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的快慢-习题(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动的快慢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一张课桌的高度是1.6米 B一个中学生的重力是500牛C人步行的速度是30米/秒 D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0.015千克【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 课桌的高度一般在一米以下;不会达到1.6m;故A错误;B. 中学生的体重一般在5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关系可得Gmg50kg10N/kg500N,B选项符合实际,故B正确;C. 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1m/s左右,绝不会达到30
2、m/s;故C错误;D. 一只苹果的质量一般在半斤(250g)左右,即一斤苹果可称23个;选项中的0.015kg15g;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2列车车厢长22米,某人在列车静止时,从车厢的一端匀速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为22秒若列车以10米/秒的速度沿平直轨道匀速前进时,此有仍以原来的速度匀速从车厢一端走到另一端,则所用时间A小于22秒 B等于22秒 C大于22秒 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人从车厢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通过的距离、速度不变,故所用的时间也不变【详解】人从车厢的一端匀速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是22s,当车运动时,人所走的路程是不变的,速度不变,故所用的时间也不变。故
3、选B.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中,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答案】C【解析】【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A.B错;由v=st 得,s=vt ,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故选C.4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程之比为3:2:1,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1:2:3,则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A1:1:1 B3:2:1 C9:4:1 D9:3:1【答案】D【解析】【分析】知道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之
4、比和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之比【详解】由题知,s甲:s乙=3:2, t甲:t乙=1:2 ,则v甲v乙=s甲t甲:s乙t乙=s甲t乙s乙t甲=3:1 ,s甲:s丙=3:1,t甲:t丙=1:3,则v甲v丙=s甲t甲:s丙t丙=s甲t丙s丙t甲=9:1 ,联立,通分得:v甲:v乙:v丙=9:3:1 。故选D.5以60km/h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可能是A匆匆行走的人 B内环高架上行驶的汽车C正在飞行的客机 D绕地球飞行的“神七”【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以上物体的了解解答本题,如:人的速度几千米每时,客机几百千米每时等。【详解】A. 匆匆行走的人的速度,大约五六千米每时,A不符合题意;B.
5、 内环高架上行驶的汽车,速度大约六七十千米每时,B符合题意;C. 正在飞行的客机的速度大约七八千每时,不合题意;D. 绕地球飞行的“神七”的速度大约是八千米每秒,D不合题意。故选B。6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为600米,第二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也为600米,在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路程还为600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个物体必然是作匀速直线运动 B这个物体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C不能肯定物体是否作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物体运动快慢,不能反映物体在每时每刻的运动快慢,不能判断物体运动过程的细节【详解】物体在第1min内的平均速度v1=
6、600m60s=10m/s ;物体在第2min内的平均速度v2=600m60s=10m/s ;物体在第3min内的平均速度v3=600m60s=10m/s ;3min内平均速度v=1800m360s=10m/s.这些数据只能说明物体在3min内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第1min内、第2min内、第3min内细节不同,整个过程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7关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D【解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
7、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v=st 是不变的【详解】A. B.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其大小与路程和时间大小无关。此三选项均错误。故选D。8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沿光滑轨道ABCD运动,在水平轨道AB上运动时,两小球的速度均为5米/秒,相距10米,水平轨道AB和水平轨道CD的高度差为1.2米,水平段与斜坡段间均有光滑小圆弧连接,且两小球在运动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两小球在轨道BC上的平均速度均为6为米/秒,在CD上的速度均为7米/秒,则A两小球在轨道CD上运动时仍相距10米B两小球在轨道CD上运动时距离小于10米C两小球到达
8、图示位置P点的时间差为2秒D两小球到达图示位置P点的时间差为1.4秒【答案】C【解析】【分析】(1)在水平轨道AB上运动时,两小球的速度相同,知道相互之间的距离,可求两球先后到达斜面顶端的时间差,而两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相同,所以在斜面上的时间相同,进而求出两球先后到达斜面低端的时间差,进一步得出甲乙在CD面上距离;(2)在水平轨道AB上运动时,两小球的速度相同,知道相互之间的距离,可求两球先后到达斜面顶端的时间差,而两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相同,所以在斜面上的时间相同,进而求出两球先后到达斜面低端的时间差,而CD表面是光滑的,甲乙速度相同,可求甲乙到达P点的时间间隔【详解】AB、在水平轨道AB
9、上运动时,两小球的速度均为5m/s,相距s=10m,当乙球沿斜面开始下落后2s甲才到达斜面;两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相同,在斜面上的时间相同,所以当乙到达斜面低端后2s甲才到达斜面低端,可见当乙在CD面上运动2s后甲才到达CD面,所以甲乙在CD面上距离s=vt=7m/s2s=14m,故AB都错。CD、在水平轨道AB上运动时,两小球的速度均为5m/s,相距s=10m,当乙球斜面开始下落后2s甲才到达斜面;两球在斜面上的速度相同,在斜面上的时间相同,所以当乙到达斜面低端后2s甲才到达斜面低端,可见当乙在CD面上运动2s后甲才到达CD面,而CD表面是光滑的,甲乙速度相同,所以甲乙到达P点的时间间隔还是
10、2s,故C正确、D错。故选C.9如图,公园围墙外的小路形成一个规则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同时出发沿逆时针方向紧贴围墙绕公园匀速行走已知甲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48分钟,乙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68分钟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见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A4分钟 B3分钟 C2分钟 D1分钟【答案】B【解析】【分析】(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L,根据题意求出甲与乙走L距离的时间;(2)分析甲与乙的运动过程,找出甲第一次看到乙的时间,甲第一次看不到乙的时间,从而求出甲从看到乙到看不到乙经历的时间【详解】1) 设正方形小路的边长为L,甲走路程L所用的时间t甲=48min4=12min,乙走路程
11、L所用的时间t乙=68min4=17min ;(2)经过48min,甲走过的路程是4L,甲回到出发点;经过48min=217min+14min,乙的路程大于2L,小于3L,设乙的路程s乙,则2Ls乙3L;甲与乙位置如图(1)所示,甲乙在同一直线上,甲可以看到乙,这是甲第一次看到乙;(3)经过17min3=51min,乙的路程是3L;经过51min=412min+3min,甲的路程大于4L,小于5L,设甲的路程s甲,则4Ls甲v1v2 【解析】【详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st计算小车平均速度;(3)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速
