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解离平衡课件.ppt
《第四章--解离平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解离平衡课件.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4-1 酸 碱 理 论,一、S.A.Arrhenius 的电离理论,二、酸碱质子理论,三、G.N.Lewis的电子对理论,四、软硬酸碱原理(SHAB),2,比较重要的酸碱理论有:S.A.Arrhenius 的电离理论 E.C.Franklin的溶剂理论 J.N.Bronsted-T.M.Lowry的质子理论 G.N.Lewis的电子对理论 及近期发展起来的软硬酸碱原理(SHAB),3,一、S.A.Arrhenius的电离理论及其局限性,1.理论提出:1884年 S.A.Arrhenius首先提出近代酸碱理论电离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正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而在水溶液中解
2、离出的负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2.局限性:(1)局限于水溶液中;(2)把碱限制为氢氧化物等。,4,1.定义:凡能给出质子(H)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酸(acid);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基团或离子为碱(base)。酸和碱不是孤立的,酸给出质子后生成碱,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2.共轭酸碱对(conjugate pair of acid-base):把只相差一个质子的一对酸碱互称为共轭酸碱对。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二、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的定义,5,6,3.两性物质(ampholyte)把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例如:H2PO 4、NH4Ac、H2O、HCO3-
3、、HS-等。4.酸碱之间的关系 有酸才有碱,有碱才有酸,酸中有碱,碱可变酸。,7,5.酸碱反应的实质及方向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即酸把质子传递给碱2,自身转变为其共轭碱1,碱2接受质子后转变为其共轭酸2。酸 碱2 酸2 碱酸碱反应的方向是:接受质子能力较强的碱夺取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酸中的质子,而变为其各自共轭的弱酸和弱碱。,8,(二)酸碱的相对强度 酸碱在溶液中可表现出来的强度,不仅与酸碱的本性有关,也与溶剂的本性有关。,强可变弱,弱可变强,酸可变碱,碱可变酸。,9,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的范围,解决了非水溶液和气体间的反应。酸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阳
4、离子或阴离子;排除了盐的概念,代之以正离子的酸和负离子的碱;体现了酸和碱的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质子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不能解释没有质子传递的一类化合物的酸碱反应。,10,三、路易斯酸碱理论,美国物理化学家 G.N.Lewis,结合酸碱的电子结构提出了酸碱的电子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称为酸,凡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称为碱。酸碱反应的实质:碱性物质提供电子与酸性物质形成配位键,生成酸碱配合物。,11,路易斯酸+路易斯碱=配位化合物(1)H+:OH-=H2O(2)Ni+4:CO=Ni(CO)4(3)Cu2+4:NH3=Cu(NH3)4(4
5、)BF3+:NH3=F3BNH3(5)SiF4+2:F-=SiF62-,例如:,电子论摆脱了体系必须具有某种离子或元素,也不受溶剂的限制,而立足于物质的普遍组分,以电子对的给出和接受来说明酸碱的反应,故它更能体现物质的本质属性,较前面几个酸碱理论更为全面和广泛。,12,四、软硬酸碱(HSAB)理论,电子论由于范围的扩大,认识过于笼统,区分不出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特别是不易确定酸碱的相对强度。例如:对Fe3+:F-Cl-Br-I-对Hg2+:I-Br-Cl-F-软硬酸碱理论可以弥补这种缺陷。,13,1.软硬酸碱的概念(1)硬酸:是指体积小,正电荷高,极化性低,也就是对外层电子“抓得紧”的物质;如
6、Li+、Na+、Ca2+、Mg2+、Fe3+等.(2)软酸:是指体积大,正电荷低,极化性高,也就是对外层电子“抓得松”的物质;如Cu+、Ag+、Hg22+、Cd2+等属于软酸。,14,(3)硬碱:极化性低,电负性高,难氧化,也就是对外层电子“抓得紧”的物质。如H2O、Cl-、OH-等属于硬碱。(4)软碱:极化性高,电负性低,易氧化,也就是对外层电子“抓得松”的物质。如I-、S2-等。,15,2.软硬酸碱规则,“软亲软,硬亲硬,软硬结合不稳定。”即硬酸更倾向与硬碱结合,软酸更倾向与软碱结合,如果酸碱是一硬一软,其结合力就不强。,Fe3+、Pb2+、Hg2+分别与X-形成MX的lgK1,16,3.
