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件】社会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doc
《【社会课件】社会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课件】社会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考试采用教材:社会政策与法规,叶海平、李冬妮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性质与学习目的: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社会政策与法规是党和政府在特定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取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规、措施、办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社会政策与法规是国家的重要行 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水平,也决定着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实现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本课
2、程的目标在于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与法规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的大量现实问题,从而达到该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考核,要求结合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方面的具体案例进行,以求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篇 社会政策与法规概论第一章 绪 论一、学习要求1、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概念、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形成和发展。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区别和联系、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观基础。3、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原则、社会政策转化为立法的条件和程序、社
3、会政策法规价值观概念、社会政策法规价值观的特征、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观对政策法规过程的影响、社会政策法规价值判断的基本要求。二、考核知识点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涵义。2、社会政策转化为立法的条件和程序。3、社会政策法规的涵义及其特征。4、社会政策与法规价值判断的基本要求。三、考核要求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形成和发展识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涵义。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1、识记:(1)政策转化为立法的条件。(2)政策转化为立法的程序。2、领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3、应用:应用政策转化为立法的条件和程序的原理来分析新的政策如何转化为立法。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观基础1、识记:(1)社会政策法规
4、价值观的涵义。(2)社会政策法规价值观判断的基本要求。2、领会:社会政策法规价值观对政策法规过程的影响。3、应用:应用政策法规价值观的判断原理分析现有的政策法规。第二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理一、学习要求1、了解:社会政策法规的本质、特征和功能。2、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和特征。二、考核知识点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三、考核要求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1、识记:(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 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一种政策措施,不仅仅因为这种措施是由政党和政府机关等政治性组织制定和推行的,更重要的是因为政策法规涉及人民大众、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和大局。社会政策与法规
5、是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国家政权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代表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党和政府的社会政策与法规也承担着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任务。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2、领会: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征1、识记:(1)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由政治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这一项与社会政策法规具有政治举措、利益体现的本质相对应。(2)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这一项与社会政策法规是改造社会的重
6、要手段相对应。(3)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突出的系统性。这一项指出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2、领会:(1)社会政策与法规只能由政治组织制定和实施。(2)社会政策与法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是唯一的环节,但是它具有独特的指导实践的意义。(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系统特性。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1、领会:(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引导功能(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调控功能(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促进功能2、应用:举例说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第三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一、学习要求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政策法规运行过程的第一和首要的阶段,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研究的核心。1、了解:社
7、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涵义、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依据、原则和程序。2、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原则和程序。二、考核知识点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原则(社会效率和公正原则、利益原则、系统原则、连续性原则、可行性原则)。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程序(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 合法化)。三、考核要求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依据领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历史经验依据。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的原则1、识记:(1)社会效率和公正原则。(2)利益原则。(3)系统原则。(4)连续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6)试验原则。2、领会:(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尤