12、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避免斜面太高时,小车运动速度太大,运动时间太短,难以测量;(4)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5)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点睛】(1)(2)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st进行计算;(3)如果斜面太高,物体运动时间太短,不容易计时(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19请你补充完整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
13、告实验目的:测量运动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小木块、刻度尺、停表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填空 (1)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_(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如图所示;(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_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用_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机金属片的时间t1 , 并将s1,t1记录在表格中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_,用_,并将s2,t2记录在表格中 (4)根据公式_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 并将_;
14、 (5)根据公式v3=_(请用“s1,t1,s2,t2表示”)及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 并将v3记录在表格中 (6)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提示本实验要测量运动小车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在下表格内填入要测量和要计算的物理量及单位)_【答案】较小; 刻度尺 秒表 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路程s2所用时间t2 v=st 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s1-s2t1-t2 【解析】【详解】(3)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方便计时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要测全段的平均速度和上
15、半段的平均速度,根据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st,分别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距离及通过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公式vst,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上面测量的相关数据知,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距离为s1s2,所用时间为t1t2,根据测量原理,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s1-s2t1-t2;(4)根据实验目的及测量的相关物理量,表格设计如下:路程名称通过的距离/m所用时间/s平均速度(m/s)全程上半段下半段【点睛】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运动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但在实验操作中,测量的量分别是小车
16、的全程的、上半段的距离及对应的时间;因通过下半段起始点的速度不0且运动时间较上半段时间短,下半段路程和通过的时间是通过上面测量的相关数据计算出的(3)若要计时方便和准确,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测量小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路程s2所用时间t2根据vst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有关数据填入表中;根据vst用上述测量的相关数据求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4)根据实验目
17、的设计表格20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如图所示的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_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m/s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_m/s分析数据可知,得出结论(一条即可):_【答案】秒表刻度尺0.180.150.225小车速度越来越快【解析】【详解】(1)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2)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10:35:0510:35:005s,总路程s0.9m,故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
18、度vst0.9m5s0.18m/s;上半段的路程s10.45m,小车运动时间t110:35:0310:35:003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s1t10.45m3s0.15m/s;下半段的路程s20.45m,小车运动时间t210:35:0510:35:032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s2t20.45m2s0.225m/s;(3)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速度越来越快。【点睛】(1)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时间;(2)本题的思路是:根据给出的距离,读出对应的时间,用公式vst算出平均速度;(3)结合各段的速度大小,得出结论三、作图题21如图所示是小车运
19、动的st图象,请在右图中画出对应的vt图象。【答案】【解析】【详解】由小车运动的st图像可知,图像为一直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速度为:v=st=10.0m5s=2.0m/s匀速直线运动时,在vt图象中,速度是一直线,速度值对应为2.0m/s,如图:22一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表示行驶时间t和对应的路程s。试在下图中作出s-t图象及v-t图象,并求出该列车的运行速度。【答案】;该列车的运行速度30m/s 。【解析】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行驶时间t和对应的路程s,作出s-t图像如下:(2)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列车的速度,列车v-t图象如下:(3)由得,列车的速度。
20、23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上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vt图象。(_)【答案】【解析】解:作图方法是:在横轴和纵轴分别确定适当的时间、速度标度,然后在纵轴的20m/s出作横轴的平行线段如下图:【点评】此题是易错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速度时间图象作成路程时间图象2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_)【答案】【解析】【详解】由图甲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v30m6s5m/s;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则v-t图像如图所示: 【点睛】s-t图像描述的是
21、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由s-t图像可知速度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可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画出速度-时间图像。25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_)【答案】【解析】【详解】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m/s;由公式s=vt可以求出在0s、2s、4s后的路程分别为:0m、6m、12m,且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在路程时间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如图:四、简答题26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了世界探测航道上
