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菌种选育课件.ppt
《第二章菌种选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菌种选育课件.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菌种的选育、保藏与复壮,第一节、微生物工业用菌种第二节、菌种的来源第三节、菌种的选育第四节、菌种保藏第五节、菌种的提纯与复壮,第一节、微生物工业用菌种一、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微生物资源丰富,广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界中,其中土壤中最多。发展趋势:从野生型 变异株 自然选育 代谢控制育种 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定向育种,(1)所需培养基易得,价格低廉;(2)培养和发酵条件温和(糖浓度、温度、pH、溶解氧、渗透压等)(3)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短(4)单产高(选择野生型、营养缺陷型或调节突变株),微生物工业对大规模生产用菌的要求原则:,(5)抗病毒能力强(6)菌种纯粹,不易变异
2、退化,稳定性好(7)菌体不是病源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包括抗生素、激素和毒素),保证安全,二、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微生物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广,包括化工、医药、食品、水产、国防、纺织、石油勘探及石油化工等方面。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多,已超过1300多种,而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不足100多种;微生物酶有近千种,而工业上用的不过4050种。微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工业上常用菌种举例:,1、常用的细菌,大肠杆菌 应用:生产天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乳酸杆菌应用:乳酸、干酪、奶子酒、发面、泡菜、酸奶等的制作,枯草芽孢杆菌应用:生产淀粉酶,2、酵母菌,种类:酒精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
3、红酵母、面包酵母。应用:生产酒精、啤酒、石油发酵脱蜡和制取蛋白质、生产脂肪。,啤酒酵母,红酵母,面包酵母,3、霉菌,曲霉属应用:生产有机酸、生产淀粉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应用:酱油、酱类(淀粉酶),应用:生产甲义丁二酸,米曲霉应用:产糖化酶和蛋白酶、主要用于酿酒制曲和酱油制曲,毛 霉应用:可以产生蛋白酶,我国多用于豆腐乳、豆豉等的制作,根霉种类:米根霉、华根霉、少根根霉、爪哇根霉应用:酿酒,青霉菌,4、放线菌,种类:龟裂链霉菌、金霉素链霉菌、灰色链霉菌、红霉素链霉菌应用:各类抗生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其他生物:A:担子菌:所谓的担子菌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菇类生物。担子菌资源的利
4、用正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多糖、抗癌药物的开发。近几年来,日本、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对香菇的抗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香菇中的“1,2-葡萄糖苷酶”及两种糖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B:病毒(virus)其特点如下:1.形体微小,体积比细菌小的多。2.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3.营寄生生活不能脱离寄主而自行生长繁殖,有专一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噬菌体(phage)是病毒的一种。噬菌体在寄主细胞中的生长繁殖过程可分
