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光纤传感器课件.ppt
《第十讲光纤传感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讲光纤传感器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导纤维传感器(简称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光纤最早用于通讯,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纤传感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其它传感器相比较,光纤传感器有如下特点:1.不受电磁干扰,防爆性能好,不会漏电打火;2.可根据需要做成各种形状,可以弯曲;3.可以用于高温、高压,绝缘性好,耐腐蚀.,基本采用石英玻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中心纤芯;外层包层;护套尼龙料。光导纤维的导光能力取决于纤芯和包层的性质,纤芯折射率n1略大于包层折射率n2(n1 n2)。,10.1 光纤的结构与传光原理,10.1.1 光纤的结构,光纤的传播基于光的全反射。当光线以不同角 度入射到光纤端面时,在端面
2、发生折射后进入光纤;光线在光纤端面入射角减小到某一角度c时,光线全部反射。只要c,光在纤芯和包层界面上经若干次全反射向前传播,最后从另一端面射出。,10.1.2 光纤的传光原理,图2 光纤导光示意图,由斯奈尔(Snell)定律:,就能产生全反射。可见,光纤临界入射角的大小是由光纤本身的性质(n1、n2)决定的,与光纤的几何尺寸无关,若满足,即,入射角的最大值 为:,将sin0定义为光导纤维的数值孔径,用NA表示,则,Na意义讨论:NA表示光纤的集光能力,无论光源的发射功率有多大,只要在2c张角之内的入射光才能被光纤接收、传播。若入射角超出这一范围,光线会进入包层漏光。一般NA越大集光能力越强,
3、光纤与光源间耦合会更容易。但NA越大光信号畸变越大,要选择适当。产品光纤不给出折射率N,只给数值孔径NA。,10.1.3 光纤的种类,光纤按纤芯和包层材料的性质分类,有玻璃光纤和塑料光纤两类;按折射率分有阶跃型和梯度型二种。,光纤的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光纤的传播模式来分,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类。多模光纤多用于非功能型(NF)光纤传感器;单模光纤多用于功能型(FF)光纤传感器。,由光发送器发出的光经源光纤引导至敏感元件。这时,光的某一性质受到被测量的调制,已调光经接收光纤耦合到光接收器,使光信号变为电信号,最后经信号处理得到所期待的被测量。,光是一种电磁波:,式中 A电场E的振幅矢量;光波的
4、振动频率;光相位;t光的传播时间。可见,只要使光的强度、偏振态(矢量A的方向)、频率和相位等参量之一随被测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或受被测量调制,那么,通过对光的强度调制、偏振调制、频率调制或相位调制等进行解调,即可获得所需要的被测量的信息。,10.2.2 光纤传感器的类型,光纤传感器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型传感器,又称FF型光纤传感器;另一类是非功能型传感器又称NF型光纤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利用光纤本身对外界被测对象具有敏感能力和检测功能,光纤不仅起到传光作用,而且在被测对象作用下,如光强、相位、偏振态等光学特性得到调制,调制后 的信号携带了被测信息。,功能型光纤传感器,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5、,传光型光纤传感器的 光纤只当作传播光的媒介,待测对象的调制功能是由其它光电转换元件实现的,光纤的状态是不连续的,光纤只起传光作用。,10.2.3 光纤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光纤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传统传感器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光纤传感器的主要研究对象。集成化光纤传感器。多功能全光纤控制系统。充分发挥光纤的低传输损耗特性,发展远距离监测系统。开辟新领域。,10.3 光纤传感器的调制形式,10.3.1 强度调制,光源发射的光经入射光纤传输到传感头,经传感头把光反射到出射光纤,通过出射光纤传输到光电接收器。传感头又称调制器,通过调制器把被测量的变化转变为光的强度变化,即对光强度进行调制
6、,光电接收器接收到强度变化的光信号,最后解调出被测量的变化。,10.3 光纤传感器的调制形式,10.3.1 强度调制,10.3.2 偏振调制,1.普克耳(Pockels)效应,当压电晶体受光照射并在其正交方向上加以高压,晶体将呈现双折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普克耳效应。,在晶体中,两正交的偏振光的相位变化为:,图5 普克耳效应,2.法拉第磁光效应,平面偏振光通过带磁性的物体时,其偏振光面将发生偏转,这种现象称为法拉第磁光效应。,光矢量旋转角:,式中 V正常光折射率;L物质中的光程;H磁场强度。,图6 法拉第磁光效应,磁场,偏振光片,磁光材料,L,检偏片,光源,3.光弹效应,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施加
7、压力,材料将会产生双折射现象,其强弱正比于应力。这种现象称为光弹效应。,偏振光的相位变化为,式中 k物质光弹性系数;P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强;l光波通过的材料长度。,图7 光弹效应实验装置,10.3.3 频率调制,主要利用光学多普勒效应实现频率调制,如图。观察者在O处观察到的频率为fs。根据多普勒原理可得,10.3.4 相位调制,相位调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测对象对敏感元件的作用,使敏感元件的折射率或传播常数发生变化,而导致光的相位变化,使两束单色光所产生的干涉条纹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干涉条纹的变化量来确定光的相位变化量,从而得到被测对象的信息。,光信号相位的变化 与温度变化T的关系为,线膨胀系数;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光纤 传感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