22、的冰山,请你说一说用声学方法探测冰山的道理。【答案】在水下用发声装置发出特定的频率的声波,利用声呐进行监听,通过回声的间隔时间,算出距离,再利用方向,确定位置。【解析】【分析】利用回声定位原理,测出冰山的位置与距离,据此解答即可【详解】用声学方法探测冰山的道理,可以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在水下用发声装置发出特定的频率的声波,利用声呐进行监听,通过回声的间隔时间,算出距离。再利用方向,确定位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回声定位原理的认识和了解,是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27运动会上100米跑比赛时,观众看的是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观众和裁判各用的什么
23、方法来得出结论的?【答案】观众是用的“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得出结论的,即:在相同时间内,经过路程远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用的是“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得出结论的,即:运动员跑完相同的路程,所花时间短的运动员跑得快。【解析】【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很多,可以比时间、比路程、比速度,此题是采用了前两种方法。【详解】观众是用的“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得出结论的,即:在相同时间内,经过路程远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用的是“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得出结论的,即:运动员跑完相同的路程,所花时间短的运动员跑得快。【点睛】此题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这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其实也是“控制变量法”,相同的
24、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81607年,伽利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光速的尝试:他和助手分别站在相距1.5km的两座山上,每人手拿一盏灯,伽利略先打开灯,当助手看到他的灯光时,立刻打开自己的灯,从伽利略打开灯到他看到助手那盏灯的灯光,这个间隔就是光传播了3km的时间这个实验最终失败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速度的实验:两只相距15km的实验船,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了一只钟,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当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s听到水下的钟声如果不考虑光经过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那么由此测出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是
25、多少?【答案】光的速度很大,在3km的范围内人眼睛无法感觉到;1500m/s【解析】【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伽利略是利用光传播的路程除以时间求出光的传播速度,原理是正确的;但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过大,大约是3108 m/s即3105 km/s,而路程过短,传播时间是非常小的,计算知道,光传播3km的时间是t=s/v=3km/3105km/s=10-5 s,这样的时间无法直接测出;另外没有考虑到人的反应时间。(2)根据题意知道,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路程是15km,时间是10s,所以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s/t =15km/10s=1.5km/s=1500m/s。【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
26、算,通过对一个实验方案的分析,要学会分析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29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之一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进行的第一次测得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两只船相距14000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可以发声的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收音器,该实验员看到火药发光后10s接收到水下的响声(1)求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2)实验结果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写出两个)【答案】(1)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00m/s;(2)在水下考古时,可测出物体距离水面的深度;军事上应用声呐测距离【解析】【详
27、解】(1)根据题意知道,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路程是14000m,时间是10s,所以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s/t=14000m/10s=1400m/s;(2)若已知声音在水中的速度,只要测出时间,就可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距离。实际中应用有,例如:在水下考古时,可测出物体距离水面的深度;军事上应用声呐测距离等。【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以及速度的应用,需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度不大。30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开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
28、时,哪辆汽车运动得最快?【答案】丙汽车运动得最快【解析】【详解】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说明甲和乙是相对静止,即相对与地面速度相同;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说明二者的速度明显不同;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证明丙的速度大于甲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丙的速度最大。31马路宽为D,一辆长为l1、宽为d的汽车以速度v1在路中间匀速向前行驶,此时距车头S处有一辆长为l2的自行车要横穿马路,如图所示,则自行车为了安全通过马路,它行驶的速度应在什么范围?【答案】v或v【解析】 (1)第一种情况,当汽车还没有到达时,自行车横穿马路,如图甲:汽车行驶的时间:tsv1,自行车要安全通过马路,行驶的距离是:l2
29、+12d+12D,自行车要在sv1之前通过,所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v12D+12d+l2sv1(D+d+2l2)v12s.(2)第二种情况,当汽车完全通过时,自行车才横穿马路,如图乙:汽车行驶的时间:ts+l1v1,自行车要安全通过马路,行驶的距离是:12D12d,自行车要在s+l1v1之后通过,所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v12D-12ds+l1v1(D-d)v12(s+l1).综上所述,自行车行驶速度的范围:(D+d+2l2)v12s v或v(D-d)v12(s+l1) .点睛:(1)本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汽车还没有到达时,自行车先穿过马路;另一种情况是汽车已经通过时,自行车再通过马路(2)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先根据tsV计算汽车行驶的时间,然后在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的取值范围。32阅读短文: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已能非常娴熟地操纵电磁波为人类服务在早期,雷达把短暂的电磁脉冲波发射出去,然后根据反射波的情况判断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后来人们让电磁波携带上声音或图象信息,收音机、电视机接收到这样的电磁波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声音或图象了;手机则是依靠这种加载有声音与图象信息的电磁波通过移动通讯的基地台(卫星电话甚至是通过卫星)实现与对方的双向交流:科学家们还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在太空绕地球飞行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