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课件.ppt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课件.ppt(2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本章内容,1.投入产出法概念2.投入产出表的设计3.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 直接消耗系数、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求系数矩阵、直接增加值系数、完全增加值系数、部门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4.投入产出模型中进口的处理5.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求解条件,本章内容,6.投入产出技术的应用直接关联关系后向综合关联系数(拉动系数)前向综合关联系数(推动系数)完全后向关联效应(完全拉动力)完全前向关联效应(完全推动力)(其中完全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2亿千瓦时,即2亿度。答案:7.5万吨煤炭?不对,发电:要用电,要用煤,要用钢材,要用电机挖煤:要用煤,用
2、电,要用钢材,要用机械产品机械制造:要用机器、用煤、用电、用冶金中的钢筋等冶金:要用冶金材料本身、用煤、用电、用机器用煤量是以煤炭为核心需求的产业链,呈辐射状,无穷无尽。必须把产业链追踪到底,一个个加起来就是需要的煤列昂惕夫解决了这个,编制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法: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综合系统地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属于宏观经济的范畴。,(一)投入:指一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消耗。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消耗;有形和无形产品消耗 有形:原材料、辅助材料、
3、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办公用品等。无形:劳动力、金融、保险、技术专利、服务等。(二)产出:指生产活动的成果及分配使用去向、流向。(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实物和服务产品),(三)投入产出表: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分配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矩阵表)(四)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指用数学模型(方程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一组线性代数方程组。,(五)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因此,
4、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二、投入产出法的特点:(一)整体性:以国民经济为有机整体,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技术经济联系)。(二)综合性: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三)数量性:从方法论的角度,通过各种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四)先进性: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投入产出法的产生与发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的。他于1936
5、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诞生时间不足80年;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 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列昂惕夫把具体商品归类为若干个生产和服务部,把无穷尽的商品变成了有限的,把不可解变成可解。因此投入产出既宏观也具体。投入产出由静态到
6、动态发展。静态应用较多,理论应用更成熟。,国内投入产出法发展的一般介绍:,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上世纪50年代由经济学家孙冶方、科学家钱学森倡导在中科院成立投入产出法研究小组。1974-1976年编制我国第一张投入产出表,数据是1973年全国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包括61种产品。1987年开始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并形成制度化。现在:每逢2、7年份编制投入产出表,每逢0、5年份编制延长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种类,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种类,3.按资料范围划分世界模型:创始人列昂惕夫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集中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试图建立世界性的投入产出表。全国模型:通常所说的模型
7、是以一国的国民经济为表现对象的全国模型。地区模型:就某一个地区而言,需结合若干地区间的经济往来和经济联系。地区间模型:考查重点是若干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经济联系。部门模型:这里的部门指的是生产性质相近产品的行业或产业。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部门内部结构和产品联系,二是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处的地位、重要性。企业模型:适用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内部结构复杂的超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集团、联合公司等。主要研究企业内部联系、产品结构、产品价格、成本核算以及企业发展规划等重要问题。如20世纪60年代,中科院研制过“鞍钢”模型。,4.按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时间划分报告期模型 是用过去年份的实际统计
8、资料编制的。计划期模型 是根据计划计算或预测,说明今后某一时期的投入产出状况的模型。我国每逢尾数2和7的年份编制的投入产出基本表和延长表都是属于报告期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的设计,投入产出表的设计,投入产出表是一张行列交织的棋盘式平衡表,其描述对象是一个相对独立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投入产出关系。基本设计原则:行的方向表示经济系统各组成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用作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其中最终使用去向有: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列的方向表示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投入及其来源,产出,横向;根据产品使用方向之不同,可将产品分为两大类:中间产品,指在当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产品,是为生产最终产品
