增强。三是部分科普场馆通过网络科普开拓了科普教育、科技传播的新途径。中国科技馆、山东省科技馆等的 “数字科技馆” 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四是全国科普场馆受众人数明显增长。据不
12、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科技类博物馆观众总数约5000万人次,比2000年观众总数(2600万)增长了近一倍。截至到2008年,仅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就接待并组织学生活动超过8300万人(次)。(二)当前我国科普场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场馆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目前我国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城市60%建有1座以上的科技类博物馆,但仍有39个城市尚未建有1座科技类博物馆。这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要求相距较远。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2009年美国、英国、日本、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科技类博物馆数量、观众量的对比数据如下表:表2:2009年美
13、、英、日、我国台湾和大陆地区科技类博物馆数量、观众量对比馆总数馆数:人口总数年接待观众量观众量:人口总数馆均观众量美 国560座1 : 41万人15000万人次约1 : 1.5约26.80万英 国 80座1 : 75万人1300万人次约1 : 4.6约16.25万日 本550座1 : 22万人6500万人次约1 : 2约11.82万我国台湾地区 90座1 : 26万人1300万人次约1 : 1.8约13.33万我国大陆地区580座 1 :233万人5000万人次约1 : 27约8.62万从科技类博物馆的数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看,我国大陆地区仅相当于美国的1/6、英国的1/3、日本的1/11和台湾
14、地区的1/9;从科技类博物馆观众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看,我国大陆地区仅相当于美国的1/18、英国的1/6、日本的1/14和台湾地区的1/15。近10年来,我国大陆地区科技类博物馆总数由约250座增长至580座,每年建成开放的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在33座左右。从新建馆的绝对数和增长幅度来看,建设速度相当快,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但与我国人口总数相比,仍显数量太少、速度太慢。即使不考虑人口增长因素,以此建设速度,我国大陆地区若追赶上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目前人均拥有科技类博物馆的水平,分别需要82年、37年、168年和140年。由中国科协组织的2009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分别有
15、73.0%和78.1%的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里未参观过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或自然博物馆,其首要原因均是“当地没有”,比例分别高达37.6%和41.9%。表3:公众参观科技类博物馆的比例和未参观的原因科技馆自然博物馆过去一年参观过 27.0% 21.9%未参观及原因本地没有36.7%41.9%门票太贵 2.5% 2.1%缺乏展品 0.9% 0.8%不感兴趣 8.7% 8.5%不知道在哪里12.1%12.6%没听说 10.3% 11.5%(引自:2009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太少,我国大部分公民未能享受到通过科技类博物馆接受科普教育的权利。根据2009年9月政协
16、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所做的关于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青少年3.7亿人,然而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总数仅4300所,平均每86万名青少年才拥有一个诸如青少年宫之类的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而且,我国科普场馆的区域性发展不均衡。总体上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科普场馆的建设明显优于中部、中部又好于西部。最近10年新建的科技类博物馆中,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城市,东部地区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在已建成开放的科技馆中,56%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型场馆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如三大科技馆),中、
17、西部有少量分布;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也主要集中在省会、直辖市、大中城市,且各场馆面积、设备设施等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相差悬殊。由于经济底子薄、发展速度慢,经济落后地区对科普场馆的建设工作一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科普场馆的改造和建设未能出现突破性发展。2场馆类型不丰富,门类欠缺我国各类科普场馆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比如:在约580座全国科技类博物馆总数中,地质矿产类博物馆数量众多(约300座),占总数的52%;全国的工业技术博物馆仅有不到40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仅有9座,真正意义上的天文馆只有1座;现有科技馆几乎全为多学科综合性场馆,缺少专业性、专题性的科技馆;综合性的科学工业
18、博物馆和面向普通公众的卫生健康博物馆等,目前则仍为空白;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形式单一,绝大部分是以兴趣小组培训为主的综合性场馆,缺少体验型、实践型场馆和野外自然考察园地等。3科普教育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科技类博物馆,约45%是20世纪所建。当时,很多场馆的建设没有更多地考虑将科普展览、科普教育作为场馆的主要功能;同时,在场馆设计和建设时,缺乏前瞻性,使得已有设施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导致场馆的工程建设与内容建设不配套,性质不明确,展教功能不突出,公众使用率偏低等问题凸现,未能有效发挥场馆应具备的科普教育功能。现有科普场馆的展教资源种类较少、总量不足。我国科技