5、为吸附、浸入、增殖、成熟和释放。,C:藻类(alga):培养螺旋藻,每公顷可收获60吨,而种植大豆每公顷才可获4吨;从蛋白质产率来看,螺旋藻是大豆28倍。还可通过藻类将CO转变为石油,培养单胞藻或其他藻类而获得的石油,可占细胞干重得5%-50%,合成的油与重油相同,加工后可转变汽油、煤油等产品。还可减轻因工业生产而大量排放CO造成的温室效应。国外还有人从“藻类农场”获取氢能的报道,大量培养藻类,利用其光合放氢作用来取得氢能。,藻 类 工 厂,第二节 菌种的来源,一、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预处理所需菌种的分离菌种的培养菌种的选择和纯化,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微生物主要来自土
6、壤寻找已经适应苛刻环境压力的微生物类群例如:从盐场分离嗜盐链霉菌,从污泥中分离甲烷菌,从酒糟中分离酵母菌等。,2、材料的预处理通常采用热处理方法减少材料中的细菌数,但许多放线菌的繁殖体,孢子(如链霉菌)和菌丝片段(如红球菌)比G(-)细菌细胞耐热。加热虽然能减少细菌同放线菌的比例,但也常减少放线菌的数目。采用膜过滤法浓缩水中的细胞。然后将滤膜置于培养基的表面,放置乃个小时后移去,或一直留在上面,如处理放线菌繁殖体含量很低的海水,有人先将样品离心然后才过滤。,收集在腐烂的稻草和其它植物材料中的嗜热放线菌孢子可在空气搅动下进行,并可用简单的沉淀室收集孢子。然后,用取样器将空气撞击在培养基的平板上,
7、这样可以减少分离平板中的细菌数目。在分离前添加一些固体基质(如把几种基质加在土壤中)或洒些可溶性养分来强化培养基。所谓诱饵技术是将固体基质加到待检的土壤或水中,待其菌落长成后再铺平板。有人曾广泛使用石腊棒技术来分离诺卡氏菌,从土壤中分离耐酸放线菌。近来,用花粉诱饵从土壤中分离出13株小瓶菌,其中有些新种或亚种。,3、所需菌种的分离分离效率取决于培养基的养分、pH、加入的选择性抑制剂。广泛应用的三种培养基即几丁质琼脂、淀粉一酪素培养基和M3培养基。,因大多数放线菌都是嗜中性的,分离培养基的pH常在6.7-7.5之间。如要分离嗜酸放线菌,pH宜降低到4.5-5.0。有人从碱性的加拿大土壤中分离出嗜
8、碱链霉菌,它不能生长在低于pH 6.1-6.8的条件下,估计嗜碱性放线菌也可能存在于其它碱性环境中。在分离培养基中广泛采用加入抗生素的方法,来增加选择性。,4、菌种的培养放线菌:25-30。多数放线菌是好气的,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通气量;多数放线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3-37,高温放线菌的生长温度范围在50-65。嗜热菌:45-55。它能够产生耐热性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普通生物的蛋白质就会失活、变性,但是嗜热菌蛋白质不会变性,生命活动也不会终止。嗜冷菌:4-10。嗜冷菌是指那些能在低于7时可以生长繁殖的细菌,例如假单胞菌黄杆菌、产碱杆菌和色杆菌属等。,5、菌落的选择铺菌法 于分离平板上铺上一层单
9、一的试验菌的办法用来测定各个菌落的抗生素生产能力。复印平板法 将菌落复印在平板上的办法来研究它们对一系列试验菌的作用。这两种方法都有缺点。铺菌法会使所需要的菌落污染,并且只能在每个平板上铺上一种试验菌。菌落复印平板法对不长孢子的链霉菌则不能使用,也不适用于游动细菌的筛选。,二、重要工业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施加选择压力的分离方法:1、富集液体培养:指能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的数量的一种技术。要领: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他菌群生长的条件。e.g.供给特殊的基质或加入某些抑制剂。,注意:所需类型的菌株生长的结果,有时会改变培养基的性质,从而改变选择压力,使其他微生物生长。解决办
10、法:把富集培养物接种到新鲜的同一种培养基中可以重新建立选择压力,重复移植几次后,将富集培养物再接到固体培养基上。,、固体培养基培养:常用于分离某些酶产生菌,其选择培养基中常含有所需酶的基质,以便促进酶产生菌的生长。e.g.碱性蛋白酶的分离用不同pH的土壤作为原始种子。土壤必须经过巴氏灭菌消毒,以减少不产孢子的微生物,然后铺在pH为910的琼脂培养基(含有均匀的不溶性蛋白质)表面。碱性蛋白酶的产生菌能消化平板的不溶性蛋白,产生一清晰圈。,随机分离方法:1、制备一系列含有各种类型营养成分(生长限制因素)培养基;2、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源或氮源,(引起分解代谢物阻遏);3、加入缓冲液以减少pH的变化
11、;4、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助因子Co2+,Mn2+,Mg2+,Fe2+等。,抗生素生产菌的筛选:把潜在的产生菌生长在含有试验菌的平板上,可以鉴定产生菌的抗微生物作用。也可以将微生物分离株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检测其无细胞滤液的抗菌活性。,药理活性化合物生产菌的筛选:一种化合物如果能在体外抑制某种关键的人体酶,它就可能在体内具有药理作用。若将体外筛选出的活性化合物,再用动物作试验,可筛选出新的药理活性化合物生产菌。,生长因子产生菌的筛选:通过观察分离菌能否促进营养缺陷型(auxotroph)的生长,便可检出生长因子产生菌。,多糖生产菌的筛选:从制糖工业的废水中可获得分离株,在适当的培养基中生长,可从菌
