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1,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章,2,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现实依据:资本主义的历史性巨变(1)生产力(2)生产关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出自共产党宣言)(3)阶级关系,第一章,3,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1)阶级斗争的发生(2)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2、(3)无产阶级的觉醒,第一章,4,3、思想前提:三大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一,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第二,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第三,初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 第四,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3)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强调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第二,深入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第四,对未来作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第一章,5,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1)对劳动人民具有深厚的感情“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
3、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2)积极投身革命实践(3)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勤奋好学,成绩斐然团结合作,相互尊重甘于清贫,锲而不舍,第一章,6,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转变 1、马克思的思想转变(1)1835.101841.4: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 1818.51830.101835.101936.101841.3 1841.4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世界的哲学化的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第一章,7,(2)1842.101843.3: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1843年3月:退出莱
4、茵报 1843年4月:莱茵报被查封,第一章,8,(3)1843.41844.2:彻底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一,1843年写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揭露了黑格尔国家观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国家制度在这里就成了私有财产的国家制度。”第二,1843年秋到巴黎后创办德法年鉴,发表了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只能用人间压迫来说明宗教的压迫;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导言:实现彻底批判的“两个基本前提”(革命的理论和革命的社会阶级),第一章,9,2、恩格斯的思想转变(1)18371841.9:参加青年德意志运动,奠 定思想基础1839年:乌培河谷来信(2)1841.91843: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思想开
5、始转变批判谢林,捍卫黑格尔的辩证法 1842年9月到英国后,发表系列文章,认识到经济到社会存在发展的作用.,第一章,10,(3)1844年初在德法年鉴发表两篇文章,标志着思想彻底转变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天才大纲”第一,揭露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第二,深入批判了私有制第三,揭露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揭示了未来社会的若干基本特征,第一章,11,英国现状评托马斯卡莱尔的:批判唯心主义宗教观和英雄史观,强调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只有大陆上不熟悉的那一部分英国人,只有工人、英国的贱民、穷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尽管他们
6、粗野,道德败坏。将来拯救英国的却正是他们,他们还是可塑性的材料;他们没有受过教育,但他们也没有偏见,他们还有力量从事伟大的民族事业,他们还有前途。而贵族-目前包括资产阶级-已经日暮途穷;它的全部思想,一直到最新的结论,都已卖弄净尽,见诸实际,它的统治迅速走向灭亡。”,第一章,12,三、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1、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于1844年48月在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又称巴黎手稿,现在的名称是后人加的。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现部分原稿已轶失。(1)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我们连同
7、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恩格斯)劳动(人)的本质:人的物质活动、本质活动,第一章,13,(2)异化劳动理论 第一,异化劳动的内涵 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本身和劳动者相异化 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和人的关系相异化 第二,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私有制 第三,异化劳动的消除:铲除私有制(3)对共产主义的理论论证“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第一章,14,2、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
8、4)“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就是对英国资产阶级的起诉书。”“向全世界控诉英国资产阶级所犯下的大量杀人、抢劫以及其他种种罪行。“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社会一切灾难的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除了许多畸形者,还可以看到大批的残废者:这个人缺一只或半只胳膊,另一个人缺一只脚,第三个人少半条腿;简直就好象是生活在一批从战争中归来的残废者里面一样。”“我曾经在你们当中生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你们的状况有足够的了解。我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你们的状况,研究过我所能弄到的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
9、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1)通过对产业革命及其影响的分析,阐释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动力。”(2)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揭示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争取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3)通过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关系的研究,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工人必须设法摆脱这种非人的状况,必须争取良好的比较合乎人的身份的状况。如果他们不去和资产阶级本身的利益(他的利益正是在于剥削工人)作斗争,他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第一章,16,3、马、恩的神圣家族 全称是神圣家庭,或对
10、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写于1844年911月间,1845年2月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神圣家族”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泰尼亚(143l1506)一幅名画的题名,画中的人物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旁边有玛利亚的丈夫圣约瑟及一些天使等人。神圣家族:“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列宁),第一章,17,(1)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生产
11、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第一章,18,(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和决定作用“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是这些关系的根源。”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活中”。,第一章,19,(3)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中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第一章,20,4、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12、哈的提纲(1845)-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章,21,(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尽管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们满口讲的都是震撼世界的词
13、句,而实际上他们是最大的保守分子。他们只是用词句反对词句。既然他们仅仅反对现存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的世界。”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毛泽东),第一章,22,5、马、恩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对唯物史观的正面论证和全面制定(1)系统地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历史活动的主体(确立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
14、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第二,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因素 物质资料的生产 新的需要的生产 人自身的生产 社会关系的生产,第一章,23,第三,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第一章,24,(2)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15、和基本范畴 第一,阐述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的辨证运动规律“起初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桎梏,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第一章,25,关于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分工是物质生产的具体形式,包括
16、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才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分工导致了对劳动及其产品分配的不平等,导致了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阶级对立。“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商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分离。”,第一章,26,第二,阐述了阐述了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着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市民社会“始
17、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国家不外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表现。”,第一章,27,(3)论证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及其必然性 第一,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矛
18、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共产主义不是地域的历史现象,而是世界性的历史事件“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一样。”第三,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第四,共产主义是改造现存社会的实践“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第一章,28,唯物史观的完整表述:“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
19、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四、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1、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1847年)(1)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第一,揭露了蒲鲁东经济学的唯心主义基础“普鲁东先生用自己头脑中奇妙的运动,代替了由于人们既得的生产力和他们的不再与此种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相互冲突而产生的伟大历史运动,代替了一个民族内各个阶级间以及各个民族彼此间准备着的可怕的战争,代替了唯一能解决这种冲突的群众的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 诞生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90145.html