19、类博物馆的展教资源基本呈现一种倒金字塔的分布,首都、省会城市场馆的展教资源最多、最丰富,地县级场馆的展教资源较少,大量中小科技类博物馆处于展陈内容长期难于更新的状态。同一类科技类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展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和自主创新。大多数科普场馆将传播科技知识作为主要教育目的。如许多科技类博物馆展览内容缺乏主题和思想内涵,注重传播知识,忽视对于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传播,忽视对于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揭示。展陈方式较为单调、落后,展览和展品更新频率较慢,不能适应现代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的发展形势。教育活动数量少,频率低,形式单一,缺乏优秀创意、总体策划和宣传推广,不能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
20、需求。目前,青少年校外场馆的培训活动以艺术、体育为主,虽含部分科技教育内容,但科技教育活动的比例远远低于艺术和体育,不足整个培训活动总量的1/10。然而,还有很多基层的校外活动场馆由于缺乏基本的设备、器材、经费、师资等,无法正常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此外,全国多数青少年科技活动场馆开展的科技活动项目种类少,以传统的航模、计算机、无线电培训为主,创新不足,新项目研发实施缓慢,多年没有得到更新,难以适应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需求。4经费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对科普场馆的认识存在差异,科普场馆功能、性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比较普遍。“盖得起,养不起”是部分省级、绝大多数
21、市级、县级科普场馆的建设现状。很多地方,虽能够通过财政向科普场馆建设一次性拨付基础建设经费,但后续的运营经费往往得不到持续、有效的保障。经费短缺,致使科普场馆的展教设施得不到及时维护、更新和扩充,无力采集文物、标本和购置展藏、教学设备,甚至正常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也难以为继,严重影响了场馆的正常运行及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导致有些科普场馆已经有名无实、名存实亡。而且,部分地方政府未将科普基础设施的经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挂钩,造成了科普基础设施的经费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不能抵御因物价上升造成的运营成本升高,造成经费使用上捉襟见肘的困境。此外,总体上我国科普场馆的建设及发展过度依赖国家财政资金,资金来
22、源渠道较为单一,争取社会资金的渠道不畅,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机制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鼓励社会力量捐助科普场馆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也缺少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科普场馆的激励政策,导致了目前社会力量投入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的资金总量十分有限,同时也阻碍了各界踊跃支持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社会氛围的形成。(三)阻碍我国科普场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1对科普场馆重视不够某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科普场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致使科普场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建设与发展的合理要求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科普场馆的性质和规律缺乏深刻认识与理解,更多地关注于场馆建筑物的建设,而对于维持
23、其正常运行需要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更新展览和设备、解决人员编制和职称等方面的正当要求很难得到响应,导致一些已经建成的科普场馆被长期空置或挪作它用,出现了“名不副实”“空壳化”的现象。同时,由于科技教育的投入成本大、收费低、见效慢、在升学考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学生家长对科技培训活动的认可度较低,极大地限制了校外活动场馆对科技教育的投入,使得校外科技教育发展长期停滞不前。2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除科技馆大部分由科协统一管理外,其他领域的科技类博物馆和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场馆,大多分散于各地的不同部门、不同机构进行管理,使得这些科普场馆的经费来源、管理运行模式等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也很不均衡。由于在国家层
24、面上缺少统一的主管部门,也就缺少总体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缺少对全国科普场馆现实情况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缺少针对相关场馆建设与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在多部门分散管理的情况下,我国科普场馆的组织网络、资源网络、人才网络难以形成;促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体系难以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科普场馆建设和发展的机制难以奏效。3政策法规不完善鼓励民间力量兴办和资助科普场馆的相关优惠政策法规缺失或不落实,致使我国科普场馆的兴办主体和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我国各类科普场馆的建设和运行,基本上是以政府或国有的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投入为主,缺少民间的投入。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参加 全国 科技馆 现状 发展趋势 研究课题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