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地形测量课件.ppt
《第七章--地形测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地形测量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1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一、地形图 地物:地球表面的固定物体,如居民地、建筑物、道路、河流、森林等称为地物。地貌: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形态,如高山、深谷、陡坎、悬崖峭壁、雨裂冲沟等称为地貌。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地形图是指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形投影图。地形测图:用规定的符号、按一定的比例尺把地貌和地物的形态、大小和相互关系精确地测绘到图纸上的过程,称为地形测图。,平面图:只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且将水准面看作水平面进行正射投影专题图:以普通地图为底图,着重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各要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反映主要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历史
2、演变和发展变化等。剖面图:沿某一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二、比例尺,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1)数字比例尺 用1/M表示。如1500,1 1000,1 5000,M为比例尺分母。M越大,比例尺越小。(2)图示比例尺 可消除图纸伸缩的影响。,2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1)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2)中比例尺地形图1:1万、1:2.5万、1:5万、1:10万(3)小比例尺地形图1:20万、1:50万、1:100万,3比例尺的精度 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如在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上测绘地物,量距精度只需达到5 c
3、m即可根据用图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如要求测量能反映出量距精度为10 cm的图,应选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7.2 地形图的分幅与图外注记,一、目的:为了便于对各种比例地形图进行统一管理。二、分幅的方法分类梯形分幅按经纬线划分,用于基本比例尺地图矩形分幅按平面直角坐标划分,主要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一)梯形分幅按经度、纬度分。(1)适用于:小、中比例地形图。(2)按照国际的统一规则分幅和编号。1、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从经度180起按经差6自西向东用1-60表示从赤道起向南、向北分别按纬差4分成22列,由低纬向高纬用A,B,CV表示每幅图的编号
4、由所在横列字符与纵行字符组成,北京某地:北纬39 54 30,东经116 28 25则纬度序号:10(J),经度序号:50图幅编号:J-50,2、1:50万、1:20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1:50万:1:100万地形图一分为四,用A、B、C、D表示,即经差3,纬差2北京某地:北纬39 54 30,东经116 28 25图幅编号:J-50-A,1:20万一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36幅,用136表示,即经差1,纬差40,北京某地北纬39 54 30东经116 28 25图幅编号J-50-3,1:10万,一幅1:100万地形图分为144幅,用1,2,144表示,即经差30,纬差20北京某地:
5、北纬39 54 30,东经116 28 25图幅编号:J-50-5,3、1:5万、1:2.5万、1:1万、1:5000比例尺地形图,1:5万一幅1:10万地形图分为4幅,用A,B,C,D表示,即经差15,纬差10图幅编号:J-50-5-B1:2.5万一幅1:5万地形图分为4幅,用1,2,3,4表示,经差730,纬差5图幅编号:在1:5万编号后加上自己的序号 J-50-5-B-41:1万一幅1:10万地形图分为8行、8列共64幅图,用(1),(64)表示,经差345,纬差230图幅编号:在1:10万编号后加上各自的代号 J-50-5-(24)1:5000一幅1:1万地形图分为4幅,用a,b,c,
6、d表示,经差152.5,纬差115图幅编号:在1:1万编号后加上各自的代号 J-50-5-(24)-b,(3)梯形分幅关系示意图,2、矩形分幅,用纵横坐标网线划分。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按图幅西南角点的坐标公里数编号。图幅大小,主要有:,(1)50cm50cm或50cm40cm用于1:500、1:1000、1:2000(2)40cm40cm用于1:5000,7.3 地形图图式,地形图图式分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一、地物符号分为:比例符号:将地面上实物的轮廓,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然后绘制在图上的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称为线状符号或半
7、比例符号。这种符号的长度依真实情况测定,而其宽度和符号样式有专门规定。非比例符号:当地物的轮廓很小,以致于不能按照测图比例尺缩小,但这些地物又很重要,不能舍掉时,则需按统一规定的符号描绘在图上,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必须与实物位置一致,应该规定符号的定位点。,三、地形图图例,二地貌符号等高线,定义: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d。,(一)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地面坡度,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注:由于h为定值,所以 i 与d成反比。,(二)、典型地貌的等高线:,(3)山谷、山谷线(集水线)(4)鞍部(垭口)
8、,(1)山峰、盆地、峭壁、悬崖、山脚(2)山脊、山脊线(分水线),凡是凸出而且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地,高大的称为山峰,矮小的称为山丘。比周围地面低,而且经常无水的地势较低的地方称为凹地,大范围低地称为盆地,小范围低地称为洼地。山脊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凸起部分,山脊最高点间的连线称为山脊线。以等高线表示的山脊是等高线凸向低处,雨水以山脊为界流向两侧坡面,故山脊线又称分水线。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下降的洼地。山谷中最低点连成的谷底线称为山谷线或集水线。从上述几种典型地貌的等高线可以看出:山丘和盆地的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两者形状很相似。为了区别起见,必须在等高线上注记高程或画出示坡线。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
9、线而指向下坡的短线。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凸出的曲线,两者的形状也很相似。但是,山脊的等高线是向着山脊线降低的方向凸出,山谷的等高线则是向着山谷线升高的方向凸出。山脊和山谷,同样可以根据等高线上的高程注记或画示坡线来加以区别。,(三)等高线的特性 根据前述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情况,可以归纳等高线的特性如下:(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相等;(2)等高线必定是一条闭合曲线,不会中断,由于一幅图所示的范围有限,如在本图幅内不闭合,则在相邻图幅内仍最终自成闭合;(3)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为两条;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或者合并成一条;在悬崖处的等高线虽然相交,但必须有两个交点;,
10、(4)等高线愈密则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则表示坡度愈缓,等高线之间平距相等则表示坡度相等;(5)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应该在接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流,然后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6)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成正交,并凸向低处;等高线通过山谷线时,则应与山谷线成正交,并凸向高处。,(四)等高线的种类 1 首曲线: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 2 计曲线:为了用图方便,每隔四级首曲线描绘一根较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或加粗等高线)。地形图上只有计曲线注记高程,首曲线上不注记高程。3 间曲线:当首曲线不能详细表示地貌特征时,则需在首曲线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地形 测量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