7、软硬酸碱规则的应用,(1)说明自然界和人体内金属元素存在的状态 例如自然界矿物中Li、Na、Ca、Al、Cr等元素(硬酸)多与含氧酸中的O2-(硬碱)结合;Ag、Hg、Cd、Pd、Pt等元素(软酸)却与S2-(软碱)结合形成硫化物。,17,人体内存在的金属元素主要有Na+、K+、Mg2+、Ca2+、Mn(/)、Fe(/)、Co(/)、Cu(/)和Zn()等,其中Na+、K+、Mg2+、Ca2+、Mn(/)在人体内都与O原子结合,Fe(/)、Co(/)与O、N原子结合,Cu(/)和Zn()则与N、S原子结合,随着酸的硬度的减小,结合的原子从硬碱O逐渐的趋向于软碱S。,18,(2)判断反应进行的方
8、向例如 HgF2(g)+BeI2(g)=BeF2(g)+HgI2(g)软硬硬软 硬硬 软软 HI(g)+F-(g)=HF(g)+I-(g)硬软 硬 硬硬 软,(3)指导某些金属非常见氧化态化合物的合成。同一种金属原子所处的氧化态不同,酸的硬度也不同,氧化态越高酸越硬,氧化态越低酸越软。所以合成高氧化态化合物要用硬碱来稳定,合成低氧化态化合物要用软碱来稳定。,19,(4)配合物的形成规律,生成稳定配合物反应速度快,生成物不稳定或不能形成,反应速度慢,Bi3+(交界酸)+6Br-(交界碱)BiBr63-Cu2+(交界酸)+4NH3(硬碱)Cu(NH3)42+Pd2+(软酸)+4Br-(交界碱)Pd
9、Br42-,生成物较稳定反应速度适中,20,对配合物中异性双基配位体(SCN-、CNO-、CN-)配位原子选择的解释:O、N硬碱Fe-(NCS)63-Ta-(NCS)6-C、S软碱Hg-(SCN)42-Cd-(SCN)42-异双核配合物:Hg-(SCN)4-Co,21,(5)判断溶解度,AlF3AgClAgBrAgI酸的硬度:Ba2+Fe2+Hg2+BaSFeSHgS,碱的硬度:F-Cl-Br-I-,22,4-2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一、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二、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三、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23,一、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1.水的质子自
10、递平衡(1)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同种溶剂分子间的质子转移作用称为质子自递反应(proton self-transfer reaction)。水就是一种两性物质的质子溶剂,其分子间 发生质子自递反应,存在质子自递平衡:H2O2 H3,24,(2)水的质子自递常数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有:令:H2O2 KKw 即:H3O Kw Kw称为水的离子积(ion product of water),也叫水的质子自递常数。若将水的离子积等式两边取负对数,则有:pKw pH pOH 25时,Kw1.0091014,pKw13.99614。,25,在一元弱酸 HB 溶液中,存在 HB 和 H2O 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
11、HB(aq)+H2O H3O+(aq)+B-(aq)达到平衡时:一元弱酸的标准解离常数越大,它的酸性就越强。,2.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1)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26,在一元弱碱B溶液中,存在B和H2O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B-(aq)+H2O HB+OH-(aq)达到平衡时:一元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越大,它的碱性就越强。,(2)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27,H3OOH-Kw,(3)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之间的关系,28,3.一元弱酸、弱碱的pH值计算,(1)一元弱酸溶液:以弱酸(HB)的质子转移平衡为例:设HB的初始浓度为c,则 HB(aq)HO HO(aq)B(aq)平衡浓度 cH H
12、 H,29,该式是一元弱酸H+浓度的近似计算公式。,当Kaca20Kw;caKa 380,则,例题,30,【例】计算0.100 molL-1 NH4Cl溶液的pH值。解:,又Ka ca20Kw;caKa 380,则,pH=-lg(7.810-6)=5.13,L-1,31,(2)一元弱碱溶液,对一元弱碱,在水溶液中解离为B+H2O HB+OH-平衡浓度 cOH-OH-OH-同理得,32,例题,该式是一元弱酸H+浓度的近似计算公式。,当Kbcb20Kw;cBKb380,则,33,【例】计算0.100 molL-1NaAc溶液的pH值。,【解】查出Ka(HAc)=1.7410-5,Kb(Ac-)=K