12、落的粘液状外观识别这类产生菌。,第三节、菌种的选育,一、自然选育1、采样采样对象 以采集土壤为主。一般园田土和耕作过的沼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些野果生长区和果园内。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2、增殖培养 方法:控制培养基成分 控制培养条件 抑制不需要的菌类3、纯种分离划线法:简单、快捷。稀释法:菌落单一均匀。
13、,接种针先以火焰灭菌法灭菌,步骤一,固体培养基四区划法接种法介绍如下:,轻触营养平板上无菌的琼脂处冷却,步骤二,以接种针轻触菌落,使接种针上沾有细菌。,步骤三,更换一个新的无菌营养平板,步骤四,将接种针上的细菌划于一个新的营养平板上。此为第一菌区。,步骤五,重复第一步骤,将接种针以火焰灭菌法灭菌,然后轻触琼脂无菌处冷却。,步骤六,由第五步骤的第一区中划出第二区,如右上图。,步骤七,重复第六以及第七步骤,由第七步骤的第二区中划出第三区,如右上图。,步骤八,重复第六以及第七步骤,由第八步骤的第三区中划出第四区,划满剩下的空间。完成后的营养平板,如右上图。,步骤九,在营养平板上贴好标签,标示好接种日
14、期、操作者姓名、菌种学名以及培养基名称。,步骤十,需要使用的仪器震荡机,固体培养基的稀释涂抹接种法,吸取准备好欲稀释的菌液,吸取充分均匀后的菌液,取含有 9mL无菌水之试管,将试管口过火灭菌。将菌液置入,此时试管须做记号为第一次稀释。,将试管于震荡机上,使菌液混合均匀,取出试管中的第一次十倍稀释菌液1mL,加入另一个新的含9mL无菌水的试管中。重复此步骤直至所需要的稀释浓度。,从最后稀释菌液中吸取 0.1mL菌液,置入准备好的无菌琼脂内。,将三角玻璃棒浸于酒精中,将三角玻璃棒在火焰上燃烧(须注意勿使燃烧中的酒精滴入酒精瓶中,引起燃烧),使用玻璃棒将菌液均匀涂布开来,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隔天
15、观察菌落数目,再依照稀释倍数推算出菌液浓度。,4、生产性能的测定 一般采用两步法:初筛:以量为主 复筛:以质为主,二、诱变育种 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诱变剂:能够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物质。,诱变剂,物理:紫外线,快中子,化学: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生物:噬菌体,诱变育种的主要环节(1)以合适的诱变剂处理细胞悬浮液 诱变(2)用合适的方法淘汰负效应变异株,选出性能优良的正变异株筛选,按照生产的要求,根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理论,用人工的方法造成菌种变异,再经过筛选、而达到菌种诱变选育的目的。诱变原理: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物理、化学诱变剂使微生物DNA的碱基排列发生变化,以使排列错误的
16、DNA模板形成异常的遗转信息,造成某些蛋白结构变异,而使细胞功能发生改变。,原种(出发菌株)纯化斜面培养完全培养基同步培养离心洗涤玻璃珠震荡分散过滤单细胞或孢子悬浮液 活菌计数诱变处理 诱变处理预备实验 处理液活菌计数平板分离 形态变异并计算其变异率斜面培养 初筛、复筛 自然分离和再复筛 保藏及扩大试验,诱变育种,出发菌株的选择 诱变剂的选择 诱变操作(包括诱变剂量的选择)突变株的筛选 突变高产菌的表现及筛选条件的配合 形态突变 高产突变 耐药性突变 营养缺陷型突变 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形态突变型:指发生细胞形态变化或菌落形态变化的突变型。生化突变型:没有形态效应的突变型,如营养缺陷型。致死突
17、变型:生活力下降的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些条件下能成活,在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型。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由于代谢障碍而成为必须添加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株。温度敏感性突变株:可在某一温度下生长而在另一温度下不能生长的突变型。,出发菌株选择应考虑的问题,出发菌株的稳定性选用具备优良特性的菌株挑选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注意菌株的生理状态及生长发育时间,出发菌株 野生菌株 自发突变后获得的高产菌株 已经诱变过的菌株,菌悬液的制备 单细胞悬浮液:106个/mL 孢子悬浮液:108个/mL诱变:预实验确定适宜的诱变条件筛选: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紫外线的诱变育种,紫外线诱变一般采用15W紫外线杀菌灯,波