9、所消耗的产品。最终产品,指离开当期生产过程进入最终需求领域满足消费、投资以及出口需要的产品,体现了一时期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最终的成果。,投入,纵向在投入方向,根据投入品价值转移方式的差别分为中间投入,其价值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上,原有实物形态消失,各种原材料、能源等都属于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其价值根据生产中的消耗而逐步转移,其实物形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所以最初投入主要指固定资产以及劳动力的投入,此外利润与税收也列在最初投入中。,nj=1,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研究他们之间的平衡,分成四个象限,把国民经济分成N个部门(我国120多个部门)所有的生产活动和服务都包括进去了。,3
10、1,第一象限:表示n个部门相互间的消耗关系第二象限:表示退出生产活动的产品,变成消费、投资、出口。即最终使用的数量和构成第三象限:为初始投入第四象限:为产品的收入的再分配,目前未研究清楚,解释数字含义?,第二象限:最终需求矩阵 第象限是第象限在行方向上的延伸,Yi表示i部门产品用作最终使用的数量。,横向看投入产出表 表示了产品的分配和使用,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合计即为总产品。,第三象限:增加值矩阵最初投入一般分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每一列都表示各部门在报告期增加值的量,即GDP对应这块。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合计即为总投入。,纵向看:该表反映了报告期各部门间的生产和消
11、耗过程如第一列为报告期部门1整个的中间投入、增加值构成,是第一个部门的投入消耗过程,第四象限:再分配象限实际是一个再分配过程。再分配过程本身是复杂的。如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政府财政变成低保、政府投资等;劳动者报酬形成投资、消费,39,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方向横向:,反映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即“产品分配”过程;竖向:,反映各部门的投入及其提供来源,即“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价值表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反映产品的分配使用去向。横看为第i个部门的中间使用,最终使用,即为它的产出总和行平衡方程 中间产品(使用)+最终产品(使用)=总产品,1、行平衡关系:,数学表达式:一般表达式
12、:i=1,2n,2、列平衡关系:,纵向:把价值表的第一、三象限联系起来,反映产品部门的各种投入来源:第j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可以描述为n个部门对第j个部门投入量的多少。整列都相加(价值表可相加)即为总投入列平衡方程:中间投入+初始投入(增加值)=总投入,数学表达式:一般表达式:j=1.2.n,3.各行列(横表和竖表)的对应平衡:,45,在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具有平衡关系,不仅一个经济总体的总投入等于其总产出,而且在单个部门层次上总投入也等于其总产出。,从投入产出表所有行列的角度看,有:所有部门的总产出所有部门的总投入,,所有部门的中间产品所有部门的中间消耗,即,从而有:,所有部门提供的最终产
13、品所有部门创造的增加值,注意尽管第象限和第象限在总计上具有平衡关系,即最终产品总量等于最初投入价值总量,却不能在单个部门层次建立这样的平衡关系即i部门的最初投入一般不等于i部门的最终使用。,因为:每个部门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价值与其消耗的中间产品价值通常不等,即,因此,每个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价值与其创造的增加值通常也不等,即:,从公式能否得出“劳动者收入提高,产出就会增加”的结论?,直接提高劳动者收入只会通胀,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最根本的,才能提供更多的产品供最终使用,降低价格。,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52,技术经济系数和投入产出模型,几种中间消耗概念(一)直接消耗:在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
14、有关产品的第一轮消耗。(二)间接消耗:通过被消耗品的媒介关系而形成的对有关产品的消耗。(三)完全消耗:对某种产品的直接消耗与所有各次间接消耗之总和。,53,例:,例中:炼钢过程直接消耗生铁和电力通过生铁间接消耗焦炭和电力(第一次间接消耗)通过焦炭间接消耗原煤和电力(第二次间接消耗)通过原煤间接消耗坑木和电力(第三次间接消耗),注意两点:当一个部门对某种产品没有直接消耗时,却仍然对它有间接消耗,因而完全消耗通常不为零。完全消耗总是大于直接消耗,总量多并不标志技术先进、潜力大,因此引入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直接消耗系数(技术系数),在实物模型中则是指: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部门生产
15、单位产品时对 相关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在价值模型中则是指:某部门生产单位价值量的产品时对相关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额(以同样的价值单位计量)。,品的直接消耗量将其称为第 j 个部门对第 i 个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aij表示第 j个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第 i 个部门产,直接消耗系数 aij 表示一定技术水平下第 j 个部门与第 i 个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由技术决定。因此也叫技术系数,例:P73,计算、解释数据,其取值大小由技术决定。如1度电用多少煤由技术决定。通常 aij 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是否数据越小说明技术水平越高?,其数据大小在不同情况含义不同:如生产农
16、产品时使用电少,直接消耗系数低,因为主要是活劳动而发电中的耗煤量,直接消耗系数低则标志技术先进另外该数据不但有技术本身的作用,还有管理的作用。,直接消耗系数可以按照与投入产出表完全相同的方式用一张表表示出来,称为 直接消耗系数表该表与一象限的中间消耗完全对应,2007中国直接消耗系数表,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竞争状态下,任何部门的增加值都该是正的,,直接消耗系数不可能是负的,没有实际经济意义价值模型中任何一列直接消耗系数求和都小于1,任何一项也都一定小于1。即任何一项投入都不可能达到产出的水平如衣服的任何用料都不可能超过他本身的价值。,70,例 已知某经济系统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投入产出情况,试
17、求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解释含义,解 由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得直接 消耗系数矩阵,得,给出了最终使用量和总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已知,给定最终使用量,可解总产出量,b:(电)部门提供单位产品对(煤)部门产品的完全需求量。如生产单位量电时 对煤的完全需求量,单位阵非负,非负,所以点等后面都非负,所以B非负对应消费、最终使用;为直接消耗,.这么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剩下无穷多项为间接消耗之和,所以为完全需求系数。,完全需求系数矩阵反映为了获得单位最终产品对各部门总产出的需求量,包括直接需求量A、间接需求量 A2+A3+、最终需求量I可见,完全需求系数不仅包括为了得到单位最终使用产品对各部门的直接和间接消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投入产出 核算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