13、wKa(HAc)=1.0010-14/(1.7410-5)=5.7510-10Kbcb20Kw,cb/Kb=0.100/(5.7510-10)380,,34,pOH=-lg(7.5810-6)=5.12 pH=14-5.12=8.88,35,3.稀释定律,以弱酸(HB)的质子转移平衡为例:设HB的初始浓度为c,离解度为,则 HB HO HO B初始浓度 c 0 0平衡浓度 cc c c,36,上式称为稀释定律。它表示: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与溶液浓度的平方根成反比。溶液愈稀,解离度愈大;当浓度相同时,不同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与Ki的平方根成正比,即Ki愈大,解离度愈大。,或,37,二、多
14、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多元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是分步进行的,如 H3PO4 的解离是分成三步进行的。第一步解离:,第二步解离:,38,由此可见,溶液中的H3O+离子主要来自H3PO4 的第一步解离。多元酸的相对强弱就取决于 的相对大小,越大,多元酸的酸性就越强。,第三步解离:,例题,39,【例4-3】计算0.10 molL-1 H2S 溶液中H+、HS-及S2-。已知Ka1=8.9110-8,Ka2=1.1210-12。【分析】首先进行条件检验。Ka1Ka2102,又ca=0.10 molL-1,则caKa1380,可按一元弱酸的简化式计算。又由于第二步解离程度很小,所以,解:,=9.44 10-5
15、 molL-1,40,S2-是第二步质子传递产生的HS-+H2O S2-+H3O+,9.44 10-5 molL-1 x 9.44 10-5 molL-1,=1.12 10-12S2-=x=1.1210-12 molL-1,即,41,【归纳】对没有同离子效应的多元弱酸溶液,可得出如下结论:当多元弱酸的、102时,可当作一元弱酸处理,求H+。多元弱酸第二步质子传递平衡所得的共轭碱的浓度近似等于Ka2,与酸的浓度关系不大,如H3PO4溶液中,HPO42-=Ka2。,42,多元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也是分步进行的,如 CO32-的质子转移反应是分成两步进行的:CO32-H2O HCO3-OH-K
16、b1=1.810-4 HCO3-H2O H2CO3 OH-Kb2=2.310-8 Kb1 Kb2,溶液中的OH-主要来自CO32-的第一步反应。多元碱的相对强弱就取决于Kb1 的相对大小,Kb1越大,多元碱的碱性就越强。,43,多元弱酸、弱碱 K 与K 的关系,44,三、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1.两性物质的质子转移平衡 酸式盐以NaHCO3为例:HCO3-+H2O H2CO3+OH-HCO3-+H2O CO32-+H3O+,45,2.弱酸弱碱盐溶液 弱酸弱碱盐以NH4Ac为例:NH4Ac NH4+Ac-NH4+H2O NH3+H3O+Ac-+H2O HAc+OH-,46,HB-给出质子或得到
17、质子得能力都很小,故 HB-c,当 cKa 20KW时当 cKa 20 KW,且 c 20 Ka,得最简式:,例题,2.两性物质溶液的 pH值计算,精确式:,47,例:计算0.010 molL-1 NH4Ac溶液的pH,25时,Ka(HAc)=1.75105,Ka(NH4+)=5.71010解:因为 cKa(NH4+)20 Kw 且c 20 Ka(HAc),可利用最简公式计算,溶液的 H3O+相对浓度 为:,溶液的 pH 为:,48,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HAc是一种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下述解离平衡:若在 HAc 溶液中加入 NaAc 晶体,Ac-与 H3O+结合,生成HAc 和H2O,使
18、HAc 的解离平衡逆向移动,HAc 的解离度降低。这种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现象成为同离子效应。,例题,49,例:计算0.10molL-1HAc溶液的H+浓度和 HAc 的解离度。在该溶液中加入NaAc晶体,使NaAc 的浓度为0.10 molL-1时,计算溶液中的H+浓度和 HAc 的解离度。(已知Ka(HAc)=1.7510-5)解:(1)cKa20Kw,c/Ka380,,50,(2)加入NaAc晶体 HAc+HO H3O+Ac-NaAc(s)Na+Ac-HAc=cHAc-H+cHAcAc-=cNaAc+H+cNaAc,51,计算结果
19、表明:在 0.10 molL-1 HAc 溶液中加入NaAc 晶体,当 NaAc 浓度为 0.10 molL-1 时,HAc 的解离度由 1.3 降为 0.018,仅为原来的 1/72。,52,若在 HAc 溶液中加入 NaCl 晶体,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使 Ac-与 H3O+结合为 HAc的速率减慢,HAc 的解离度略有增大。这种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不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由于盐效应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影响较小,不显著,因此在计算中可以忽略盐效应。,(二)盐效应,53,例如0.10molL-1HAc溶液,未加强电解质前,加强电解质后,例题,54,例4-
