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教案移动通信ch4.ppt
《配套教案移动通信ch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教案移动通信ch4.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2,第四章 概述,4.1 多址接入技术 4.1.1 接入方式 4.1.2 系统容量 4.2 信源编码技术 4.2.1 语音编码技术基本原理 4.2.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 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4.3 信道编码技术 4.3.1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4.3.2 HARQ简介,3,4.4 数字调制技术 4.4.1 恒包络调制技术 4.4.2 线性调制技术 4.4.3 移动信道对数字调制性能的影响,4.5 扩频技术 4.5.1 扩频技术理论基础 4.5.2 扩频通信工作方式 4.5.3 CDMA系统中的PN序列和正交序列,第四章 概述,4
2、,4.6 时域均衡技术 4.6.1 概述 4.6.2 均衡器分类 4.6.3 时域均衡器的工作方式,4.7 分集技术 4.7.1 分集技术的分类 4.7.2 获得分集信号的方式 4.7.3 合并技术 4.7.4 Rake接收原理 4.7.5 交织技术,第四章 概述,5,频分多址接入(FDMA),4.1 多址接入技术,4.1.1 接入方式,6,4.1 多址接入技术,4.1.1 接入方式,时分多址(TDMA),7,4.1 多址接入技术,4.1.1 接入方式,码分多址(CDMA),8,4.1 多址接入技术,4.1.1 接入方式,空分多址接入(SDMA),9,正交频分接入(OFDMA),4.1 多址接
3、入技术,4.1.1 接入方式,将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窄带调制和传输。,FDM和OFDM信号频谱比较,10,理想系统容量分析,4.1 多址接入技术,4.1.2 系统容量,假设三种多址系统的带宽都是B,并且每个用户未编码的信息速率都是Rb=1/Tb,Tb是比特周期,同时假定三种多址系统均采用正交信号波形,则系统所支持的最大用户数为:,11,4.1 多址接入技术,4.1.2 系统容量,当基站接收到每个用户的信号功率均为 时,则接收总功率为。假设满足通信要求的最低信噪比(SNR)或(单位比特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与实际值相等,则:,三种多址方式的系统容量是相等的,12,实际系
4、统与理想系统容量不同的原因,4.1 多址接入技术,4.1.2 系统容量,理想系统假设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间内连续不断地传送消息,这对话音通信来说是不符合实际的理想系统没有考虑在地理上重新分配频率的问题理想系统没有考虑信号传输中的多径衰落实际的FDMA和TDMA系统远没有满足正交信号的要求,CDMA系统的信道容量是模拟系统的1020倍,是TDMA系统的4倍。,13,CDMA系统容量较大的原因,4.1 多址接入技术,4.1.2 系统容量,CDMA系统的频率复用系数远远超过其它制式的蜂窝系统;扩频技术带来的极大的处理增益;CDMA使用了话音激活和扇区化,快速功率控制等技术。,14,移动通信系统中信源编
5、码的主要内容,4.2 信源编码技术,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压缩编码的可行性,语音和图像信号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最终接收者是人,而人的听觉和视觉器官都存在不敏感性,15,波形编码,4.2 信源编码技术,4.2.1 语音编码技术基本原理,典型的编码方式:PCM、ADPCM等;典型的传输速率:64Kbps、32Kbps,16,参量编码,4.2 信源编码技术,4.2.1 语音编码技术基本原理,典型的编码方式:线性预测编码(LPC)等 典型的传输速率:0.89.6Kbps,17,混合编码,4.2 信源编码技术,4.2.1 语音编码技术基本原理,在保留参数模型技术精华的基础上
6、,应用波形编码准则优化激励信号在4.89.6Knit/s的数码率上获得较高质量的合成语音典型的编码方式: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码(RPE-LTP)、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以及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等 典型的传输速率:2.49.6Kbps,18,影响移动通信语音编码器选择的因素,4.2 信源编码技术,4.2.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语音质量和传输带宽之间的折中 编码时延、算法复杂度、功耗大小、兼容性编码器对传输误码的稳定性 小区的大小 多址技术,19,GSM中的RPE-LTP声码器原理,4.2 信源编码技术,4.2.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编码器原理,20,4.
7、2 信源编码技术,4.2.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RPE-LTP编码每帧比特分配表,21,窄带CDMA系统中的声码器原理,4.2 信源编码技术,4.2.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CELP声码器原理,22,4.2 信源编码技术,4.2.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QCELP编码原理图,23,4.2 信源编码技术,4.2.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WCDMA中的AMR声码器原理,AMR编码原理图,24,4.2 信源编码技术,4.2.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AMR译码原理图,25,4.2 信源编码技术,4.2.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实际系统中AMR语音信号传输过程,26
8、,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图像压缩编码方法,预测编码,分利用相邻样值间的强相关性,利用前面已出现的数值做预测,得到一个预测值,将实际值与预测值求差,然后对差值信号进行编码后传输。,经典编码方法:DPCM、ADPCM等,27,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变换编码,利用正交变换减少随机向量的相关性,由于正交变换产生变换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很小,所以可以独立地对其进行处理。且信号经大多数正交变换后,能量都集中在少数系数上,通过量化删除贡献较小的系数,只用保留下来的系数恢复图像,不会引起明显的失真。,经典方法:K-L变换、离散余弦
9、变换(DCT)、Walsh变换等,28,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熵编码,旨在消除信源的统计冗余,属于无损编码。例如哈夫曼编码,对出现概率较大的符号编较短的码字,对出现概率较小的符号编较长的码字,实现信源压缩。,经典方法:算术编码、香农码和游程编码等,29,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编码,旨在消除序列图像在时间上的冗余。序列图像的时间冗余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静止场景,当前帧与前一帧信息网全相同;二是对于运动物体,只要知道运动规律,即可从前一帧图像推算出它在当前帧中的位置。,30,4.