8、其是必须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利益原则的根据。正确处理利益原则的几个方面。(3)把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过程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4)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连续性与变动性的关系。(5)社会政策与法规可行性原则的基本要求。(6)试验原则的认识论根据及其必要性、试验原则的贯彻实施。3、应用:分别运用上述五个原则分析新政策法规的制定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程序1、识记:本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必须认真识记六个程序2、领会:(1)问题的发现和界定、问题的诊断(2)目标的确立必须注意五个问题(3)方案设计的五个步骤(4)方案后果预测的两个方面(5)方案抉择的基本标准、可行性分析的内容(6)政
9、策法规合法化的程序3、应用:运用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程序分析和解释某一项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第四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一、学习要求1、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政策与法规运行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法规目标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政策法规执行的涵义、特点、意义和原则,政策法规执行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2、理解和掌握:社会政策法规执行的五个原则,准备阶段的五个步骤,实施阶段的五个方面工作。二、考核知识点1、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五个原则。2、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准备阶段(五个步骤)。3、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实施阶段(五个方面)。三、考核要求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涵义、特点和意义1、识记:社会政策与法
10、规执行的涵义和特点。2、领会: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现实性、综合性、具体性和灵活性。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原则1、识记:(1)目标和手段相统一。(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3)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相统一。(4)及时果断与效益实现相统一。(5)领导和群众相统一。2、领会:(1)目标和手段在本质上的一致性。(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尤其是注意执行的灵活性问题。(3)对实事求是前提下的开拓创新要有正确的认识。(4)及时果断和实践效益之间固然有联系,但是,前者也必须以后者的实现为前提。(5)关键在于人民群众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支持。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准备阶段1、识记:(1)制定计划。(2
11、)组织落实。(3)政策法规宣传。(4)物质准备。(5)典型试验。2、领会:(1)制定计划的涵义、类型、程序和原则。(2)组织落实的涵义、要求。(3)政策法规宣传的涵义、内容、原则。(4)物质准备的涵义、内容、要求。(5)典型试验的涵义、步骤。3、应用:运用上述原理于实际的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阶段1、识记:(1)指挥实施工作。(2)协调实施工作。(3)监督实施工作。(4)控制实施工作。2、领会:(1)指挥实施的涵义、作用、基本要求、具体方式。(2)协调实施的涵义、类型、基本要求。(3)监督实施的涵义、内容、作用、程序。(4)控制实施的涵义、步骤、具体方式、原则和要
12、求。3、应用:运用上述原理于实际的政策法规执行过程。第五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评估一、学习要求一个完整的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过程,除了科学合理的制定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立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这种活动就是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人们才能够判断某一政策法规本身的价值,从而决定政 策法规的延续、革新或终结;同时,还能够对政策法规过程的诸阶段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政策法规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1、了解: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概念、类型和意义,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政策法规评估的过程及总结。2、理解和掌握:政策与法规评估的
13、概念、评估的标准和评估的程序过程。二、考核知识点1、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概念、类型。2、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效果。3、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标准。4、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程序过程。5、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途径。三、考核要求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评估原理1、识记:(1)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概念。(2)政策法规评估类型。2、领会:(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尤其对于正式评估要有充分的理解。(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理解政策法规内部操作人员评估、专职评估人员评估和外部( 各类机构、团体、组织)评估三类方式各自的利弊。(3)事前评估的涵义、内容、要求,执行评估的涵义、内容,事后评估的涵义、主要任务 、基
14、本要求。3、应用:运用上述原理于某一政策法规的评估实例之中。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标准1、识记:(1)政策与法规效果的涵义、类型。(2)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回应度标准)。2、领会:(1)政策法规直接效果的涵义、要求。附带效果的涵义,意外效果的两种情况,潜在效果的涵义,象征性效果的涵义。(2)生产力标准是政策法规评估的首要标准,效益标准的具体应用,效率标准的涵义、核心内容,公正标准的涵义,政策法规回应度的涵义。3、应用:运用上述原理(1)实际政策法规评估类型的判断。(2)实际政策法规评估标准的设定。第三节 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过程及总结1、识记:(1
