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培训教程.doc
《网络工程师培训教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工程师培训教程.doc(1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工程师培训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Kenny .1 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 网络的演进与层次模型 TCP/IP协议简介 局域网与广域网 本章介绍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演进和层次化模型、TCP/IP 协 议简介、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定义及常用设备原理、常用协议原理与常 用组网方式、一些协议特性的比较、以及不同的费用和性能需求下网 络组网方式的选用。 1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2 .2.1 网络的演进与层次模型 网络的演进 网络的演进 Host Network 简单的联接: 1960 S1970 S Host Low Speed Lines 网络化联接: 1970 S
2、1980 S Local Network pc Server Interneting Network 网络间互联: 1980 S1990 S Branch. Network pc WAN Branch. Network pc Branch. Network pc 六十至七十年代,网络的概念主要是基于主机架构的低速串行联接, 提供应用程序执行、远程打印和数据服务功能。IBM 的 SNA 架构与非 IBM 公司的 X.25 公用数据网络是这种网络的典型例子。 七十至八十年代,出现了以个人电脑为主的商业计算模式。最初,个 人电脑是独立的设备,由于认识到商业计算的复杂性,局域网产生了。 局域网的出现,
3、大大降低了商业用户打印机和磁盘昂贵的费用。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远程计算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迫使计算机界开 发出多种广域网络协议,满足不同计算方式下远程联接的需求,网间 网的互联极大程度地发展起来。 2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2.2 OSI 七层模型及其功能 OSI七层模型及其功能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Transport Network Datalink Physical Network processes to application Data representation Interhost communicatio
4、n End-to-End connections Addresses and best path Access to media Binary transmission 在七十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协议分层大大简化了网络协议的复杂性,这实际也是自顶向下、逐步 细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很好的应用。网络协议按功能组织成一系列 “层”, 每一层建筑在它的下层之上。 分成的层数, 每一层的名字、 功能, 都可以不一样,但是每一层的目的都是为上层提供一定的服务,屏蔽 低层的细节。 物理层涉及到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它实现传输数据所需 要的机械、电气、功能性及过
5、程等手段。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对物理层的控制,检测并纠正可能出现 的错误,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一条无错线路;并且进行流量调控。 网络层检查网络拓扑,以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其关键问题是确 定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受数据,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把它分成 较小的单元,传递给网络层,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关系,在协调不同应用程序之 间的通信时要涉及会话层,该层使每个应用程序知道其它应用程序的 状态。 表示层关注于所传输的信息的语法和意义,它把来自应用层与计算机 有关的数据格式处理成与计算机无关的格式。 应用层包
6、含大量人们普遍需要的协议,并且具有文件传输功能。其任 务是显示接收到的信息,把用户的新数据发送到低层。 3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2.3 网络设备在层次模型中所处的位置 网络设备在层次模型中所处的位置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Transport Network Datalink Physical Gateway Router 、Level 3 Switch Bridge、Level 2 Switch Repeater、Hub 在分层模型中,对等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只有对等层才能相互 通信,一方在某层上的协议是什么,对方
7、在同一层次上也必须是什么 协议。理解了对等的含义,则很容易把网络互连起来: 两个网络在物理层就相同,使用中继器就可以连起来;如果两个网络 物理层不同,链路层相同,使用桥接器可以连起来;如果两个网络物 理层、链路层都不同,而网络层相同,使用路由器可以互连;如果两 个网络协议完全不同,使用协议转换器(网关)可以互连。 上面提到的设备分别是: 中继器(Repeater) :工作在物理层,在电缆之间逐个复制二进制位 (bit) ; 桥接器 Bridge) 工作在链路层, LAN 之间存储和转发帧 frame) ( : 在 ( ; 路由器(Router) :工作在网络层,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和转发分 组
8、(packet) 。 协议转换器(Gateway) :工作在三层以上,实现不同协议的转换。 Internet 中通常把路由器也叫网关(Gateway) 。 4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2.4 OSI 模型与TCP/IP 协议的对应关系 OSI模型与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 OSI Reference Model TCP/IP Protocol Netware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Transport Network Datalink Physical TELNET SMTP TFTP FTP T
9、CP UDP Application Netbios Netware Emulator Shell NCP SPX IPX Ethernet Token Ring Others IP 、ICMP、 ARP 今世界上最流行的 TCP/IP 协议的层次并不是按 OSI 参考模型来划分 的,只跟它有一种大致的对应关系。 网络层协议主要包括 IP 协议,实现 IP 包的封装和发送,分组路由和 避免阻塞是这里的关键设计问题。 传输层定义了两个端到端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TCP 和用户数据报协 议 UDP。 TCP/IP 不涉及会话层和表示层。 应用层含有所有的高层协议,如虚拟终端协议 Telnet、文件
10、传输协议 FTP 和 电子邮件协议 SMTP。 另有 NOVELL 公司的 SPX/IPX 协议以供参照。 5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2.5 数据的封装 数据的封装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Transport Network Datalink Physical HOST A Network Data Header Frame Network Data Header Header 0101101010110001 Data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Transport Network
11、Frame Trailer Datalink Physical HOST B 信息交换的过程发生在对等层之间,源系统中的每一层把控制信息附 加在数据中,而目的系统的每一层则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解,并从 数据中移去控制信息。 高层的协议将数据传递到网络层后,形成标准的数据包,而后传送到 数据链路层,添加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形成帧,再传递到物理层,在 物理层网络传送原始的比特流。 6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3 .3.1 TCP/IP 协议简介 TCP/IP 传输层协议概揽 TCP/IP传输层协议概揽 Application Transport Internet Netw
