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课件.ppt
《第5章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0:16:53,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Formation of UV二、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三、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metal complexometric compounds,第一节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Ultraviolet spectrometry,UV,Principles of UV,00:16:53,特点:,1.灵敏度高 待测物质的含量10-710-4g/mL时,能够用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所以它主
2、要用于测定微量组分。,2.准确度较高 相对误差在1%-5%3.仪器价格较低,操作简便、快速4.应用广泛 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可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如土壤中的氮、磷以及植物灰、动物体液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测定。,00:16:53,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UV,1.概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波长范围:100-800 nm。(1)远紫外光区:100-200nm(2)近紫外光区:200-400nm(3)可见光区:400-800nm,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00:16:53,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M+热,M+荧光或磷光,吸收曲线
3、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M+h M*,基态 激发态E1(E)E2,E=E2-E1=h量子化;选择性吸收,00:16:53,吸收曲线的讨论:,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max则不同。,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00:16:53,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在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4、,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00:16:53,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3.1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振动能量Ev、转动能量Er 即:EEe+Ev+Er evr,00:16:53,3.2 能级跃迁,通常,分子是处在基态振动能级上。当用紫外、可见光照射分子时,电子可以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的任一振动(或不同的转动)能级上。因此,电子能级跃迁
5、产生的吸收光谱,包括了大量谱线,并由于这些谱线的重叠而成为连续的吸收带,这就是为什么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不是线状光谱,而是带状光谱的原因。又因为绝大多数的分子光谱分析,都是用液体样品,加之仪器的分辨率有限,因而使记录所得电子光谱的谱带变宽。,00:16:53,3.3 分子吸收光谱,(1)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r:0.0050.050eV,产生此能级的跃迁,需吸收波长约为250 25m的远红外光,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形成的光谱称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00:16:53,(2)振-转光谱(红外光谱)分子的振动能级差一般在0.05 1 eV,需吸收波长约为25 1.25
6、m的红外光才能产生跃迁。在分子振动时同时有分子的转动运动。这样,分子振动产生的吸收光谱中,包括转动光谱,故常称为振-转光谱。由于它吸收的能量处于红外区,故又称红外光谱。,00:16:53,(3)电子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的跃迁能差约为1 20 eV,比分子振动能级差要大几十倍,所吸收光的波长约为12.5 0.06m,主要在真空紫外到可见光区,对应形成的光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00:16:53,二、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
7、跃迁的结果:电子、电子、n电子。,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非键轨道。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大小顺序为:n n。,00:16:53,1.1 跃迁类型,(1)*跃迁 它需要的能量较高,一般发生在真空紫外光区。饱和烃中的cc键属于这类跃迁。(2)n*跃迁 实现这类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高,吸收波长为150250 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跃迁。,00:16:53,(3)*跃迁 它需要的能量低于*跃迁,吸收峰一般处于近紫外光区,在200 nm左右
8、,其特征是摩尔吸光系数大,一般max104,为强吸收带。(4)n*跃迁 这类跃迁发生在近紫外光区,一般200 nm。它是简单的生色团如羰基、硝基等中的孤对电子向反键轨道跃迁。其特点是谱带强度弱,摩尔吸光系数小,通常小于100,属于禁阻跃迁。,00:16:53,1.2 常用术语,(1)生色团 从广义来说,所谓生色团,是指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但是,人们通常将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原子团或结构系统定义为生色团。具有不饱和键电子的基团,产生*跃迁,和孤对电子产生n跃迁,跃迁E较低。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N等。注:当出现几个发色团共轭,则几个发色团所产