18、长为2537A灯与处理物的距离为1530cm,照射时间依菌种而异,一般为几秒至几十分钟。一般我们常以细胞的死亡率表示,希望照射的剂量死亡率控制在7080%为宜。,被照射的菌悬液细胞数,细菌为106个ml左右,霉菌孢子和酵母细胞为106107个ml。由于紫外线穿透力不强,要求照射液不要太深,约0.51.0cm厚,同时要用电磁搅拌器或手工进行搅拌,使照射均匀。由于紫外线照射后有光复活效应,所以照射时和照射后的处理应在红灯下进行。,三、杂交育种 两个不同基因型的菌株通过结合或原生质体融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从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菌株。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基因重组
19、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1、细菌的杂交细菌的杂交行为是于1946年首次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并证实的。首先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诱发一个营养缺陷型(A-)、不能发酵乳糖(Lac-)和抗链霉素(SMr)以及对噬菌体Tl敏感的突变体,可以写成A-B+Lac-SMrTs1;另一菌株诱发成一个营养缺陷型(B-),能发酵乳糖(Lac+),对链霉菌敏感(SMs)和抗噬菌体Tl的突变体A+B-Lac+SMsTr1。,这两个菌株各自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如果把大约105/ml浓度的上述两种菌株混合在
20、一起,并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则能长出少数菌落;如果把上述两种菌株分别接种到一个特制的U型管的两端去培养,中间用一片可以使培养液流通,但不能使细菌通过的烧结玻璃隔开,那么在基本培养基上就不会出现菌落。,这说明细胞的接触是导致基因重组的必要条件,即细菌通过接合完成了杂交行为。在鼠伤寒沙门氏菌、绿脓杆菌、肺炎克氏杆菌、霍乱弧菌等许多细菌中也发现了接合现象,但是至今未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发现接合现象。,2、放线菌的杂交育种放线菌的基因重组于1955年至1957年首先在天蓝链霉菌中发现,以后在其它科、属、种中相继发现。现在常用的放线菌杂交方法主要有三种:混合培养法、平板杂交法和玻璃纸转移法。国外在金霉素、土
21、霉素、新生霉素等抗生素产生菌的杂交育种方面都有过成功的报道。,3、霉菌的杂交育种霉菌的杂交育种主要是通过体细胞的核融合和基因重组,即通过准性生殖过程而不是通过性细胞的融合。霉菌的杂交育种的步骤为:第一选择直接亲本。用来进行杂交的两个野生型菌株叫原始亲本。假设这种菌株是用来作为形成异核体的亲本,就叫直接亲本。作为直接亲本的遗传标记有多种,如营养突变型、抗药突变型、形态突变型等。,第二是异核体的形成。在基本培养基上,强迫两株营养缺陷型互补营养,则这两个菌株经过菌丝细胞间的吻合形成异核体。,第三是双倍体的检出 检出双倍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用放大镜观察异核体菌落表面,如果发现有野生型颜色的斑点和扇面,
22、即可用接种针将其孢子挑出,进行分离纯化,即得杂合双倍体。或者将大量异核体孢子分离于基本培养基平板上从中长出野生型原养性菌落,将其挑出分离纯化,即得杂合双倍体。,第四是分离子的检出。可以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分离子,也可以将杂合双倍体单孢子分离于完全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至菌落成熟,检查大量双倍体菌落,在一些菌落上有突变颜色(隐性标记)的斑点或扇面出现,从每个菌落接出一个斑点或扇面的孢子于完全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后经过纯化和鉴别即得分离子。,四、原生质体融合步骤:标记菌株的筛选:对两亲株要进行标记,以提高筛选率。原生质体的制备:用相应的酶脱去菌体的细胞壁,制得完整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融合与再生:两原生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菌种 选育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