12、ork Interface Hardwar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 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 传输控制协议 TCP 是一个面向联接的协议,允许从一台机器发出的字 节流无差错地发往到互联网上的其他机器。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联接的协议,用于不需要排序 和流量控制能力而是自己完成这些功能的应用程序。 7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3.2 TCP/IP 网络层协议概揽 TCP/IP网络层协议概揽 Application Transport Internet Network In
13、terface Hardware Internet Protocol(I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RARP) 网络层的 IP 协议,实现了 IP 包的封装和寻径发送,它的功能是主机 可以把分组发往任何网络并使分组独立地传向目标。这些分组到达的 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 另外,TCP/IP 的网络层还包括了 互联网络控制消息协议 ICMP、地址 解析协议 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RARP。 8 “
14、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3.3 ICMP 检测 ICMP检测 使用PING命令测试 我在! B 可达吗? A B ICMP Echo Request ICMP Echo Reply 互联网络控制消息协议 ICMP 是一个网络层的协议,它提供了错误报 告和其它回送给源点的关于 IP 数据包处理情况的消息,RFC 792 中有 关于 ICMP 的详细说明。 ICMP 包含几种不同的消息,其中 Echo Request 由 Ping 命令产生,主机 可通过它来测试网络的可达性, ICMP Echo Reply 消息表示该节点是可达 的。 9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
15、章 网络基础知识 .3.4 地址解析协议 ARP 地址解析协议ARP 映射IP到Ethernet 本地ARP 我需要10.0.0.1 的以太网地址 收到广播,这是 我的以太网地址! 10.0.0.2 10.0.0.1 IP :10.0.0.1 = ? ? ? Ethernet=:0010:0020:0030 地址解析协议 ARP 是一种广播协议,主机通过它可以动态地发现对应 于一个特殊 IP 网络层地址的 MAC 层地址。 主机 A 发送的 ARP 请求报文中,带有自己的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 映射。 主机 B 收到请求报文后, 将其中的地址映射存到自己的 ARP 高 速缓存中,并把自
16、己的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作为响应发回主机 A。 10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4 .4.1 局域网与广域网 LAN 定义 LAN定义 Local Area Network: 通常指1000英尺以内的,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互联的 计算机、打印机、modem或其他设备的集合 Protocols: 网络设备用于交换信息的系列规则和约定 Standards: 描述了协议的规定;设定了最简的性能集 LAN 是一个覆盖地理范围相对较小的高速容错数据网络,它包括工作 站、个人计算机、打印机和其它设备。 LAN 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了资源共享的设备访问,如打印、文件交换、 电
17、子邮件交换等等。 在这种环境中,LAN 定义了一系列的协议支持局域网网络设备的顺利 运行。 11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4.2 LAN 及其常用设备 LAN及其常用设备 LAN的设计目标: 运行在有限的地理区域 允许同时访问高带宽的介质 通过局部管理控制网络的私有权利 提供全时的局部服务 联接物理相邻的设备 Hub Bridge/Switch Router ATM Switch LAN 的设计目标主要面对有限的地理区域,它允许同时访问高带宽的 介质。 LAN 主要通过局部管理控制网络的私有权利,提供全时的局部服务, 其连接物理设备一般在相对较近的环境中。 LAN
18、的传输形式一般以总线型为主,最常见的以太网采用了载波侦听 与冲突检测 CSMA/CD 协议以支持总线型的结构。 12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4.3 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常见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 总线、星型、树型、 环型、网型 LAN 的拓扑结构定义了组织网络设备的方法,LAN 有总线型、星型、 树型环型和网型等多种拓扑结构。 这些拓扑结构是逻辑结构,和实际的物理设备的构型没有必然的关系, 如逻辑总线型和环型拓扑结构通常表现为星型的物理网络组织。 13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4.4 以太网原理简介 以太网原理简介 网络中所有主机的收发
19、都依赖于同一套物 理介质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台主机在发送 CSMA/CD:载波侦听与冲突检测 载波侦听: 发送之前的检测 冲突检测: 发送过程中的检测 回退: 检测到冲突后的处理 PC PC PC 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广播 帧,每个工作站都要经过判断确认信息帧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如是, 则转到高层的协议层去。 采用了载波侦听与冲突检测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中, 工作站在发送 数据之前,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只有在网络不阻塞时,工作站才能 发送数据。 14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4.5 WAN 定义 WAN定义 Wide Are
20、a Network: 为分布在广阔的地域用户提供数据联接 Devices: 通常采用服务商提供的传输设备 Switching Type: 电路交换 包交换 WAN 是覆盖地理范围相对较广的数据通信网络,它通常利用公共载波 公司提供的便利条件进行传输。 (即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WAN 技术在 OSI 参考模型的下三层 发挥作用。 WAN 通常采用两种交换模式运行,即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 电路方式是基于电话网电路交换的原理,当用户要求发送数据时,交 换机就在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接通一条物理的数据传输通路。特 点是时延小、 “透明”传输 (即传输通路对用户数据不进行任何修正或解 释
21、) 信息传输的吞吐量大。 、 缺点是所占带宽固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分组方式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它是将需要传输的信息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包(分组) ,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的。每个分组信息 都载有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的标识,在传送分组之前必须首先建立 虚电路,然后依序传送。分组方式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来传 送各个分组,带宽可以复用。缺点是实时性不好。 15 “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4.6 WAN 及其常用设备 WAN及其常用设备 WAN的设计目标: 运行在广阔的地理区域 通过低速串行链路进行访问 网络控制服从公共服务的规则 提供全时的或部分时间的联接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工程师 培训 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