10、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图像信息类型,静止图片准活动图像活动图像,制定图像压缩编码国际标准的有两大国际组织,ITU-T,其标准通常记作H.26xISO/IEC,其标准常记作JPEG和MPEG-x,31,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由ISO和ITU-T及IEC共同组织的一个图片专家联合小组(Jio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研制而成,故称之为JPEG,基于DPCM与熵编码的无失真编码系统基于DCT与熵编码的有限失真编码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将图像分成88
11、的子块,分别作DPCM或DCT变换,然后进行哈夫曼算术编码,32,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 2000,是JPEG的升级版本,其平均压缩比要比JPEG增加了大约30%。具有以下特点:,以小波编码方式代替JPEG中的DCT变换 采用了渐进传输技术 接收用户的主观要求,实现交互式压缩 利用预测法可以实现无损压缩 具有误码鲁棒性,抗干扰性能好 充分考虑了人眼的主观视觉特性,33,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H.261,用于传输会议电话及可视电话信号的标准,根据不同的需求,它可将速率确定为p64Kbit/s,p=1,2,
12、30,,采用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然后对预测误差信号作DCT、量化和哈夫曼编码实现图像压缩。,与H.261配套的语音编码标准为G.711、G.722和G.728。,34,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H.263,在H.261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H.261的区别:,H.261仅支持CIF和QCIF两种格式,而H.263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SubQCIF、4CIF、16CIF等3种格式;H.263吸收了MPEG等标准中的一些有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精度,进一步降低了编码速率;H.263在H.261基本编码算法基础上又增加了非限制运动矢量、基于语法的算术编码等4种
13、可选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编码效率。,35,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1,MPEG-1是ISO/IEC下属的国际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在1993年,主要针对1.5Mbit/s速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制定的国际标准,用于CD-ROM的数字视频及MP3等。1.5Mbit/s中有1.1Mbit/s用于视频,128Kbit/s用于音频,其余用于MPEG本身。MPEG-1使用了帧间预测、DCT转换以及哈夫曼编码等技术。,36,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是对MPEG-1的改进,主要针对数字视频广播
14、、高清晰度电视HDTV等制定的49Mbit/s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标准,与MPEG-1 的区别:,支持电视的隔行扫描格式,在运动补偿中增加了场间预测和双基预测等模式,以改进对运动较快物体预测的准确性和提高压缩比;支持分层次的可调视频编码,以适应需要同时提供多种质量的视频服务的情况。,37,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H.264,ITU-T和ISO/IEC联手成立了VCEG组织,在H.263及其改进型与MPEG-4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融合、改进和优化,共同提出了H.264标准H.264标准具有算法简单易于实现、运算精度高且不溢出、运算速度快、占用内存小、消弱块
15、效应等优点,是一种更为实用有效的图像编码标准。,38,4.2 信源编码技术,4.2.3 移动通信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图像压缩编码标准混总表,39,4.3 信道编码技术,4.3.1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线性分组码,CRC-12:CRC-16:CRC-CCITT:CRC-32:,循环码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一类线形分组码,常用的循环码标准生成多项式有:,40,4.3 信道编码技术,4.3.1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卷积码,卷积码由输入的数据序列和编码器的冲激响应在时域做卷积得到,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例如IS-95前向链路(2,1,9)编码器如下所示:,41,4.3 信道编码技术,4.3.1
16、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级联码,串行级联码,内码负责纠正字节内的随机独立差错,外码负责纠正字节间和字节内未纠正的剩余错误。若内码的最小码距为d1,外码的最小码距为d2,则级联码的最小码距至少是d1d2。,42,4.3 信道编码技术,4.3.1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Turbo码:并行级联码,Turbo码编码器,43,4.3 信道编码技术,4.3.1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Turbo译码器,Turbo码:并行级联码,44,4.3 信道编码技术,4.3.2 HARQ简介,差错控制基本方式,自动重传(ARQ)前向纠错(FEC)混合纠错(HEC),混合自动重传(HARQ),I型HARQII
17、型前向纠错(FEC)III型混合纠错(HEC),45,4.4 数字调制技术,移动通信对调制解调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可靠性,即抗干扰性能,选择具有低误比特率的调制方式,其功率谱密度集中于主瓣内;其次是有效性,它主要体现在选取频谱有效的调制方式上,特别是多进制调制;第三是工程上易于实现,它主要体现在恒包络与峰平比的性能上。,46,4.4 数字调制技术,4.4.1 恒包络调制技术,为什么要使用恒包络调制,极低的旁瓣能量;可使用高效率的C类高功率放大器;容易恢复用于相干解调的载波;已调信号峰均比低。,1986年以前,移动通信中的调制是以恒包络调制技术为主体。MSK不存在相位跃变点,因此在限带系统中,能保
18、持恒包络特性。GMSK是MSK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具有更紧凑的功率谱。,47,4.4 数字调制技术,4.4.1 恒包络调制技术,MSK 调制,MSK是一种恒包络调制;MSK是二进制连续相位键控(2CPFSK)的特例当调频指数h=0.5时,满足在码元交替点相位连续的条件,也是频移键控为保证良好的误码率性能所允许的最小调制指数,且此时波形的相关系数为0,待传送的两个信号是正交的。,48,4.4 数字调制技术,4.4.1 恒包络调制技术,GMSK 调制,在GMSK中,将调制的不归零数据通过预调制高斯脉冲成型滤波器,使其频谱上的旁瓣水平进一步降低。GMSK信号可以进行相干检测或者非相干检测。GMSK由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配套 教案 移动 通信 ch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