20、2 在 1 L 0.10 molL-1 HAc 溶液中加入0.10 mol NaCl晶体(不考虑体积的变化),计算溶液中 H3O+浓度和 HAc 的解离度。解:由于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需要用活度进行计算。溶液的离子强度为:H3O+和 Ac-的活度因子为:,55,当 HAc 的解离达平衡时:,=1.710-3,溶液中 H3O+相对浓度为:,56,HAc 的解离度为:计算结果表明:在 0.10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NaCl 晶体,当 NaCl 浓度为 0.10 molL-1 时,HAc的解离度由 1.3 增大到 1.7,约为原来的 1.3 倍。,57,4-3 强电解质溶液,一、离子氛的概
21、念,二、活度和活度系数,三、离子强度,58,表观解离度 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解质全部解离,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离子间的静电力使每一个离子都被周围电荷相反的离子包围着,形成了某一离子被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包围的所谓离子氛。,图4-1“离子氛”示意图,一、离子氛的概念,59,在强电解质溶液中,浓度不低时,正、负离子还会部分缔合成离子对作为独立单位而运动,使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进一步降低。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离子氛作用越强,解离度下降得越显著,因此这种表示溶液中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大小解离度被称为“表观解离度”。,60,二、活度和活度系数,(1)活度:指溶液中离子的有效浓度。(2)活度系数:,
22、它反映了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强弱。越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相互牵制作用越强;越接近1,离子之间相互牵制作用越弱。在稀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质量摩尔浓度b在数值上几乎相等,且。,61,活度系数,由于c,故1。即溶液浓度愈大,活度因子就愈小;反之亦然。对弱电解质稀溶液和难溶电解质而言,由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很弱,值接近于1,因此它们的活度基本上等于浓度。中性分子的活度因子 值接近于1。,62,离子强度定义:把强电解质的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其电荷平方乘积总和的一半称为离子强度。,三、离子强度,在稀溶液中,上式常改写为:由式可见,bi越大,Zi越高,则 I
23、 越大,离子间的牵制作用越强。,例题,(4-9),(4-10),63,例4-4 计算在含有浓度为0.10 molkg-1的 NaOH及0.10 molkg-1的KCl混合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溶液中OH-离子的活度。已知当I=0.20 molkg-1,Z=1时,=0.70 解 I=1/2(0.10 molkg-1)(+1)2+(0.10 molkg-1)(-1)2+(0.10 molkg-1)(+1)2+(0.10 molkg-1)(-1)2=0.20 molkg-1,64,本书除特别声明外,计算稀溶液中离子浓度时,一般不考虑活度因子的校正,直接用浓度代替活度。但在生物体中,电解质离子以一定的浓度和
24、比例存在于体液中,如动物的血液中离子强度约为0.15 mol kg-1,离子强度对酶、激素和维生素的功能影响不能忽视。,注意:,65,4-4 缓冲溶液,一、缓冲缓冲溶液及其组成,二、缓冲作用原理和计算公式,四、缓冲溶液的配制,五、缓冲作用在生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三、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66,1.缓冲溶液及缓冲作用(1)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或稍加稀释,而维持pH值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2)缓冲作用: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或稍加稀释而维持pH值基本不变的作用。,一、缓冲缓冲溶液及其组成,67,2.缓冲溶液的组成,(2)缓冲对(系):把组成缓冲溶液的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解离 平衡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1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