9、生的吸收带将消失,代之出现新的共轭吸收带,其波长将比单个发色团的吸收波长长,强度也增强。,00:16:53,分子中:C为sp2杂化,分别与C、H形成键,故分子在同一平面内,四个碳原子各余下一个p轨道,这几个p轨道都垂直于此平面,互相平行,互相重叠,形成一个离域的大键,四个p电子不仅在两原子间运动,而是在四个原子间运动。这样的共轭也叫做共轭。,00:16:53,下面为某些常见生色团的吸收光谱:,00:16:53,(2)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非键电子or孤对电子)的单键基团(如-OH、OR、NHR、SH、Cl、I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
10、发生p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3)强带和弱带 max105 强带 max103 弱带,00:16:53,(4)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max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5)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波长不变 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增强的效应 减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00:16:53,R带: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n*跃迁产生。CO;CN;NN E 小,max250400nm max100 溶剂极性,max 蓝移(短移),
11、(6)K带、R带、B带、E带,00:16:53,b.K带:由共轭双键的*跃迁产生,(CHCH)n,CHCCO max 200nm,max104共轭体系增长,max红移,max溶剂极性,对于(CHCH)n max不变 对于CHCCO max红移,00:16:53,B带:由*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max=254nm,宽带,吸收峰230270nm,具有精细结构。max=200,00:16:53,极性溶剂中,或苯环连有取代基,其精细结构消失。,00:16:53,00:16:53,E带: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E1 180nm,max104(常观察不到
12、)E2 200nm,max=7000 强吸收 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与K带合并一起红移(长移)。,00:16:53,1.3 各种常见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饱和烃类分子中只含有键,因此只能产生*跃迁,即电子从成键轨道()跃迁到反键轨道(*)。饱和烃的最大吸收峰一般小于150nm,已超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量范围,处于真空紫外区。饱和烃的取代衍生物如卤代烃,其卤素原子上存在n电子,可产生n*的跃迁。n*的能量低于*。其相应的吸收波长发生红移。直接用烷烃和卤代烃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这些化合物的实用价值不大。但是它们是测定紫外和(或)可见吸收光谱的
13、良好溶剂。,00:16:53,(2)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A)非共轭不饱和烯烃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键外,还含有键,它们可以产生*和*两种跃迁。*跃迁的能量小于*跃迁。例如,在乙烯分子中,*跃迁最大吸收波长为180nm左右。,C=C 发色基团,但*200nm。,max=177nm 助色基团取代*发生红移,00:16:53,(B)共轭烯烃,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当有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时,随着共轭系统的延长,*跃迁的吸收带 将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增强。共轭双键愈多,红移愈显著,甚至产生颜色。在共轭体系中,*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又称为K带。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跃迁,00:16:53,
14、00:16:53,基-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母体基本值:(a)异环二烯/无环二烯 基=217 nm(b)同环二烯 基=253 nm,伍德沃德菲泽 规则(Woodwardfieser):,00:16:53,niI:由双键上取代基种类和个数决定的校正项(1)每延长一个共轭双键+30nm(2)环外双键+5nm(3)增加一个烷基(-R)+5 nm(4)增加一个环残基+5nm(5)酰基(-OCOR)0(6)烷氧基(-OR)+6nm(7)-SR+30nm(8)卤素(-Cl,-Br)+5nm(9)-NR2+60nm,00:16:53,(3)羰基化合物,Y=H,R n*180-190nm*1
15、50-160nm n*275-295nm,羰基化合物含有C=O基团。C=O基团主要可产生*、n*、n*三个吸收带,n*吸收带又称R带,落于近紫外或紫外光区,R带吸收较弱(max100)醛、酮、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如酯、酰胺等,都含有羰基。由于醛酮这类物质与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它们n*吸收带的光区稍有不同。,00:16:53,Y=-NH2,-OH,-OR 等助色基团,这些助色团上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电子产生p共轭,K带红移,R 带兰移;R带max=205nm;10-100,不饱和醛酮K带红移:177250nmR 带红移:290310nm,00:16:53,(4)苯及其衍生物,苯
16、:苯环上三个共扼双键的*跃迁特征吸收带:E1带180184nm:=47000 E2带200204 nm:=7000 B带 230-270 nm:=200 B带:*与苯环振动能级跃迁叠加引起,也称精细结构吸收带。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苯的三个特征谱带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影响较大的是E2带和B谱带,B带简化,红移。,00:16:53,乙酰苯紫外光谱图,羰基双键与苯环共轭: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并,红移;取代基使B带简化;氧上的孤对电子:R带红移,跃迁禁阻,弱。,00:16:53,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00:16:53,苯环上生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00:16:53,2.影响紫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紫外 可见 光谱分析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