15、)政策法规评估过程三阶段。(2)推进政策法规评估的途径。2、领会:(1)提高对评估工作及其意义的认识。(2)政策法规评估的制度化。(3)建立独立的评估组织。(4)明确政策法规目标、精选评估对象。(5)建立政策法规评估信息系统。第六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周期和政策法规系统的完善一、学习要求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构成了某项政策运行的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中运行的政策法规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要素和功能等等构成一个系统。对这个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是为了使其更好地发挥其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1、了解:(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终结。(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周期运行。(3)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改进的客观要求。(
16、4)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系统的能力。2、理解:1、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涵义、类型等。2、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3、社会政策与法规周期的涵义。4、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能力的四个方面。3、考核要求: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终结和周期1、识记:(1)政策法规终结的涵义。(2)导致终结的涵义。(3)终结的四种类型。(4)终结的四种具体形式。(5)终结的四种作用。(6)政策法规周期的涵义。2、领会:社会政策法规终结与周期的关系。3、应用:运用上述原理分析具体的政策法规终结。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改进的客观要求领会:(1)政策法规系统的改进是由政策法规作为社会利益关系和体现这个内在本质所决定的。
17、(2)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政策法规系统改进的动力和基本依据。(3)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政策法规系统的改进过程。第三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能力的提高领会:(1)确认政策法规问题是提高政策法规系统的首要环节。(2)政策法规作为人们利益关系的具体表现,提高利益整合能力,就必然成为政策法规系统运行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3)政策法规制定是政策法规系统运行的首要环节,是提高政策法规系统运行能力的主要方面。(4)政策法规系统执行能力是制约政策法规的效益与效率,并进而影响政策法规系统能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第二篇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方法论第七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信息系统及其建设一、学习要求
18、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的运作就是运用掌握的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就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再从这些方案中作出优化选择的过程。因此,政策法规方案信息及其系统是政策法规科学化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1、了解:信息是政策法规方案的基础,信息的特性,信息的谋划,信息系统的建设,决策支持系统的 运用范围与功能特征,支持系统的结构、开发和应用。2、理解和掌握:(1)政策法规决策信息的涵义和特征。(2)政策法规决策信息的谋划的步骤。(3)政策法规决策信息的系统的建设。二、考核知识点1、政策法规决策信息的涵义。2、政策法规决策信息的特性。3、政策法规决策信息的来源渠道。4、政策法规决策信息的的谋划形成(信息收
19、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储存、信息输出、信息反馈)5、政策法规决策系统的涵义。6、政策法规决策系统的构成。7、政策法规决策系统的人员结构和素质。三、考核要求第一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和信息1、识记:(1)政策法规决策信息的涵义。(2)政策法规决策信息的特性(真实性、及时性、适用性、系统性)。(3)政策法规决策系统的来源渠道(政务信息、经济信息、大众传媒信息、各种社会团体 的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4)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分析、综合、推导)、传递信息、信息储存、信息输出、信息反馈。2、领会:政策法规决策系统的建设,包括系统的机构或者部门构成、人员结构和素质要求等。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法规决策支持
20、系统领会:(1)政策法规决策支持系统的运用范围和功能特征。(2)政策法规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3)政策法规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第八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测方法一、学习要求政策法规都是面向未来的,所以总是离不开预测的。可以说离开了预测,就不能制定科学的正确的政策法规。政策法规预测是指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未来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法规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1、了解:政策法规预测的涵义,预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政策法规预测的分类和内容,预测的步骤,预测的基本原理,预测的科学理论,预测的基本方法等。2、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预测的涵义、必然性、类别、内容、步骤、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二
21、、考核知识点(1)政策法规预测的定义。(2)政策法规预测的各种类型和四个方面的内容。(3)政策法规预测的五个步骤。(4)政策法规预测八种基本原理。(5)政策法规预测的基本方法。(6)政策法规预测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三、考核要求第一节 政策法规预测的基本涵义1、识记:(1)政策法规预测的定义。(2)政策法规预测的分类。(按预测时间的长短划分、按预测的性质和方式划分、按预测的范围划分)(3)政策法规预测的内容。(4)政策法规预测的五个步骤(确定预测目标,进行调查,研究并确定合理结构,选择方法,论证结果)。2、领会:(1)政策法规预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政策法规预测的内容。第二节 政策法规预测的
22、基本原理和科学理论识记和领会:政策法规预测的可知性原理、连续性原理、类比性原理、可控性原理、反馈性原理、系统性原理、创造性原理。第三节 政策法规预测的方法1、识记:(1)信息预测方法。(信息透视法、信息类比法、信息分析综合法、信息推导法、信息浓缩法)(2)确定型预测方法和非确定型预测方法。(3)逻辑预测方法和非逻辑预测方法。2、领会:预测方法的正确应用:(1)预测方法的选择。(2)处理预测中出现的偶然问题的方法。3、应用:运用预测方法分析和处理某一特定的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第九章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决策方法一、学习要求科学地决策是政策法规研究首要的基本职能,它直接关系到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课件 社会 课件 政策 法规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